初中体育中考模式分析_第1页
初中体育中考模式分析_第2页
初中体育中考模式分析_第3页
初中体育中考模式分析_第4页
初中体育中考模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体育中考模式分析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2、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3、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

4、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

5、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6、。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7、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

7、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要求并抓好落实。因地制宜地组织广大农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8、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

8、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9、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

9、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10、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通过

10、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11、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

11、设施和条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12、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

12、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1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教育、体育、卫生部门

13、和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 14、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 15、制

14、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 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 16、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积极倡导和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

15、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充实课外生活,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 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 17、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把城乡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和协助学校的卫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中小学要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设

16、立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卫生管理。 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 18、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

17、念和方式。 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 19、进一步完善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政策保障措施。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器材支持项目,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中西部农村学校配备体育活动器材。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中,切实加大对学校食堂、饮用水设施、厕所、体育场地的改造力度。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其他学生由省级政府制定统一的费用标准和解决办法。学校要切实保证体育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所需经费从公用经费中提取和安排。 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 20

18、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要以迎接奥运会、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迈上新台阶的奥运会,让广大青少年以实际行动与奥运同行,充分展示新时期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中考体育影响初中生体育学习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以下简称中考体育)工作从首次出现至今已有 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盛行、应

19、试教育现象严重和情况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人们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实施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考体育已逐渐被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和接受,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学校体育条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然而中考体育也对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的影响较大。为此,笔者在2001届初中毕业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自身的视角来反映中考体育究竟对他们有何影响,能够较为客观公正的研究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对江苏省江阴市的 47所中学(其中

20、含省重点中学及以上6所,镇以下农村初中12所)的初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发放的1500份调查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1461份,问卷有效率为97.3%。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从了解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受体育教育的满意程度入手,得到的结果是:认为自己在初中阶段受到良好体育教育的学生占 77.7%,认为没有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的学生占22.2%。对初中阶段体育学习感到满意的学生占36.7%,感到一般的占53.1%,感到不满意的占9.6%。为什么在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的情况下,却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学习感到满意呢?在不满意的因素有哪些的调查中发现,32.6%的学生表示枯燥、单调的训

21、练式教学课是他们感到不满的首要原因,而训练式教学课的内容63.7%来自于考试体育的项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考体育影响初中生体育学习的主要因素 1.1学生对初中阶段体育学习目的和中考体育的作用认识不清 调查结果显示:在 “初中体育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的问答中,回答以中考体育取得好成绩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占40.4%,居首位。目的源自于喜欢体育的男女生各占35.7%和16.7%,有33.9%的学生是以健康为目的而接受体育学习,还有4.1%的学生是因为有体育课而不得不学习体育。在“中考体育的作用是什么”的调查中,只有24.6%的学生能说出中考体育是为了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健身意识,而75

22、.4%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中考体育有何作用。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以喜欢体育为目的的学生占有相当比例,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以中考体育取得好成绩为学习目的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但能明确中考体育意义的学生却只占少数。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2考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体育教学的内容 有 46.5%的学生反应体育课常被上成了中试体育的训练课,反映体育课没有受中考体育影响的学生占33.6%。64.7%的学生在调查中说从初三开始他们的体育课就只练中考体育的项目,甚至有1.4%的学生反映他们的体育课从初一开始就围绕着中试体育的内容进行。在调查体育课被上成中考体育

23、训练课的原因时,有11.3%的学生反映是学校的明确要求,3.4%的学生认为是体育老师所为,有10.3%的学生是自己要求的,而认为是体育考试本身所致的学生占76%。由此可见,中考体育考什么对初中体育课教什么的影响还是十分巨大的。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3中考体育对学生体质的影响较为明显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通过中考体育的训练, 3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质得到了增强,49.6%的学生认为体质暂时有所增加,11.6%的学生感到自己的体质状况没有变化,认为备考体育的训练使自己的体质有所下降的学生占6.5%。显而易见,通过中考体育,学生体质普遍得到了增长。 1.4考试体育的结束也将意味着学校体育课的

24、结束 中考体育结束后(江阴市中考体育时间定在每年的 5月中旬,而初中升学考试则在6月中下旬),只有15.4%的学生反应他们学校的体育课仍然正常开设,12.7%的体育课让学生自由活动,而有71.6%学生的体育课已被改上了其它主科,这意味着从中考体育结束到学期终结的一个月时间里,学校无法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5中考体育能否对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起促进作用值得探究 在回答 “你知道终身体育的说法吗?你理解终身体育的含义吗?”的问题中,选择知道并理解的学生占27.4%,选择知道但不理解的学生占39.7%,选择不知道也不理解的学生占32.9%。选择初中阶段的体育学

25、习对自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有益的学生占36.6%,认为无益反而使自己对体育失去兴趣的学生占9.2%,另有54.1%的学生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在回答“你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吗?”时,回答“有”的男生占53.8%,女生占31.9%,回答“没有”的男生占46.2%,女生占68%。从学校体育应当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目标来看,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离教育目标的差距是显著的。相对女生而言,男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较多。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2、中考体育影响初中生体育学习因素的分析 2.1 之所以有近一半的学生把中考体育取得好成绩作为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目的,是因为作为一种考试制度,特别是体育考试成绩纳入各类招生学校

26、录取总分之后,中考体育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它已日益成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这本身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由于有些学校和老师过分强调了中考体育的作用,甚至把体育教师的年终考核同中考成绩直接挂钩,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同其它主科成绩一样进行排名,而对为什么要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宣传与教育做的很不够,致使作为一种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手段的中考体育,变成了一种选拔和淘汰学生的手段,导致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学习观。然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把健身作为体育学习的目的,由此可见已有不少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

27、作用,懂得了健康对自己将来工作、生活和幸福所具有的意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2.2 虽然,随着中考体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考试办法的进一步完善,中考体育已从过去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发展为过程性目标管理(由学校结合学生平时的体育学习情况自行评定)和效果测试相结合的形式。在考试项目的确定上考虑到了考生性别和身体条件的差异,兼顾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建立了试题库供考生考前自选题,但仍难以避免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现象。由于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远比其它学科大的多,而中考体育在操作办法、场地器材、评分标准和安全措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它限制着每年考试项目的确定不可能有太大幅度的变化。考虑到同一考类不同运动项目

28、之间成绩的可比性和考试的可操作性,同一类别可供考生选择的项目往往只有两项,因此看似面宽而不确定的考试题库,其实很容易被学校选定其中几项作为学生训练的考试项目,加之学校领导在考核和奖励体育教师时,单纯向这一方面倾斜,造成教师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教学方法和学生兴趣的需求,必将导致学生因体育课的内容单一和练习方式的枯燥乏味而对体育学习感到不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学校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考前无论学习多么紧张,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能得到保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象其它学科一样加班加点地进行训练,所以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在强化训练下得到了增强。但由于许多学校重视文化课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29、,只把体育教学的视野放在中考体育前的训练上,考后便停止了一切正常的体育活动,一门心思把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中考体育结束也就意味着初中时期体育学习的结束几乎成为各校认可的一项制度,因此学生体质的增强也只能称为是目前得到了增强,中考体育也只是促进了现阶段学生体质的增强。如果教师在“教”的方面再缺少科学的方法,不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强制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致使少数学生体质下降或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的情况也会存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2.4 每个人一生中接触体育最全面、最系统、最理性的时期就是学校,因此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对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正是增强体质和稳定兴趣的关

30、键时期,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由于一些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中考体育成绩,违背体育教学的目标,不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体育兴趣的培养,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中考体育进行,甚至于一些教师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发展于不顾,教学只停留在应付中考体育上,具有长期锻炼效应的锻炼原理及选择运动、控制运动负荷的道理未必教给学生,因此学生们也就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将这些锻炼持续下去,也很难从体育课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快感,离开学校后这种锻炼就会中止,何谈终身体育的养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3、一点思考 上述对中考体育影响初中生

31、体育学习因素的分析,并不是否定中考体育在整个学校体育改革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而是本着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对不利因素的分析,唤起人们对中考体育的再认识。从教育的长远利益来看,中考体育只有与教育的综合改革相结合,与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相结合,与常规教学和平时的锻炼相结合,才能防止陷入应试的误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另外,在我国教育还不能把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上时,国家通过初中体育考试的措施来促使学校与社会重视和关心学生的体质,虽说这种措施带有一定的 “强制性”,但我们的学生毕竟为了考试去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因此也增强了。柳斌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停止考与

32、不考的争论,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考试制度和方法上,加大管理和监督的力度”,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着将中考体育向高中阶段延伸呢?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过分依赖运动成绩测试进行学生学习评价的“应试教育”,将被面向全体、全面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的素质教育所替代,因此在评价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时,能否考虑在考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部分权利放给学生。只要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身体的各项机能得到了促进和发展,能够运用掌握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终身体育服务了,由学生自我选择考核内容,更能体现体育评价的公平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体育中考:一半是考试、一半靠平时 2001年3月,

3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会议,就如何改革体育考试进行了部署。根据教育部要求,辽宁、浙江、河南等10个省市从当年起,对中考体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此举意味着实行了20年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将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应试教育现象的存在使一些中小学盲目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甚至在初三和高三两个毕业年级停上体育课,将其课时用于其他学科。如此一来,学生体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学校体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全面贯彻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教育部有关部门进行了体育考试的试点工作。 1979年4月,上海市崇明中学(以寄宿生为主的县重点中学)首

34、先进行了体育考试的尝试。至1981年,全国已有上海、山东、河南、辽宁、湖南、北京等6个省市进行了体育考试的试验工作。同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指出,中招体育考试的试验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精神和要求,方向完全正确,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 呼唤体育考试改革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至此,体育课作为升学考试的科目以条例的形式被明确下来。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以下效果:体育考试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保证了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

35、性、积极性,使初三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有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加强了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 呼唤体育考试改革 实践证明,体育考试在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中招体育考试的进行,体育考试中的一些弊端也显露出来。主要是“应试现象”严重。许多地方和学校为了应付考试,每天只练考试的几个项目,体育课也脱离正常的教学大纲而围绕着几个考试项目进行,使得学生们仅体育考试的几项成绩突出,却未学会其他的体育项目,更遑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体育考试的发展,也使体育考试受到方方面面的责难。改革体育考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呼

36、声越来越强烈,体育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呼唤体育考试改革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青少年身体素质,特别是运动素质呈下降趋势,形态向过瘦过胖“两极化”发展,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学生抗挫折能力等心理素质较差。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有许多方面,缺少体育锻炼、没有认真上好体育课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有关部门一直认为,一旦学生的体质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中招体育考试就没有必要了。 现阶段中招体育考试还是十分必要的,但体育考试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体育考试的改革要遵循几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

37、平时的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安全、减轻学生的负担;考试的方法要简便易行、公正合理。 体育考试这样改 1999年9月,经教育部体卫艺司批准,辽宁省营口市和浙江省嘉兴市等作为试点单位对体育考试进行了改革。 改革后,体育考试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最终测试成绩,学生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参加平时体育锻炼时间和上体育课的情况以及形态指标等都将纳入体育考试的范围,平时成绩将会占到总分的一半。以辽宁省营口市体育考试为例:考试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过程管理评价,采取学分制办法计分。初中三年每学年5分,三年满分为15分,由学校负责考试。二是目标效果测试,只限初中毕业

38、生升学时一次性测试,满分为15分,由区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考试。 体育考试这样改 为了更好体现体育考试的科学性,减少伤害事故等,改革后的体育考试改为体质健康测试。内容有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三大类。第一类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主要评价学生身体匀称度,重在引导学生重视膳食平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第二类身体机能,包括肺活量、台阶试验,主要评价学生锻炼后心肺机能发生变化情况。第三类身体素质,包括跳绳、立定跳远、比握力等,主要评价学生经过三年锻炼身体素质提高情况。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最感头痛的长跑类(800米或1000米跑)和力量类(铅球或引体向上)将不再作为考试内容。 目前,有关

39、人员对目标测试并无太大异议,认为该测试中的许多内容,如台阶试验、测肺活量,量身高、体重等均为学生体质监测的项目,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又减少了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是改革发展的方向。 体育考试这样改 但对过程管理,即交由学校打出的15分,许多体育考试管理者担心由学校掌握15分主观指标太多,打分者可能会将分任意送出。更有人认为,不能仅凭形态机能的变化,就给学生打一定的分,这里会出现许多问题,严重的可能滋生“腐败”现象。另外有人指出,连续三年的评价给基层同志增加了工作量,搞不好就会流于形式。 体育考试这样改 由于对体育考试从内容、形式到组织都进行了改革,所选测试项目能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综合身体状况

40、,因而受到社会好评。浙江省嘉兴市针对考生和家长对改革后的体育考试内容和方法等不了解的情况,在考前开展了大量体育考试宣传、咨询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该市一位政协委员认为,体育考试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又切合绝大部分家长的心愿。 考生拍手称好。辽宁营口的考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中招体育考试可以减轻许多心理压力,不必为体育考试而天天训练单一的考试科目,每天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锻炼。 新考法受欢迎 学校和家长欢迎。从考试形式上看,由于专门组织人员送考到校,减少了交通安全等隐患,家长也不必担心气候、人为因素等对子女考试成绩的影响,家长送子参考、焦急等待的现象不见了。 教育行政部门

41、支持。改革后的体育考试在教委的统一部署下,由职能部门具体操作,与往年体育考试声势浩大、牵扯精力相比,既平静又有条不紊,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支持这样的改革。 新考法受欢迎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体育考试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体育考试的评分标准科学化程度不够;测试的仪器、仪表等有待进一步改进;个别方面还存在不良象。为了搞好中招体育考试,有关部门应在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反复试验,不断充实和完善体育考试并形成制度,使之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体质、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目的。 体育考试这样改 对目前体育中考有关问题的思考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风风雨雨已经历了0多个年头,毋庸置疑,体育中考全面实施以来,对推动和加强学校

42、体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使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 但近年来,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上可以表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指标呈连续下降的趋势,具体体现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能素质、心肺功能指标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青少年和儿童大幅度增加。本人几十年来一线教学的实践,也有着这样的体会,感觉学生体能素质的下降,尤其是耐力指标方面,以及学生抗挫能力等心理素质较差。 上述表现不免给人以困惑?一方面是在积极推行体育考核,另一方面是学生体质状况下降。人们对体育考核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置疑也是不可厚非的,生活好了,体育也实行考核了,学生体质为什么会下降呢?笔者

43、谈谈对体育中考的肤浅思考。 我市于90年代初期实行体育中考,首先按传统的“跑、跳、投”老三项进行考试项目设置,确立“50米快速跑、实心球、跳绳立定跳远”为中考内容,持续了年多,期间经过了几次修改,主要总分和评分标准方面以及考试项目都进行了修改。 上述我市体育中考项目设置情况来看,从全部必考项目到选项考核再到必考和选项考核的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兴趣、特长、爱好的不同。具体项目上也是从与先天素质有决定因素的跑、跳、投等纯竞技项目,演变成只要坚持锻炼都能进步提高的素质和技能项目,树立了学生到达目标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激发了学生进行自觉锻炼的热情。

44、一、项目的设置与完善 对今后考核项目的设想:借鉴周边省、市地区宝贵的实践经验扩展考试项目的范围。(1)力求未来中考测试项目全面涉及初中体育教材内容: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体育舞蹈、身体机能测试。有利于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2)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由三部分组成:a、初中阶段三年体育学生成绩。b、初三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c、初三学年耐久跑测试结果。(3)可根据地域特色增加游泳项目。如游泳项目,既能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久素质,可以开发一些耐力项目供学生进行选择。如:a、23分钟连续跳绳。b、篮球、足球能球类增加连续折返运球的次数

45、。 一、项目的设置与完善 希望在今后体育中考实施过程中,体育考试也是展示学校体育教育的窗口,对考试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教学或管理等问题,要设立专门机构进行记录与反馈,进行必要的评比与总结。若体育考试中增设过程性评价等内容,即由学校掌握并打出的主观分植,打分者可能会任意送出,是否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综合身体状况,教育行政部门应形成制度进行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否则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严重的可能滋生“腐败”现象。 对于现有的评价标准,我个人认为:总体上较为科学合理,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过低,有个别项目的评分标准过高,评分标准中普遍存在分值跨度太大,对一般同学来说,这种笼统且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体制,显然不能

46、引领和激励学生进行刻苦自觉地锻炼。虽然是部分和少数项目,但也要急需改进,使之科学化,合理化。二、规范考试组织,科学、客观、 公证地评价学生 因此,在制定体育考试项目的成绩标准时,应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实验,同时结合本地区特点和学生体能、体质的实际状况,以显示考试标准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激励学校重视体育教育,促进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从而进一步完善体育考试科学、公正的评价体制。同时增强考试的服务功能,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 考试中缺乏公平公正以及考试标准的不合理等问题,实际上也是对那些身体素质好、锻炼勤奋自觉学生极大的不公平,同时也给以后的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

47、负面效应,我们应提升到育人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规范考试组织,科学、客观、 公证地评价学生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最快,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学生保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他们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健康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是提高代表民族未来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提升竞争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自然应是学校教育工作重点,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常规和文化。 但目前在高等教育资源贫乏,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存在巨大竞争压力的背景下,学校为了求的生存和拓展,提高应试教育的升学率则成为

48、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为了出人头地,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健康问题如今需要通过体育考试的方式来加以强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艰难以及教育管理的无奈。三、预防体育“应试”教学,回归“常 态”教学 作为一名学生健康教育的传播者、传授者的体育老师,应深刻领会体育中考的意义所在:(1)对推动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有效地促进了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3)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对体质健康的关心。更应该明确自己肩上所担负的神圣职责。 这里提及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异化现象,也就是所谓的体育“应试”教学,具体表现为体育教

49、学内容无目标、无计划、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方法简单化,没有运动技能含量。造成初一、初二体育现象象“放羊”一样随意上,初三时则逼着学生天天围着体育中考内容转。在课堂上势必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分数已达到满分的学生可以不受管束,自由开展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而未达满分的学生则机重复着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考试项目。长此这样,恶性循环,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原本素质好的学生由于参加个人喜欢的运动项目,体制越来越好,兴趣日益浓厚,而那些未达到素质原本较弱的学生,由于每节课都在机械地重复着考核的内容,不免对体育课产生了厌恶与恐惧。结果使得学生不明确锻炼的价值,只能将体育考试当成又增加了一门应试科目,反而

50、又多了一种负担,这样与设立体育中考的初中是格格不入的。三、预防体育“应试”教学,回归“常 态”教学 作为让学生生活得更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生命有时时刻刻的敬畏,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基本前提下开展教学。通过有效有趣的方法,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变革,既能顺应学生的运动兴趣,又可以增强体质,发展运动技能,提高考试分数,这样体育考试作为保障体育课开设的手段也有了它存在的空间。体育考试才能发挥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三、预防体育“应试”教学,回归“常 态”教学 设立体育考试使得学校、家长、社会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效地促进了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使得体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我想:教与学、学与考充其量只能是

51、学生锻炼的基础工程,而形成一种健康的理念、掌握几种健身的方法、将强身健体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则升华为一种高层次的境界。 要让人们重视健康,必须先提高生活水平,在我国人民生活尚未达到较高水平之前时,存在的一种现象:学生牺牲健康,换来高分;中、青年人为了生活、事业牺牲健康;只有老年人才表现对健康的重视。在这种情形下,有意识,积极地培养甚至灌输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健康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十分必要,而这正是健康赋予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四、树立学生健康理念,培育学校 体育文化氛围。 对于学生体制问题,减轻学习负担和推进素质教育虽然是好办法,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关键还在于健康理念的树立,要有正确的

52、健康知识,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几项运动技能,让学生喜欢玩、学会玩,希望以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带动学生运动体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技能。 学校体育活动如果以考试为目的,体育课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学生在体育中考也不会考出好成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淡化以考促进的意识,注意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1)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校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健康、保健、科学锻炼等专业知识方面的讲座。(2)学校在认真抓好体育课教学的同时,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搞好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性课程、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等体育常规工作。(3)定期切

53、实抓好几项大的体育活动,如:认真组织每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可将其深化为体育活动周或体育节的形式,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另外全校广播操比赛、迎春长跑比赛、冬季三项比赛以及各年级组的球类比赛等。(4)倡导学校通过大课间,创新集体竞技项目等多种方式形成学校自身文体活动特色。(5)重视校运动队的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搭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平台和体育特长发展的才华展示空间。四、树立学生健康理念,培育学校 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优化了学校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到集体的温暖,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自主能力,使之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同时学生能够在愉悦

54、的身体活动的自主能力,使之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同时学生能够在愉悦的身体活动中有效增强体能,培养了自身在比赛中的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有效地促使学生健康理念的形成,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树立学生健康理念,培育学校 体育文化氛围。 近几年来,通过市、县骨干教师“公开展示课”的交流,结合市教育局开展的“教学质量年管理年”、“课堂教学年”“一优二促工程”等活动。进行教育理论和体育专业理论考核和说课、教学设计的评比。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和评优工作,日常教学依托于教研组内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统一规范教学内容,建立组内听课评课制度和指导教师传帮带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教

55、师职业道德、教学理论、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体育中考有序地实施,为实现规范的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学校必要的场地、器材是一切体育工作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正因为学校场地条件不足,便得学生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中考虽然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活动场地,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但有其局限性。学校应从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角度出发,形成制度加大投入,充分重视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添置。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 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 近几年来,通过市、县骨干教师“公开展示课”的交流,结合市教育局开展的“教学质量年管理年”、“课堂教学年”“一优二促工程”等活动。进行教育理论和体

56、育专业理论考核和说课、教学设计的评比。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和评优工作,日常教学依托于教研组内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统一规范教学内容,建立组内听课评课制度和指导教师传帮带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理论、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体育中考有序地实施,为实现规范的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学校必要的场地、器材是一切体育工作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正因为学校场地条件不足,便得学生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中考虽然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活动场地,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但有其局限性。学校应从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角度出发,形成制度加大投入,充分重视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添置。五、加强体育教师

57、队伍建设,完善 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 一项调查显示:大学一年级学生是青少年中体质最差的,高一学生的体质最好。这有力说明,体育中考对于增强学生体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生体质状况下降是以时间为纵轴的一个纵向比较的结果,若以同一时期的横向比较,则能够凸现体育中考对于增强学生体质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同时能想象出若没有体育中考的支撑,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都会更加下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会更令人担忧。同时也充分说明体育中考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无论从考试项目的设置、评分标准的科学化、场地器材的完善,还是日常体育教学、考试公平公正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综上所述 体育中考在现阶段素质教育还得不到充分落

58、实的教育大背景下,不失为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尽管体育中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有信心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它,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高中体育教学及考核的延伸和支持。本人很赞赏一位体育专家的观念:倡导体育考试的意志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是为不考试。试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和努力下,学生在良好体育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形成健康的理念,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拥有二至三种运动技能,并付之于日常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那么作为体育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历史产物的体育考试将会自动消亡,这正是每个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专家所希望的。 综上所述 训练方法 1

59、. 组织形式:确保每班每天40分钟的训练量,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进行强化、系统训练。 2. 训练时间:45天左右,坚持全天候训练。 3. 课时安排:初三体育课教务处统一编排。 4. 优点:训练系统化,效益明显;同时对全校体育课外活动影响比较小。 5. 缺点:初三执教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大,与平时比较,平均每周工作量超出11课时。同时教务处课时安排难度增大。 6. 建议:希望学校提高带队体育教师的福利,每次训练课按初三补课(自习)工作量计算,同时考虑超过区平均分奖励制度(初三体育教师之间起到竞争作用)。 7. 经费预算:按30天训练时间和12个初三班级计算 12(每星期超出课时)*20(每次工作

60、量)*4(每月4周)*3(三位带队体育教师)合计2640 全校初三学生按500人计算,平均每位中考学生训练费用为2640/500=5元左右。 一、 训练模式 1. 组织形式:确保每班每天40分钟的训练量,全组体育教师,进行轮流强化、系统训练。同时每次训练课时,各班主任进行当场监督管理,配合体育教师训练。 2. 训练时间:30天左右,雨天除外。(进行文化课教学) 3. 课时安排:初三体育课教务处和年级长统一编排。 4. 优点:全组体育教师轮流训练,训练方法经验多样可以交流,班主任旁听管理,起到很好的协助监督作用。 5. 缺点:体育教师轮流训练,减轻初三任课体育教师中考压力,责任平均化。且训练经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