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2_第1页
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2_第2页
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2_第3页
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2_第4页
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艺复兴设计思路1.文艺复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过,并且还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应该知道的常识,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故此,依据课标的基本要求,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作了适当的拓展。2.鉴于初二学生世界史知识储备不足,理论素养有限,为避免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识,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资本主义萌芽等,生硬地强加于学生。故此,借助于形象资料,如:文学作品、绘画、雕塑作品等,尽量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再形成理性的认识。符合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将其变成有血有肉的历史。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和思想内涵

2、,进而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神曲中的名言,体会但丁对中世纪教会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名画赏析,从图片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感受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感悟此运动确实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促进了近代文化的发展,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是历史的进步。板书设计一、文艺复兴的兴起:意大利二、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神曲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

3、莎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四、文艺复兴的扩展和影响教学过程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什么是文艺复兴呀?文艺复兴和背景图中蒙娜丽莎有什么关系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急,我们一起先欣赏几组艺术作品,看一看,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笔下的人和神都是什么样子的?第一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作品:这幅画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对夫妻。这件雕塑作品,有同学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项体育项目的名字知道吧?(投铁饼)。作品的名称就是掷铁饼者,它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一项体育竞技活动,展现当时人的精神面貌。我们再来看看中世纪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是什么样的?第二组:中世纪作品司教安东尼奥索中世纪人物无精

4、打采,昏昏欲睡。中世纪绘画的创作以宗教题材为主,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中世纪作品:母与子圣母玛利亚怀里抱着圣子耶稣,端坐在椅子上。我们再来看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的形象又是什么样的呢?第三组: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草地上的圣母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摩西。摩西欣赏完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之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历史时期的作品,更能体现出人的生命活力?有的同学认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有的同学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说作品在表现人所具有的特性、活力方面,两个时期有相似之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和1416世纪的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中世纪作品刻划的人神形象,表情呆板,无精

5、打采,给人一种神秘的压抑感。但两组作品的创作时间上相差了近千年。给人的感觉是,光辉灿烂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经过事隔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长期压制以后,又得到了再生,称为文艺复兴。但我们从作品中似乎感觉到,它并不是一种简单地模仿和再现,而是继承中有发展,有创新。随着学习的深入,相信大家对文艺复兴这个概念,有更强烈的体会。为什么会在1416世纪出现文艺复兴的局面呢?我们来探讨一下:第9课 文艺复兴(1416世纪)一、文艺复兴的兴起回忆旧知识:图片(基督教礼仪:洗礼、婚配礼、临终涂圣油礼)三张照片说明了什么问题?(中世纪西欧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他的一生有何教会发生密切的联系。)

6、回忆基督教的教义:教会宣传什么呢?(人生来是有罪的,即原罪。人们自身无法解除自己的罪过,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依靠教会,虔诚地信仰上帝,祈祷上帝地宽恕,来世才有可能进入幸福的天堂。)原罪信仰上帝(来世)幸福人的幸福寄托在上帝身上,放弃了人本身对幸福的追求,寄托在来世,放弃对现世的追求。在教会眼中,凡是与信仰无关的知识,都是没用的。圣经是一切学术、学问的最高权威。凡是与圣经相悖的想法和行为,一概被视为异端。为了对付这些异端,教会还设置了一种特殊的法庭宗教裁判所。据统计,仅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30年间,就惩罚了34万人,其中有三万多人被活活烧死。这就是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行动都受教会的监督和支配,生活

7、的一切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神是万物的主宰,人是上帝的奴仆和羔羊。随着历史的向前推移,到了14世纪。在意大利的一些城市,譬如佛罗伦萨、米兰还有大家熟悉的威尼斯等地,商品经济越来越繁荣,工商业越来越发达,出现了一批富裕的工商业主和银行家。他们发现:自己在创业、发展、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并不是依靠教会,借助于神的力量,才取得今天的成功。而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的。是人的伟大,人的力量才创造了今天财富,既然人创造了财富,就应该享受现在的欢乐和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何必要等到来世呢?这一想法和教会的宣传是相违背的,鉴于教会的势力还比较强大,还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所以他们就打着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

8、,因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提倡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意愿。由此可见,所谓的文艺复兴,其实是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文化诞生了。它要求打破宗教对人性的束缚,解放人。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最先在这方面突破的不是绘画,而是文学领域。二、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神曲手持神曲的但丁像但丁生活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但丁的代表作神曲是一部用意大利方言写成的长诗。全诗一共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部分,采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梦幻故事形式,构思了他自己在35岁时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故事。 地狱炼狱天堂节选神曲赏析分析:

9、但丁在谴责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判断一下,他的身份地位吗?但丁谴责的是已死去教皇尼古拉三世。在地狱中但丁遇到尼古拉三世教皇的灵魂,诗人痛快地予以斥责。同时,诗人还给当时活着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地狱中找好了位置,倒栽于石穴中受火刑的惩罚,写道“罪有应得”。按照中世纪教会的标准,教皇死后,应该在哪儿?(天堂)但丁并没有按照教会的标准,而用自己的标准把人分类,这是对旧观念的否定。同时还对教会的各种罪恶加以抨击。但丁是反对教会的第一位勇士,某些历史将但丁去世的1321年,作为文艺复兴开始之年。恩格斯称颂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

10、会过渡的标志。神曲里很多名句格言,充满了哲学思想:你最欣赏哪一句?马克思非常欣赏,“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里引用这两句,并加以发挥,进一步阐述,“任何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这对于我们来讲也可以作为一个人生的格言,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的时候,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的偏见,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涌现出众多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艺术大师。认识一下,二、代表人物: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学生介绍他所了

11、解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创作于1495-1498年最后的晚餐局部放大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作的一幅壁画,长9米多,宽4米多。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描绘的是耶稣在餐桌旁,向门徒们宣布“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的一刹那间,这样一个最富于戏剧性的场面。耶稣的话使每个人都感到意外,并从心灵深处感到震惊。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有的人惊讶,有的人恐惧、有的人愤怒、有的人在表白,不是我。有一个人感到紧张和恐惧,他就是犹大。你看,他紧靠桌边,右手抓着出卖耶稣得到的三十块银币。身体向后侧,把脸藏在暗处,以掩饰自己的紧张心情。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用了三年的时间,他为观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跑遍了米兰的大

12、街小巷,他已经把犹大的身子画出来了,但脸部却迟迟没有动笔,他要找一个最坏的典型,来表现犹大的可憎可恶,于是他专门到一些流氓无赖聚集的地方,或者一些下流的酒馆寻找模特。最后找到了吗?达芬奇创作非常严谨,但修道院的修士长却认为,达芬奇用这么长时间创作一幅画是在故意拖延工期,想多要工钱,甚至还告达芬奇的状。达芬奇觉得这个修士长太阴险、太讨厌了,用他做犹大的模特再合适不过。当我们欣赏这幅作品时,彷佛亲眼看到耶稣和12位门徒就餐时的情景。就像一场无声的戏剧表演。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一方面是达芬奇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感觉达芬奇所刻划的13个人物,就来自与我们生活的人群中,离我们很近,包括耶稣

13、并不是以一个神的身份出现,而是一个普通人,坦然、镇静,耶稣作为神,已经从神坛上走下来了,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这就是达芬奇的高明之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1506年作品主题,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女子,据说是意大利一位富商的妻子。这幅画有一个无辜的缺点,就是名气太响亮,平均每天有2万多人到卢浮宫参观这幅画。每个人在她面前驻足观看的时间,不超过1.62秒,谁也没有机会仔细的多看她一眼。没关系,今天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你可以仔仔细细地欣赏欣赏蒙娜丽莎。有人说,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都觉得蒙娜丽莎在用神奇的目光看着你,冲着你微笑,你有同感吗?蒙娜丽莎从问世到现在,已经500多年

14、了,500年来,关于这幅画始终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就是,争论不休的,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究竟是什么含义?你有什么高见吗?我们可以将这幅画,放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想象: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下西欧人失去了哭与笑的权利,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人们正从基督教神学的重压下觉醒过来,她是一个富商的妻子,也许她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感到欢欣而笑,也许她对未来充满向往和希望而笑。我是这样想的,总之,从微笑中显示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非常丰富达芬奇用他的“蒙娜丽莎”,展示了那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新的精神风貌。除了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之外。还有蒙娜丽莎的自然之美,打动了无

15、数的人,被公认为多少世纪以来最完美的肖像画。达芬奇认为人是最神圣的,人体是自然界中最美的形象。他说:“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享有生命。”达芬奇正是怀着对生命的尊重进行创作,他用一个真实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歌颂着人自身的美丽,呼唤着人性的觉醒,颂扬人性的光辉。达芬奇的才华,不仅限于绘画方面。人体肌肉和关节图人体比例图飞行器巨型挖掘机设计图他在数学、解剖学、动植物学、水利工程、军事机械等诸多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留下了6000多页的手稿,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窥视到巨人多方面的才能。与达芬奇同时代的还有两位艺术大师,和达芬奇并称意大利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也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人物。我们曾经领略过大师

16、的大手笔。(回忆:他擅长壁画和雕塑,建筑设计,同时又是一位诗人。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代表作有大卫、哀悼基督。作者把大卫雕成一个英俊美貌的青年裸体像,目光炯炯注视着敌人行动,表现出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雕像选用局部,不过瘾,来一张全景的,这是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一幅壁画创世纪。创世纪创世纪局部这幅作品不是画在两侧墙壁,而是在顶部,距离地面20米,米开朗琪罗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这幅长40米,宽14米的壁画。刻画了340多个人物形象。尽管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但是,米开朗琪罗却是以表现人体的力和美,作为创作的主题,画中人物形象高大魁梧,健壮有力,气势壮观,充分表现了人的力量。与达芬奇同时代的另一

17、位艺术大师,我们曾经见过。拉斐尔雅典学派雅典学派(局部)中的拉斐尔雅典学派中拉斐尔,反映了画家对古典文化,特别是雅典文化的推崇和向往,以及人们的求知精神。拉斐尔最擅长画的是圣母像。他一生创作了40多幅圣母像。欣赏几幅。拉斐尔自画像圣母是 HYPERLINK :801/Resource/Dict/LSCD/XKCD/36068_SR.HTM 基督教传说中耶稣的母亲,中世纪绘画中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高高在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比较消瘦、痛苦、呆板的模样。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描绘一下吗?(端庄美丽慈祥的母亲、恬静,安宁,慈祥、娴淑、秀美的神态,既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又能使人油然

18、而生崇敬之情。)拉斐尔作品这种“秀美”的风格,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你能概括一下美术三杰的作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美术三杰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虽然仍以宗教为题材,然而已淡化了宗教的神秘性。过去被认为是亵渎神圣的裸体画和雕塑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教堂。画家笔下的神已具有了人的表情和喜怒哀乐,健康、活泼、强壮的人体,令人感到豪迈和鼓舞,共同体现的是一个主题: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这也就是文艺复兴的核心。三、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从艺术到社会生活,人们力求摆脱教会对人的思想和生活束缚。他们不是以神,而是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一切。他们颂扬人的价值和伟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可以创造一切。他们肯定现实,赞美人生,指出天堂不在死后,而在现在;不在天上,而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