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均衡[114页]课件_第1页
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均衡[114页]课件_第2页
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均衡[114页]课件_第3页
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均衡[114页]课件_第4页
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均衡[114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OGOCh9 货币供求与均衡 货币供求理论西方主要货币供求理论并对其评述中国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分析和现实问题分析 本章学习要求货币供求理论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 货币供给理论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的内涵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中国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问题对货币需求的理解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定义的理解 :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货币需求量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

2、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持币者在当前价格水平下对货币的需求为名义货币需求,它以货币单位(如“元”)来表示。一般用Md表示实际货币需求:在名义货币需求基础上剔除物价因素,以货币所实际对应的社会资源即商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需求。通常用Md/p表示。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可分为:客观货币需求主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宏观货币需求三、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2)从包含内容看:宏观货币需求一般指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不包括贮藏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微观货币需求指个人手持现金或企业单位库存现金以

3、及各自在银行的存款,即指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量。(1)从研究动机看: 一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出发; 一是从一个经济单位出发。(3)从研究方法看: 一是注重全局、动态、客观研究; 一是注重局部、静态、主观研究。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的差异五、影响货币需求的一般因素 (一)收入状况(包括收入规模和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两方面) (二)市场利率 (三)信用发达程度影响 (四)消费倾向的影响 (五)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六)人们预期心理的影响 主要内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2古典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3 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4、起源于古典货币数量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休谟 、李嘉图、马克思、费雪、马歇尔、庇古、凯恩斯、熊彼特等人。 古典货币数量论主要由三种学说组成:即现金交易学说、现金余额学说和收入数量学说。 (一)现金交易说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成为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提出著名的现金交易方程式费雪交易方程式。 PT表示货币总量表示货币速度表示价格平均数 表示总交易量 PY分析PY名义收入货币收入,决定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增加,一定上升故:价格水平的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货币量增加,V加倍增加,名义收入PY也一定加倍增加实际国民收入 Y在短期中可以看作是一个常量在短期内基本

5、不变(二)剑桥方程式又叫“余额方程式”、“现金余额说”1917年,由英国剑桥学派代表A.C.庇古提出。其理论根据是A.马歇尔的货币数量论。表示货币需求表示总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所持有 的比例表示平均价格水平 Y表示总收入、即实际产量M=KPY经济单位在通常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量或现金余额,与国民总收入保持一个固定或稳定的关系。值在短期分析中也可视为一个既定的量产量Y达到最高水平时,货币需求取决于P 的变动。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庇古的同学。1936年,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性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面世,凯恩斯彻底告别了古典学派阵营,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货币需求理论

6、,被后人称作“流动性偏好说”。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1、交易性货币需求: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主要取决于收入大小; 随收入增减而增减。2、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3、投机性需求: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一般而言,预防性货币需求为收入的增函数在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凯恩斯货币总需求函数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i的减函数,则货币总需求:(二)“流动性陷阱”假说 凯恩斯认为,由于投机

7、动机的存在,使得利率降至某一不能再降的低水平值的时候,货币需求会变为无穷大。也就是说,没有人再愿意持有有价证券,统统宁愿持有货币。用凯恩斯自己的话说,即“流动性偏好”绝对化。对此,可用图3-5表示:当利率降至时,货币需求曲线由负斜率变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流动性陷阱(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货币交易需求的发展鲍莫尔模型货币预防需求理论的发展惠伦模型货币投机需求理论的发展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 设,未来某时间内预知的交易支出量为T,每次套现量为C,每次买卖证券的费用为b,则在该时间内的总交易成本为bT/C。 由于每次套现的数量都是C,在匀速支出条件下,平均交易货币需求量为C/2,在市场利率为i时,

8、机会成本因持有货币而损失的利息为iC/2。则总成本为交易成本加机会成本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货币学派,创始人芝加哥大学的M.弗里德曼。核心命题:经济活动中,货币最重要。政策主张: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与经济自然增长率一样。除此,不要对经济活动有任何干预。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式: 式中,M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P一般物价水平; M/P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的货币需要量; y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恒久性收入); 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 rb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 re非固定收益

9、债券(股票)的收益率;1/Pdp/dt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 u反映主观偏好、风尚及客观技求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 五、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1. 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MV=PQ 货币投放的1:8经验公式所谓“1:8”,是指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的货币=8这一公式是60年代由银行工作者根据对多年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它是依据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根据正常年份的货币流通量,运用倒推法,首先计算出正常年份的货币流通速度,然后根据公式就可计算出预算期的货币需要量。2.一个有争议但流传甚广的公式M=Y+

10、P即货币供应的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加上预期的物价上涨率。 这种计算法的思路要宽阔得多,主要考虑了物价的变化。但这种方法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一是是否应该把物价因素考虑在内,如果供应货币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那就等于把货币政策当成助长通货膨胀的工具,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则既不符合经济现实,也会失去其实用价值,因为对我们更有实际意义的是名义货币需要量;二是在认定公式正确的前提下,如何确定放开物价后的价格上涨率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3. RMs= Re Rp Rv RMs代表货币需要量增长率; Re代表实际经济增长率;Rp代表物价上涨率; R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幅度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这种

11、方法从形式上看是正确的,因为它不过是货币需要量规律(MPQV)从增长率的角度加以变形;但由于三项因素都存在难以确定的问题(如经济增长率用什么指标?采用什么样的物价上涨率更合适?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幅度如何确定等);因此,虽然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具体运用难度很大。【专题1】对货币流通速度为常数的质疑从(3.6)式可以看出,要使V成为一个常数,Md必须和PY成固定比例。如果货币仅仅是一种交易的媒介,人们持有货币仅仅是为了用它来进行交易,这种假定还有可能成立。因为可以这样设想,随着一个人名义收入的增加,他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币余额可能成比例地增加。 但货币同时还是一种财富持有形式,这就意味着人们可能出于多

12、种原因而想要持有货币,同时这种持有货币的愿望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利率)。因此,当某些因素发生变化而名义收入并没有变化时,人们仍可能在货币和其他财富持有形式之间进行调整。这样货币需求就不可能是名义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从而货币流通速度应也不可能是一个常数。 事实上,凯恩斯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对传统货币数量论进行猛烈抨击的。尽管如此,(3.6)式还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比较平稳的时期,中央银行也常常利用它来预测货币需求量。 【专题2】对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差异欧文.费雪 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区别(1)现金交易说看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而现金余额说则

13、现金余额说则重视货币的资产功能,强调货币的持有。(2)虽然剑桥方程式中的系数k等于交易方程式中的货币流通速度V的倒数,但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货币流通速度只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职能的反映,而剑桥方程式中的系数k则体现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 (3)两者的研究方法不同。现金交易说是从宏观上分析货币数量,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现金余额说却是从微观上分析货币数量,没有排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专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从190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1911年起出任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期刊经济杂志的

14、编辑,共任职33年;他还多次担任英国政府的要职:曾先后任财政部高级官员,巴黎和会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英格兰银行董事;率领英国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积极策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成为这两个国际组织的董事;凯恩斯还从事过金融投资活动,曾任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创办过几家投资公司;1942年,凯恩斯被晋封为勋爵。凯恩斯的著作 印度的通货和财政(1913年);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货币改革论(1923年);自由放任的终结(1926年);货币论(1930年);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最有影响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

15、基础。【专题4】对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批评1.肯定鲍莫尔、托宾的理论结构货币支出和收入可以事先预料,主要批评鲍莫尔和托宾忽视了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货币量层次、其它资产等因素对交易货币需求的影响。2.否定鲍莫尔、托宾的理论结构货币支出和收入无法预测,公众一般是按照一些简单的决策原则来处理其现金流转。一些实证研究指出,随机性模型较为合理,且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介于1/32/3之间,并不支持“平方根定律”。多数经济学家的意见鲍莫尔和托宾应用存货管理理论分析货币需求,说明了即使是交易货币需求也受利率的影响、对交易量或收入呈现“规模经济“的特点,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但是,0.5的弹性值不是定律,充其量是一些

16、特殊条件下的结论。 第二节 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的内涵西方货币供给理论中国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问题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指的是货币供给主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银行体系向社会公众投入、创造、扩张或者收缩货币的行为,是一个动态的流量概念。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能够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货币(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的主体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特定的存款金融机构。货币供给的内涵名义货币供给指的是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记做Ms ;实际货币供给指的是剔除了物价影响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实际货币供给为Ms/P ;人们通常说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指的是名义货币供给。二、货币供给问题研究的

17、重要性 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诞生,货币发行也就作为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的一项特权而存在。实践也证明,货币供给问题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发行和回笼的问题,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说,自从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之后,货币供给理论就有了产生的基础,对货币供应问题的研究也就有了客观必要。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base money),又称高能货币,是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对货币供应起基础性作用的中央银行负债,它是由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两部分组成。 二、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模型(一)货币乘数的概念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

18、币的比值,是基础货币变动一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单位数量。货币乘数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倍数关系的系数。(二)货币供给模型 设M1为货币供应量,m1表示货币乘数,B表示基础货币,那么整个货币供给计量模型为:M1=m1B采用狭义的货币定义:M1=C+D基础货币:B=C+R银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即R=Rd+E如果考虑到定期存款准备金,则RRd+E+Rt=rdD+rdT+E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d= Rd/D超额准备金率e=E/D现金比率k=C/D定期存款比率为t=T/D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广义货币(M2=C+D+T)乘数和货币供给模型:(一)影响基础货币

19、供应的因素 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条:直接发行通货变动黄金、外汇储备实行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最主要)通常认为,基础货币在相当程度上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 三、影响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分析 (二)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五项:(1)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和rt)。它们的变动将对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负向的影响。 (2)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e)。超额准备金比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方向的变动关系。(3)社会公众的行为参数 。社会公众的行为参数主要是指定期存款比率(t)和通货比率(k)。t和k的变动对货币乘数、进而对整个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

20、。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主体共同决定的。如果忽略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则B、rd及这三个因素基本上代表了中央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e则代表了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t和k则代表了社会公众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同时,所有影响B、rd、rt、e、t和k的因素都将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或者说,所有影响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主体行为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货币的供给。 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机制一、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如下假设: (1)商业银行在交纳了必要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后,会将客户存款余额全部贷放出去,不会存在超额准备金。 (2)客

21、户在接受了商业银行所发放的贷款后,不会直接取出消费,而是将其全部存入银行。 (3)银行间有着完整的清算体系。 案例: 假设客户A将自己持有的1000元现金存入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为20%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将上交其中的200元给中央银行做为存款准备金,而将剩余800元贷给第二个客户B。而客户B在获得800元的贷款后,又将存入商业银行,于是,接受了这笔新存款的商业银行在交纳存款准备金160元后,也会将剩余的640元再贷出去,如此循环下去,一直到无法再进行放贷为止。客户 存款存款准备金(20%) 余额 贷款 A1000200800800B800160640640C640128512512总计5000

22、0100040004000表4-2 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如果以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存款总额,以R表示原始存款额或存款准备金额总额,r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所有存款总额为:DR1+(1-r)+ (1-r)2+(1-r)3+(1-r)n R1/1-(1-r) R/r经过商业银行的这一创造过程,原始存款派生出来的最大的存款总额为原始存款与存款准备金率倒数之积。如果引入简单的货币创造系数m,并令m=1/r,则商业银行所能创造出来的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m倍。三、制约派生存款创造的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率(r)2.现金漏损率(rc) r 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越小;反之,越大。

23、现金外流,银行可用于放款部分的资金减少,因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3.超额准备率(re ) 4.定期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率大,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缩小;反之,则提高。 rtt 提高,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缩小;反之,则提高。 综合四个因素的影响,存款乘数(m)的公式可修正为: 1m= r+rc+re+ rtt 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研究中,货币供给的决定问题是争论比较集中的领域,主要围绕“外生”“内生”进行。 内生货币供应论: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 外生货币供应论: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货币当局的政策和操作手段。

24、 “外生”论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它基本不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制约,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内生”论则坚持,货币供给是非独立的内生变量,它受制于经济体系内众多因素,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政策意义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 没有可控性 货币政策可能无效。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具有可控性 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一、货币供给外生理论(一)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货币供给理论 M=C+D(1) H=C+R(2)货币乘数m即为: 上式表明一国货币供给取决于基础货币H和货币乘数m。而货币乘数又进一步取决于商业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DR以及商业银行的存款与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之

25、比DC。 由此可以看出决定货币供给的经济主体有三个:一是 货币当局,它决定基础货币H;二是商业银行,它决定 存款对准备金的比率DR;三是社会公众,它决定存 款对通货的比率DC。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基础货币H的变化是货币供给长期性变化和主要的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DR和DC的变化对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货币的运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DC的变化则对货币温和的周期性的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H是受货币当局直接控制的,因此,他们把货币供给看成是完全由货币当局决定的一个外生变量。 (二)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卡甘模型中以通货比率(CM)、准备金和存款之比(RD)分别取代了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中

26、的存款与通货之比(DC)和存款与准备金之比(DR)。卡甘运用其货币供给模型对美国1875-1960年货币存量变动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的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的变动决定于基础货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基础货币增长是货币存量长期增长的主要原因;通货比率的变动则是货币存量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三)乔顿的货币供给模型(四)伯尔格的货币供给模型 所谓净来源基础货币是指从基础货币中减去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贴现和借款后的余额,实际上就是银行系统的非借入准备金与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之和,也就是货币当局能够直接控制的那部分基础货币。 伯尔格以“净来源基础货币” 为分析工具,分别

27、推导出M1的货币乘数m1和M2的货币乘数m2。 在上式中:Ba为净来源基础货币;r为准备金比率;b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t为定期存款与非银行公众活期存款之比;d为政府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k为通货比率。(五)布伦纳-梅尔泽的货币供给模型M表示狭义货币存量;B表示基础货币;L表示自由准备金;C0表示公众所持通货的变化;T0表示定期存款的变化;ER0表示联储成员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变化;m1为一货币乘数;m0为一常数;m2、m3、m4分别表示某一确定的参数。 二、货币供给内生理论货币供给内生论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在修正凯恩斯本人的货币供给理论和对货币主义的批判基础上得以复兴和发展

28、的。 凯恩斯本人并不是“内生论”的坚持者,他也认为货币是国家的创造物,中央银行可以控制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它影响着宏观经济运行,但自身不受经济体系内部因素的制约,是外生变量。但他对货币供应渠道和货币利率的分析,揭示了货币供给内生的思想。 新剑桥学派也认为,现有的货币供应量虽然从形式看是中央银行投放出去,但实质这个量的多少并不完全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是有限的。 1959年,英国拉德克利夫委员会发表了“货币体系之运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英国的货币供给主要是由银行贷款决定的,把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控制的目标是不恰当的。这实际上

29、是坚持货币供给内生的思想。 196080年代,在与货币主义的争论中,一批经济学家如鲍莫尔、托宾、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他们不同意弗里德曼等货币主义者把货币供给当作稳定可测的、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旧观点”,提出货币供给是多变的、是受经济体系内众多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即“货币供给新理论”。 20世纪80年代货币主义试验失败之后,后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供给内生的新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一个影响较大的理论体系,代表人物有卡尔多、莫尔、雷(W、莱若伊、戴维森和阿瑞斯蒂斯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信贷供给和货币创造都是基于对货币的需求,商业银行是先贷款后寻求准备。但他们内部也有水平主义(Horiz

30、ontalism)和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之争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用体系的复杂化,一国货币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越来越困难,经济学家们在货币供给内生外生问题上也取得一些共识: (1)社会货币供应总量是由高能货币(货币基数或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经货币创造过程而形成; (2)货币供给既是外生的,也是内生的。中央银行可以操纵的变量主要是国内的高能货币,还可以通过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而超额准备金比率、通货比率和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比率则取决于包括商业银行和广大公众的行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变化影响经济运行,而自身不受经济因素的

31、制约。新剑桥学派认为,从实质上看货币供给并不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适应货币需求的结果。新古典综合学派提出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放在货币供应量上,反而应放在利率、对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和信用规模管理上。货币学派也十分重视货币供给稳定,他们主张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弗里德曼主张把货币供应增长率固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合理预期学派基本赞同货币学派关于稳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观点。西德学派的理论也和货币学派的观点相近,认为中央银行应控制货币供给,货币供应的增长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相一致。货币供给理论的比较讨论: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因素从中国金融年鉴获取M1、M2数据从货币当

32、局资产负债表获得基础货币数据分析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计算货币乘数分析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判断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专题1】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各国中央银行为了防止银行因挤兑风潮而倒闭,也为了控制银行贷款的速度和数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都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必须备有的存款准备金,称为“法定准备金”(legal reserve)。 每笔存款必须缴存的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银行对存款备有的准备金通常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银行自己的库存现金,以应付零星提款的需要,二是将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现在,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大部分存入中央银行,只有少部分留存在自己的保险柜

33、中。在现实生活中,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者根据资金运用情况,例如手边资金暂时没有适当的贷放对象或投资机会,对于所吸收的存款,除了法定必须的准备金以外,有时还自愿持有一定量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专题2】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负债? 基础货币主要是由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构成;而这两部分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被列为负债项目(如表4-1),储备货币中的货币发行即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金融机构所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则包含在金融性公司存款中。 表格1 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负债项目国外资产 储备货币 外汇 货币发行 货币黄金 金融性公司存款 其他国外

34、资产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对政府债权 发行债券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国外负债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政府存款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自有资金其他资产 其他负债 【专题3】我国货币供给模式的变迁1经济指标决定下的资金供应模式:1979-19831980年推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简称“差额包干”)的资金管理办法。人民银行总行控制省(市)分行的存贷款项目总差额,差额内存贷款由省(市)分行自主决定。我国货币供给模式变迁的轨迹可概括为: 2信贷规模管制下的资金借贷模式:1984-1993 1985年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管理办法(简称“实贷实存”)。

35、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分离,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将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的资金分离,对专业银行实行信贷指标管理。 3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下的货币调控模式:1994-1999 在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下,基础货币投放主要渠道是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金融宏观调控由资金供给模式转型为资金借贷模式,货币供给传导机制表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商业银行放款经济实体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经济发展。信用控制手段经历了:信贷计划指标管制贷款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由直接信用规模管制过渡到间接基础货币供给调控,完成了人民银行货币发行机制的市场机制转变。4外汇储备增长下的货币对冲模式:2000-2009随

36、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顺差逐年扩大,再加上国内经济的良好趋势增大了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外资纷纷涌入,资本项目出现了持续顺差。在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下人民银行大量收购外汇,与此同时,收购外汇橇高了货币投放的闸门,形成了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储备决定基础货币供给的机制。 【专题4】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按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划分 M0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按购买力的性质划分 M0=现金M1=M0+活期储蓄机关团体活期存款M2=M1+定期储蓄M3=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