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66639_第1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66639_第2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66639_第3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66639_第4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6663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宏观把握知识(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实现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国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分配政策)(分配原则)税收:财政: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一条主线: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生产(创造财富)分配(财富的分配)个人如何参与分配(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与国家如何参与分配(财政与税收)第三单元的内容结构考点考向概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分配决 定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分配制

2、度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 定决 定决 定决 定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1)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处于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特别提示】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1)理论前提: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根本原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3)直接原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

3、定的(4)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5)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拓展思维】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点】存在性质适用范围分配尺度分配对象分配结果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经济劳动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与农村经济中的承包土地经营所得都属于按劳分配。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而属

4、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经济内不仅有按劳分配,还有其他分配方式。 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有劳动能力但下岗失业的人都应得到社会保障。因而在按劳分配中不能提“不劳不得”!2、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不能实行平均分配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搞平均主义,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普遍贫穷。平均主义要不得3、意义(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

5、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4、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站主体地位。总结:理解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为什么是什么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正确理解按劳分配(1)这

6、里所讲的分配是狭义的分配,其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范围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不包括生产资料。(2)按劳分配不是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注意: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是公有制经济并非都是按劳分配。2.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农民承包土地所得的收入 个体劳

7、动所得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津贴 某外资企业员工的工资A、 B、 C、 D、3.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等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C.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D (2)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性收入 (1)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技术、信息、土 地、管理等要素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1)内容(2)意义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

8、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生产要素)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个人)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易混易错提示】 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分配。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 3劳动收入并非按劳分配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5、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1)公有

9、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技术方面的奖励,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得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4、非劳动收入并不等同于剥削收入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外资经济中私营企业主和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现阶段我国非劳动收入还有:按资金分配的收入。例如股息、利息等。风险收入。这些都不是剥削收入。注意: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考

10、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6、工资收入不都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7、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农民收入工资性收入受雇劳动获得的收入,打工挣的钱。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

11、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这个简单说就是租房、租地等挣的钱。经营性收入是指家庭经营的相关收入,主要指农产品买卖收入。转移性收入主要指政府的各种财政补贴。 6. (2014天津卷1)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有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属于按劳分配 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 B. C. D. A7. (2014四川卷2)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

12、转给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的价值 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A. B. C. D.D8. (2015江苏卷)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居民财产配置趋向

13、多元A B C D解析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符合题意;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来源广,体现了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符合题意;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会增加,说法错误;财产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说法错误。答案B9. (2015广东卷)某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整合散户,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吸引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解决了200多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种模式()A完善了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B用公司股份制替代了家庭土地承包制C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D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

14、,降低了经营成本解析材料中的做法虽然有利于解决本地农民就业问题、扩大就业,但是A说法不是最佳选项、不是材料突出的主旨;B说法错误,材料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并不等于是实行股份公司,而是实行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C说法错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该农业园区的模式整合了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D符合要求。答案D10. (2015湖北黄石二中二模)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

15、此模式认识正确的是()农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农民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A B C D解析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分红,不属于按劳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选;该模式不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合题意;农民所获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当然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正确;该模式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正确。答案D11. (2015宁夏银川一中一模)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同志讲话指出,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下列农民收入方式与收入途径搭配正确的是()农

16、民经营性收入深入产权改革,土地出租获取资金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农民工权益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农民转移性收入强农惠农政策加强,财政农业补贴A B C D解析经营性收入主要是依靠劳动经营所得,不是依靠土地出租,搭配不合理;工资性收入对接农民工打工是正确的,应选;发展现代农业获取的收入属于经营所得,不属于财产性收入,不选;农民获得财政补贴属于转移性收入,搭配合适,正确。答案B12.(2016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

17、善的分配方式是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惯例要素分配C(1)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注意: 收入分配公平 平均主义 收入差距 分配不公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是什么?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全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行业差距继

18、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思维拓展2、收入分配为什么要公平?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公平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目标决定的 关注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国情决定:城乡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现实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刺激

19、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根本途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城乡、区域相协调),把蛋糕做大,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3)初次分配中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着力提高低

20、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重公平。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拓展思维】:国家收入的分配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

21、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第三次分配: 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个人捐助,提高社会慈善机构的公信度。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

22、的分配(初次分配)劳动者的报酬企业(集体)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 上缴国家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家个人企业再分配财产税 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 转移收支如财政教育支出、扶贫支出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转移支付(1)含义:又称无偿支出 。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2)类型: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3)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 ,属于财政

23、支出,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4)性质:财政政策。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3.(2015江苏卷6)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A. B. C. D.14.(2014上海卷16)财政部决定从2014年起,对中央企业税后利润的收取比例提高5%,增收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部分

24、税后利润及其用途是A.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B.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C.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D.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BB15.(2014全国大纲卷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不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16.(2014广东卷2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

25、。针对此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A B C DDC17.(2014大纲卷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D18. (2014广东卷2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

26、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A B C DC19.(2015山东卷25)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C20. (2015江苏苏州期末)“分配率”(劳

27、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为54%65%,而我国的则为15%21%。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健全以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A BC D21.(2015广东卷25)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481、0.477、0.474、

28、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高于图中发展中国家 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A. B. C. D.B22.(2012广东汕头质检)材料二: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是社会公平的“稳压器”。我国目前大约23%人口跨入中产阶层,珠三角地区已率先呈现了“橄榄形”的雏形。但是广东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1/3,劳动报酬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2

29、004年49.6%降到2009年的40.6%。(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请为广东实现“橄榄形”收入分配提出建议。【解析】为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提出建议,实际上考查的是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结合材料,回归教材不难回答。(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3分)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公平的重要举措。(3分)(“提高两个比重”)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

30、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4分)(12安徽卷)38(28分)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 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答案】(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

3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 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考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可酌情给分)(2013重庆卷l3题)(28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l)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2,概括 l996 一 2010 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

32、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4分)答案示例一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额呈下降趋势。答案示例二19962007 年,居民收入分配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2013重庆卷l3题)(28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6分) (3)答案示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运用“

33、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14 分)是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亦可从社会发展规律或主要矛盾角度回答)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坚待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解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亦可从群众观点角度回答) 是我们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效率是指

34、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讲效率就要奖优罚劣,导致收入差距,影响公平;重公平,则要求人们的收入尽量没有差距,这又会影响效率的提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性: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公平物质前提保证一致性:(把蛋糕做大)(

35、把蛋糕切好)效率与公平的共同目标 共同富裕(2011高考江苏卷)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 B C DD【解析】图示信息显示,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比例方向变化,错误;但收入差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差距继续拉大,效率反而会降低,符合;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

36、错误,正确。(2012天津十二县区二联考)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是正相关关系。企业支付高工资会增加成本,但可以通过提高员工队伍质量、提高员工努力程度、降低离职率等得到更多的收益。效率工资理论说明了A.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B.让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C.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D.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解析】由效率工资理论可知,企业支付高工资,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这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B正确。ACD项与题意无关,效率工资理论没有涉及国家,A不选;与我国分配制度无关,B不选;强调效率

37、,与公平无直接关系,D不选。B(2)怎么办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再

38、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家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拓展思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注意:、区分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 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 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