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神经解剖学Clinical Neuroanatomy万 琪 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 029-833753612019-8-16 感觉系统(Sensory System)感受器(Receptors):是专门化的感受器官,能够记录机体内部极其周围环境中某些变化,并以冲动的形式传递这些刺激,它们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末梢器官.外感受器: 感知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距离感受器: 记录发生在较远处的刺激本体感受器: 提供头部在空间的位置及活动、肌肉和肌腱内的张力、关节的位置、肌力和身体的姿势与其它活动等信息内脏感受器: 感受在机体内部的情况周围神经(The Peripheral Nerve)
2、第一章 颅 骨 一 解剖学颅骨由23块成对的和不成对的、大小和形状不同的骨块所组成。颅骨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后上方容纳脑组织;面颅位于前下方构成面部的轮廓。脑颅和面颅的比例因年龄而不同,成人面颅约为脑颅的50,儿童的面颅则小于50。脑颅各部位的厚度不一,顶部较厚,颞部最薄。成人大约为0.510mm。颅骨分为三层,内外两层为密质骨,称为内板和外板。内板较薄,外板较厚。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为板障,其中包含很多血管。颞骨没有板障。 颅骨的动脉 头皮血管网发出许多小支到达骨膜。这些血管的粗细比较一致,并在骨膜上吻合,形成骨膜血管网。由骨膜血管网再发出许多细支进入颅骨外板。凡是有顶骨孔的颅骨,
3、颅顶部的头皮动脉分支多向该处集中,形成短而粗的两条动脉,分别经两侧顶骨孔进入颅内与各自一侧的硬脑膜中动脉互相吻合。此动脉还伴一条或两条小静脉。 第二章 脊椎骨 一 解剖学 由3334块椎骨合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合成1块,尾椎4或5块合成1块,实际共为26块。 每一个椎骨又可分成两部分,在前面的称为椎体,在后面的称为椎弓。椎弓和椎体相邻部分较细,称为稚弓根。椎弓和椎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椎孔合起来形成椎管,脊髓位于其中。由椎弓生出3个突起,当中的称为棘突,两侧的称为横突。横突向上下各生一对关节突(图21)。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形成微动关节。棘突和横突之间称为椎板。颈椎椎体
4、上面两侧的向上突起称为钩突(图22)。钩突和其上面椎体的连接部分称为钩椎关节或Luscbka氏关节。上下两个椎弓之间,出椎弓移行到椎体的地方,形成一对和椎管相通的孔称为椎间孔(图23)。脊髓神经由椎间孔通过。 椎体在脊柱上彼此不直接相连,二者之间有椎间盘。第1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所以共有23个椎间盘。椎间盘的命名和在它上面的椎体相同。每一个椎间盘分为3层,上下两层是透明软骨,盘当中一层的外围为纤维环(纤维软骨),纤维环的前部较宽,后部较窄,中心为有弹性的髓核(图23)。髓核为脊索的残余。23个椎间盘的长度相当于脊柱的1/4。从C2到C7的椎间盘的厚度逐渐增加,从L12到L5的椎间盘的厚度也逐
5、渐增加。胸段的椎间盘较薄。颈椎的椎体小,横突上有孔称为横突孔,椎动脉通过该孔入颅。颈椎的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水平位。 第1颈椎呈环状,又名寰椎。寰椎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侧块上面有1对上关节突,和枕骨髁形成关节,下面有1 对下关节面,和第2颈椎上关节面形成关节。前弓正中向前突出部分称为前结节(图24)。第2颈椎棘突粗大,在椎体上方有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齿突向上伸入寰椎内,被横韧带限制在寰椎的后方。寰椎围绕齿突旋转,使头产生左右旋转动作,所以第2颈颈椎椎间孔的上下界为上下椎弓根。椎间孔的后界由相邻两个椎体的上下关节突形成。椎间孔的前界,一部分由椎体,一部分由钩椎关
6、节构成。颈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的正中,仅占椎间孔直径的1/31/4,正常颈椎间孔的大小不同,C23的椎间孔较大,C34和C45的椎间孔也比C56和C67的椎间孔大。 沿椎体有两条纵行的弹性韧带,把椎体和椎间盘牢固的连在一起。在椎体前面的称为前纵韧带,在后面的称为后纵韧带。前纵韧带比后纵韧带坚固。相邻的椎板之间有黄韧带相连(图23)。脊髓的硬膜和椎管之间是硬膜外间隙,其中包含韧带、结缔组织、静脉丛、淋巴管、脂肪等。脊髓在椎管中,终端多数到第l腰椎下1/3。终丝长约20cm,终止于尾椎的第1 节。脊髓节段的划分是以两条神经根的当中为界。颈脊髓第4节相当于第3椎体;胸脊髓第12节相当于第9胸椎。在脊髓两
7、侧前后神经根之间有齿状韧带。齿状韧带将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间断地连在一起,把脊髓固定在硬脊膜上。 第三章 脑 膜 一 解剖学脑膜分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蛛网膜和软脑膜又合称软性脑膜。硬脑膜颅内硬脑膜分为两层,除静脉窦外,两层密切相连。在颅骨顶部,硬脑膜和颅骨的连接比较疏松。在颅底、脑神经通过的骨孔等处,硬脑膜和颅骨的连接十分密切。硬脑膜内层有数处折入颅腔,形成大脑镰、小脑镰、小脑幕、鞍隔。大脑镰折入大脑纵裂,前起筛骨鸡冠,向后到枕内隆凸。向下,前半到胼胝体,后半到小脑幕,将大脑两半球分隔。小脑镰由枕内隆凸和枕骨大孔后缘之间向内折入,将小脑两半球分开。小脑幕是由枕内隆凸和颞骨岩部上缘向内
8、折入,将大脑半球和小脑分隔。小脑幕和后床突之间有小脑幕游离缘形成的小脑幕切迹,中脑由其中通过。鞍隔位于垂体之上,垂体柄由鞍隔的开口(鞍隔孔)通过。 硬脑膜的两层都是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包括胶原纤维、纤维母细胞和少量的 弹力纤维。硬膜膜内铺一层和在胸腹腔表面相似的扁平细胞,称为间皮细胞。两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窦壁都铺一层和静脉相连的内皮细胞。椎管内的硬脊膜和枕骨大孔边缘粘连,一直到23颈椎。再往下,硬脊膜的两层 互相分离,外层作为脊椎骨的骨膜,内层包绕脊髓。椎管内的硬脊膜和骨膜之间称为硬脊膜外间隙。间隙中有椎间静脉,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出入脊髓的神经根,被一硬脊膜形成的鞘包围。直到椎间孔,硬脊膜
9、乃与骨膜相连。上部椎管包围神经根的鞘较短,越往下越长。椎管内硬脊膜的终端形成一圆锥形盲囊,止于第二骶椎处。硬脑膜血管硬脑膜动脉为脑膜中动脉,位于硬脑膜外层内。脑膜中动脉由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发出后,由棘孔入颅,在颅骨内面的动脉沟中向前向外走行23cm后,分前后两支(图3一1)。前支向前向外,分布到颅前窝、颅中窝以及额叶和顶叶的硬脑膜上。后支向上向后,分布到颅后窝和枕叶的硬脑膜上。脑膜中动脉的分支供应血液给颅骨。另外,硬脑膜也接受枕动脉、咽升动脉、椎动脉、眼动脉、颈内动脉的小分支。脑膜中动脉不但在其同侧的本支和前后支之间有丰富的吻合(图31),而且上状窦的上下方和对侧也有丰富的吻合(图32)。另外
10、,凡是有顶骨孔的(约占40),脑膜中动脉则通过顶骨孔,与头皮动脉互相吻合。硬脑膜的大静脉和脑膜中动脉的主干伴行,在颅骨内面形成血管沟。这些静脉终于脑膜中静脉或硬脑膜静脉窦。硬脑膜静脉向外牙和导血管、鼓室腔粘膜的静脉、鼻副窦粘膜的静脉吻合。向内注入静脉窦。这些静脉都没有静脉瓣,因静脉压力的波动,血液可向任何一方流动。这就是头部感染可引起颅内并发病(脑膜炎和脑脓肿)的主要原因。硬脑膜静脉窦(图33) 颅内两层硬脑膜之间,有几个静脉窦。静脉窦的壁是坚固的硬脑膜结缔组织,壁内有很多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也有一些弹力纤维。窦的内面有一层扁平细胞,是和静脉相连的内皮细胞。静脉窦之间互相沟通。并和颅骨的板障静
11、脉、头面部的静脉、鼻咽部的静脉相连。 横窦、直窦、上矢状窦汇合成窦汇。注入乙状窦和横窦的静脉,为鼓室腔静脉、乳突静脉、小脑上、外及下静脉,来自 脑桥和延髓的静脉、小脑幕静脉、内听静脉、大脑半球枕叶内侧和外侧面的静脉。椎静脉系统也同流入横窦。右侧横窦通常收纳上矢状窦的血液,左侧横窦收纳直窦的血液。3海绵窦 海绵窦位于蝶鞍外侧眶上裂之后。海绵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带相连,状如海绵。通过海绵窦的有颈内动脉虹吸部紧靠蝶鞍的外侧,展神经在颈内动脉之外。动眼和滑车神经则位于海绵窦的上外角和窦的外侧壁相挨,三叉神经眼支在滑车神经稍下,上颌支则在其下外。注入海绵窦的静脉为蝶顶窦、眼上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蝶窦粘膜
12、静脉、通过破 裂孔的静脉、通过卵圆孔的静脉、脑膜中静脉、大脑中静脉、小脑幕静脉。 4,直窦直窦位于大脑镰和小脑幕之间。大脑大静脉(GaIen氏静脉)接受两侧大脑半球深部静脉(即两条大脑内静脉)的血液,注入直窦。5岩上窦和岩下窦岩上窦和岩下窦位于颞骨岩部的上下,向前通海绵窦,向后通乙状窦。6环窦环窦也称海绵间窦,位于鞍隔内,围绕蝶鞍,垂体柄通过其中,故成环形。环窦沟通两侧海绵窦。椎静脉系统包括椎管内硬脊膜外静脉丛、椎体内外的静脉、围绕椎动脉的椎静脉、脊髓的静脉。这些静脉都互相沟通。椎静脉系统和颅内静脉系统相通。在枕骨髁后方有一孔称为髁孔,有静脉由其中通过,该静脉的一端和颈内静脉相通,另一 端和椎
13、管内硬脊膜外静脉丛相通。舌下神经管内也有静脉丛,将脑底静脉丛、颈内静脉和椎管内硬脊膜外静脉丛沟通。另外,椎管内硬脊膜外静脉丛相当于颅内的静脉窦,事实上硬脊膜外静脉丛之上端通过枕骨大孔和颅内静脉窦相连(图33)。椎静脉系统和全身的静脉、肢体的静脉、胸腹内脏的静脉都互相沟通。椎静脉系统没有静脉瓣压力甚低。体位的变化、胸腹腔内压力的改变,都可使椎静脉系统的血液逆流。有人认为这是全身各处的恶性肿瘤都可通过椎静脉系统转移到脑的主要原因。 硬脑膜神经分布到硬脑膜的感觉神经是:到颅前窝和颅中窝的是三叉神经,到颅后窝的是舌咽、迷走神经和23颈神经。上矢状窦的前1/3和海绵窦为三叉神经支配。上矢状窦的后1/3、
14、横窦和岩上窦为小脑幕神经支配。小脑幕神经电是三叉神经眼支的分支。舌咽、迷走和23颈神经分布乙状窦。除颅底硬脑膜外,其他处硬脑膜对痛觉都不敏感。硬脑膜动脉、脑底动脉,三叉、舌咽、迷走神经,对疼痛刺激都很敏感。大静脉窦以及脑表面的大静脉对疼痛刺激也较敏感。 蛛网膜 蛛网膜位于硬脑膜之下,是由结缔组织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纤维胶质、网织蛋白纤维构成。在胶原纤维之间有纤维母细胞。蛛网膜的内面和外面有一层间皮细胞,没有神经和血管。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称为硬脑膜下腔。硬脑膜下腔实际是间皮细胞所形成的腔,其中有少量液体。 颅内蛛网膜随大脑镰折入两半球之间,也随小脑幕折入大脑半球和小脑之间;在大脑外侧裂处和随
15、皮质折入的软脑膜粘连。在上矢状窦两侧,蛛网膜的突入硬脑膜窦内的颗粒状物称为蛛网膜颗粒。每一蛛网膜颗粒由蒂和顶两部分组成。蒂呈管状,由纤维组织构成,和蛛网膜下腔相通。顶部和蒂相连,由静脉窦的内皮细胞和蛛网膜的间皮细胞组成。脑脊液通过这两层细胞进入静脉窦内。横窦、海绵窦、岩上窦也有蛛网膜颗粒。蛛网膜颗粒的数目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在脊髓两侧的蛛网膜呈小粱状,将硬脊膜和软脊膜相连,用以固定脊髓,称为齿状韧带 软 脑 膜软脑膜是由和蛛网膜相同的结缔组织构成,覆盖脑皮质的表面,和脑皮质密着,并随皮质的脑沟折入。软脑膜有丰富的血管。脑血管分布在软脑膜外面。血管周围和脑组织之间为血管周围间隙。间隙的内壁为包
16、围血管的软脑膜,间隙的外壁为沿大脑皮质折入的软膜。脑和脊髓的组织液以及神经组织的代谢产物,都通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在小血管周围仅有一层细胞,称为外被细胞,也有网织蛋白纤维。至于脑实质的血管是否有脑膜组织,是一个尚在争论的问题。但可看到一层散在的星芒状外膜细胞,这种细胞有人认为就是软脑膜组织。在软脑膜胶原纤维之间有纤维母细胞和固定的大吞噬细胞。固定的吞噬细胞以沿血管的软脑膜为多。因而在软脑膜生炎时,尤其是在结核性脑膜炎时,固定的吞噬细胞乃成为活动的吞噬细胞和类上皮细胞。 在延髓和小脑的腹面、脊髓颈段的背面、大脑脚和视交叉周围的软脑膜,有黑色素母细胞。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很多蛛网膜小
17、粱相连。软脑膜的外面和蛛网膜小梁都覆盖一层间皮细胞。所以蛛网膜下腔实际是一个间皮细胞形成的腔。在软脑膜内面和神经组织之间也有一层间皮细胞。蛛网膜下腔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称为蛛网膜下腔,有脑脊液充满。蛛网膜下腔的大小因部位而不同,在脑回处,蛛网膜和软脑膜相挨,在脑沟处因蛛网膜不随软脑膜折入乃形成小腔。在脑底,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脑池。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为最大的脑池,在小脑下面和延髓的背面,深约1.52.O cm,距离颈部的皮肤表面大致为颈围的1/10加1cm。视交叉池 视交叉池位于视神经交叉的前方。大脑外侧裂池大脑外侧裂池在视交叉池的外侧,伸延到大脑外侧裂。脚间池脚间池位于大脑脚之间。大脑大静脉
18、池(四叠体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大脑横裂之底,围绕大脑大静脉之根部。环池环池位于大脑脚的外侧,连接大脑大静脉池和脚间池。所以环池也就是包围中脑的脑池。 脉络丛脉络丛是由软脑膜(有人认为也有蛛网膜)包围着脉络膜动脉进入脑室的毛细血管丛,是和蛛网膜颗粒相类似的索条,由此产生脑脊液。 1) 第3脑室脉络丛 第3脑室的脉络组织是脉络膜后动脉由胼胝体压部和中脑顶盖之间,亦即大脑横裂处进入第3脑室,在两条大脑内静脉之间向前走行,沿第3脑室顶形成两条并行的血管丛。向前到室间孔,向后到松果体上隐窝。 2)侧脑室脉络丛 侧脑室脉络丛是第3脑室脉络丛在室间孔移行到侧脑室的。其前部较细,后部肥大成球状。并沿侧脑室下
19、角向下前走行,到达下角的前端和脉络膜前动脉吻合。侧脑室的脉络丛过渡为静脉,称为脉络膜静脉。脉络膜静脉在室间孔处和丘脑纹状体静脉会合,共同注入大脑内静脉。 3)第4脑室脉络丛 第4脑室脉络丛位于小脑和延髓之间,形成第4脑室顶的后部和下部,向前移行于后髓帆。第4脑窒的脉络丛先向上走行,继弯向外,到第4脑室的侧隐窝。脉络丛的上端由第4脑室侧孔向外膨出,下端出第4脑室中孔向外突出。 第四章 大脑半球 一 解剖学 两个大脑半球被半球间裂不完全分隔。半球间裂底部有胼胝体将两半球连接。大脑半球和间脑之间为大脑横裂。 人脑的重量平均为1360g,约为体重的1/36。大脑皮质的面积约为2200cm2。其中1/3
20、露出在表面,余2/3为脑沟的壁和底。大脑皮质的平均厚度是2.5mm,最厚的部位是中央前回,约4.5mm。最薄的部位是距状裂周围的皮质,仅1.5mm。 大脑半球的外观 根据大脑表面几条重要的脑沟,即大脑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枕前切迹,将大脑半球划分为5个叶。每个叶又借几条脑沟划分为脑回。 额叶 额叶是中央沟前方的脑叶。额叶有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中沟(在额中回的中部)、额下沟。被这些沟分成的脑回为: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颞叶 颞叶位于外侧裂的下方,顶枕裂和枕前切迹连线的前方。颞叶有颞上沟、颞中沟、颞下沟。被这些沟分成的脑回是: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顶叶 顶叶位于顶枕裂和枕前切迹连线
21、的前方,外侧裂的背侧,中央沟的后方。顶叶有中央后沟和顶间沟。被这两条沟分成的脑回是:中央后回、顶上叶、顶下叶。顶下叶中的围绕大脑外侧裂终端的脑回称为环曲回,围绕颞上沟终端的脑回称为角回。枕叶在大脑的背外侧面枕叶只占一小部分,呈三角形,除枕横沟外,枕外侧沟不恒定,所以脑回也不恒定。脑岛 脑岛是被大脑外侧裂遮盖着的脑叶,它的下面是基底神经节。枕叶内侧面有距状裂和顶枕裂。距状裂的上方和顶枕裂的后方是楔叶。距状裂的下方是舌回。折入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中央沟两侧的脑回,称为旁中央小叶。胼胝体上方的沟称为胼胝体沟,胼胝体沟上方的脑回称为扣带回。扣带回上方的沟称为扣带沟。颞叶内侧面最下方的沟是颞下沟,颞下沟上方
22、的脑回是梭状回。梭状回上方的脑沟称为侧副裂,侧副裂上方的脑回是海马回。海马回的首端弯曲,称为海马回钩。海马回经由一狭窄的脑回(穹窿回峡)和扣带回相连。 额叶底面嗅径的下方有一沟,称为嗅沟。嗅沟的内侧是直回,嗅沟的外侧是眶回 随意运动中枢也称4区,位于中央沟的前壁和一部分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的前一半。用电流刺激这些部位,就引起对侧身体肌肉的运动反应。过去认为锥体束全部来自大脑皮质4区第5层的大锥体细胞(Betz氏细胞)。但人类每侧4区的大锥体细胞约有34,000个,而每侧锥体束中含有直径大小不等的神经纤维达1O0万条。 随意运动中枢其中大部分纤维的直径较小。人类锥体束约50为无髓纤维,其直径小于
23、1。在有髓纤维中,直径小于5者占80。仅有2的神经纾维直径达10,这些纤维可能由大锥体细胞发出。因而锥体束中的大部分纤维来源于较小的神经细胞。故锥体束中的神经纤维 不仅来自4区,也来自额叶和颞叶广大区域(8区、8区、312区、5区、7区)。 锥体束和对侧以及同侧的脑神经运动核的细胞,对侧的前角细胞,形成突触。然后这些细胞又发出神经纤维,管理肌肉的随意运动。锥体细胞和它所发出的神经纤维称为上神经单位(神经元);前角细胞和它所发出的神经纤维称为下神经单位(神经元)。身体各部分在皮质运动中枢的代表区和身体的方向正相反。代表区所占的面和它所支配肌肉的机能大小成正比(图45)。锥体束的纤维一部分不交叉支
24、配同侧的脑神经。一小部分不交叉的纤维(皮质脊髓前束中的一部分纤维)支配同侧的躯干和颈部的肌肉,到上下肢的很少,到四肢末端的更少。 目前已经了解约8090的锥体束纤维在与下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之前,二者间有 1个以上的中间神经元接替。锥体束中仅有lO20的纤维直接与下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直接单突触联系,上肢运动神经元比下肢运动神经元多;肢体远端运动神经元比近端运动神经元多。由此可知,大脑皮质对具有精细运动的肌肉有较多的单突触联系。 感觉中枢感觉中枢也称3-1-2区,位于中央后回。接受丘脑腹后外侧核来的纤维。感觉中枢并不只限于中央后回,顶上叶、顶下叶都是感觉中枢,中央前回在一定程度上
25、也具有感觉功能。感觉中枢的功能是:接受对侧半身的深浅感觉,大小和形态的认识,两点距离的辨别,重量的比较,触觉的定位,温度的鉴别。身体各部位感觉在皮质的代表区和运动中枢相似(图45) 眼球同向运动中枢随意的两眼同向运动中枢 随意的两眼球同向运动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也称 8a区。用电流刺激该区,两眼球就向对侧偏斜。有时也出现两眼集合、斜向上、斜向下。反射的眼球同向运动中枢 反射的眼球同向运动中枢位于视中枢外围(18、19区), 管理人在应用视觉的同时所出现的眼球同向运动。 视觉中枢 视觉中枢也称17区位于距状裂的壁以及和它相连的舌回和锲叶,是视辐射所终止之处。听觉中枢 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的中部(4
26、l、42区),是听辐射所终止之处。嗅觉中枢 嗅觉中枢位于海马回钩和海马回的前部。味觉中枢 味觉中枢不太明确,可能是在中央后回的下端。联络区 当各种刺激到达各种感觉中枢后,还必须经过很多的联络区,将各种单纯的刺激加以分析综合,结合过去的实践经验,才能达到认识事物或执行活动的目的。善用右手劳动的人联络区在左侧半球;善用左手劳动的人联络区在右侧半球,这说明管理人精神活动的联络区和人手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联络区的大脑半球称为优势大脑半球。 联络区有以下各种功能。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也称Broca区,执行说话的功能。听性语言中枢:听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为理解语言的中枢。视
27、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执行识字功能。视运动性语言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中回的后部,执行写字功能。运用中枢;运用中枢位于环曲回,执行把习惯性动作互相联系的功能。计算力中枢:计算力中枢位于颞、顶、枕交界处,执行计算、辨别左右,指出物件名称等的功能。植物神经中枢 额前区皮质发出神经纤维到丘脑背内侧核,再由丘脑背内侧核发出 神经纤维到丘脑下部。从皮质的6区、8区和眶回后部发出神经纤维到丘脑下部。丘脑下部的后部分是交感神经中枢,丘脑下部的前部分是副交感神经中枢。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胼胝体周围部、梨状区等,又称为边缘叶或边缘系统,和内脏功能有关。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半卵圆中
28、心在胼胝体的背侧将大脑半球水平切开,所看到的最大范围的髓质,称为半卵圆中心。因为它每一侧的形态是个半卵圆形。由它通过的神经纤维是: 1)通过胼胝体的两侧大脑半球的连合纤维。 2)大脑皮质和下级中枢间的往复纤维,也就是通过内囊的纤维。 3)一侧大脑半球皮质各部之间的联络纤维。内囊内囊是上行和下行的神经纤维所构成的髓质,在水平切面上呈曲尺状。外侧 为豆状核,内侧为尾状核和丘脑。内囊是联系皮质和下级中枢的重要纤维束所通过之处。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称为内囊额部;豆状核和丘脑之间称为内囊枕部。额、枕两部相交处称为内囊膝部。 通过内囊额部的纤维有: 1)丘脑前辐射:神经纤维始于丘脑,终止于额叶皮质。 2)额
29、桥束:神经纤维始于额叶皮质,终止于脑桥核。 通过内囊膝部的纤维是皮质脑干束。神经纤维始于皮质运动中枢,与对侧以及同侧的脑神经运动核形成突触 通过内囊枕部的纤维是: 1)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始于皮质的运动中枢,大部分通过延髓的锥体交叉以及 脊髓前连合,和对侧的脊髓前角细胞形成突触。很少一部分不交叉和同侧的脊髓前角细胞形成突触。 2)丘脑皮质束:神经纤维始于丘脑,终止于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3)听辐射:神经纤维始于内侧膝状体,终止于颞叶皮质听中枢。 4)颞桥束和枕桥束:神经纤维始于颞叶、顶叶和枕叶皮质,和脑桥核细胞形成突触。 5)丘脑后辐射:神经纤维始于丘脑枕终止于顶叶。 6)视辐射;神经纤维始于外
30、侧膝状体,终止于枕叶视中枢。由枕叶的反射性两眼协同运动中枢发出的神经纤维,通过视辐射到皮质下的两眼协同运动中枢(四叠体上丘、副展神经核、正中核) 胼胝体胼胝体是两侧大腑半球皮质最大的连合纤维,水平横行。在中间的部分因 纤维集中,所以能很明显的看到上下界,两旁乃向前后上下散开,称为胝胼体辐射。如果在中线将大脑半球矢状切开,可见胼胝体在这个切面呈弓形。它的背侧部为胼胝体沟和扣带回,腹侧部为透明隔。出前向后把胼胝体分成以下4部:胼胝体嘴、胼胝体膝、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通过胼胝体膝的纤维走向额叶,形如钳状,称胼胝体辐射额部(前钳);通过胼胝体压部的纤维走向枕叶,称胼胝体辐射枕部(后钳);通过胼胝体干
31、的纤维形成侧脑室的顶;通过胼胝体干和压部的纤维形成侧脑室下角的外侧壁,以及后角的顶和外侧壁。 透明隔为两片薄膜,伸张在胼胝体和穹窿之间,两侧相挨。有时二者之间出现较大 的空隙,称为透明隔腔或第5脑室。穹窿是从海马发出的纤维,通过第3脑室顶,向前向下终止于乳头体。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和苍白球)、杏仁核、屏状核(也称带状核)。尾状核和壳合在一起称为纹状体(或新纹状体)。 尾状核尾状核的形状象马蹄铁,首端膨大称为尾状核头,其余叫做尾。尾状核的尾端和杏仁核相连。尾状核的头和豆状核相连。尾状核的头形成侧脑室前角的外侧壁,尾状核的尾形成侧脑室前部的底和侧脑室下角的顶。 豆状核 豆
32、状核位于脑岛的内侧,丘脑的外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是内囊。豆状核借外髓板分为内外两部,外部称壳,内部称苍白球。苍白球又被内髓板分为内外两部。杏仁核 杏仁核位于侧脑室下角终端的背侧和尾状核的尾相连。屏状核(带状核) 屏状核是一薄片灰质,位于豆状核和脑岛白质(也称外囊)之间。基底神经节之间有很多神经纤维互相联系。有从基底神经节到丘脑、丘脑下部、红核、黑质、丘脑底部、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的输出纤维。有从丘脑、红核、黑质、丘脑底部、皮质运动区,皮质运动前区,皮质抑制区到基底神经节的输入纤维。基底节的神经通路是一个互相制约的神经环,其中苍白球是主要的传出核,经丘脑传到皮质,再由皮质回到基底神经节。 基底神
33、经节是古老的高级运动中枢。在低级脊椎动物,因大脑皮质很不发达,锥体束还不存在,基底神经节乃是高级运动中枢,丘脑则是它们的高级感觉中枢。在哺乳动物,由于皮质的发育、锥体束的形成,主要的运动机能随着动物的进化而逐渐让位于皮质运动区。但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并不停止,只是受制于皮质运动区,并且担负着那些自动性的和反射性的活动。如姿势的维持、防御反应等等。在人类,大脑皮质通过两个路径到低级运动中枢来完成复杂的活动。一个是通过锥体束的随意运动系统,执行精细的随意运动;一个是通过锥体外运动系统,由皮质运动前区、运动区或其他皮质区到低级运动中枢,执行调节姿势、粗大的随意运动。并且通过和丘脑下部的联系,也可能管理植
34、物神经功能。这些皮质的锥体外运动区域,并不直接和低级运动中枢 联系,乃是通过基底神经节联系的。这两个系统互相补充、协作,才能顺利地完成人的一切活动。二 大脑半球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额叶病变 额叶前部在临床上称为静区,发生病变时常常没有定位体征。额叶后部病变累及随 意运动中枢时,病变如果是刺激性的,就出现对侧肢体的发作性痉挛,头部向对侧转动,眼球也向对侧痉挛,称为局部癫痫或Jackson氏癫痫。它是症状性癫痫,需要查明原因。如果是破坏性病变,则出现对侧肢体的上神经单位损伤性瘫痪,表现在瘫痪肢体的肌肉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瘫痪肢体肌肉张力增强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多数人认为破坏中央前回
35、(4区)所引起的肢体瘫痪是松弛性的,只有当6 区(中央前回之前)也同时被破坏时才引起紧张性瘫痪。额叶病变的性质,多是占位性病变(肿瘤、脓肿)。额叶肿瘤有时只出现对侧的轻重不同程度的面神经核上性瘫痪,乃因支配面部肌肉的中央前回最下部是在大脑半球表面斜向前下,在额叶肿瘤时该处容易受压。 额叶病变累及额中回后部的两眼协同运动中枢时,如果是刺激性病变,出现发作性的两眼球向对侧痉挛,是局部癫痫症状的一部分。如果是破坏性病变,两眼乃不能向对侧作随意的同向运动,但反射性的眼球同向运动正常,也就是伴随视觉而出现的眼球同向运动和在头部转动时出现的眼球向反对方向的同向运功仍然正常,表现在患者仍能随慢动的目标两眼球
36、向随意运动瘫痪那侧作同向运动。把患者头部向眼球同向运动瘫痪的对侧转动时,患者两眼仍能向同向运动瘫痪那一侧作同向运动。也称为眼球运动的失用症。额叶病变可出现对侧的小脑症状,乃因累及额桥束的缘故。患者没有眼球震颤。 额叶下面的占位性病变压迫嗅束时可出现嗅觉丧失。 优势半球额叶前部的病变可出现精神症状。如:躁狂、妄想、抑郁、恍惚等。多见于占位性病变。 优势半球的额叶病变累及额下回后部的运动性语言中枢时,出现运动性失语症,表 现在患者的唇、舌运动正常,发音正常,但不能说话。多见于脑血管病。 优势半球的额叶病变累及额中回后部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时,患者手的活动正常,但不能用手写从前会写的文字,称
37、为失写症。多见于脑血管病。额叶病变可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乃因累及植物神经系统的支配瞳孔的纤维所致。额叶占位病变,约有20%有遗尿现象,可能是因为管理内脏机能的高级中枢受累所致。颞叶病变颞叶占位性病变累及其深部的视辐射时,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缺损,偏盲或上1/4缺损。优势半球的颞叶病变累及颞上回后部的听性语言中枢时,患者的听觉正常。但不能理解言语,称为感觉性失语症。多见于脑血管病。颞叶病变可有发作性行为异常、嗅幻觉、咀嚼样运动等。从前称为海马发作、精神运动性癫痫。近年来改称颞叶癫痫。是癫痫病的一个类型。 顶叶病变顶叶病变累及感觉中枢时,如果是刺激性病变,出现对侧半身的发作性异常感觉,称为感觉性癫痫。
38、多见于占位病。如果是破坏性病变,则出现对侧半身的皮质型感觉障碍。表现在辨实体觉消失,即利用手的触摸感觉而不能认识物体,不能比较重量,两点距离觉障碍,触觉定位不能,温度差异的鉴别能力丧失。多见于占位病。 双侧顶叶病变累及旁中央小叶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的上神经单位性瘫痪,同时有感觉障碍,尿便管理障碍。多见于占位病,如跨上矢状窦脑膜瘤,或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可误诊为脊髓压迫。但椎管没有梗阻,而颅内压力增高。如患者已有颅内压力增高根据,就不要作腰椎穿刺,更不要作梗阻试验。 优势半球顶叶病变累及环曲回时,出现失用症,患者手的活动正常,但将习惯性动作的次序颠倒或作错,如用鞋刷子梳头发等。多见于占位病。优势半球
39、顶叶病变累及角回时,出现失读症。表现在患者的视觉正常而不能认识从前所已认识的文字。同时,患者也可有失计算力,不能指出物件的名称(命名性失语症),不辨左右,不认识手指,总之称为Gerstmann综合症。多见于占位病或脑血管病。顶叶病变时可出现对侧身体萎缩(包括骨和软组织)。枕叶病变枕叶内侧面病变累及视觉中枢时,出现两眼病灶对侧视野缺损(同向偏盲),有黄斑回避现象,也就是黄斑视野正常。枕叶刺激性病变可出现视幻觉,是不成形的视幻觉,通常是单纯的光觉。内囊病变 内囊病变累及锥体束、丘脑辐射、视辐射时,患者对侧半身上神经单位性瘫痪(包 括而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核上性瘫痪),不太严重的半身感觉障碍,病灶对侧同
40、向偏盲。 见于脑血管病、占位病和炎症 基底神经节病变基底神经节发生病变时,对侧肢体要出现下述的症状和体征;运动过多 运动过多也称异常运动,是不受意志支配的,反复的,比较简单的骨骼肌活动,因而产生肢体的异常运动。这样的异常运动可能只限于身体的某一部分,如:唇、舌或手指等,也可能表现在全身肌肉。异常运动在睡眠时都不出现。常见的异常运动有: 1)震颤:是由于两相对抗肌肉的交互收缩而产生的往复的、节律的、定型的颤动,每秒钟平均48次。表现在手指脚趾的伸屈,拇指的外展和内收,前臂的旋前旋后,头的左右转动,下颌的张闭,舌的伸缩。2)舞蹈样运动:是肢体或身体某部的无定型的,无一定方向的,幅度较大的异常运动。
41、常见于肢体的远段,头部和唇舌等处。如舞蹈样运动只出现在一侧上下肢,就称为半身舞蹈样运动。半身舞蹈样运动多见于血管病变。3)扭转痉挛:也称肌紧张不全。是体轴及其附属肌肉的缓慢的、持续的、有力的,无定型的异常运动,表现在颈部、躯干和肢体近段的扭曲转动(图414)。 4)手足徐动:是肢体远段的不节律的、缓慢的、无定型的,扭屈的、拘挛的异常运动。表现在手指和脚趾的缓慢伸展。 5)半身跳跃:是肢体的有力的、较快的、无定型的投掷样运动,多出现在走路的时候。有人认为半身跳跃就是半身舞蹈样运动。 6)肌阵挛:是局部肌肉的闪电样、跳动样收缩,通常不产生明显的肢体运动。有时收缩力量较大,亦可产生肢体的跳动。运动过
42、少表现在反射性运动(如眨眼)减少,协同动作(走路时两臂摇摆)减少,随意运动的开始和进行缓慢。有人主张运动过少是因为肌肉张力增强所致 肌肉张力改变在正常情况下锥体外系统和锥体系统互相影响来维持肌肉的张力。 锥体外系统的前庭外侧核增加伸肌的张力,前庭内侧核抑制伸肌的张力;网状结构的易化系统增加全部肌肉的张力,网状结构的抑制系统抑制全部肌肉的张力;红核抑制伸肌的张力,黑质抑制屈肌的张力;苍白球和纹状体抑制全部肌肉的张力。这些锥体外系统神经核是通过;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四叠体脊髓束、红核脊髓束、橄榄脊髓束、孤核脊髓束、内侧纵束等作用在脊髓前角细胞。当这些锥体外系统神经核发生病变时,肌肉张力就出现改
43、变。震颤都合并肌肉张力的增强。舞蹈样运动有的合并张力低下,如感染性舞蹈病;有的合并张力增强,如遗传性舞蹈病。扭转痉挛都合并肌肉张力增强。手足徐动症的肌张力改变不同,有的正常,有的增强,有的减弱。 第五章 间 脑 一解剖学 间脑被大脑半球覆盖,下面和中脑相接。两外侧为内囊,内侧是第3脑室。间脑包 括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丘脑底部(Luys氏体)。垂体虽然不属于间脑,因其和丘脑下部关系密切,所以把它放在丘脑下部内叙述。 丘 脑丘脑是一个卵圆形的灰质块,在脑的中央部。它接受各种感觉器官所传来的感觉,然后换一个神经元传达到大脑皮质的各部分。丘脑的前端较窄,前内侧缘是室间孔的后界。丘脑的后端较宽,两
44、侧离开较远。丘脑后端的隆起部分称为丘脑枕。丘脑下端有两个圆形隆起之处称为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丘脑的背侧为侧脑室体部的下面。丘脑的背外侧为尾状核。二者之间为终静脉和终纹。丘脑的外侧为内囊。丘脑的腹侧为丘脑底部和中脑被盖部。 丘脑的内部又分成前核、中线核、内侧核、外侧核、后核(图46、7)。丘脑外侧核中的腹后外侧核是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终止之处。丘脑后核包括丘脑枕、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丘脑枕接受其他丘脑核和膝状体来的纤维:输出纤维终止于顶叶和颞叶,可能和视觉、听觉的联合运动有关。内侧膝状体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输出纤维称为听辐射,通过内囊枕部,终止于颞叶皮质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纤维
45、,输出纤维称为视辐射,通过内囊枕部,终止于枕叶视觉中枢。 丘脑上部 丘脑上部包括丘脑髓纹、缰三角、后连合、松果体。丘脑髓纹和缰三角是嗅脑的一 部分。后连合是联系两侧四叠体上丘的纤维,其中一部分纤维来去不明。松果体突出于第3脑室后部,恰在四叠体上丘之上。目前学者们认为松果体受颈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在该处将神经冲动转换为激素的分泌。因而松果体在机体内具有神经激素转换器的作用。松果体细胞内含有丰富的5-羟色胺,5-羟色胺在特殊酶的作用下,在松果体内转变为黑素紧张素(Melantonin)。 黑素紧张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因而间接地抑制性腺活动。松果体一般在青春期以前
46、开始萎缩或钙化,故松果体可能具有防止性早熟的作用。光照能抑制松果体细胞分泌黑素紧张素,而黑暗则刺激黑素紧张素的分泌。因而人血中黑素紧张素的浓度,在夜晚升高,白昼降低。故有人认为松果体可能通过黑素紧张素的昼夜分泌周期,而影响某些与时间有关的生理过程如睡眠与觉醒、月经周期的排卵以及青春期的到来等。 丘 脑 底 部 丘脑底部也称Luys氏体,它界于丘脑和中脑被盖部之间,其中包括灰质和白质。灰质为丘脑底核和未定带。白质为神经纤维。丘脑下部丘脑下部位于丘脑的下方略前,上借一沟(丘脑下沟)和丘脑相隔。丘脑下部包括:视前区、视上部、灰结节(结节部)、结节后部、乳头体部,和由灰结节向下伸延的漏斗,漏斗连于垂体
47、后叶。从脑底面观察时,丘脑下部的前界为视交叉,后界为大脑脚底和后穿质,两侧界为视束。灰结节为丘脑下部向脑底面凸出部分,恰在视交叉之后视束前端内侧。漏斗和垂体之间称为漏斗茎。垂体后方和大脑脚底之间有乳头体。在灰结节后和乳头体前的窄带为结节后部(图5一l、2)。视前区视前区位于视交叉之上,前界为前连合下方之终板,后界距终板后56 mm。视前区包含两个神经核,即视前内侧核和视前外侧核。视前外侧核接受属于边缘系统的杏仁核和海马发出的神经纤维,和内脏机能有关。 视前区管理散热和心脏机能。 视上部视上部位于视前区之后,恰在视束之上。它包含三个神经核:(1) 视上核:视上核的细胞大小一致。输入纤维不太明确,
48、有来自大脑皮质13区的神经纤维(通过内囊额部下降),13区接受迷走神经的纤维。传出纤维组成视上垂体 束到达神经垂体,管理水的排泄。室旁核:室旁核位于第3脑室壁内,是一个较薄层的神经核,细胞大小不太一致。室旁核的传入纤维较多,但其发源不大了解,其中一部分可能来自丘脑底部。传出纤维始于室旁核的大细胞,组成室旁核灰质束向下到视上核,和视上垂体束联合下降到垂体后,管理水的排泄。室旁核小细胞的传出纤维形成一束,向尾端走行进入中脑的内侧部。室旁核可能和碳水化物的新陈代谢有关。(3)丘脑下部前核。 结节部结节部包含五个神经核: (1) 结节漏斗核:结节漏斗核也称漏斗核或室旁弓状核。它的内侧壁是第3脑室 的室
49、管膜细胞,腹侧是神经垂体的漏斗,背侧是腹内侧核。结节漏斗核的传出纤维甚细而无髓鞘,下降入漏斗和漏斗干的毛细血管网,形成丘脑下部和腺垂体间的神经血管联系中的神经部分。 (2) 背内侧核:为中等大细胞组成的神经核,位于结节区的内侧壁,腹内侧核的 背侧。可能和丘脑有联系。 (3) 腹内侧核:腹内侧核位于结节部的内侧壁,背内侧核的腹侧,结节漏斗核的背侧。传入纤维来自额叶眶面皮质和杏仁核。传出纤维下降入脑干的植物神经中枢。腹内侧核和能量消耗有关,破坏时出现肥胖。腹内侧核外侧部内含烦渴和饱足中枢,再向外为食欲中枢。(4) 丘脑下部外侧核。(5) 丘脑下部背核。结节后部结节后部位于结节部之后 乳头体的前外侧
50、。包含:后核、结节乳头体 核、结节外侧孩,和交感神经系统有关。 乳头体部乳头体部包含三个神经核: (1) 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内侧核占据乳头体之大部。传入纤维通过穹窿来自海 马。传出纤维有到达丘脑前核的乳头体丘脑束,到达中脑被盖核(背侧被盖核和腹侧被盖核)的乳头体被盖束。然后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下降到内脏运动核。如此神经联系和内脏机能、大脑皮质活动以及躯体反射机能有关。 乳头体外侧核:乳头体外侧核位于乳头体内侧核和脑表面之间。传入纤维来 自中脑的被盖核(通过乳头体蒂),是从脑干网状结构传导兴奋到丘脑下部的纤维,和垂体的内分泌机能、新陈代谢以及内脏机能有关。(3) 外侧乳头体的背外侧还有一个神经核
51、,其联系和机能不清楚。 垂体垂体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位于前部的腺垂体,一是位于后部的神经垂体。垂体是胎儿阶段的第3脑室底的向下突出部,和口腔顶部的Rathke氏囊的向上突出部所合成。前者形成垂体的神经部,后者形成脑垂体的腺部。Rathke氏囊是口腔外胚层形成的憩室,有一层具有纤毛的上皮细胞,最初借颅咽管和口腔上皮相连。大约在胚胎的第2月末,颅咽管乃形成一个实体性蒂。大约在胚胎第3个月,蝶骨将Rathke氏囊和口凹(胎儿形成口和咽上部的外胚层陷凹)隔开。第3脑室底所形成的神经部仍借一蒂和第3脑室相连。Rathke氏囊逐渐萎缩,但仍有上皮细胞残余。残余细胞的分化和口腔中的上皮细胞的分化相同,最初是立
52、方上皮细胞,最后形成鳞状上皮细胞。 大约在胚胎的第2月末,颅咽管乃形成一个实体性蒂。大约在胚胎第3个月,蝶骨将Rathke氏囊和口凹(胎儿形成口和咽上部的外胚层陷凹)隔开。第3脑室底所形成的神经部仍借一蒂和第3脑室相连。Rathke氏囊逐渐萎缩,但仍有上皮细胞残余。残余细胞的分化和口腔中的上皮细胞的分化相同,最初是立方上皮细胞,最后形成鳞状上皮细胞。大约在胚胎的第10周,Rathke氏囊的腹侧部细胞迅速增生,所以Rathke氏囊前壁中的上部乃位于垂体前叶的前部,也就是结节部附近。其残余的上皮细胞也位子结节部。颅咽管也有残余细胞,它的残余细胞也位于结节部。由颅咽管残余细胞生长的肿瘤称为颅咽管瘤。
53、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图53)。腺垂体分为三部分: (1) 前部:也称前叶,是腺垂体的大部分。 (2) 中间部:中间部位于前部和神经垂体之间,是胎儿Rathke氏束的后壁形成的。 (3) 漏斗部:也称结节部,是包围神经垂体的漏斗蒂部分。漏斗部的在漏斗蒂之后的那部分,细胞聚集成岛状,称为漏斗部岛。 神经垂体也分三部分:(1) 漏斗:漏斗是由灰结节的向下突出部分,也称正中隆起。其漏斗隐窝形成第 3脑室底。(2) 漏斗蒂:它是漏斗的向下延长部分,被腺垂体的漏斗部包绕。(3) 漏斗突;漏斗突是漏斗蒂的向下扩大部分,也称神经部或神经叶。 神经垂体的漏斗蒂加上包围它的腺垂体的漏斗部合称漏斗茎。神经垂体
54、的漏斗突加上腺垂体的中间部合称后叶。 腺垂体由围绕血窦的,有结缔组织隔支持。过去,根据传统组织学染色法证明有三种细胞:嗜酸性(嗜伊红性)细胞,约占前叶细胞的37。细胞较大,呈 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常偏于一侧。细胞质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嗜酸性颗粒,此种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嗜盐基(碱)性细胞,约占前叶细胞的11。细胞较大呈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质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嗜盐基性颗粒。此种细胞与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有关。嫌色细胞,约占前叶细胞的50。细胞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多角形,界限不清。细胞质中无颗粒,着色较淡,可着淡蓝色或淡红色。该细胞的功能目前还不清楚。有人认为此种细胞是一种
55、幼稚型细胞,可能分化为嗜酸性或嗜盐基性细胞。也可能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分泌细胞。 腺垂体细胞分为下述六种: (1) 生长素细胞:属于嗜酸性细胞,数量最多,体积较大,呈圆形。内含颗粒,直径约300400nm。细胞分散在腺垂体的侧翼。对机体的生长有重要作用,也参与能量代谢的调节。 (2) 生乳素细胞:属于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少,分散在腺垂体的侧翼。生乳素细胞的作用是使在卵巢激素作用下已经发育完全而具备泌乳条件的乳腺开始分泌乳汁和维持乳汁。 (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黑色细胞刺激素细胞:此类细胞属于嗜硷性细胞中 染色较浅的细胞。大部分分布在腺垂体的中央。 (4)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此类细胞属于嗜硷性细
56、胞,分布在腺垂体的中央部分。细胞较大而呈多角形。 (5) 促性腺激素细胞:属于嗜硷性细胞,形状不规则,所含颗粒较少,散在于整 个垂体中。(6) 非分泌细胞:即过去所指的嫌色性细胞。 丘脑下部和垂体之间的神经血管环 由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的视上垂体束,下降入 神经垂体的三部分(漏斗、漏斗蒂、漏斗突)中的毛细血管周围。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的核周质产生加压素和催产素,通过神经纤维的轴突输送到神经垂体的血管周围,并在该处储存。在适当的刺激下,由神经垂体输入血液中。由结节漏斗核发出的结节垂体束,下降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和漏斗蒂中的毛细血管网。 丘脑下部和腺垂体之间的联系,第一是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即腺垂体的中间
57、部有从神经垂体发出的神经纤维。另外也可能有从丘脑下部直接到腺垂体的漏斗部的神经纤维。第二是通过毛细血管的联系,由结节漏斗核发出的结节垂体束输送激素到神经垂体的漏斗和漏斗蒂的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和腺垂体中的毛细血管网相通,乃将激素输入腺垂体,再刺激细胞分泌激素。 丘脑下部和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以及网状结构间的联系。 (1) 丘脑下部接受来自大脑皮质的输入纤维:大脑皮质的13区和14区接受来自迷 走神经的纤维。由13区发出纤维通过内囊额部到达视上核;由14区发出纤维通过内囊额 部到达丘脑下部的后部分。从额叶眶面皮质、前额叶也有纤维到达丘脑下部。 (2) 丘脑下部接受来自边缘系统的传入纤维: 海
58、马结构发出纤维通过穹窿到达隔核、缰核、结节核、乳头体。 杏仁核、嗅结节、隔核发出纤维到达丘脑下部外侧部的首端。 杏仁核发出纤维通过终纹到达丘脑下部的首端。(3) 丘脑接受来自网状结构的输入纤维: 中脑的网状结构(背侧被盖核和腹侧被盖核以及腹侧被盖区)发出纤维到达丘脑下部外侧部的尾端。 中脑的网状结构发出纤维到达乳头体。 中脑网状结构可能接受痛觉、温度觉和内脏感觉纤维。 (4)丘脑下部的传出纤维: 丘脑下部发出神经纤维到达中脑。纤维的一部分在腹侧下降,另外一部分在背侧下降,通过后束到达脚间核。 由脑干的网状结构下降到内脏运动核。 丘脑下部通过上述神经联系,完成大脑皮质的活动(清醒和睡眠),内脏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红岩板楼梯施工方案
- 酒店、厨房设备用品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2025年航空传感器市场分析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饮水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热熔标线施工方案
- 工业园区土地交易居间服务
- 水产养殖居间合同
- 金融服务公司装修保修协议
- 湖北医药学院《包装材料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文理学院《基因技术的临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滴滴补贴方案
- 民宿建筑设计方案
- 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表
- 2023年11月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培训学院)2024年度公开招聘24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答案带详解
- 春节行车安全常识普及
- 电机维护保养专题培训课件
- 汽车租赁行业利润分析
- 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来历故事
- 2021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 佛山市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年)
- 房屋拆除工程监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