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课件_第1页
第一章-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课件_第2页
第一章-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课件_第3页
第一章-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课件_第4页
第一章-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第一节概念界说一、关于五四运动背景;起因;经过;性质。二、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的创刊为发端标志。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主要内容为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三、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先后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正式发端。体现了人性解放这一启蒙主义时代要求。(鲁迅草鞋脚(英译

2、中国短篇小说选)小引:“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一、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我国近代内政外交中的一连串失败记录给全民带来了强烈的屈辱记忆,从而激发了有识之士变革图强的迫切愿望。旧体制的崩溃与世界格局的剧变给我国带来了变革的可能。二、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变迁文学革命始自晚清。第二节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关于“诗界革命”;关于“文界革命”;关于“小说界革命”。晚清文学革新运动为后来的五四文学革命做了一定的铺垫。(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清末诗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于民七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而不是在方法上,给予很大的影响。”)三、西方文化(及文学)思潮的影响“西学东渐”同样始自

3、晚清。对当时我国思想文化(文学)界产生极大影响的典型例子:严译赫胥黎天演论;林译小说。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更是注重学习和引进西方思想文化,努力从中寻求救国真理。“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潮流的推动下发生的,从中国古代文学方面,几乎一点遗产也没摄取。”(鲁迅“中国杰作小说”小引)第三节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诞生一、酝酿(19151916)国内新文学运动代表人物的努力: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在发刊词敬告青年提出“科学”与“人权”(民主)的口号,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文艺上反对古典主义和

4、理想主义,主张写实主义。李大钊:“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晨钟之使命)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留学的胡适。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洪骍,字希疆,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改字适之,取自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一生经历丰富,著述甚丰。关于胡适的评价问题。(去世时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主要留学经历:1910年7月考取庚款留学美国二期官费生,9月入绮色佳(地处美国纽约州,今译伊萨卡)康奈尔大学农学院;1912年9月转入文学院,191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15年9月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杜威,至1917年

5、5月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考试;1917年7月回国,9月任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倡导新文学的大致过程:顶撞钟文鳌事件;作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一文;倡言“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其核心观点为废文言、倡白话;提出诗的革新问题:“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提出关于中国韵文发展史的“六大革命”的观点;“翻船事件”引发的论争;作蝴蝶(原题朋友)一诗寄托孤单之感;尽管支持者寡,但仍坚定前行,作尝试篇以明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二、发动(1917)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正式发端。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2卷第5号

6、)。该文值得关注之处:提出著名的“八事”主张;绝非仅限于文学形式的改良,内容革新亦有涉及;旧文学观中的理智态度。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新青年第2卷第6号)。该文值得关注之处:首次公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并据此提出著名的“三大主义”;将文学革命与社会革命乃至政治革命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批判态度的坚决勇猛。三、发展(1918)新文学阵营的积极倡导:钱玄同、刘半农合演“双簧戏”;胡适作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相继作人的文学、平民文学;(这两篇文章意义重大。前者阐述了文学内容的人道主义规定性要求,主张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后者主张用普通的文体写普通的事实,如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等,贯穿了鲜明的平民主义文学价值观。)李大钊作什么是新文学。同守旧派之间的论争:初期主要是同林纾为代表的守旧派的论争。林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是“覆孔孟、铲伦常”,攻击白话文运动是“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攻击白话是“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事”。气急时曾作文言小说荆生、妖梦以泄愤。驳之者如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答林君琴南函、鲁迅随感录现在的屠杀者等。胡适与黄侃的隔空驳诘。后又与“学衡派”、“甲寅派”发生论争。经过不懈努力,新文学运动终究取得了成功,新文学得以诞生。(1920年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