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一、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分级:国家和地方两级分类:国家级分为6类;地方级2类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标准的特性:强制性与推荐性(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1、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2、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
2、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反之则宽松一些。例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三类)与对应的标准等级(三个级别)例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五类)及对应标准等级(五个级别)3、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组成: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执行时行业排放标准具有优先权二、环境质量标准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与标准分级一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自然生态和公众福利二类: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人
3、群健康三类:特定工业区。综合考虑当时国民经济技术能力、污染严重程度、大气自净能力强弱等因素确定与三类功能区相对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2、常规项目限值及监测分析方法项目:TSP、SO2、NO2、O3、PM10、CO、Pb、F、B(a)P常规项目限值见教材P46表3.4常规项目监测分析方法见P47表3.53、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年平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日平均浓度样本数144,均匀分布在12个月季平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日均值数目15,均匀分布在3个月内月平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日均值数目
4、15日平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采样时间在12(颗粒态项目)或18小时(气态项目)以上1h平均:任何1h的平均浓度,采样时间在45min以上植物生长季平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节内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水域环境功能和标准分类水域环境功能分类:五类标准分类:五类水域功能类别要求越高,执行的标准越严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限值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基本项目:适用于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基本项目中的常规项目:水温、pH
5、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标准限值见P78表4.4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优先选用国家标准方法,详见P78表4.5(三)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合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地下水质量分类及其指标:五类,详见P80表地下水水质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监测项目包括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及某些地区性特定项目地下水质量评价单组分评价方法及原则:方法同地表水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但应注意以下几点:参照本标准分为五
6、类;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既可分别进行,也可结合具体情况,使用全年平均和多年平均值或分别使用多年的丰、枯水期平均值(四) 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分类:四类(P81表)(五)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限值(P96表5.1):噪声监测要有一定的测量时段;标准仅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参照本标准,由地方政府行文确认后执行;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限值15dB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当地人民政府依照标准GB/T15190-94确定,并依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昼夜时间及分界(六)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标准限值:见P97表5.3适用振动形式:连
7、续发生的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振动每日多次发生的冲击振动:最大值昼间不超过标准限值10dB,夜间不超过3dB地带范围和昼夜时间由当地政府划定(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I类: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其他保护区II类: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III类:适用于林地、高背景值土壤、矿产附近的农田土壤(不包括蔬菜地)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一级标准: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值。I类土壤执行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与II类土壤相对应三级标准:与III类土壤对应,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临界值)三、污
8、染物排放标准 (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适用范围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不适用于专项排放标准及本标准之后颁布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或适用的污染源2、指标体系涉及33种大气污染物,按3类指标进行控制有组织排放废气(排气筒排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无组织排放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h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3、排放速率标准分级现有污染源分一、二、
9、三级;新污染源分二、三级按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4、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的规定排气筒高度: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结构)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处的高度排气筒高度应与排放速率标准值相对应,且须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的建筑5m以上,否则排放速率不得超过高度对应限值的50%两根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若间距小于几何高度之和,则应合并为一根等效排气筒。三根以上的近距离排气筒,依次合并成一根等效排气筒若排气筒高度处于相邻标准限值之间,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标准附录B);排气筒高度大于或小于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以外推法计算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附录
10、B)新污染源:排气筒不应低于15m,否则排放速率标准限值按外推结果再严格50%执行;一般情况下禁止无组织排放,否则应达到P51表3.8要求5、监测采样时间与频率排气筒中废气的采集: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或1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采样: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或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适用分析方法灵敏的情形,短时采样)排气筒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1h污染事故排放监测采样:按需确定6、常规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常规项目:SO2、NOX、颗粒物现有污染源(及企业):1997年1月1日前设立,执行P50表3.7新污染源:1997年1月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
11、),执行P51表3.8设立日期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依据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适用范围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不适用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及本标准之后颁布的行业性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或适用的污染源2、标准分级进入GB3838中III类水域及GB3097中二类海域受纳水体,执行一级标准进入GB3838中IV、V类水域及GB3097中三类海域受纳水体,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执行三级标准;若无二级污水处理厂,则按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功能要求,执行一级或二级标准GB3838中I、I
12、I类水域及III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GB3097中一类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3、污染物分类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最高允许浓度达到标准要求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浓度达到本标准要求4、排污口的设置GB3838中I、II类水域及III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GB3097中一类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一排放口排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别、且排放标准也不相同的污水时,混合污水排放标准按附录A中公式计算,即工业废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负荷量按附录B方法计算,即污染物最高允许年排放量按
13、标准附录C方法计算,即5、执行标准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水量按年限、分行业执行不同标准限值。即1997年12月31日前和1998年1月1日起,建设时间以环评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依据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时间,执行统一标准限值(P84表4.6)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同时执行GB8703-88(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1、适用范围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2、噪声监测点的选择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厂界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厂界与居民住宅相连,无法测定厂界噪声时,测点选择在居室中央,室内限值低于标准限值10dB3、标准限值及其适用范围按类别、分
14、时段执行不同标准限值(P98表5.4)适用范围及昼夜时段由地方政府划定夜间频繁突发噪声和偶然突发噪声分别不得超过标准限值10dB和15dB执行标准限值时应扣除背景值影响(四)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适用范围:城市建筑施工期间场地产生的噪声标准限值: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噪声限值;根据施工阶段、分时段执行不同标准限值(P99表5.6)(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范围:所有排放恶臭气体的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标准值的分级:按空气质量功能分区及排污单位年限执行一至三级标准限值。其中新、老排污单位划分以1
15、994年6月1日为界(六)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范围:除炼焦炉、焚烧炉、水泥工业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窑炉的管理;工业窑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建成后的排放管理适用区域:与空气质量功能分区对应,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用临时沥青加热炉,不得新建工业窑炉;改建窑炉不得增加污染负荷(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范围:除粉煤灰发电锅炉和但台出力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的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建成后的排污管理适用区域划分:一、二、三类区与GB3095-
16、1996中空气质量功能区对应;两控区指酸雨控制区和SO2控制区。一类区禁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年限划分:以2000年12月31日和2001年1月1日为界分为I时段和II时段,执行不同标准限值烟囱高度规定:按类型、容量和使用年限规定了不同的最低允许烟囱高度(八)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适用范围: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置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颗粒物(TSP)、NH3、H2S、CH3SH、臭气渗滤液控制排放项目:SS、COD、BOD5、大肠菌群值(九)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适用范围:危险废物(不包括尾矿)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危险废物的生产者、经营者和
17、管理者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十)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适用范围: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建设、运行及监督管理,不包含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从经济、安全、环境等因素方面考虑(十一)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适用范围: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评、竣工验收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焚烧厂选址的技术要求:不得建在I、II类水域附近及一类空气质量功能区;不得建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不得建在人口稠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等(十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适用范围:新、扩、改及已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
18、督管理,不包含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贮存、处置场类型:分为I类和II类,分别与I类和II类(具有浸出毒性或腐蚀性)工业固体废物对应场址要求:I类、II类共同性的要求和各自特殊的要求(如II类对防渗有较高要求)污染控制项目选择:针对渗滤液及处理后的排放水、地下水及大气等对象,结合待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选择特定成分进行控制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与管理程序对应,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2、工作等级划
19、分划分依据: 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和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 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划分评价等级。对各单项环境要素而言,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不同工作等级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深度不同:一级要求全面、详细且深入(定量);二级对单要素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评价(定量与定性结合);三级仅须进行一般性评价,以定性为主对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而言,各单项环境影
20、响评价的等级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要包含所有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熟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具体内容:(1)概括地描述环境现状,同时要说明环境中现已存在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例如某些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标准,某些重要的生态破坏现象等;(2)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影响源及污染源总状况;(3)概括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对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4、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基本原则: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可信;尽可能定量;及其他要求 基本内容:工艺过程分析;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交通运输影响分析;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非正常工况分析 阶段划分: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和退役阶
21、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 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强,其中应注意非正常工况污染源强的核算与确定。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分析,内容与深度根据工程、环境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 5、建设项目的环境现状调查 一般原则:从范围确定与参数筛选、资料收集及其有效性、调查深度与广度三方面考虑 现状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和遥感 主要内容: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生态调查、声环境 、社会经济、人文遗址、自然遗迹、人健康状况等。6、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 基本原则:对已确定的评价项目,应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
22、产生的影响;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确定分析、预测和评估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常用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类型及特点: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 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三个时期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范围大小、形状取决于工作等级、工程特点和环境特性及敏感保护目标分布等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不同类别和数目的环境质量参数的变化;多方案情况下环境影响比较预测;环境影响控制措施实施效果预测7、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
23、项目的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应用原则: 在评价某环境质量参数时,应考虑环境质量现状值的影响,并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 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影响的特征,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8、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编写原则: 报告书的结论就是全部评价工作结论,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出建设项实施过程各阶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的环境的关系。要求: 应该文字简洁、准确,同时最好分条叙述,以便阅读。(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1、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规定:根据
24、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二、三级。 具体作法是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根据其最大等标排放量Pi大小来确定(见P33表3.1)划分工作等级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排放量指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后的排放量,采取措施前的排放量按非正常工况处理,相应做事故排放情况下的空气质量预测(2)某些无1h平均浓度限值的污染物,按日均限值计算(3)评价工作等级可根据项目性质、投资总额和产值、地形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分布情况、当地大气污染程度,作适当调整,但上下不超过一级(4)某些危害严重而又没有空气质量标准的特殊污染物,评价等级不应
25、低于二级各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另外,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和边界外的有关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区域内是不是包括大中城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一般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距形划分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为主轴。 2、大气环境状况调查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固定污染源。其中,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和评价区内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三级评价项目可不考虑后者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一级评价项目最为详细,包括污染流程图的绘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危害严重污染物非正常排放
26、量统计、点源面源统计及调查、颗粒物密度及粒径分布统计等9项二级评价项目参照一级项目酌减三级只调查有限内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因子选择:通过筛选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布点:原则上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布点数目:一级评价项目10,二级6,三级13(区内无例行监测点)或0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不少于二期(夏、冬季),每期至少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二级项目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作二期;三级项目必要时作一期监测。后两者全期至少监测5d。监测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 分析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
27、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确定主要污染物和重点控制污染物3、污染气象调查分析常规气象资料的采用原则:可直接使用情形,间接使用方法(相关分析订正)及条件常规气象资料的调查期间:一级项目,至少最近三年的气象资料;二、三级项目,至少最近一年的资料地面气象资料调查内容:风玫瑰图、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高度等高空气象资料调查内容: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规定时间各级稳定度的混合层高度,规定时间逆温频率、平均高度和强度,日混合层最大高度及对应的大气稳定度等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
28、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评价区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其中一级评价项目还应包括非正常条件下及施工期间的环境质量预测内容。不利气象条件:熏烟状态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不利气象条件的选择:从全年每小时和每日计算出的小时和日平均地面浓度中筛选出最大的落地浓度,其对应的气象条件就认作为不利气象条件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P40常用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式及适用条件总体上均属于高斯扩散模式,适用于模拟平原地区定场情况下的连续排放的污染源的浓度分布分类:有风(离地面10m高度处的平均风速U101.5m/s)、小风(1.5 U100.5m/s)和静风( U1015
29、m的颗粒物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区内各环境功能区是否满足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有无富余容量建设项目的现有、在建、拟建污染源是否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项目完成后,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能否满足功能区的要求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行从大气环境影响角度论证项目选址的可行性(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1、评价等级划分依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及水质要求划分等级:三个级别,见P58表4.1、表4.2分级判据的基本内容 污水量:5个等级,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及清洁下水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污染物分类:持久性、非持久性、
30、酸和碱、热污染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地面水域的规模:河流和河口分为根据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平均水深及水面面积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 水质类别:五类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及确定原则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环境水力学参数水质调查与水质参数的选择原则:水质调查尽可能使用现有资料,水质参数包括常规与特征参数两大类水质现状调查时各类水域调查时期的要求:取决于评价等级、受纳水体类型等,见P51表4.33、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的划分原则:建设、运行和服务期满三个时期;考虑水体自净能力分为最大
31、、一般、最小三个时段水体简化要求: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海湾污染源简化的有关要求:排放形式简化、排放规律简化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原则 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境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滿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筛选方法:计算ISE值进行比较,ISE越大,参数越重要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河流完全混合模型与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河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P72式4.44.5河流充分混合河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恒定流动,废水连续
32、稳定排放非持久性污染物则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河流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与适用条件S-P模型及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物、需要预测河流的DO状态、河流恒定流动、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充分混合段(一维或零维模式)、混合过程段(主要采用二维模式)和上游河段常用河口水质模式一维动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或非稳定排放需要预测任意时刻的水质均匀河口模式与适用条件:P75常用湖泊(水库)水质模式完全混合衰减模式与适用条件小湖(水库)非持久性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需预测随时间变化的浓度及长期平均浓度湖泊推流衰减模式与适用条
33、件大湖、无风条件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4、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常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当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注意DO与pH两项指标的特殊性(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则声环境 1、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建设规模、噪声种类和数量、环境敏感目标情况、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按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各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一级评价:二级评价:三级评价:各评价等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一级二级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建设项目评价类别确定固定声源建
34、设项目流动声源建设项目机场评价项目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设原则:覆盖整个评价范围,重点放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声环境现状测量点考虑建设项目的声源性质,并考虑现状声源源强特性声环境现状监测的测量量:环境噪声LAeq、高声级突发噪声LAmax及持续时间、机场噪声LWECPN;噪声源为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A声级或声功率级等;脉冲噪声同时测量A声级及脉冲周期测量时段:正常工况下昼、夜分时测量声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范
35、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区的分布;声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时空分布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评价范围内声环境现状;受影响的人口分布3、噪声预测预测范围:一般同评价范围,可适当扩大预测点布设:所有环境敏感目标,可采用网格法确定具体的点位声源类型:点、线及面声源 点声源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做点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本身的中心。 线声源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可认为该声源是线状声源导致室外声源声波衰减的主要因素:几何发散、地面效、声屏障(遮挡物)、大气作用4、声环境影响
36、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项目建设前声环境现状;评价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范围和超标状况;分析受影响的人口分布等7项内容噪声防治对策从声源上降低噪声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1、基本术语生物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生态因子: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生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景观: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异质性:相对同质: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自然环境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敏感生态问题的调查(如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问题);生态完整性的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要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从生态完整性角度看环境质量;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资源现状、演化和承受干扰能力;某些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及依据:根据影响程度和范围的大小,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油方面课程设计
- 淘宝卖家课程设计
- 2024年租赁合同履约担保3篇
- 猿地课程设计
- 2024年装饰贷款装修费用一览表3篇
- 2024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知识产权授权许可使用合同3篇
- 2024年特定最高额贷款担保合同
- 2024年知识产权保密协议书
- 月饼美术游戏课程设计
- 2024年度地震监测与地形图测绘合同3篇
-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末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2-2023学年湘少版(三起)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列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答案)
- 小学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总结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搬运装卸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 急性肾衰竭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5种常用中成药辨证施治方案
- xx煤矿闭坑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换热器课程设计
- 合成氨-氮肥-成都玉龙化工实习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