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考前重点_第1页
传播学 考前重点_第2页
传播学 考前重点_第3页
传播学 考前重点_第4页
传播学 考前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播】1通2传3交通4通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现象、行为及其规律的人文科学【传播学代表人物】创始人:施拉姆报刊的4种理论大众媒体和国家发展;拉斯韦尔世界著作中的传播学理论、5W、框架和领域、提出社会传播;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2级传播、意见领袖、实地调查、定量研究法;卢因社会矛盾及其解决、把关人;霍夫兰劝服和传播、说服和态度的关系、把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运用到传播学领域。【5W】线性传播。谁(控制研究)、说了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分析)、对 谁(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分析)。传播活动表述为5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 揭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领域。单项过程,有效

2、性认识不多。【香农-韦弗数学模式】线性传播模式。SMCR Source-Message-Channel-Receiver信源、 讯息、传播、接收器。区别了信息和讯息,增加噪音概念。单向传播,缺少反馈环节。【赖利夫妇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语言】(language)语言是用于思想和情感交流的结构化的符号体系【言语】(speech)【符号】(sign)是人类用来表达和理解意义的信息的形式,是信息的感性袒露和外在表征, 具有指代或表述意义的作用。分为signa信号、symob象征符【符号的特征】【符号学派】索绪尔。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能指和所指;符号任意性和内定性【为什么符号化是人类社会传播特有的

3、现象?】【语言符号的特征】(普通语义学、影响传播)1预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 限的而实际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象的而实际是具体的。【抽象的阶梯】【语言的误用】死线抽绎、简单分类和刻板偏见、歧义与模糊、二元价值判断。【非语言符号】【功能】重复、补充、代替、强调、否定、调节【特点】整体性、连续性、模糊性、面具性、形象性【分类】物体语言传播(衣服穿着、相貌化妆、随身器物)体态语言传播(面部表情、眼神 传递、手势示意、姿势暗示、身体接触)伴随语言传播副语言(声音要素、功能性发声) 时空语言传播【自我传播】【定义】指个人接受外在和内在刺激,进行大脑内部处理并作出反应的过程,包括选择、解 码、

4、判断、决定、编码等思考过程,是人体内的信息处理过程,以思考为核心(具有明显的 心理学特征)【镜中我】库利。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 人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 面镜子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约哈里窗户】开放区域、秘密区域、盲目区域、未知区域【人际传播】【定义】个人和个人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传统:特指在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来:指 当人们主要依赖有关个人信念、态度、人格特征等有关心理层面的信息进行的传播活动。【特点】1通过多种感官接收2及时获得大量反馈3双方共同负责,传收角色互换4目的在 于意义共享5受情

5、境影响,包括物资环境与社会环境【功能】1沟通人与环境2增强思维和心理活动能力3协调【人际传播中自我展露与社会渗透理论内容】自我展露就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各种各种方式,把有关自我的信息,包括自己的想法、情 感和关心的问题等等传递给别人,让别人尽可能的了解自己。适当的自我展露在人际交往中 居于中心地位,是人际传播的重要内容。社会渗透,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交流双方会透露 出来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人的信息,因此关系也越来越亲密。社会渗透就是关系中增进亲密感 和信息透露的过程。1定向阶段orientation2探索阶段exploration3情感交换阶段 affective exchange4 稳定交换阶段

6、 stable exchange【群体传播】【群体定义】又称团体,指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 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指向某种共同的活动目标。【特点】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识别并且彼此交流和相互影响2 有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结构3有一定的共同目标、价值和信念,甚至形成一定的意识形态。【分类】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大群体和小群体4成员群体和参 照群体5讨论群体和偶然群体【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定义】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组织传播学派、观点、代表人物】(整理)1基础学派:古典、人际关系、人力资源学派。

7、2现代学派:系统、文化、批判学派。【组织传播类型和形式】据功能划分:政治数学娱乐保健管理广告传播等据传播范围划分:组织内传播组织外传播【媒介技术发展】【媒介技术发展5大阶段、各阶段基本特征】口语、文字、印刷、电子、新媒体传播时代【媒介发展规律】是思考有关技术进化的一种统一方法。1与社会有关传播技术进化的一种统一方法2叠加式 发展:媒介系统日趋复杂并且有适应性3加速度发展【虚拟社区网络社区】以网络为中介形成的虚拟社区,可以由任何数量的个人,以自己选 择或是对某些事物的反应为基础,通过网络而形成。优点:开放性、可接近性。缺点:缺乏 真实性和义务感。【信息社会】反映出新传播技术的全球化倾向。特点:1

8、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 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操作 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4贸易不 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媒介即讯息一一麦克卢汉】机械的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1媒介即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某媒介概 念是议的,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象征,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人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 2媒介:人的延伸。使用不同的技术会影响人类感知的结构,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 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可避免

9、地改变了 “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成。3热媒介与冷媒介。清晰度和参与程度4 “地球村”【消失的地域一一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1985)三项研究证明电子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1男女气质的融合2成年和童年的界限模 糊3政治英雄降为普通百姓所体现的权威变化。理论特点:结合了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和噶卡曼的情境理论,并且沿袭了卢氏将媒介技术 视作社会文化的基本动因的基本立场。研究方法:通过研究电视媒介形态,论证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主要观点情境就是信息系统:大众媒介,特别是点在媒介,构建了一个“感觉区域”是身处 其中的人们能够接触到许多信息。每一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特殊

10、的情境,情境重叠会引起混乱。电子媒介能够促使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表现在:媒介符号,媒介物理特征,媒介 信息内容电子媒介如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社会场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人们的社会行 为有很少的影响,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男性气质与女性歧视的融合,群体身份变化成年和童年的模糊:社会化与角色转换政治英雄降为普通百姓:权威的衰落【大众传播】【定义】 杰诺维茨1968年:大众传播是有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的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 技术,通过媒介(如报刊,杂志,广播,电影等)向为数众多的,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 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所以,大众传播是指职业化的传播机构使用机器媒介向发布广泛

11、而又不特定的多数受众 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由来:1945年11月 Mass communication (联合国科技文组织发布)1966年 拉斯维尔 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众传播一词。【功能】1)信息传播 “洞中人“理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2) 环境监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囚犯,投影)3) 社会协调“拟态环境”假想环境4)文化传承5) 娱乐麻醉6) 制造明星【媒介规范】【报刊的四种理论】1威权主义理论,16、17世纪英国核心特征是出版特许和书刊检查管制, 强化舆论控制。2自由主义,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报刊不是政府的工具,而是提出论 据与争辩的手段。报刊应该私有,成为意见的自由市场。报纸言论自

12、由、告知、娱乐和售卖 功能。报刊通过两种方式受到控制:一是意见的自由市场上,借助于人的理性判断和自我修 正能力,真理终将战胜谬误。二是通过法律,对诽谤、亵渎等行为进行规范。3社会责任, 20世纪以后。基本观点:报刊的权利和几近垄断的地位带给他们一个义务,那就是有社会 责任,对各方面的立场都公平的加以报道,并保证大众能掌握充分的信息去判断。强调新闻 自律的同时也并不排除政府控制的情况发生。4前苏联共产主义报刊理论。媒介是被作为党 和国家的工具来使用的。基本任务是集体的鼓动者、宣传者和组织者。报刊是在国内达到认 识统一的最迅速的工具。【哈钦斯委员会】新闻自由委员会。非官方调查委员会,1942年成立

13、。“哈钦斯委员会” 1947 年出版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一书是社会责任理论的代表著作。只有媒介是权利法案 唯一保证了自由权的产业,因此媒介必须负起社会责任。【受众】【定义】【特点】【传播效果】【定义】【分类】万能效果论、有限效果论、强效果论、协商效果论两级传播、创新的扩散、使用与满足、议程的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分析、知识沟、 【两级传播】拉扎斯费尔德人民的选择媒介讯息不是直接传向所有个人,人与人之间也 不是相互隔绝,而是相互影响的。讯息和观念常常是从广播与报刊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经由 意见领袖流向人群中不太活跃的其他部分,这一过程被称作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领袖,往往是普通人

14、,只是在传播活动中扮演了领袖角色。 意见领袖是相对的、可变的。1较高威望和良好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力2见多识广,较多接 触和使用大众媒介,参与高层次的交往活动,在群体之外富有社会关系3意见领袖与他的追 随者很相似,通常属于同一群体,处于同一水平层次上。【中介因素】对信息的接收与消化,都起着阻碍、回避、歪曲、过滤和制造的功能。大众传 播起着维持和加强现状而不是改革创新的作用。1选择性机制,注意、理解、记忆三个层次。 说明受众对某些媒介或媒介内容具有回避倾向2媒介本身的特性3讯息内容4受众本身的特 点。【议程设置】议题性质:媒介议程的设置取决与媒介形式、报道方式、个人的兴趣和需要及 人际传播效果等。

15、对地方事物的设置功能弱于全国。具体议题比抽象的更容易产生议程设置 效果。时滞问题:议程设置的效果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由于记忆的衰减效果维持多久。机制:知觉模式影响议题的感知。显著性模式引起突出重视。优先顺序模式:影响重要性的 顺序判断。议题的类型:个人议题、谈话、公共。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电视主要 提供谈话议题,报纸对个人议题产生影响。【沉默的螺旋】特点:舆论观、效果观。媒介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舆论的双重意 义上是我们社会的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的意见气候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 肤;包裹社会身体的皮肤,维持社会整合,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传播媒 介对人们的

16、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三个因素:1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 产生共鸣效果2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3媒介信 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对公众产生影响的三种方式:1对何为主 导意见形成印象2何种意见正在增长形成印象3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受孤立形成 印象。【知沟】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无论社会经济情况好的还是差的人 均能增进知识,但是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这两类人 之间的知识沟将呈逐渐扩大而非缩小的趋势。产生原因:1传播技能上的差异2已有知识储 备的差异3社交范围的差异4信息

17、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机制5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上限效果:与知沟相反,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饱和点后, 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滞。大众传播最终还是会带来社会的知沟缩小。信息沟:1新 传播技术的采用将带来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这将作用于所有人2 新技术的采用所带来的利益并非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同等的3与人相比,计算机等机器的信 息处理和储存能力电大,使得信息富裕者比其他人更有信息优势4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换 代周期越来越短,趋势更可能是老沟未填,新沟不断出现。【创新的扩散】指一项新的事物或观念,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特定渠道,为社会系统中的成 员所接

18、受或采纳的过程。关注传播过程,也强调大众传播中人际传播的重要作用。大众传播 对获知信息十分重要,人际传播对说服十分重要。扩散是一个社会过程。四要素:1创新(相 对的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靠性、可感知性)2时间是重要变量3渠道包括信源和信 息的载体。大众传播过程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 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众多跟进者、后期众多跟进者、滞 后者4社会系统特征,最主要是社会系统结构、群体规范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技 术普及加速器:公司的需要、其他技术的配合、管理和法律行动、一般社会力量。【培养理论涵化理论】电视大批量复制信息和

19、形象的模式,构成一个共同的象征性环境的 主流。1主流化(经常看电视的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趋同)与共鸣(特定人群中,培养效果 非常突出)2首序信念(对现实世界若干事实的认定)次序信念(从以上事实认定的推论中得 出一般看法)3新闻折射4文化指标研究: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培养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演讲模式一一亚里士多德曾著有修辞学一书拉斯韦尔的5W宣传模式一一1984年,拉斯韦尔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一一1949年,数学家香农和电子工程师韦弗发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 文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一一1954年施拉姆发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一一1959年赖利夫妇

20、发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 语义三角图与指称理论一20世纪2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奥登和瑞查兹出版了意义的意义 一书易读性测量一一1935年格雷和利里出版哪些因素使书好读一书群体中的问题讨论:(4)决策五步骤一一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我们如何思考一书 印刷传播时代一一毕昇的发明似乎仅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1456年德国人古登堡印出第 一批金属活字印刷的书:200册圣经,史称“古登堡革命”;报纸成为大众媒介的标志性 事件是1833年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两年内其号称发行量超过1.5万份成为 美国最大报,也是第一份大众报纸;1872年美国商人美查等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当 时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之一;18

21、73年创办的昭文新报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报业, 但从内容形式及社会影响看,由政治家王韬与1874年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才真正称 得上国人自办的第一张近代化报纸。新媒体传播一一 “信息社会”的概念源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和美国,1969年日本出 版了林雄二郎的信息化社会一书和日本经企厅经济审计会的报告书日本的信息化社会: 视点与课题,美国社会学和未来学家D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1973年出版)和 A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1980年出版)。媒介即讯息一一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一一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先后出版机械 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

22、)及媒介即讯息 (1969)等著作;他去世后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1980) 一书。消失的地域一一梅洛维茨的理论一一1985年美国学者梅洛维茨发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 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媒介组织中的把关现象一一1947年勒温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再次提出。早期权威主义规范论一一1956年施拉姆等人出版了报刊的四种理论;英国还颁布了出 版法庭令,1647年和1655年先后发布印刷限制令和印刷令,1689年权利法案 颁布;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报律。自由主义规范论一一1859年密尔在论自由一书提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报刊社会责任理论一一 “哈钦斯委员会” 1947年出版一个自由而负

23、责的新闻界一书是社会责任理论的代表著作。前苏联共产主义报刊理论一一报刊的四种理论;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的批评:1984年 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出版权利的代言人一书。公共服务广播与民主参与理论:(2)民主参与一一1967年美国学者巴隆在哈佛大学法学 评论上发表“接近媒介一一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一文,后又出版了媒介接近权:为了 谁的出版自由(1973年)。对传媒的法制化管理一一一般法:国际人权法;专门法:瑞典的新闻出版自由法、法 国的新闻自由法、1934年美国国会制定颁布1934年通讯法、1966年美国国会以1966 年电信法取代了1934年通讯法、1997年德国的信息与通许服务法是世界第一部网 络媒体的法律;国际条鱼和国际惯例:中国是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国,1998年10月签 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 大众传媒的管制模式:(4)对新的管理模式的呼唤一一欧盟于1997年就发布了电信、媒 体、信息科技融合以及管制执行中的绿皮书;2000年12月英国文化体育部及贸工部联合 发表一份名为传播的新未来的白皮书,2003年正式通过新版传播法案。传媒行业的道德自律一一1868年美国报人达纳接手纽约太阳报;1922年美国报纸编辑协 会通过新闻守则;1948年联合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