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信息商品信息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六章信息商品信息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六章信息商品信息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六章信息商品信息经济学-课件_第4页
第六章信息商品信息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信息商品1 信息商品的出现 脱胎于物质商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中信息比重增大,信息行业、信息产业出现 社会分工信息商品信息商品交换2 信息商品的特征 2.1 信息商品的信息特性 (1)非物质性 不能脱离物质载体但又独立于物质载体 (2)消费无损耗性 物质商品:具有消耗性 信息商品:使用价值和效用不损耗 (3)非占有性(共享性) (4)累积性与再生性2.2 信息商品的商品特性 (1)外部性 负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性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3)垄断性 自然垄断、人为垄断(知识产权) (4)不完全性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信息市场失灵部分2.

2、3 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点 信息生产与物质生产截然不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商品生产虽然可抽象为同一信息变换过程,但它们也存在原则性差别,表现在生产目的、生产内容、生产方式等方面对象获取信息鉴别整理信息分析存贮信息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的生产过程2.3 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点(1)确定性与或然性的比较 物质商品生产具有确定性,投资与产品之间存在着 必然联系 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或然性。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创 造过程是一次信息商品生产的基础,这种创造劳动是不 可预知的。资金投入与成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一次信息商品:创造活动具有不可预知性 二次、三次信息商品:对一次信息的整序、综合 和精练,研究的是已知的

3、内容,因而不像一次商 品那样具 有不确定性2.3 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点(2)生产过程的重复性与一次性的比较 物质商品的生产在一般情况下是重复进行的 信息商品具有非消耗性和共享性,使得信息商品的生 产具有一次性,即非重复性 一次信息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可满足多次需要和利用 (如:科学技术成果) 二次信息商品:具有通用性,可按一定标准和要求一次性 生产,满足多方需求 (如:联合编目、联机检索、资源共享) 三次信息商品:其不可重复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者的因素, 如侧重点不同、生产角度不同、水平不同, 因而信息商品也不同2.3 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点(3)信息商品生产的两阶段比较 任何信息商品都要进入流

4、通和消费领域,其生产过程包 含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商品本身的生产,即知识生产,体现的是信息 商品的非物质性,也是信息商品生产区别于物质商 品生产之所在,是信息商品生产的核心 第二阶段:信息商品复制件的生产,其性质是物质生产,体现 的是信息商品的载体性 信息商品的生产过程实质是信息内容的生产,同一条信 息记录在不的物质载体上始终是等价的,载体只是决定信息 传递和利用的方式,并不影响信息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2.4 信息商品的流通交换特性(1)流通的跨越时空性 信息商品具有知识信息特性,其流通不会像物质商 品那样受运输、仓储、分配等条件的限制,而且还可以 借助高技术性,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跨越时间和空

5、间在信 息供需双方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易和转让,使信息服务的 商品流速和流量高于一般物质商品2.4 信息商品的流通交换特性(2)卖方特点的买方市场 信息商品生产的一次性使信息商品成为一种差 别性商品,垄断在信息市场上较为普遍,在一定条 件下,卖方市场能够决定信息商品的市场价格 同时,信息商品的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买 主对信息商品收益的预期将影响到买主的经济行为 总之,在信息市场上,一般情况下使需求拉动 价格,而非供给拉动价格,买主对于商品价格的影 响要远远大于供给的支配力量2.4 信息商品的流通交换特性(3)人为约定性 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极易被非法复制和扩散。人为制定的法

6、律可以保护知识生产者的利益,激励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使信息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人为约定2.4 信息商品的流通交换特性(4)多次让渡交易信息商品未来收益不确定卖方也愿意与买方合作,共同承担信息商品的风险买方愿意与卖方共同承担经济风险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商品的风险与利润分担的持续交易模式:多次让渡交易模式卖方以一定的方式分享买方的预期利润,并在名义上或实质上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3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3.1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 指信息商品所包含的信息内容 的自然属性,即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效用或满足程度的性质 图书、期刊 计算机软件 满足人们阅读、 获取信息的需要 满足

7、人们操作使用计算机的需要3.2 信息商品的价值 (1)效用价值 效用是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指货币化的使用价值,即利用和不利用信息两种情况下产生的决策后果在经济所得上的比较 信息商品 i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 U i= f ( I i ) 货币m为持有者带来的效用 U m= g ( Mm ) f 、g为单调函数,效用同质,则 Mm = h ( I i ) 信息量 I i 的效用价值为 货币量 Mm3.2 信息商品的价值(2)费用价值或劳动价值 W = C + V + M W 商品价值 C 不变资本(也称转移价值),包括生产信息商 品时消耗的全部物化劳动投入 V 可变资本(也称必要劳动),包括

8、信息劳动者 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M 剩余价值3.2 信息商品的价值(3)效益价值 指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费用的比较,实质上是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耗费之差。从量上说相当于劳动价值中的剩余价值 M 部分4 信息商品的价格 信息商品价格是信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信息商品价 值信息商品价 格货币表现4 信息商品的价格4.1 信息商品基础价格理论(1)应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信息商品价格形成 a. 效用价格论P(I) PiJi - QRHRi =1R =1nmQR: 使用信息 I 前事件发生的概率HR:使用信息 I 前可能的收益Pi:使用信息 I 后事件发生的概率Ji:使用信息 I 后可能的收益4.1 信息

9、商品基础价格理论(1)应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信息商品价格形成 b. 供求价格论价格供给量PQESDS 供给曲线D 需求曲线E 均衡点P 供求均衡价格Q - 供求均衡数量4.1 信息商品基础价格理论(1)应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信息商品价格形成 c. 生产费用论 信息商品价格决定于生产成本与耗散费用,以 及利润率P = C + C rP 信息商品价格C 信息产品生产成本r 产品利润率 4.1 信息商品基础价格理论(2)应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释信息商品的价值和 价格 劳动价值、效用价值和效益价值都可作为信息商 品价格形成的基础 一次信息商品:价格决定于效用或效益 二次信息商品:以劳动价值为基础形成

10、费用价格 三次信息商品:充分考虑其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4.1 信息商品基础价格理论(3)借助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价格的理论阐述信息商 品价格 a. 边际成本价格理论 P = MC = MB (完全竞争市场前提下) b. 垄断价格理论 为保证收回投资,实现利润最大化,以高于平 均成本的价格定价 c. 均衡价格 以生产费用为基础,兼顾考虑供求、垄断和竞 争程度等因素制定出均衡价格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Zero Marginal Costs) a. 产生自然垄断(Normal Monopoly)MCACPQ普通生产的平均成本曲线ACMC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平均成本曲线4.2

11、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Zero Marginal Costs) b. 为价格歧视提供可能 信息提供给额外顾客的成本几乎不受边际成本约束, 生产者可实施价格歧视,用多个价格甄别消费者,从 而扩大其收入OPPP1P1Q1Q1Q2Q3QQ无价格歧视有价格歧视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Zero Marginal Costs) c. 规模经济 边际成本为零,取消了生产规模的约束,产出 规模越大,产品的平均成本越低,产品越易出售。 所以信息产品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即规模越大, 经济效益越高,社会效率越高,反之越低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1)

12、零边际成本(Zero Marginal Costs) d. 转售成本低SDMCP1P2PQQ1Q2SD OO由于边际成本很低,消费者可以复制并以低于均衡价格P1的价格P2出售,这样会增加市场供给,S S市场消费者会预期到商品将以P2出售,因而等价格降到P2才购买,需求曲线降低D D,均衡点O O需求量 Q1 Q2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2)信息悖论(Information Paradox) 信息商品是体验性商品,消费者有可能在体验过 后,由于掌握了信息内容,而放弃购买欲望,结果 信息生产商无法出售商品图书消费者图书经销商通过翻阅,了解书中内容不再购买无法售出图书4.2 信息商品特

13、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3)非竞争性消费(Non - rival Consumption) 信息的可共享性 信息商品的非竞争性消费 a. 信息商品被顾客转售 以低价转售给无此商品的需求者 如存在价格歧视,转售者以低价购进,高价 转售,赚取差价 b. 改变消费者价格预期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3)非竞争性消费(Non - rival Consumption) c. 改变市场供需结构 多个消费者共同购买一件信息商品,共同享用, 各自的效用没有减少,但总消费量降低SDd1d2d3PQQ1P1SDDPP1Q1Q2P24.3 信息市场竞争模式 信息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1)垄 断 自然垄断(高手

14、稿成本,低边际成本) 信息商品体验性加大顾客锁定力度,降低产 品间替代率 非自然垄断(知识产权保护) (2)竞 争 拥有多家实力相当的厂商瓜分市场 (如大中型数据库软件市场:Microsoft, IBM, Oracle,Sybase 等)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a. 多重定价(Multiple Pricing) 指厂商对同一件信息商品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分 割或组合,赋以不同价格,从而实现市场细分 (时滞、系统界面、使用权限、计算速度、服务协 议、结构性能、广含性、功能数量等) 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a. 多重定价消息显示时滞路透社信息终端

15、实时用户、延时用户结构性能Microsoft NT操作系统高级服务器版、服务器版、工作站版服务协议Symantec杀毒软件企业版、多用户版、个人版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b. 捆绑定价(Bundling Pricing) 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商品,捆绑打包出 售,并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捆绑销售可实现销售商的收益最大化,同时可 降低用户的搜寻成本、使用难度和交易成本等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b. 捆绑定价经济学人经济时报Staff160元120元Sean120元160元上表为不同教授原为不同杂志支付的价格假如杂志商为每本杂志定价为120

16、元,两位教授都买了两本杂志,销售商收入为480元假如杂志销售商为将两本杂志捆绑销售,每位教授将支付280元,销售商有560元进账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c. 歧视定价(Discrimination Pricing) 企业为实现收益最大化,针对不同用户的支付能 力,制定不同的收费价格,从而使各类用户都能购 买该商品 以计算机软件的新版本为例早期版本用户学术用户商业用户需求 愿意支付的价格低高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 该软件新版本的歧视定价示意图 P D 商业用户 P1 学术用户 P2 早期版本用户 P3 AC MC Q利 润 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

17、1)定价策略选择 d. 拉姆齐价格 拉姆齐价格是一系列高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定价, 能资助商品和服务的提供 当某一水平内或服务的价格提升所产生的净损 失小于运用额外收入所产生的净收益时,经济效率 就提高了,社会总福利增加,因而是一种有效定价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 d. 拉姆齐价格 以公共有线电视为例80 70 60 F50 E40 价格(元)DMCCBA接入价格50元,用户52万如接入价格为60元,则用户减少1万户, ABC所示净损失为5万元电视台获得净收入510万元,用BCFE表示用户从价格提升中损失ABC+BCFE=515万元的消费者剩余51 52用户数(万)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

18、略及方法 d. 拉姆齐价格MCMB550510价格(万元)电视节目量如果电视台所获得的这些收入用来购买更加优良的电视节目成本为510万元,而用户从中获得550万元的观赏收益即用户以5万元的净损失从“额外的”电视节目中“购买”了 40万元收益在支付了上升的接入费用后,用户获得了35万元的净收益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2)定价方法选择及定价过程 信息商品生产商采取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法、 通行价格法和垄断价格法 4种定价方法混合使用的 方案计算平均成本考虑自身和行业垄断势力及目标利润,确定加成空间制定初步测试价格推向市场,观察市场反应和竞争对手价格调整价格水平形成最终的公布价格4.4 网

19、络环境对信息市场定价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加大转售可能 易拷贝,转售成本仅为时间成本(2)共享便利增加规模经济效应 网络改善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网络作为信息商品传播和销售渠道,规模效 应更易实现(3)价格歧视更为严重 网络交易的隐蔽性,使隐秘的价格歧视更为严重, 价格更加离散5 信息商品效用的测度5.1 信息商品效用实现的过程及特点 信息商品效用只有在其被利用时才能得以实现 (1)效用实现的过程实质上是用户在利用信息时,通过听、 读、写、思考等方式接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将接收到 的信息内容作用于自身思想和行动的过程 (2)信息商品效用在信息被利用前后分别表现为潜在和显在 两种状态。 潜在效用

20、:信息未被利用时隐含于信息产品种而未显现出 的状态 显在效用:信息被利用后显现出来的形态,是用户获得的 现实效用5.1 信息商品效用实现的过程及特点(3)信息产品效用的实现过程表现为信息内容从一种物质载体转移到另一种物质载体(4)信息商品效用在实现过程种表现出多样性(正值、零值、负值)和复杂性(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制约)(5)信息效用是信息商品的一种客观属性,但其实现的程度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与用户的知识水平和信息素质有很大关系5.2 申农的统计信息量 某个信源输出 k 个事件,概率分别为p1, p2, pk,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 k I H = - pi log pi i = 1 如信源输出k个

21、独立的事件,当概率彼此相等(等于1/k)时,该信源的熵最大,为 log k 则,熵的减少量为 k V = log k - pi log 1/pi i = 15.3 约维兹的决策状态信息量 约维兹引入广义信息系统,定义信息是人们决策时有价 值的数据。为了测度信息量和信息使用效用,他利用人类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模型来考查人们接受到信息前后的决策状态。 选择和决策是人类最普遍的行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总是 根据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经验来选择行动路径(course of act, COA)或方案,预测可能的结果。由于人类的选择和决策十 分复杂,要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为使问题简化,在一种自 然态下,不考虑目标不

22、确定性,约维兹利用动态概率矩阵来 模拟决策者利用信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从而将 决策者的决策状态直观化 结 果O1 O2 On 行 a1动 a2路 径 (COA) am W11 W12 W1n W21 W22 W2n Wm1 Wm2 Wmn W:各行动路径所产生的结果的概率矩阵 决策模型的概率矩阵 结 果O1 O2 On 行 a1动 a2路 径 (COA) am V11 V12 V1n V21 V22 V2n Vm1 Vm2 Vmn V:各种选择所产生的结果的概率矩阵 在 W 矩阵中,Wij表示决策者执行第i个行动路径产生第j个结果的主观概率。 在 V 矩阵中,Vij表示决策者执行第i

23、个行动路径产生第j个结果的估计值。V 矩阵是 W 矩阵的相伴矩阵。但是 W 矩阵和V矩阵仅表示在特定时间决策者对于决策状态的主观模型。 在实际决策时,存在决策状态的实际模型,它独立于决策者的主观估计,表示实际的决策情形。 如果用W* 和V* 表示实际模型,则W*ij表示执行第i个行动路径产生第j个结果的实际概率,V*ij表示执行第i个行动路径产生第j个结果的实际值。不考虑决策过程的目标不定性,则Vij 与V*ij 相同。 利用决策矩阵可以明确决策期望值。一般来说,决策期望值比矩阵中的实际元素更为重要,更引起决策者关注,而且更方便应用和处理。 决策者在时刻 t 对第 i 个行动路径(coai)的

24、估计值为: E VI( t)= WijVij 对每个行动路径的实际期望值为: E V*I( t)= W*ijViji=1nni=1 实际期望值是决策者多次执行第i个行动路径出现的平均值,决策者起初并不知道这个值,他对该值的估计是E VI。对于一个合理的决策过程,无论决策者最初对期望值的估计如何,终将在作了多次决策之后,获得E V*I。亦即:E Vi( t) E V*i( t ) 作决策时,决策者选择某一行动路径(coai)的概率P(ai)由决策期望值确定: P(ai)=(E VI)c/(E Vk) c表示决策者对自己决策状态的置信程度。此式表明,某一行动路径的期望值越大,选择它的概率就越大。k

25、=1m 有了上述基本概念,就可以确定信息量和信息效用。约维兹定义信息量的基本单位为BCUs(binary choice units), 即对于只有两种可能选择的情况,选择的结果即为1BCUs的 信息量。在确定信息量的基本测度时,要考虑信息与决策状 态的相互作用,把信息与决策时选择恰当的行动路径(coa) 所具有的不定性和随机性联系起来。如果决策者对于他选择 哪一个行动路径完全不定,那么决策状态信息量为零,反之, 则信息量最大。 因此,约维兹将决策者选择某一行动路径的概率的均方 差作为信息量的基本测度。 在完全随机选择的情况下,均方差为零,亦即信息量为 零。另一方面,对于某一行动路径(coai)

26、,如果P(ai)=1, 对于所有其他的coak, P(ai)=0,这时均方差最大,亦即信 息量最大。这两种极端情形表明决策完不定和完全确定。于 是可以定义时刻t决策状态的信息量基本测度为:I(t)= 概率均方差 / 概率均值2 因为概率的均值正好是1/m,则有: I(t)= m P(ai)2 1 显然,这里的I(t)的范围是: 0I(t)(m 1) 由上可见,约维兹定义的信息量基本测度实际上描述的是决策者接受信息后,其决策和选择状态对概率均值的离散程度,它在某种程度上形象地反映了决策过程中信息的作用机制。i=1m 有了信息量的基本测度,信息量可以定义为决策者在接收到信息后决策状态的变化。即:

27、QI = I(t) I(t0) 这个量可能是正值,可能是负值,也可能是零值。如果选择行动路径的概率使方差增加,QI为正;如果决策者对于决策情形判断不正确,QI可能是负值;如果信息过多,选择结果不变,QI为零。 利用选择概率P(ai)和期望值E Vi,约维兹定义并 计算了下列重要的量; 决策者平均决策效益: DMB = P(ai)E V*i 决策效果为平均决策效益与最大期望值之比: DME= P(ai)E V*i /(E V*k)max 且有:0DME1i=1mi=1m 在给定时刻t和给定数据集合D,定义信息价值为决策者 寄售到这些数据(信息)后决策者平均决策效益的改变,表 示为:VI(D,t)

28、= DMB( t) DMB( t0) 这个量与V矩阵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量纲,这可以使我们 把信息价值和决策效益的具体量联系起来。事实上,这里的 信息价值VI就是我们要求的信息效用。 用最大期望值(E V*k)max除上式的两端,可求得信息效用:EI(D,t)= DME( t) DME( t0)5.4 阿罗对信息效用的测度 阿罗从信息需求的角度将信息(商品)的效用定义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种情况下拥有一定资产的决策者进行优化决策时所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之差值。 决策者在没有得到信息时的最大期望效用为: U*E = PilogPi + Pilogxi 式中,Pi为某事件中任一状态发生的概率,xi为任一状

29、态出现时,决策者单位投入所获得的收入。 阿罗用信息论对上式作了进一步解释,得到的结论是, PilogPi为对信息的需求价值。 ii 阿罗认为,假设决策者设立了一个容量为H = PilogPi 的信道,用以获得关于某事件的信息。如果决策者借此信道 获知任一状态发生的信息,那么决策者就会把所有的资金投 入到这一状态上,从而获得收入xi,则决策者获得的效用为 logxi。这样,在有信道的情况下,决策者的最大期望效用为: U* = Pilogxi 所以,决策者在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种不同情况下的最大 期望效用的差值为 U* U*E = PilogPi ii 可以认为 一 PilogPi是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的

30、期望效用增 量,而 PilogPi为决策者对信息商品的期望效用,也可以认 为是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价值。阿罗还证明了信息需求价值 与单位投入产出量x =(x1,x2, xn)无关的充要条件是效 用函数具有对数形式,即:U(ai xi)=log(ai xi) 式中,ai为决策者拟定在某事件任一状态出现时所投入 的资金份额,因而有ai =1。 在上述效用函数假设条件下,阿罗还证明了信息商品的 效用就是该信息商品所含的信息量。 5.5 马尔萨克的最优信息信息选择理论 在信息经济研究中,J马尔萨克(J.Marschak)、宫泽 等人提出了关于信息系统的经济理论。他们认为,信息系统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

31、信息的一系列过程,最优信息系统是价值与费用之差最大的信息系统。因而在进行信息效用测度时可以把对信息价值(效用)的研究与信息的利用联系起来,实际上是将信息的效用看成是一种需求价值,也就是说,当获取信息的价值超过其成本时,就值得获取该信息。具体地说,如果Y为收益,C为成本,最优选择理论是对一般形式的U(Y)C这一函数求最大值,亦即使该函数的预期效用最大化。 一般地,信息的价值(效用)用获得信息后的最大目标 收益Ej与获得信息前的最大目标收益E0之差来求出,即: E0 = max B(a,Zi)(zi ) Ej = max B(a,Zi)P(zi /Yj) 式中,a表示行动,Zi代表状态,Y 代表信

32、息系统, B(a,Zi)代表效用的收益函数,(zi)表示先验概率, P(zi /Yj)代表后验概率。 ii6 信息商品消费的人为约定 目 的 有效控制信息商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调节交易双方关系,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以保证信息商品的消费有交换正常进行信息商品6 信息商品消费的人为约定6.1 知识产权法 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保证其收益和 保证其合理获取和 创新积极性 使用信息的权利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为突出 生产者收益消费者使用如何平衡6 信息商品消费的人为约定6.2 合同法 对交易双方的行为进行法律约定,对双方的行为具有可预测性,减少风险与不确定性技术合同咨询合同信息服务合同

33、信息转让合同7 信息商品的供求分析7.1 信息商品的需求 (1)概 念 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信息商品的需要 信息消费者愿意购买 信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7.1 信息商品的需求(2)影响信息商品需求的因素 a. 价 格 b. 收 入 P P D2 P1 D D0 P2 D1 Q1 Q2 Q Q1 Q2 Q3 Q(2)影响信息商品需求的因素 c. 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替代商品:其价格与原商品需求呈正向变化 互补商品:其价格与原商品需求呈反向变化 d. 消费者数量、兴趣及偏好 e. 信息市场发育程度,等(3)信息商品的需求弹性 表示信息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Ed = - Q P

34、 = - Q P Q P P Q “-”表示信息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化(3)信息商品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 a. 需求完全无弹性 Ed = 0 P S1 无论价格如何变化, 需求数量不变 S2 Ed = 0 b. 需求完全有弹性 Ed 价格不变,需求量可无限增加 Ed = 1 Ed S3 c. 单位需求弹性 Ed = 1 需求量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变动的幅度(3)信息商品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 d. 需求弹性充足 e. 需求弹性不足P P 1 Ed 0 Ed1 Q Q 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 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7.2 信息商品的供给(1)概 念 信息商品生产

35、者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向信息市场提供信息商品 生产者愿意出售 生产者在一定价格下有能力出售信息商品(2)影响信息商品供给的因素 a. 价 格 b. 成 本 P P P1 S S1 S0 P2 S2 Q1 Q2 Q Q1 Q2 Q3 Q 投入成本 ,S0 S1 c. 其 它 投入成本 ,S0 S2 (3)信息商品的供给弹性 表示信息商品的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Es = Q P = Q P Q P P Q信息商品(3)信息商品的供给弹性供给弹性的五种类型 a. 供给完全无弹性 E s = 0 P S1 无论价格如何变化, S3 供给数量不变 b. 供给数量完全有弹性 E s 价格不

36、变,供给量无限增加 S2 c. 单位供给弹性 E s = 1 供给量变动幅度等于价格变动幅度(3)信息商品的供给弹性供给弹性的五种类型 d. 供给弹性充足 e. 供给弹性不足P P 1 E s 0 E s P0, O1 O0, P1 D0 S 收入 , D0 D2, P0 D2 P0 P2 Q0 Q2 P2 P2 P0, O2 t2,则消费者选择厂商2;如果t2 t1,则消费者选择厂商1。在这种情况下,厂商1和2就会竞相追加信息技术的投资,以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当t1 = t2时,双方处于平衡状态,但这种状态不稳定。一旦有一方打破均衡,另一方也继续追加投资。 最后的结局,t1必定等于t2,且

37、无限接近消费者2 因特网降低信息搜寻成本的经济分析模型2.1 市场均衡分析模型的建立 假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有厂商1和厂商,他们之间不存在合谋行为。他们分别位于长度为1的线形城市的两端,厂商1位于x=0,厂商2位于x=1,消费者均匀分布在0,1区间。 两厂商出售同质商品,且每个厂商生产单位商品的成本为c(如不考虑固定成本,则c为边际成本),消费者为搜寻商品所需的搜寻成本与厂商的距离成正比。bt(1-x)厂商1(P1)厂商2(P2)xatx2.1 市场均衡分析模型的建立厂商1(P1)厂商2(P2)xatxbt(1-x)再假设厂商1到消费者的单位距离的信息搜寻成本为at(0a 1 ),厂商2到消费

38、者的单位距离的信息搜寻成本为bt(0b 1 ),其中a、b分别代表厂商应用因特网程度的因素,t代表单位成本。于是住在点 x(0 x1)的消费者如在厂商1处购买,要花费atx 的搜寻成本,若在厂商2处购买,要花费bt(1-x)的搜寻成本。考虑其它因素不变,则总支出成本=搜寻成本+商品价格两个厂商同时选择自己的商品价格P1和P2,Di为各自的需求函数(i=1,2),且假定需求总量不变为1。 2.1 市场均衡分析模型的建立厂商1(P1)厂商2(P2)xatxbt(1-x)做了上述假设之后,此处的 x 必须满足: P1+ atx = P2 + bt(1-x)所得的x 表示,住在0,x之间的消费者在厂商

39、1处购买所付出的总支出成本小于在厂商2处购买付出的成本,而消费者总是向需要较少支出的厂商购买商品,所以可以将0,x之间的消费者看作厂商1的需求量,x,1之间的消费者看作厂商的需求量 P2-P1+bt(a+b)tx =2.1 市场均衡分析模型的建立厂商1(P1)厂商2(P2)xatxbt(1-x)因此两厂商的需求量可以认为是D1= x , D2= 1-x,利润设为 1, 2两厂商的需求函数为P2-P1+bt(a+b)tD1= x =P1-P2+at (a+b)tD2 =1- x =2.1 市场均衡分析模型的建立 两厂商的利润函数为:(P1-c)(P2-P1+bt)(a+b)t 1 =(P1-c)

40、D1 =(P2-c)(P1-P2+at)(a+b)t 2 =(P2-c)D2 =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得两个一阶条件: 2 P1- 2P2 + at + c P2 (a+b)t= = 0 1 P2- 2P1 + bt + c P1 (a+b)t= = 0,2.1 市场均衡分析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式,可以得到最优解: 两厂商利润分别为 总利润为:P1 = 1/3(a + 2b)t + cP2 = 1/3(2a + b)t + c,(2a + b)2 t9(a+b) 2 =(P2-c)D2 =(a + 2b)2 t9(a+b) 1 =(P1-c)D1 =,5a 2 + 8ab + 5b2 9(a+b

41、) = 1 + 2 =t2.2 不同阶段的均衡结果(1)当a=b=1时。阶段1表示的是厂商1和厂商2都未使用因特网,同时假设它们在应用因特网前的单位搜寻成本相等,搜寻成本只由空间距离决定,于是得到传统企业空间差异均衡结果P1 = P2 = t + cP2 P1 + t2tD1 =P1 P2 + t2tD2 = 1 = 2 = t / 2 这一阶段,因特网的发展使得厂商的市场均衡价格下降,竞争加剧。P1 = P1 - P1 = 1/3(a + 2b)t + c ( c + t)= 1/3(a + 2b - 3)t 0P2 = P2 P2 = 1/3(2a + b)t + c ( c + t)=

42、1/3(2a + b - 3)t 0 因此,因特网的发展明显使得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导致厂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加剧。2.2 不同阶段的均衡结果(2) a,b不同时为1并且a,b也不同时为0。阶段2是两厂商都上网时的市场均衡状态,他们的单位搜寻成本都相应下降,但由于利用因特网的充分程度不一致,所以使得单位搜寻成本下降的幅度也不一定相等。当a,b之中有一个为1时,代表的是没有利用因特网电子市场的厂商和开展因特网商务活动的厂商之间的比较。 此时,在2.1中得到的P1,P2以及 1 和 2 ,即是在该状态下的均衡结果 厂商各自的均衡利润下降了,总体利润也下降了- 1 = 1 - 1 =(2a + b)(a 1)+(7a + 8b)(b - 1) 18(a+b)12(a + 2b)2 t9(a+b)=t 0 2 = 2 - 2 =(8a + 7b)(a 1)+(a + 2b)(b - 1) 18(a+b)12(2a + b)2 t9(a+b)=t b,则两厂商在市场占有率中的变化分别为:D1=D1D1+D2 100%D1D1+D2 100%-P2 P1+ bt(a + b) t 100%-12=(a - b)6 (a + b) 100% 02.2 不同阶段的均衡结果D2=D2D1+D2 100%D2D1+D2 100%-P1 P2+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