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_第1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_第2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_第3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_第4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坚定爱国信念,厚植家国情(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设计解说】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五篇作品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爱国爱家,甘于奉献的情怀。抒情亦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五篇文学作品形式不一,黄河颂是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老山界是一篇生动记叙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回忆性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歌颂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的英勇事迹的新闻通讯;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对已沦陷十年的关东原野倾注怀念之情的抒情散文;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民歌,塑造了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五篇课文体裁不同,主题却都表现了我国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

2、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还有一项综合性学习任务。树立和培养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本单元有利于学生感受家国情怀,激发爱国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质,本单元的整体学习设计思路是:主题一:读出情感,以声传情。学习朗读技巧,从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一篇(或片段)的作品,完成所选朗读篇目的朗读设计;并为其选择恰当的配乐,进行配乐朗读。主题二:把握意向,学习抒情。在整体单元文本中,能辨析文章中使用的抒情方式,比较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在意象、抒情方式和情感上的异同,梳理爱国题材文章中表达情感时常借助的意象。主题三:体现精神,写出真情。尝试用本

3、单元任意一种文学样式,并选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我”眼中的英雄,不少于600字。【学习过程】主题一:读出情感,以声传情。(一) 学习内容朗读也会表情达意。学习朗读技巧,重视朗读训练,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意,增强语感,以声传情,以声悟情。从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一篇(或片段)的作品,完成所选朗读篇目的朗读设计;并为其选择恰当的配乐,进行配乐朗读。诗歌中大气磅礴的意象、浩大广阔的画面、生动精妙的动词、完整精巧的结构等都在为慷慨激越的情感服务,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范文。引导学生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去品赏、整理这些美点,既提升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也为学生理解诗歌,与作者情感共鸣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引导学生

4、升级批注是本课的重难点。(二)学习方法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磅礴恢弘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浅显易懂,情绪饱激昂。朗读指导1.抓住六个“我们”,读出自豪、骄傲之情。2.“望”,起总领作用,停顿要稍长。后面分句注意重读,如“掀”“奔” “劈”等词语。3.三个“啊!黄河!”虽同是赞颂,但“摇篮”一段,这三个字要读的温柔深情;“巨人”一段要读出力量,读得坚定;“一泻万丈”“铁的臂膀”要读出气势,读出激情。4.“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句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说明:本课的教学目标有“在吟咏品味中体验、想象,感受黄河形象。”,所

5、以,应该遵循下面的顺序来学习: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并且体验想象,深入到诗歌的情境当中。从阅读方法来看,七下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的是精读,这一环节是为了更好的“涵泳品味”,浸泡在作品的氛围当中。)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故事性不强;学生受年龄和阅历所限,没有国家之痛、民族之恨的经历和体验,对作者抒发的感情不太容易引起共鸣;先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通过课上小组互动朗读分享和讨论交流,采用自由读、范读、配乐诵读、表情诵读等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切实体味作者饱满、深沉、炽烈的家国情怀。1.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种种意象相关段落:“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朗读指导:读出变化。本

6、段要读出语气和语速的变化,前两个分句“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为抒发感情蓄势,应读得平稳;第三个分句“我想起”达到感情发展的最高点,应加快语速,升高语调,读得铿锵有力,高亢而激烈;到第四个分句“我想起”,感情回落,语速放慢,应读出回味无穷,意蕴悠远的感觉。2.温馨明快的生活细节和场景相关段落:“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朗读指导:读出情境朗读本段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境,用自己的声音还原作者感情抒发。抓住关键词用心品味朗读,比如“埋葬”“香的”“欢

7、喜”“美丽”“丰饶”等词语,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再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抒发出来。“我”的“誓言”相关段落:“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木兰诗读出诗歌的情绪变化。诵读稿:【第一组】群(焦急地、稍快、 关切地):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轻声、 缓慢):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大声地、焦急地、 快速地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群(焦虑万分 一字一顿 压低声音):卷卷有爷名!木兰(更焦急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群(无比焦虑、 压低声音):阿爷无大儿啊!木兰无长兄啊!木兰(坚定

8、地、 明朗地、 一字一顿):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激动地):爷娘闻女来,群(深情地):出郭相扶将;木兰(幸福地):阿姊闻妹来,群(兴高采烈地):当户理红妆;木兰(热烈地):小弟闻姊来,群(热烈地):磨刀霍霍向猪羊群(深情地 热烈地):木兰征战十二年,定国又安邦,皆大欢喜团圆日,全家多欢畅。【第二组】木兰(伤心地、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一组(哀伤地、 呜咽地、压低声音、 慢):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伤心地、 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二组(伤心地、 呜咽地、压低声音、 慢):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群(坚定地、壮烈地、稍快):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9、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第三组】群(隆重地、盛大地、荣光地、喜庆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群(欣赏地、大声地):可汗问所欲,群(亲切地、小声地):可汗问所欲,木兰(摇头、坚定地、深情地):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第四组】群(热烈地、紧张地、快速地、高效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深情地、缓慢地、百感交集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群(缓慢地、压低声音、祝福地):西阁床啊,西阁床!木兰(深情地、百感交集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群(感慨地、压低声音):旧时裳啊,旧时裳!木兰(喜出望

10、外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群(开心地):贴花黄啊,贴花黄!木兰(得意洋洋地):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群(大惊失色地):同行十二年,天啊!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洋洋得意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安能辨我是雄雌!(三)学习自评。统编版教材对于预习中的要求是具体要求,更有利于学生通过掌握具体的朗读方法,而且对于不同文体的朗读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诗歌的反复诵读,对于散文的细加体会,甚至结合单元目标可以发现对于散文还要掌握重音和停连,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主题二:把握意向,学习抒情。(一)把握意向明确:意象=意+象。意:即作者的情感;象:人、事、物、景等。

11、表达效果为含蓄凝练、引发共鸣、鲜明生动地表达情感。阅读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梳理并提取作品的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黄河颂黄河象征着民族精神。歌词部分结构明晰精巧。“主体”分两个层次,由“望”到“颂”。“望”黄河气势磅礴,铺陈蓄势;“颂”黄河情感奔腾,呼告反复,直抒胸臆。“尾声”铮铮誓言,荡气回肠。“尾声” “序曲”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主体”与“序曲” 内容映照。三个部分在回环往复中歌颂“黄河”这一形象,歌颂它象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歌词部分“虚实相映”。“望黄河”,实景描绘了黄河的浩瀚磅礴、一往无前,接着虚处着笔生动地描绘了黄河坚定不移、无坚不摧的气势。“颂黄河”,既有实景描绘它的自然特

12、点,地理特征,更有联想想象它的民族贡献,精神激励。以象征手法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大力铺陈描绘“土地”这一意象,在于借助土地这一意象的多元化,表达复杂情绪,这其中有对家乡故土的强烈热爱,有对关东人民流离失所命若浮萍的的忧愤,有对田园荒芜旧梦破碎的怅惘,也有奋起反抗的呼吁与呐喊。抓住“土地”这一意象,竭尽全力铺陈这片土地上的土壤清香、稻香雀喜、空气欢喜、河流浅浅、柳条如烟、春之憧憬、秋之收获但是,铺陈得越富足,内心越痛楚;铺陈得越充分,情绪越悲愤;铺陈得越华丽,抗争越激昂。手法富足与苍白现实之间形成了不合理的矛盾,形成了理性与情感的矛盾。端木蕻良的慷慨悲壮的爱国情绪,更呼

13、唤着东北人民梦回田园,梦回土地的深挚情愫。(二)学习抒情1.利用批注,引导学生学习做批注,用简练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悟、理解和评价。引导学生在书中空白处随手写下对文章中词句的分析式批注,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概括式批注,对文章精彩之处的赏析式批注,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评价式批注,以及就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的感想式批注。从本单元的黄河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中寻找抒情句段,分析抒情方法。如黄河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老山界: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

14、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土地的誓言: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2.名篇引领,感知方法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到叙述、描写、议论当中,让读者慢慢体会。让我们通过名家名篇,体会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的不同,来研究间接抒情的方法。借景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土地的誓言: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

15、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借事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感染读者。如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落下眼泪。融情于描写:如土地的誓言: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 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

16、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借物抒情: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修辞抒情:如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结:间接抒情,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运用景物、叙事、描写、借物以及修辞的妙用都可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而且含蓄自然,情真意

17、切,感人至深。(三)拓展阅读阅读拓展材料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怎样读陆定一的去红都的道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发挥想象,去体会作品的情境,说出对课文的总体感受,并批注在相应的课文中。主题三:体现精神 写出真情梳理文章所记述的典型事件以及事件中人物的表现,归纳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品味书本的课例,领悟写作方面的技法,并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写作技巧:1.抒情要自然、真切。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即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让感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文章才能避免矫揉造作。读后使人感到清新、自然。2.感情要健康、真挚。古人云“情贵乎真。”只有表达健康、真挚的感情文章才能感动人。如果感情虚假、无病呻吟,甚至有低级趣味,那么即使文章运用再多的优美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