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课世界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代时期)_第1页
第一章第1课世界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代时期)_第2页
第一章第1课世界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代时期)_第3页
第一章第1课世界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代时期)_第4页
第一章第1课世界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代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究:中西古代政治文明的特点及其演进趋势和制约(zhyu)因素?中国集权制度的兴衰与西方(xfng)民主制度的缘起 专题一 世界古代政治文明共三十七页原始社会(yunsh shhu)170万年前BC2070年奴隶社会(nlshhu)BC2070年BC476夏商西周春秋远古人群氏族公社传说时代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制度的确立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两汉(前202年220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大分裂时期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279年)国家分裂到统一明、清朝前期(13681840年)

2、封建社会晚期古代中国BC4751840年封建社会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两晋,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战未休;蒙古建元再一统,明清封建到尽头。共三十七页 是人类社会发展(fzhn)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概念(ginin):政治制度(p3)分类:中国古代地方体制经历:宗法制之下的分封制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制(郡县制行省制)两阶段 。 中央体制经历了:禅让制世袭制(传承王位);王制皇帝制(最高首脑);卿相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省两院制部阁制军机处。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前20

3、70年前476年,分封制)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中央集权制)共三十七页早期(zoq)阶段发展(fzhn)阶段 (夏商周时期)BC2070年BC476年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BC475AD1840年分封制 宗法制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共三十七页() 先秦时期的政治(zhngzh)特点王位(wn wi)世袭,宗法分封、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宗法分封到专治集权制度的兴衰共三十七页一、夏、商政治(zhngzh)形式 早期(zoq)文明阶段的突出标志(P4)贫富分化的产生金属器具的使用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文字的成熟农耕经济发展早期国家出现玉钺,礼器,王权的象征。二

4、里头文化二里头宫殿复原(洛阳,夏文化的典型代表)“钺,豁也,豁然破散也。铖,权也,所向莫敢当前。”共三十七页 照片上的禹与你平时(pngsh)了解的禹有何不同?夏朝兴衰(xngshui):禹建启继( 400余年,亡于商汤)政治特征:1、国家私有;2、王位世袭;3、宗族治国;4、氏族色彩。(一) 夏 朝(BC2070-BC1600)戴冠冕的夏禹共三十七页 思考:这两种最高领袖的继承方式(fngsh)有何不同? 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成为最高领袖。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传贤(chun xin)禅让制传子王位世袭制共三十七页 有人说,世袭制是王

5、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体现出的是独裁,禅让制是选贤任能,体现的是民主,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dotu)。你是否认同此观点?答:观点:不同意。这应该是历史的进步。 理由:(1)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私有制发展的结果;(3)阶级对立的产物;(4)标志着我国氏族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4)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历经近四千年时间,中国(zhn u)大一统政治秩序相对稳定。问题探究1共三十七页(二) 商 朝(BC1600-BC1046)王朝(wngcho)兴衰:汤建(600年左右(zuyu),亡于周武王)政治特征:开始实行宗法制(宗族治国);神权与王权结合(占卜决策)。其他特征:甲骨

6、文字成熟,文化发展; 财富更加集中,经济发展。共三十七页 商朝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天帝安排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先问问鬼神,这就叫“占卜”。 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分明是政治事件,但还是通过(tnggu)占卜 ,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 ,于是迁都于殷。 刻写在甲骨上的有关这些占卜的事情的文字,就叫做“卜辞”。而今幸存下来的近20万片甲骨,几乎全是卜辞。1.通过以上(yshng)信息,你能发现商朝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探究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1、生产力低下,限制认识能力;2、统治者借迷信崇拜,神化王权,加强统

7、治。共三十七页归纳(gun):远古到夏商的政治形式禅让制(尧舜(Yo-Shn)时期)含义:部落联盟内部推举首领的民主选举制度。标准:贤能实质:部落内部推选家长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夏商建立)含义:国家职权在同一宗族内部按照血缘 关系世代传承的政治制度。创立:启评价:1、宗族政治影响深远;2、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是历史的进步。确立夏朝特点:1、族权与政权结合,初步实行宗法;2、神权与王权结合,占卜决策政务;3、统治体制更完善,制度走向成熟;4、经济:财富更集中,生产力发展;5、文化:甲骨文成熟,文化有发展。发展商朝夏商的政治特点:1、王位世袭 2、相对集权; 3、宗族政治; 4、神化王权; 5

8、、专制明显; 6、继承发展。共三十七页三、西 周(BC1045-BC771)周朝兴衰(xngshui):武王伐纣(w wn f zhu)、牧野之战 800多年 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政治制度:分封制(地方管理)宗法制(继承制度、分配制度)礼乐秩序(行为规范)共三十七页权利(qunl):义务(yw):世袭统治,分封置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兵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6、权义4、对象:3、目的:王族(姬姓贵族为主)、功臣、先代贵族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一)分封制1、概念:西周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5、方法:土地(部分)

9、及人民一并封赐2、原因:疆域扩大,亟需巩固(实施:武王周公)共三十七页共三十七页周天子诸侯(zhhu)诸侯(zhhu)卿大夫士国都分封的方法土地人民土地人民人民土地诸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共三十七页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mng z)告子 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保护周王室(wngsh);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烽火戏诸侯共三十七页周天(zhu tin)子:哎,礼崩乐坏啊诸侯(zhhu):老大

10、,怎么哭了啊?诸侯:老大,你怎么那么矮小啊?共三十七页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图片及材料2中,反映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bnzh)是什么?王室(wngsh)衰微诸侯坐大礼崩乐坏分封制崩溃自然经济相对分散;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走向崩溃;制度弊端;血缘疏远;王室衰微;诸侯争战;异族进扰。 共三十七页10、评价(pngji)加强王权,巩固统治;凝聚宗族,稳定秩序;扩展文化,开拓疆域;发展(fzhn)交通,开发边疆。(前期积极为主)地方分权为主,诸侯独立性强(削弱天子权威);难以平

11、衡发展,导致兼并争战;等级秩序森严,阻碍社会流动。(后期消极为主)11、瓦解: 西周后期动摇,春秋走向瓦解,战国逐步废除7、纽带:土地和义务8、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血缘纽带;家国合一9、性质:奴隶社会的国家构成形式和地方管理制度。共三十七页(二)宗法(zngf)制5、实质(shzh):3、内容: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关系;各等级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嫡长子继承制(核心)西周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巩固分封制,解决贵族内的继承矛盾(继承分配制度)。4、特点:父系血缘为纽带,按等级分配权力。

12、6、结果:宗法制与分封制同步瓦解,基本理念深刻影响后世。1、含义:2、目的:共三十七页宗(本义):宗庙(zngmio),祖庙宗法(zngf)的含义: 就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共三十七页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奴隶西周(X Zhu)宗法制度示意图西周(X Zhu)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共三十七页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r qi)我又是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

13、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wn wi)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议一议 嫡长子继承,余子受分封,小宗从大宗(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共三十七页 探究思路和方向: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家庭建设,提倡(tchng)尊老爱幼,5、民族凝聚力方面。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xinsh)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共三十七页清末和21世纪(shj

14、)初的中国家庭聚餐照 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它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中国人至今(zhjn)都没有放弃的“团圆饭”情结,不管岁月如何,年龄多大,都得团聚于父母身边;过年过节无论山高水远,连滚带爬也要赶回高堂膝下才觉慰藉、才觉完满。共三十七页 为何重视修族谱? 宗法制观念;小农经济影响;显扬家族名望;传承家族美德;增强宗族团结(tunji);便于联系交流 族谱的价值(1)社会价值 弘扬传统观念;增强家族团结;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2)学术价值 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拓展历史研究资源;隐恶扬善和孤证不立,影响具体价值共三十七页(2)后世的影响:积极作用:尊祖敬宗,尊老爱幼;注重家庭,

15、亲情和谐;民族团结,统一稳定。 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bnwi),过分重视人情;强调远近尊卑,妨碍自主平等;有违现代公正平等和民主法制理念。 7、宗法制(fzh)的评价:在后世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广大的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和民众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当时的作用: 保证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共三十七页(三)宗法制(fzh)与分封制的比较项目分封制宗法制1、目的2、核心3、权义4、双方关系5、历史作用6、瓦解巩固(gngg)统治维护分封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建军置官,守土征战,贡赋朝觐,征收赋役。受封,服从周王天下共主,诸侯臣服周王君臣关系,

16、兄弟关系巩固统治,扩展疆域凝聚宗族,强化王权生产发展,基础破坏(残余仍在)社会变革,制度更替(观念仍在)共三十七页分封制宗法制(fzh)政治表现(表)7、西周(X Zhu)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 个人家庭国家合一,形成血缘宗族政治(家国同构) 血缘纽带(里)共三十七页(四)礼乐(l l)制度周公(zhu n)制礼作乐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

17、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史记卷23礼书)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共三十七页“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chn yu)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乐共三十七页中国早期政治(zhngzh)形式之间的关系王位(wn wi)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维护维护维护政治原则血缘纽带等级体现政治形式共三十七页本课小结(xioji):一、中国(zhn u)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神化王权;(策略)2、家国同构,族权与政权结合;(结构)3、宗法治国,血缘与政治结合;(依据)4、实行分封制,世袭等级森严;(地方)5、专制较明显,尚未高度集权;(中央)6、统治秩序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状态) 见P4课前提示认知提升共三十七页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东周)世袭制确立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宗法制逐渐形成发展完备制度破坏观念延续分封制逐渐形成发展完备逐渐解体偶有实施二、中国早期政治(zhngzh)制度的演变改革废止(fizh)部分传承共三十七页多看多记多练,作业独立做完;每周复习一遍,适度进行拓展! 每周一早(yzo)上交作业!共三十七页内容摘要探究:中西古代(gdi)政治文明的特点及其演进趋势和制约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