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与空间构成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_第1页
形态与空间构成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_第2页
形态与空间构成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_第3页
形态与空间构成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_第4页
形态与空间构成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形态与空间构成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创新实训教材CONTENTS第一单元认知形态与空间构成第二单元方法形态与空间生成第三单元实验材质语言探索第四单元整合团队项目体验课题一:形态与空间生成方法 课题二:形的生成 课题三:形的切割 课题四:限定空间第二单元立体网格课题训练课题一:形态与空间生成方法(1)点、线、面、体点、线、面、体是形态的基本要素,任何形态都可以看作由点、线、面、体的运动和变化构成。点形态:空间形态中的点具有相对性,只要在环境中与其他形态相比是最小的视觉单位,都可称之为“点”。语义:中心、强调、方向引导。构成:点的规律性构成/ 点的非规律性构成。“随意分布的点会带来自由跳跃的感觉,沿直

2、线或曲线排列的点具有方向感和活泼感。”线形态: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语义:线的粗细、曲直、方向等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心理感受和情感联想。垂直线理性、挺拔、向上;水平线平稳、舒展、开阔;斜线力量、动感、方向感;曲线柔软、连贯、流动、韵律。构成:分割、框架、垒积、编织。1. 基本要素面形态:直面、曲面。语义:直面具有秩序、规律性,给人以明确、理性之感;曲面给人柔和、自由、流畅、和谐、充满生命力的感受。构成:折叠、插接、翻转、面层排列、镂空。体形态:几何体、自由体。语义:体具有量感和空间感,几何体理性、流畅、简练;自由体亲切、自由、生动,富有生命力。构成:积聚、切割。建筑中的点元素(2)基

3、本形基本形指具有一定几何规律的线面体,它可以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单个形态,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单个形态构成。基本形以简单为宜,不宜复杂。形体中三角形作为基本形的运用(1)骨格骨格即骨架,是形态所依附的框架,维持整个构成设计的秩序。骨格由概念的线要素组成,包括骨格线、交点、框内空间。基本形和骨格的组织是构成一个形态的基本条件,基本形和骨格的变化,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新形态。骨格包括规律性骨格与非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有明显、严谨的骨格形态,常见的骨格形式有重复、渐变、放射、近似等;非规律性骨格没有明显的秩序感,常见的有特异和密集等骨格形式。(2)重复重复指相同的基本形(形状、大小、方向、色彩、

4、肌理等元素相同)反复排列的构成形式,是达到统一、创造视觉和谐最有效的方式,它以基本形的规律化反复,以加强造型的力度, 给人极强的安定感、秩序感和规律感。但缺乏变化的重复也会使形体过于单调,因此重复构成的着眼点在于变化,通过相互叠加、穿透等方式创造丰富感。2. 构图原理海胆壳单元造型的骨格应用建筑立面基本形重复中的变化骨格及形体大小的渐变(3)渐变渐变是指骨格、形态等连续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起伏感、进深感、空间运动感等富有韵律的视觉感受。渐变可以是形态的渐变(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也可以是排列上的渐变(骨格、位置、方向、间隔等)。由座椅作为基本形的密集构成,通过疏与密、松与紧对比所产生的

5、节奏感使造型呈现出张力和动感(4)放射放射指形态围绕一个或者多个中心点向四周扩展或向中心收缩,产生一种向心的动势。(5)近似近似指形状、大小、色彩、材质等相似的形体聚合在一起,使构成趋向统一,产生强烈的系列感和秩序感。(6)对称对称指相同或相似要素沿中心点或中轴线两边平均分布,给人以稳重、均衡的视觉感受。(7)特异特异是对规律的突变,变异的部分打破了规律的单调,以形成视觉焦点。特异包括造型、尺度、材质、色彩等形态上的变异,同时也包括秩序上的变异。(8)密集密集是一种灵活多变的骨格构成形式,通过基本形的自由、疏密排列,形成视觉上的焦点、动势、主次和节奏。(1)积聚积聚是由多个基本形体进行积集、组

6、合而形成新形体的一种方法,积聚是加法的操作,基本形可以是相同形、相似形和对比形。积聚中单体可通过重复、放射、渐变、骨格、对称等构成方式组织形体,同时,考虑形体的穿插、错位,注意整体造型的疏密、节奏、比例、协调性和统一性。互动性装置“云朵”,由6000 个新旧灯泡积聚而成,参观者可通过拉绳控制该装置灯泡的明暗3. 形态生成(2)切割切割是把一个整体形态分割成基本形进行再构成。切割包括几何式切割(水平、垂直、倾斜、曲面、曲直结合)和自由切割,几何式切割强调数理秩序,自由切割强调感性操作。再构成指对形体切割后通过移位、滑动、减缺、错落、消减、旋转、穿孔、重新组合等方式构建新的形体。(3)变形变形是指

7、对基本形态进行加长、缩短、卷曲、扭曲、旋转、折叠、挤压、膨胀、收缩等操作,使形体发生变化,从而生成各种新的形态。变形后的形体更加自然、灵活,富有个性和变化,极具张力和可塑性。对完整立方体块以正向网格做不同密度的分割、形体的消减和空间的引入。这种形体切割方式,得到的形体与大形体特征一致,产生若干重复的形体,给人的视觉印象是整体、规律、稳重在圆形上的起伏和卷曲,使形体柔和富有动态和生命力(4)仿生仿生是从动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中获得启发和灵感,通过模仿、提炼、抽象、重组、创新而获得的空间形态。(5)解构解构是对整体形态的分解,并按新的秩序进行重组。解构的构成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整体形态各个元素的分裂、

8、残缺、破碎。形态、肌理、色彩等构成要素通过重叠、交叉、错位、突变、扭曲等方式,显现了形式上的“错乱”。改变稳定、一成不变的秩序,突破传统几何形体的固定模式,通过强调非理性元素,强调不对称、不协调、对比、夸张,以形成视觉上的张力和冲击力。形态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相似的形式构成特征时,会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类比,形态具有较强的象征和隐喻性。完整形态的解构与重组围合的入口空间面的围合所形成的流动空间空间既是无限的,也是无形态的,需要借助实体的限定才能被人感知,得以形态化和尺度化。空间生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设立物体设置在空间中,指明空间某一场所,从而限定其周围的局部空间。设立是视觉心理上的

9、限定,通过实体形态获得对空间的控制,对周围空间产生聚合力。它往往是一种中心限定,聚合力是设立的主要特征。(2)围合围合是空间限定的最典型形式,围合的状态不同,空间的情态特征不同。4. 空间生成(3)覆盖覆盖是通过空间上方的顶界面来限定空间,顶面的形态不同,给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不同。(4)凹凸在周围空间的底面上抬起或者下沉,凸出的空间明朗活跃,凹进的空间含蓄安定。(5)架起被限定的空间凸出于周围空间,架起空间的下部包含有从属的副空间,架起的顶部空间具有使用价值,这也是架起和覆盖的空间的区别。(6)肌理通过底面不同的色彩、材质、肌理变化区域来限定空间,这种限定空间的方式没有实际的界定功能,对空间限

10、定度较弱,但是也能起到抽象界定的提示作用。架起的建筑物同时具有使用功能台地高低错落有致,营造出舒适氛围的同时提供了多样的行为方式顶面界限使得空间具有领域性,空间中覆盖的顶面形态营造出了宁静雅致的空间氛围,带给人心理上的安定感课题二:形的生成“形的生成”训练课题是平面到立体空间的一个转换训练,通过训练体会平面到立体思维的转换,实体与空间虚实语言的变化,以及造型中美的法则的运用。1. 课题简介(1)选择三张特色平面构成图例,以草图形式,将其改造成具有创意、形式独特的立体造型。(2)选择一个草图制作为实体模型。2. 课题内容提示:选择的平面构成图例为学生本人平面构成课程中的作业,学生感悟更深刻。宜选

11、择运用抽象的平面构成图例。注意调整平面构成图例的繁简度,宜简练且形式感强。平面作品生成立体形态时,由于造型的取舍、拉升的高低、强化的形体不同,立体形态会有不同的特征。注意抓住平面作品核心特点,有控制地生成想要的立体形态,而不是随意生成。笔、纸、工作手册。模型、工作手册。3. 课题工具4. 课题呈现作品抓住平面图形的核心特点,形成斜向逐步退进的、错落的、有秩序的立体形态。统一规律整体形为正方体,从中以斜向排列的规律逐步分裂出数个长方体,长方体为基本形,做规律的斜向排列;适度变化在基本形排列过程中,做宽窄、高矮、大小变化,形成立体形态最典型的特征;加强对比首尾大小长方体对比,形成规律中的突变对平面

12、进行图形的切割与折叠,充满单纯、极简、现代感作品根据平面图形中正方形被十字交叉分割的图形构成,对分割出的四个正方形部分,分别做高低不同的处理。再次划分出多个相似的长方形,产生强烈的高低、疏密对比,并逐级升高形成对中心柱体的围绕,生成富有特色的立体形态平面图形的特点是在正方形里做多次纵横方向的分割,得到大小各异的矩形。立体造型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基本形矩形,并在表面用同一元素穿透,形体统一、和谐且具有疏密变化课题三:形的切割“形的切割”训练课题通过对限定单体“立方体”的不同分割和重组方式,以获得新的形体。作为构成方法的基本训练课题,课题设置简单,易操作,用条件约束的方式,限定了单体的造型和大小,通过

13、训练,使学生体会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1. 课题简介2. 课题内容(1)切割对立方体进行自由切割,注意切割的方法以及疏密、大小等对比关系,且切割的方式不宜过于复杂。(2)重组对切割后的形体进行移位、滑动、减缺、错落、消减等方式的重新组合,以获得新的形态构成。(3)转换选择形体中的任意局部造型,将局部体块关系转变为由线、面元素进行造型重构,注意线面在形体中的穿插、组合、对比等关系。提示:对形体的切割,可考虑先对正方形进行自由分割,再将正方形作为平面图,由平面向立体空间延展,在图纸和模型中推敲造型,也可直接通过泥塑等草模进行模型的推敲,再制作正稿。工作手册、笔、雕塑泥或者陶泥、模型用卡纸、胶水、刀、

14、模型用木条。模型(大小不超过40cm40cm40cm)、照片及设计过程记录于工作手册。3. 课题工具4. 课题呈现对立方体进行有规律的切割与重组,并用色块进行表现,整个形体极简,具有秩序美作品采用了立方体的切割、错位、减缺等手法,造型语言单纯又有变化,注意了虚与实、繁与简、完整与不完整、空与满的对比关系作品采用了长方体作为单元形,并对每个单元形体进行了斜面切割、弧形切割、移位、镂空等处理方式,不同单元形的高低、错落、虚实组合方式塑造了大的形体关系,弧形的切割方式使整个形体灵动且有变化,在形体和体量上既均衡又有对比对长方体进行切割、移位、减缺,并将部分实体转化为面,体会由实体到空间的变化。形体中

15、体块与面的对比、实体与空间的对比、面与体块的穿插使整个造型在统一的前提下富于变化,具有视觉的重心和均衡感课题四:限定空间“限定空间”训练课题是关注空间的训练,题目限定外轮廓大小,在限定的空间中讨论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穿插、比例、疏密、围合与开敞、正负形等问题,通过训练加强对空间的认知,关注实体与空间的关系,以及造型的整体感、秩序感、丰富性。1. 课题简介用模型木条搭建25cm25cm25cm 的限定空间框架。在限定的立方体空间框架中,用线、面、体建立丰富有层次的空间分隔,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提示:可应用围合、凹凸、架起、叠合、接触等空间限定和组织的方法。注意造型的整体、主次、疏密对比等关系。造型

16、语言的丰富性不在于使用的构成方法的数量和复杂程度,而在于造型本身的整体结构和局部构成语言的穿插、组合。2. 课题内容同一方向排列的线织面给人整齐、有序的感受;扭转方向的线织面形成优美的弧面,并且具有很强的方向感,形成深邃而灵动的空间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线条给人安静、平和的视觉感受,线框构成的形体不拘泥于立方体的限制而有所突破,将外框与内部形体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模型用木条、胶水、软质线材、特种纸等。模型(大小不超过25cm25cm25cm),照片及设计过程记录于工作手册。3. 课题工具4. 课题呈现以外框作为起点,由大到小旋转,渐变排列,面的切入建立了富有层次的空间分隔空间悬挂的高低错落的造型颇具有展

17、示陈列的意味,颜色的点缀使得造型更具丰富性线框内面的构成,通过大小、方向的变化,形体之间的穿插、组合,形成内外空间的融合以及节奏和韵律感谢谢!形态与空间构成杨扬郑黎黎周胜 编著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创新实训教材CONTENTS第一单元认知形态与空间构成第二单元方法形态与空间生成第三单元实验材质语言探索第四单元整合团队项目体验课题一:材质语言 课题二:材质与肌理 课题三:材质与形体第三单元团队项目体验课题训练课题一:材质语言材质可分为自然材质和人工材质。自然材质包括木材、石材、泥土、纤维等天然生成的材质;人工材质包括金属、玻璃、纸、塑料、陶土等经过加工合成的材质。正确地运用材质进行表达,才能赋予材质

18、与作品以生命力。1. 材质分类(1)肌理分类肌理即材质的表面纹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依靠视觉观察不能直接触摸的称为视觉肌理,而实际能被触知的肌理称为触觉肌理。在设计中,常常通过模仿和再处理各种材质肌理,使其呈现出生动和全新的视觉语言;通过运用不同材质的触觉体验,营造不同的质感温度和心理感受。(2)肌理组织肌理通常采用偶然形态或重复、渐变、相似、发射、特异、密集等构成方式进行组织。2. 材质肌理材质具有表达情感的能力,能唤起人们的心理感知和情感共鸣。对材质的喜好和情感,因文化、地域、性别、年龄、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金属材料表面具有独特的光泽和色泽纤维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如

19、丝、麻、棉、毛等,可通过编织、镂空、系结等方式塑形,具有柔软、温暖、肌理感丰富的视觉特点3. 材质情感课题二:材质与肌理“材质与肌理”是材质课题中的第一个训练,它的意义在于尽可能地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多种材质元素,通过大量的接触材质、感受材质、组织材质,以寻找新的视觉语言。该课题作为从第二单元单纯对空间形体构成方法的实践过渡到材质探索的首个练习,选择在二维平面中呈现材质肌理,更易操作和掌握。1. 课题简介收集10 种以上不同的自然材质及人工材质。组织材质,在10cm10cm 的纸板上展示材质肌理。提示:挖掘材质特性,提取各种材质的肌理,按照重复、渐变、相似、发射、特异、密集等构成方法进行材质的编

20、排,使其具有秩序和形式美感。2. 课题内容不同材质的肌理呈现,并在材质的编排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构成方法进行材质编排,使其具有秩序和形式美感通过对单一材料的深入开发,使其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语义;在材料的组合过程中,将形式美的基本构成原理贯穿其中纸板、各种材料、胶水、美工刀等。材质展示板,照片及设计过程记录于工作手册。3. 课题工具4. 课题呈现课题三:材质与形体该课题是关于材质在形体中的运用,要求学生选择一件形体特征较明显的物品或第二单元中已完成的作业为原形,通过材质替换,体会在形体中材质的构建以及所带来的新的视觉语言与寓意。并用相机对模型进行多种方式的拍摄,平面化呈现材质的形体和肌理,借此体会

21、表现媒介及设计语汇的多样性,初步体验对材质肌理的平面化表现及应用。1. 课题简介选择一件物品或者第二单元中已完成的作业为原形。用课题二中使用的材质肌理对形体进行材质的替换。多种方式拍摄“材质与形体”作品。提示:选择的原形应为形体特征较明显的立体。注意材质的大小、冷暖、粗糙与光滑等对比关系。可用材质去表达一种情绪、一种情感和寓意。材质替换后的形体应具有视觉形式美感。考虑使用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环境、与人互动等方式进行拍摄,画面需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创意。2. 课题内容左图,运用金属质感的材料表现一组容器,在材料的组合上使用了材质与色彩拼接的方式,蓝色的色块构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形体有

22、层次且富于变化,格调清新而高雅右图,选择了椅子作为原形进行材质替换,用金属质感的材料进行表现,并在拍摄中注意了特殊的构图方式各种材质、胶水、美工刀、相机等。3. 课题工具模型(大小不限),照片及设计过程记录于工作手册。4. 课题呈现对矿泉水瓶的材质再表现分别以蒲公英、帽子、牙刷、蜻蜓为形体的材质塑造,运用多种材料重新塑造该形体,赋予其不同的表情和语义,并运用灯光、场景等多种方式进行拍摄。平面化呈现虚拟的肌理与材质,借此传达一种情绪或表现真实存在的感受谢谢!形态与空间构成杨扬郑黎黎周胜 编著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创新实训教材CONTENTS第一单元认知形态与空间构成第二单元方法形态与空间生成第三单元

23、实验材质语言探索第四单元整合团队项目体验课题一:项目体验的流程与方法 课题二:主题性课题 课题三:功能性课题(设计应用)第四单元材质语言的探索课题一:项目体验的流程与方法“项目体验”单元是对前面三个单元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它通过一个项目命题来组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以团队的方式,完成“任务下达计划制订调研分析草图构思模型制作方案汇报展示设计”的所有环节及内容,初步体验设计的概念、方法及流程。1. 项目体验的概念2. 项目体验课题的目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围绕“项目”展开课题实践,将前面所学关于形体、空间、材质、构成方法等知识加以整合运用。设计流程与方法体验以命题的方式进行项目体验,初步体会

24、从收集资料开始,并逐步推进项目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搭建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培养良好的设计意识和习惯。设计思维训练通过“项目”课题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精神和探索意识。学习共同体建构通过项目命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将套路化的被动作业转化为主动寻找命题表达的意识行为。这种强调思辨性与分析性的课题教学方式,探究型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协作的关系,从而建立学习共同体,让学习更为高效。任务下达明确设计内容、进度、完成要求及表现形式。计划制订根据任务相关安排,制订较为详尽的时间进度表,保证设计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完成。调研分析围绕

25、命题作实地考察、大量前期资料的收集查阅调研,组织分析提炼信息并进行整合,找到命题的切入点和创意点。头脑风暴:是概念构思产生的途径和方法,小组围绕命题进行讨论、延伸和拓展,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该环节可通过对调研中收集的大量图片的展示,或以贴于工作手册及墙上等方式,通过营造独特的视觉环境启发灵感,在讨论中记录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及创意。视觉风暴:指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简略的草图捕捉概念的本质,记录并交流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灵感日记:将收集的图片和照片整理到一起,辅以关键词的表达,合成一本视觉化的灵感手册,为设计思考创造一种可视化的环境。草图构思应用前三单元所学的知识,以草图的形式呈现设计

26、概念,并对不同的构思方案进行比对与推敲,从中选择一个方案进行设计深化。模型制作推敲材料工艺,对方案进行加工与实施。方案汇报梳理及总结设计过程,将设计调研、概念、构思、制作、模型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编排并清晰、系统地陈述方案。展示设计结合展场环境对作品进行展陈布置与拍摄。3. 项目体验课题的流程与方法课题二:主题性课题主题性课题的教学与训练均围绕主题展开。主题的范围自由而宽泛,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符号,也可以是具象的图形或词语,通过主题词或图形展开“头脑风暴”和发散性思维,找到主题的切入点和创意点,由此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查阅与调研,分析、提炼并整合信息,综合运用形态、空间、色彩、材质、肌理

27、等形式要素对主题进行视觉诠释与表达。主题性课题是对构成方法的整合,同时也是学生对设计项目的初步体验与尝试,使基础课程综合训练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将套路化的被动完成作业转化为主动寻找主题表达的行为。1. 课题简介2. 课题内容确定主题。分组围绕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及相关资料调研与分析。草图构思,并对草图方案推敲优化。确定材料与加工工艺,制作小稿。成稿模型制作。对设计方案思路及过程进行方案汇报。结合展场环境对作品进行展陈布置与拍摄。提示:作品需有过程记录和分析总结,需体现主题概念,并注意造型的丰富性及造型的整体、主次、疏密对比等关系。主题为“中国山水”,作者选取“山水”符号进行解析,采用线面的元素构

28、成,形体简洁抽象,同时又极具传统意蕴主题为“故事”,作者希望通过场景的方式来讲述一个电影故事。场景借用立方体进行表达,剧情通过线与面的构成元素相连接,线、面、体的综合构成,富有秩序同时又有变化与寓意工作手册、笔、相机等,模型材料不限。3. 课题工具模型、工作手册(记录过程)、汇报PPT。4. 课题呈现主题为“棱角”,作者以简练的形式,采用立方体、锥体的重复、旋转、大小等变化,形体与色彩的相互穿插,以解构的形体、协调的色彩表达对主题的理解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帽子”,将立体构成的形体塑造方法与功能结合、与趣味结合、与参与者的互动展示结合,将“玩”贯穿其中作品题目为“大象”,作者对该动物的相关图形资

29、料进行了检索与查阅,并对形体进行抽象、概括、提炼,运用点、线、面、体的元素去重构自己对大象的形体理解。其中,线的高低、错落、重复排列形成了整个造型的视觉中心,也突出了“象鼻子”的形体特征作品题目为“麋鹿”,选取了麋鹿最具特点的头部进行形体塑造,用树枝、灯泡以及灯泡包装进行材质表现,形体鲜明、统一、协调形体来源于张飞,对具象形态进行抽象提炼,采用废弃钢材的拼接构成去诠释人物形象是对“音符”的抽象,通过在一张完整的正方形银色纸面上做弧线切割,拉升成立体螺旋造型,与切掉半圆的三角形面巧妙组合,形成了立体的五线谱符号造型。作品外形简练明快,内部空间生动流畅,纸面折叠出的浮雕效果和纸面银色金属质感,增强

30、了作品的材质感和立体感分别对不同的“树”进行抽象、提炼与重构,用抽象的视觉语言诠释对形体的理解课题三:功能性课题(设计应用)该课题是设计基础与设计应用的初步体验,针对有功能性质的课题进行设计,课题简单而具有实用性,要求学生应用前面所学关于形体、空间、材质、构成方法等知识,针对一件有实用功能的物件进行设计。1. 课题简介2. 课题内容确定课题。分组围绕课题进行头脑风暴及相关资料调研与分析。草图构思,并对草图方案推敲优化。确定材料与加工工艺,制作小稿。成稿模型制作。对设计方案思路及过程进行方案汇报。结合展场环境对作品进行展陈布置与拍摄。提示:作品需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造型整体简洁,有主次、疏密对比

31、关系。以“首饰”为题,以线为元素构建单元形体,通过线材单元集聚、镜像、相互反转连接等方式构建形体,造型极简,具有现代感、秩序感和韵律感。该课题也是造型语言的应用,借由课题让学生思考基础课与未来设计的关系,架起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的桥梁工作手册、笔、相机等,模型材料不限。3. 课题工具模型、工作手册(记录过程)、汇报PPT。4. 课题呈现以“光构成”为主题,限定空间中寻找空间与形体的关系,并通过灯光与色彩,营造不一样的空间层次和感受以“光构成”为主题,作品采用了面的折叠与翻转,形体简洁,富有韵律感,并通过透射灯光,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以“ 光构成” 为题,在限定空间中的光构成体验,形体简洁,

32、富有韵律,通过光源的照射,整个形体更富有层次和表情以三角形为单元形,在空间中寻找秩序、规律、节奏、对比、虚实变化,材料和灯光的运用使得形体更丰富谢谢!CONTENTS第一单元认知形态与空间构成第二单元方法形态与空间生成第三单元实验材质语言探索第四单元整合团队项目体验课题一:认知形态与空间构成课题二:平面网格 课题三:立体网格课题四:立体聚集第一单元限定空间课题训练课题一:认知形态与空间构成形态:关键词 形状、情态形即形状,指物形的识别性,包括形的轮廓、大小、色彩、材质等;态即情态,指物形传达给人的心理感受和思悟。形态由“形”与“形”传达的“态”所组成,它既有客观的一面,又有主观的一面。形态可分

33、为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两大类。无论是自然形态还是人为的设计形态,它都通过其外在的视觉特征传达内在的情感、意义、信息。空间:关键词负形、虚体空间指实体以外的负形部分,包括由实体围合的内部空间以及实体之间的外部空间,具有无形、不可见,但可感知的特点。构成:关键词组合、原理、方法按照一定的秩序、原理与方法将诸多造型要素组合成一种新的、美的视觉形态。在形态与空间构成中,既要关注实体形态,也要关注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成的相互关系。1. 形态与空间构成的概念梅斯特将军纪念公园,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的结合,由几何形式构成的抽象三维空间,是梅斯特将军驻扎过的北部边疆的一种抽象再现通过具有节奏的动态曲面形体与灵活的内部

34、空间,塑造出人与环境多样互动的城市家具设计从完整、封闭的立方体造型逐渐解构为不断旋转、偏移的线状有机形体,开放和半私密的空间提供了多样的空间体验设计融入了树枝的概念,线的交叉垒积构成了空间的主要格局(1)统一变化:统一与变化是最基本的形式法则。统一即整体造型的和谐、协调,把所有的要素当作一个整体加以处理和表现。达到统一的原则主要包括:装置艺术作品“叠框”,简洁、单纯的造型语言重塑了参观者与空间、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装置艺术作品“叠框”,简洁、单纯的造型语言重塑了参观者与空间、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2. 空间形态的美单纯。单纯指形体简洁、明确而有力。单纯并非单调,而是把握形的最主要特质,将

35、其他琐碎的细节部分消除或服从于整体,做到以最精简的要素表达最有力的形态效果秩序。秩序是一种有规律的组织形式,是形态、材质、色彩等视觉要素按照重复、渐变等构成方法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以达到统一的视觉效果。调和变化:调和是指对类似或不同的视觉要素进行协调统一,使之具有整体感同时又不失个性。调和强调视觉要素共性的加强和差异性的减弱,包括同一调和与类似调和两种基本形式。同一调和是相同造型要素的组合,由于各要素之间相同,整体形态具有高度的统一、秩序、协调的效果;类似调和是相似造型要素的组合,各要素之间兼具共性和差异性,整体造型既统一明快,又富于变化和对比。常用的对比方式有:大小、高低、凹凸、新旧、曲直

36、、虚实等造型上的对比,疏密、远近等位置上的对比,肌理对比,色彩对比等。形态统一、协调,同时又富有变化的避风亭设计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均衡之美(2)对称均衡:视觉上的平衡能呈现安定、有序的美感,对称与均衡都是达到这种视觉平衡的方式。对称是以静为主导的平衡,各造型要素沿中心点或中轴线两边平均分布;均衡是以动为主导的平衡,形状、色彩、面积等造型要素的分布不对称,强调视觉和心理上的平衡感。对称稳定、庄重、理性、沉静;均衡生动、灵活、有变化。(3)节奏韵律:节奏指单元形态要素有规律化地重复排列时所形成的秩序和律动感;韵律是有变化的节奏,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大小、长短、高低、起伏等变化因素。线的高低起伏而构成

37、的韵律感(Ian McChesney)建筑立面中对树造型比例的夸张和提炼(4)比例尺度:比例指空间形态的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包括长度、大小、面积、粗细等量的比率;尺度即标准,是空间形态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的标尺。比例与尺度关系恰当,会形成舒适、协调、平衡的视觉美感。如黄金比例,被公认是最美的比例,广泛应用于建筑、产品、包装等设计及绘画艺术作品中。除黄金比例外,还有强调数列、法则、秩序规律的比例方法,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调和数列、费波纳奇数列等,都能构成美的比例。这两幅平面作品,均是由外到内包围的构图形式。左图强调画面左右黑白对照的关系,并在黑色区域里添加灰色块,作进一步的变化,画面

38、形式感强,左右对称关系明确,简单却不单调。右图强调画面的再次分割,以十字交叉分割成四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再进一步做黑白、黑灰的交替变化。两幅作品均有丰富的图底关系转换,生动有趣课题二:平面网格“平面网格”是课程中第一个训练课题,通常安排在课程理论知识点讲述之前,直接开始介入训练。该课题还未进入空间造型的塑造,而是从平面开始,从最简单的网格开始,以快题训练的方式,去建立抽象意识,去感知对比、均衡、对称、比例等形式构成方法在平面网格中的应用。1. 课题简介用铅笔在工作手册上画12cm12cm 正方形,分成4cm4cm 网格或者3cm3cm 网格,用黑白灰色笔(马克笔或画笔)将单元格填色或拼贴,注意大

39、小格子对比及构成关系。数量不少于5 个。提示:在限定大小的同一网格中,有无限多的图形变化,注意大小格子的面积对比、图底关系对比,寻找视觉效果良好的抽象图形。2. 课题内容左图以对角线分割画面,具明确的构图形式。画面中以正方形为基本单元,大小变化明确,黑白灰面积对比强烈,给人简约明快的视觉感受。三个正方形造型层叠、遮挡,互为图底,形成丰富多变的图底关系。特别精彩的是画面中心处的白色小方块,既能形成灰色大方形中心,为画面引入空间,又能在大面积灰色衬托下,良好的集中视线,形成视觉中心右图两个同样大小的灰色正方形虚实交替,占据了整个画面,构图饱满。注重黑、灰色块的穿插使用,于大面积灰色中,黑色产生的重

40、度变化,更衬托出方形中心的两个白色小方块,形成方框中心及画面视觉中心两幅作品在有特点的构图形式之上,更强调图形的成形。以灰、黑色块组合构成简练的符号造型,注重色块的数量比例和穿插变化马克笔、铅笔、直尺、工作手册等。3. 课题工具工作手册。4. 课题呈现课题三:立体网格“立体网格”训练课题是“平面网格”的延续,也是从二维平面过渡到三维立体空间的一个转换训练。它通过最简单、直接、易掌握的训练方式及内容去建立立体意识,体会平面到立体思维的转换,同时感受实体与空间虚实语言的变化。1. 课题简介从“平面网格”中选择一个平面作为底图,画于纸板上,用泡沫立方体将这个平面生成立体,尝试多种不同的立体组合方式(不少于5 个),从中选择最佳的组合方式并固定。在固定的模型中加入线的元素(模型用木条),感受实体与空间的营造,模型与平面关系需大致对应。2. 课题内容提示:立方体模型尺寸33 网格是15cm15cm15cm, 44网格是20cm20cm20cm。同一平面建构的立体有无限多的可能,建构的形体虚实参照平面网格中的黑白图底关系,并尝试感知、对比、分析每种形体的差异和方法。在形体建构中,注意形体及空间的虚实、图底、对比、整体感、个性、节奏等。形体空间构建的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