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朝鲜汉学课件_第1页
第二章-朝鲜汉学课件_第2页
第二章-朝鲜汉学课件_第3页
第二章-朝鲜汉学课件_第4页
第二章-朝鲜汉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朝鲜和韩国的汉学 第一节 朝鲜汉学由于地理的原因,朝鲜是接受中国文化最早的地区和国家。 一、汉字与朝鲜汉学。二、朝鲜的汉文学 三、朝鲜的儒学。 1一、汉字与朝鲜汉学 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周武王封其子于朝鲜,(剑桥中国秦汉史以为逃到朝鲜),把中国文化带到了那里。大约在中国的战国时代,汉字已传入朝鲜。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征朝鲜,并设置乐浪、临屯、真番、玄菟四郡。刘正图说汉学史把这一年定为朝鲜汉学的开始。 公元372年,朝鲜三国时代中的高句丽王朝的小兽林王开始设立中国式的太学制度。中国文化被正式确立下来。2朝鲜的三国时代:约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高句(音勾)丽(前37668)、百济

2、(前18660)、新罗(前57935),相当于中国的西汉末年至隋。7世纪末,朝鲜儒学家薛聪创立“吏读法”(采用汉字的音和意记朝鲜语)以解释儒家经典,这是朝鲜文字的先声。直到15世纪中叶前,朝鲜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1444年,李朝世宗的郑麟趾等人创制了朝鲜文字,1446年颁布了训民正音,但是汉字仍然是官方和知识分子使用的正统文字。1894年,朝鲜文字“谚文”成为正宗,1910年汉字被废除。 3因为长期使用汉字,所以朝鲜有很多会说汉语的人,也有很多汉语写成的典籍,产生了很多汉学家。严格地说,古代朝鲜文化属于汉字文化圈,离开了汉字就无法研究古代朝鲜文化。为了学习汉语汉文,古代朝鲜出版了许多译学书,

3、即汉语教材,如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等。另外,出现了大量的用朝鲜文注解翻译的汉文典籍,称“谚解”,如四书谚解、楞(音leng)严经谚解、杜诗谚解等。 4二、朝鲜的汉文学 1、汉诗创作及其评论。不仅有汉语教材和翻译的汉文典籍,朝鲜还有不少本国人用汉语写成的文章和书籍。高句丽和李朝时期,仿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用汉文经典和诗文作为考试标准,一些出身科举或曾留学中国或访问中国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写作了大量汉语诗文和书籍,尤以文学为主 。5古朝鲜产生了一批汉文诗人,其中有“四大诗人”特别有名,他们是:新罗崔致远(857928),被称为古代朝鲜汉文学的鼻祖,12岁留学于唐,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十年,有桂

4、苑笔耕20卷,其中五、七言诗一百多首。(其中有三首有关云南的诗歌:安南、天威径、平蛮;文三篇:通和南蛮表、谢事南蛮通和事宜表、贺入蛮史回状。收入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二卷)。高丽李报奎(11681241),科举及第后曾任政堂文学守太尉参知政事,在文学方面是“高丽一代无所企及者”,“朝鲜李太白”。高丽李齐贤(),被称为朝鲜汉诗宗。朝鲜申纬,被称为朝鲜的“诗佛”。6就创作而言,古朝鲜的汉文学明显受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影响。新罗末至高丽初,正值中国晚唐时期,故有晚唐诗风。高丽中后期相当于中国南宋初年,则崇宋诗。李朝宣祖即位(1568)后(相当于明代中后期),又推崇唐诗。朝鲜不仅有汉诗文创作,而且有关

5、于汉诗的评论,尤以诗话为多。徐居正的东人诗话,是朝鲜诗话的代表作。这些著作大多仿自中国的诗话,或摘句举篇,品评高下,或记佚闻趣事,或发表理论见解,所论之诗既有中国诗人之作,也有朝鲜诗人的诗,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7在中国古代的众多诗人中,古朝鲜人最喜爱李白、杜甫和苏轼。李朝前期最推崇苏轼。徐居正东人诗话载:高丽文人,专尚东坡,每及第榜出,则人曰三十三东坡出矣。李仁老破闲集载:郑知常送人云:“大同江水何时尽,别泪年年添作波。”当时以为警策,然杜少陵云:“别泪添作锦江水”。李白云:“愿结九江波,添成万行泪”,皆出一模也。8李朝人最推崇杜甫,既崇其诗,又崇其忠义,故有杜诗谚解。李朝后其受中国诗论的影响

6、,朝鲜也出现了类似但又有所不同的诗歌理论。金泽荣针对王世祯的“神韵说”过分强调虚的一面,提出了“诗之佳品,应虚实相生”的主张。金正喜针对袁枚的“性灵说”和沈德潜的“格调说”,提出性灵与格调并重的见解。申采浩接受梁启超等人“诗界革命”的影响,在天喜堂诗话中提出了类似的主张,并主张用朝鲜文创作诗歌,因此有朝鲜“诗界革命”者之称。 92、汉文散文 李朝人崔溥(14541504)的漂海录是古朝鲜最早的一本中国行记的专著。1488年,崔溥乘船奔丧途中,偶然被风浪吹到中国浙江沿岸,被疑为倭寇,经多次审查明确身份后,由运河到北京,又经陆路渡鸭绿江回国,历时4个半月,后奉李朝国王之命写成漂海录。此书用汉文写成

7、,5万余字,广泛记录了中国明代大江南北的政治、经济、交通、风物,对研究当时的地理交通和海防及外交均有重要的价值。此书后被译成日、英等文字,1992年中国国内也出了校点本。 1018世纪后,朝鲜散文繁荣起来,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燕行录”的大量产生。所谓“燕”,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靠近朝鲜的一个诸侯国的名称, 18世纪有很多出使中国的朝鲜使臣及随从文人,他们把游历中国的纪行散文统称为“燕行录”。如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录、洪大容的湛轩北行录、朴齐家的燕行录等。朴趾源的热河日记则是其中的翘楚。11朴趾源是朝鲜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随官访问中国,入辽东、经北京、抵热河参加乾隆皇帝七十大寿庆典,历时

8、二月余。其间他用写作了汉文的热河日记,生动地记叙和描写了朝鲜至中国京城一带的风土人情,广泛涉及到了历史、文学、宗教、艺术、医术、建筑等,其中一些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记录水浒传、西厢记、九如歌颂、万寿无疆等小说和戏曲的流传情况,四库全书的编纂情况,可补中国史之佚。 123、汉戏曲小说。中国小说很早就传入朝鲜。公元284年山海经已传入。其后搜神记、太平广记等也相继传入。李朝时期,太平广记还被译成谚文。李朝士人对中国小说发表了一些评论,尤其是对中国小说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从文学、历史、学习汉文的角度肯定,一派则从维护封建统治和考分的立场予以否定。在长期的论争中否定者的意见

9、渐占上风,李朝正祖十年(1786),政府下令禁止中国小说的传播。这种做法与清政府如出一辙。但是,朝鲜末期中国小说仍然流行。由于大量中国小说的传入朝鲜,有些在中国已经失传的小说,但朝鲜仍有当时的原本。如明代拟话本型世言,这对于研究中国小说史很有意义。13朝鲜还有大量的中国小说译本,三国演义的译本有手写本8种、木刻本7种;红楼梦译本为世界上第一部完译本。另外,朝鲜还有中国小说的改编本,如张飞马超实记(改自三国演义)、唐太宗传(改自西游记)、楚霸王实记(改自西汉演义)等。 14三、朝鲜的儒学。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广泛地影响了周边国家。朝鲜是儒学的重要传播国之一。1、儒学的传入和成为统治思想。据

10、史记朝鲜列传记载,公元前95年燕人卫满率千余难民到了古朝鲜,儒家思想随之传入。儒学在朝鲜成为统治思想是在高句丽第17代小兽林王二年(372),此后仿汉制设立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和论语、孟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为教材,并设立五经博士及弟子,主要招收贵族子弟,培养国家官员。其后,儒学经高句丽传入百济和新罗。 15新罗王朝统一了朝鲜之后,需要一个有利其统治的思想作为立国之基础,于是在651年,仿照古代中国官制,正式设立了博士官制度,用来选拔官吏。682年,仿照中国教育制度,正式设立了国学作为对全体国民教育和官员升迁的选择标准。717年,仿照中国祭孔制度,正式把孔子及其弟子十人作为圣哲来祭奠,

11、并开始派遣学问僧和遣唐使来华求学的活动。至此,儒学正式成为统一的新罗王朝的国家学说。朝鲜对儒家经典的注释著作开始大量出现。162、朝鲜的理学。 由于时代的原因,宋元以后中国的理学对朝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朝鲜的理学或称朱子理学 。理学传入朝鲜是在1290年(中国的元代),始传入者是安晌(音向)和白颐正。安晌,自幼好学,中举后官至翰林。曾来华游学,在燕京见到朱子著作,极为赞赏。将之引入朝鲜。其后李朝时期出现了:“东方理学之祖”郑梦周,“东方真儒”郑道传及李朝最早撰写朱子理学入门著作入学图说的权阳村。权阳村开创了传播朱子学说的著名学派:阳村学派。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上半叶,朱子学进入成熟期,

12、出现了以徐敬德为代表的主气说和以李彦迪为代表的主理说。不久产生了李滉(音晃)创立的退溪学派,以理为主;以李珥(号栗谷)为代表的栗谷学派,以气为主。 173、朝鲜的实学。 与中国大体相似,十七、八世纪朝鲜出现了一批被称为“实学”的人物。他们发扬儒学传统,结合朝鲜实际,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形成了实学研究思潮。他们所谓的“实”,意为自身修养的实心实德,认识方面的实事求是和实理,实践方面的实行、实用,本质上乃是不尚空谈的儒学的实际化。代表人物有柳馨远、李瀷和朴趾源、丁若镛。柳注重农业和工商业;李瀷,六经之外比较关注老庄及诸子学、佛学、清代考据学和西文思想,比较重视地制和税制。朴趾源认为不必过分迷信六经

13、,批判朱子学,又不追随清代考据学,主张工商各业并重。丁若镛是朝鲜实学的集大成者。他立足于儒学,主张“修己治人”,既有考据学倾向,又重视“杂学”,以“攘夷狄,裕财用,能文能武”为真儒之学。这些实学思想,既有传统儒学的根基,又是近代思想的萌芽。 184、朝鲜的经学。 十八、九世纪,朝鲜还出现了一位经学大师金正喜,号阮堂,有阮堂先生全集。金氏治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实事求是。他以为儒家的“圣人之道”为“甲第大宅”,训诂则为“门径”,与清代汉学一脉相承。二是兼容并取。认为治学之道不必分汉宋之界,对宋学亦有肯定。他曾到中国一月拜见了翁方纲、阮元等经学大家,并长期与之保持联系。认为翁、阮及戴震等大师各有优劣,

14、都一并推崇。 19第二节 韩国汉学二战时期日本占领朝鲜半岛,这里的汉学研究一度陷入低谷。光复和朝鲜战争之后,后形成了南北朝鲜的分裂,分裂后的朝鲜汉学集中于韩国。韩国汉学的成就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 二、韩国的汉语教学 三、韩国的汉学研究机构 20一、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 韩国汉学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成就显著,并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为主流。光复后,车相辕等人就出版了中国文学史专著,90年代车相辕又有同名著作出版。他还有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韩国对中国文学的分体研究以诗歌最为发达。车柱环有中国诗论、李炳汉有中国古典诗学,许世旭有韩中诗话渊源考等。散文研究方面有李家源汉文新讲、赵钟

15、业汉文通释等著作。小说方面有全寅初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李相翊(音一)的韩中小说的比较文学研究,崔溶辙、朴在渊的韩国所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丁来东、丁范镇还翻译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戏曲方面有金学主的汤显祖研究、中国古典之歌舞戏、韩中两国的歌舞杂戏,梁会锡的中国戏曲论。 21韩国还有不少中国古代文学的专题研究。车柱环的文心雕龙疏证是一部被称为“考订精详、文字简练”的力作。其它如金学主的汉诗研究、丁范镇的唐代小说研究、李丙畴的杜甫比较文学方式之研究、李章佑的韩愈之古诗用韵、李锡浩的李太白与道教、柳晟俊的王维诗歌研究。这些专题研究体现了韩国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程度,但过分集中在唐代。近年来,韩国从

16、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仍大有人在,他们还时常在中国的刊物如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上发表论文。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之前虽也有一些零星介绍,但谈不上深入。八十年代以后,许世旭连续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等专著,其它人的论文也有千篇以上。韩国学者尤其重视鲁迅,并出版过鲁迅研究的专集。 22二、韩国的汉语教学 由于地域、经济和文化等的关系,韩国的汉语教学十分发达。1926年韩国在汉城建立“京城帝国大学”,并设立中文专业,其后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各大学纷纷设立中文专或中文系,至今已有100多所大学设有中文专业,另有20多所大学、10多所大学分别设立了中文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点。专职中文老师达到300多名。汉城的成均馆大学,甚至保留了传统的治学教育模式,专讲四书五经,每年举办祭孔大典。 为了帮助汉语学习,韩国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工具书,如汉韩辞典或韩中辞典,有的还采用了简体字和汉语拼音。特别是由高丽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中国语文大辞典编辑室编纂的中韩辞典,字数(1.4924万字)、词条(18万多),拼音和释文都堪称经典。 23三、韩国的汉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