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件ppt_第1页
《统计学》课件ppt_第2页
《统计学》课件ppt_第3页
《统计学》课件ppt_第4页
《统计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计学主讲:邓忠祥老师- 欢迎同学们选修统计学-统计学课程说明略 3. 时间安排 2. 课程内容 4. 教学方式 5. 考核方式 6. 教材 1. 课程性质考察课上课:117周 理论讲授课堂练习 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成绩(70%)略-统计学是什么?统计学是对令人困惑费解的问题作出数字设想的艺术。大英百科全书指出:“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推断的艺术和科学”。-案例1 当你告诉他们你已经交上一个新朋友时,他们决不会问你任何有关基本事宜的问题。他们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像谁?最喜欢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吗?”,取而代之,他们会问:“他有多大年龄?有几个兄弟?体重有多少?

2、他的父亲挣多少钱?” 仅仅从这些数字,他们才认为已经了解了有关他的一切。身高?体重?钱?-案例2吸烟导致肺癌,抗生素治疗胃溃疡,锻炼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我们怎么知道这些?因为科学家有统计数据证明。-案例3市场调查和分析人才依托自己的市场学知识,通过自己掌握的调查工具和手段,对所关注的行业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整个工作过程涵盖了统计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统计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对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使其精确。-第一章 总 论 -一、 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通常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工作,它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有关资料进行搜集、

3、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1、统计工作 - 统计资料,它是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是统计工作的对象和成果 。 2、统计资料 - 3、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一门方法论的科学。-解决一切问题所用的方法均由统计学提供1、哪些是我们所需的资料?2、应当怎样搜集所需的资料?3、对搜集到的数字资料应当进行怎样整理才能反映资料的真实分布特征?4、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数字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统计”的三种含义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与统计理论的关系-二、

4、统计学的分科 1、按统计方法的构成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2、根据统计方法的应用 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三、统计的产生和发展1、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代表作是政治算术2、国势学派:产生于18世纪德国,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代表作是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概论-3、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比利时,代表人物是阿道夫.凯特勒,代表作是社会物理学,运用大数定律,证明社会现象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内在的规律性。-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四层含义:一、统计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是一种武器,就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认识武器,

5、是用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运动、发展、变化的武器; 它是一种认识社会的武器,即它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的科学;它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二、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 大量观察法指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 要从总体上加以考察,就总体中的全部和足 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加以综合研究。统计分组法指根据事物的内在性质和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研究方法。例如:人口按年龄分组、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类、国民经济按部门分类等。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

6、研究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广泛运用着各种综合指标来反映总体内部的各种数量关系。如动态分析、因素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等。统计模型法指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社会经济变量、基本关系式、模型参数归纳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从事实到概括的一种推理方法,推断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观察,推断出总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统计工作搜集的资料都是样本资料,样本资料分散、零碎,必须经过整理归纳才能据此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所以归纳推断法在统计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四、统计工作过程就一次具体的统计活动而言,一

7、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要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才能完成由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这一完整过程,从而使人类的认识得到升华。1、统计设计是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合理安排。 2、统计调查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搜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活动。 3、统计整理是对调查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加工整理、汇总、列表的过程。 4、统计分析是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采用各种分析方法,计算各种分析指标,来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总体 即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

8、别事物的整体。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总体单位 即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 第三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总体的特征(1)同质性 (2)差异性 (3)大量性 (4)客观性 无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无限多数不清。有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有限多可以数。总体分类-二、标志与指标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统计上称为标志值(或变量值) 标志 即指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 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属性表示; 数量标志 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用数量表示。-指标(亦称统计指标) 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二、标志与指标按结构分: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按内容分: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如:人口数、

9、工业增加值、货运量等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如:人口的性别比例、单位产品成本等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标志与指标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区别: -标志与指标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标志(指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指数量指标)一定要经过汇总才能取得。 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明时间、地点、范围。 区别: -标志与指标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有些数量标志值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 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

10、变换关系。随着统计目的的改变,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了统计总体,则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成了统计指标。 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严格地说,变异仅指品质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变异是标志在各总体单位具体表现的差异 一般意义上的变异。-三、变异与变量变量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具体数值表现即变量值。 按取值是否连续分 离散变量 只能取整数的变量。连续变量 在整数之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五、流量与存量流量即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而取得的收入或支出的总量。是时期指标。 即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存储、资产负债的结存数。是时点的指标。 存量-四、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统计

11、指标的含义: 统计指标是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如销售额500万元、人口总数126583万人等。 -、完整的统计指标设计的必备要素: 时间、空间、内容、数值、计量单位、计量方法。如,200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人口总数126583万人。此例的时间为“2000、11、1”、空间为“中国大陆”、内容为“人口总数”、数值为“126583”、计量单位为“万人”等等。-、统计指标特点具体性:统计指标是客观现象量的具体反 映。如,年龄可以表现为具体数 据。数量性:统计指标均可用数值表现,不存 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综合性:统计指标既是同质总体大量个别 单位的总计

12、,又是个别单位标志 值的差异综合。-、统计指标的分类:按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统计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从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2、统计指标体系:广义: 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狭义:三个或三个以上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有等式关系的一系列指标组成 的整体。-销售额=销售量价格 粮食总产量=亩产量播种面积 总成本=产量单位成本- 3、设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指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内容的叙述清楚、确切,历史事实、任务以及图表、数

13、据、公式、符号、单位、专业术语必须准确,前后必须一致等。 (2)目的性:为何设置这些指标或指标体系。 (3)联系性:指标之间必须存在某种关联性。 (4)统一性:所列指标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5)可比性:指标之间必须口径一致。-一、判断对错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4、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5、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

14、接转化为统计指标。6、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 96分,“学生成绩”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 指标两种。

15、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三、多项选择题部分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 、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E、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2、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199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某市年供水量 、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平均成绩3、在工业普查中( ) 、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

16、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第二章 统计调查 教 学 目 的 正确理解统计数据不同的计量尺度和类型;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的和间接的);掌握不同的统计调查方式和应用场合;掌握并学会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方法;熟悉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 统计数据的来源 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方法 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统计调查的方法本章主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一、计量尺度 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因此存在一个计量尺度的问题。 计量尺度类型 根据计量学一般方法,对事物的计

17、量的精确程度可采用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二、计量尺度的类型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定类尺度:称为类别尺度或别名尺度,是最低层次最粗略的计量尺度。只能对事物的某种属性进行分类、分组。如性别分为男和女。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无法区分优劣或大小,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改变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该尺度不仅可以将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类别的优劣或顺序,计量结果表现为类别,但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如产品的等级 ,考试成绩。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定距尺度:又称为间隔尺度,它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

18、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地差距有多少。通常使用自然或度量衡单位作为计量尺度。如人民币度量、考试成绩用百分制,重量用克度量等。如考试成绩80分与90分之间差10分。定比尺度:又称比率尺度,它与定距尺度同属于一层次,一般可不作区分,其计量的结果也表示为数值,除了具有上述三种计量尺度的全部特征外,还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它与定距尺度的唯一差别是要求定比尺度中必须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 -三、统计数据的类型1、定性统计数据:又称品质数据,它是说明事物的品质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其结果表现为类别,这类数据是由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计量后形成的。如性别、籍贯、产品等级等2、定量统计数据:又称数量数据

19、,它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现的,这类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后形成的。如成绩、利润等。-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基本问题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1、定义: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预定的要求和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正确与否。因此,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统计调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系到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2、主要作用: 收集信息,即直接对调查单位的情况进行登记或调查,或者对加工过的间接资料进行调查。 -二、统计调查的意义 1、统计调查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 即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20、权” 。2、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统计调 查是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之一,也是统计 工作中的基础环节。3、统计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在统计学原理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构成统计学原理的基础部 分。-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统计资料符合实际情况,准确可靠;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伪造、篡改数据。2、及时性。即:及时搜集、及时整理、及时上报。3、全面性。统计调查的项目必须完整、内容必须全面,不可遗漏。4、系统性。统计调查的内容和内容之间、项目和项目之间必须互相关联。三、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四、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1、确定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是指进行统计研究活动所要解决的问 题或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要回答“为什么

21、调查”的 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调查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 体。确定调查对象就是要划清总体界限,即确 定统计调查的范围。也就是确定“调查谁”。调查 单位是取得统计调查资料的具体单位,也是调 查标志承担者。确定调查单位就是明确“从哪里 取得统计资 料”。 -四、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3、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内容通常要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现,调查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调查表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 4、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期限: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5调查的组织实施: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调查人员的组织和培训、确定调查的

22、组织方式和方法、调查经费以及物质准备等。 -四、统计调查的种类1、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划分:、全面调查(即普查):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中所有单位无一例外地全部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式。 、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进行登记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它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及非全面的统计报表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既适用于有限总体,也适用于无限总体。2、按收集资料的组织形式划分:、统计报表。、专门调查:专门调查大多是一次性调查,分为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 -四、统计调查的种类3按调查时间连续性划分:、经常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指将调查对象发生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登

23、记调查的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适用于时期现象,如工业品产量、商品销售额等。、一次性调查。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段时期对被研究对象某一时点上的状态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适用于时点现象,如商品库存额、生产设备拥有量等。 -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之一1、统计报表、含义: 统计报表是指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个业务部门以原始资料为依据,按照上级统一规定的格式、内容、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特点:统计报表的指标内容、口径范围、计算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间都是国家统一规定的,这就保证了搜集资料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在调查进行前把报表布置到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可根据报表的要求,及时

24、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使统计资料准确可靠,报送及时;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的,层层上报、层层汇总;统计报表定期上报,内容稳定,便于经常收集和积累资料,用来进行历史对比。 -2、普查含义: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普查是专门调查 特点 普查是全面调查 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普查必须规定标准调查时间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之二-普查的作用:主要用来搜集那些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 普查的组织形式:一种是通过组织普查机构调查,如人口普查,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结合清点库存,如经济大普查。例如: 人口普查、工

25、业普查、经济大普查等。我国先后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间进行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重点调查含义: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 重点单位是指在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上占有较大的比重的单位。 特点(1)调查目的是为了解事物 总体的基本情况,不能利用调查资料来推算总体数据.(2)重点单位是依据客观存 在的标准而确定的.(3)可以节省人、财、物。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之三-重点调查适用条件: 目的是了解总体基本情况,且总体中存在重点单位时。重点调查组织方式: 专门组织一次性调查;定期报表。重点单位的确定: (1)重点单位多少要根据研究目的而定

26、;(2)选单位要本着“重点”原则; (3)重点单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典型调查含义: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特点(1)典型调查比较深入细致;(2)典型单位是有意识的选 择的其代表性较难判断; (3)调查范围较小,调查结果不 一定能代表所研究问题的本质特征;(4)典型调查属于一种定性研究。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之四- 作用: (1)由点到面认识现象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问题作具体深入的分析; (3)补充和验证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 (4)研究新生事物; (5)总结经验教训。典型调查形式: 一种是对个别单位进行

27、调查研究,称为解剖麻雀型。另一种是对现象总体按研究问题有关的标志划分类型,然后在各类型中选择典型单位,称为划类选典式。-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都属于非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是对总体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典型调查是对总体中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二者共同点 二 者 区 别根据客观标准选择重点单位在对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典型单位-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之五抽样调查含义: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再根据样本资料对调查单位进行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特点性质: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1)选取调查单位是本着随机原则,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2)对总

28、体数量特征可以作出科学的估计;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 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或间接接触以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一、询问调查法(即采访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调查法邮寄调查法计算机辅助调查-二、 观察法 观察法又称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工具,直接搜集当时正在发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市场现象有关资料的方法。-1、观察者是有目的和有计划进行2、观察者必须深入现场3、利用一定的工具观察 4、观察对象只能是已存在或正在发生 的客观现象观察法的特点5、对观察人员的业务技术要求较高-三

29、、实验法 是指在既定条件下,通过试验对比,对市场现象中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加以观察分析的一种调查方法。比如:梅奥的“霍桑试验”特点:1、需要控制调查环境 2、实验可以重复进行 3、实验对象具有明显动态性 4、费时间、费用高、管理难 -提出研究假设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实验对象控制实验环境收集实验数据实验法的实施步骤-第三节 问卷设计 一、调查问卷的结构一般来说,调查问卷的结构包括下面四个方面: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编码。 1、封面信封面信是一封给被调查者的短信。它应该简明扼要地向被调查者说明该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和调查者的身份,并为被调查者保密,在信的结尾处一定要真诚地感谢

30、被调查者的合作与帮助等。 -2、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说明。它一般在封面信之后,并标有“填表说明”的标题,其内容应对填表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作简要说明。3、问题与答案问题可以分为限定性问题和非限定性问题。限定性问题(也称“封闭式问题”)是指对同一问题给出几种固定的答案或方案供被调查者进行选择。非限定性问题(也称“开放式问题”),就是给出一个问题后让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4、编码编码是指对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赋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这是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为数字,以便计算机处理和定量分析。编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调查前编码,叫事前编码;另一种是调查后编码,叫事后编码。上例采用的

31、是事后编码的方式。 【思考】: 1、限定性问题和非限定性问题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限定性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非限定性问题? -二、限制性问题的格式1、填空式。即在问题后面划一条横线,让回答者填写。 2、二项式或者否定式。即问题可供选择的答案只有两个,被调查者只能选其中一个答案。例如:您的性别: 男 女 3、多项式。即问题可供选择的答案在两个以上,根据要求,被调查者只能选填其中的一个,或可以填选其中几个答案。4、 -5、 6、序列式。有些问题需要被调查者对所给出的全部答案作出反应,并区分出重要程度。对于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序列式。序列式有许多不同的格式,下面列出其中两种:格

32、式一:从几个答案类别中挑选一个最重要的。例如:您认为我国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限选一个): 1)工业 2)农业 3)土地 4)科技 5)教育 6)生态环境 7)人口 8)其他(请说明) 格式二:从一系列答案类别中挑选出最重要的几个。例如:您认为我国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可多选): 1)工业 2)农业 3)土地 4)科技 5)教育 6)生态环境 7)人口 8)其他(请说明) -三、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问卷设计的原则(1)主题明确。问题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2)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问卷的问题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一般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具体后抽象。(3)通俗易

33、懂。问卷应使应答者一目了然,并愿意如实回答。问卷中的语气要亲切,符合应答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避免使用专业用语。对敏感性问题采取一定的技巧,使问卷具有合理性和可答性,避免主观性和暗示性,以免调查答案失真。(4)方便性原则。问卷长度要适中,回答问卷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要方便被调查者回答。(5)便于资料的校验、整理和统计。 -2、问卷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1)问卷的问题设计要本着需要和可能的原则。需要是指问题与调查目的有紧密的联系,与调查目的无关的问题不应出现。例如,要调查消费者对某品牌的啤酒的认可程度的调查问卷,不应出现“您抽烟吗?”这样与调查目的无关的问题。可能是指回答问题具有可操作性。

34、-(2)尽量不要问一些窘困性问题。窘困性问题是指应答者不愿意在调查员面前作答的某些问题,比如隐私问题,或不为一般社会道德所接纳的行为、态度或属有碍声誉的问题。例“您抽烟吗?您离过婚吗?您家有多少存款?”等问题都属于窘困性问题。(3)问题表述要清楚。一句话只问一件事,不要问两件及以上的事。提问不能有暗示性,即不能带有感情色彩和倾向性。问题之间承接要清楚。 -3、获得窘困性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间接提问法。简单来说,就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套取真实答案。例如,用间接的问题旨在套取应答者回答认为是旁人的观点。在他回答后,再加上问题:“您同他们的看法是否一样?” 卡片整理法。将窘困性问题的答案分为“是”与

35、“否”两类,调查员暂时离开,让应答者取卡片投入票箱中,以减低窘困性。应答者在无调查员看见的情况下,选取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会提高。 随机反应法。根据随机反应法,可估计出回答窘困性问题的人数。-一、调查资料的检查 1、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登记性误差 代表性误差由于错误判断事实或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根据样本单位的数量特征推断总体数量特征时产生的误差。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质量-登记性误差:逻辑检查、计算检查 代表性误差:可计算出误差,并通 过调整一些条件控制误差的大小。检查方法二、调查数据的质量要求:1、精度 2、准确性 3、关联性 4、及时性5、一致性 6、最低成本 -一、判 断

36、 对 错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 否全面来划分的。( )2、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3、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 填报单位是户。( )4、采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时,选择的调查单位是标志值较 大的单位。( )5、统计调查误差就是指由于错误判断事实或者错误登记事 实而发生的误差。( )6、典型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 反映的实际情况。( )7、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二、单 项 选 择

37、 题1、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不同B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B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4、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推断总体总量C、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B 5、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B、某

38、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对全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B-三、多项选择题部分1、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B D E 2、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 、调查的时间和时限A B C E3、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 、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两者都

39、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A B4、调查单位是( )、需要调查的总体 、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负责人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负责报告调查结果的单位、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C E-第三章 统计整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一般理论,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和类型,熟悉频数分布的不同类型,掌握变量频数分布的编制方法和步骤,了解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学会编制统计表-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统计分组的含义和种类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布和分配数列的编制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一、统计整理: 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编表,使其条理化、系统

40、化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的内容:审核、分组、汇总、 编表第一节统计整理概述-目的性、联系性、简明性 二、数据整理的原则-二、统计整理的过程统计整理的全过程包括了对统计数据的预处理、分组和汇总、编制统计表和画出统计图等几个环节。 1、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预处理是统计整理的最初步骤,它包括了数据的审核、筛选和排序等环节,目的是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加工为进一步整理奠定基础。 -2、分组和汇总分组和汇总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分组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划分类别,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要统计和汇总得到总体单位的总次数和各组所包含总体单位的次数,计算各组的频率,进而编制频数分布表。 3、编制统计表和画出统计

41、图统计表可以将整理出来的资料简明扼要、系统有序地显示出来。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统计图,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总体内在的数量关系,如通过饼图表现总体的结构、用直方图刻画总体的频数分布规律等。 -三、统计整理的技术选择统计整理的技术可分为: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 1、手工汇总手工汇总是指以算盘、计算器、卡片等工具为手段,通过手工操作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实际工作中有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和卡片法。由于手工汇总的速度慢,易出差错,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汇总。 2、计算机汇总计算机汇总是指统计整理过程中采用电子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应用计算机汇总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存储数据多、有强大的逻

42、辑运算能力和便于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优点。目前,统计整理都用计算机汇总。-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审核1、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完整性审核就是看调查单位或填报单位对调查的内容是否填制齐全、规定的项目是否都有答案、所有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完整、报送单位、日期等是否全部正确无误。审核资料的及时性是看填报单位是否按时报送了有关资料,对不报、漏报或迟报的现象都要及时查清。 -2、审核资料的正确性审核资料的正确性是检查所填报的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一是逻辑检查,也就是从理论上或常识上检查资料是否有悖常理,有无不切实际或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如人口调查中,少年儿童年龄段的居民不应有

43、婚姻情况,文化程度不应是大学毕业以上,职务不应是工程师以上等;二是计算检查,就是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算单位是否符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检查各指标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 -3、资料审核后的更正通过以上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项等情况,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误,应及时代为更正,并通知原报告单位; 对于可疑之数或无法代为更正的错误应要求原单位复查、更正;如果所发现的差错在其他单位也可能发生时,应将错误的情况通报所有单位,以免发生类似的错误;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发还重新填报,并查明发生错误的原因,若属于违法行为,应依法严肃处理。 -二

44、、数据筛选数据筛选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明显错误的数据予以剔除;二是将符合某种特定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对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予以剔除。数据筛选可以借助统计工具软件完成。-一、统计分组的含义: 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基本要求组内的单位性质相同组间的单位性质相异第三节、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种类 按研究任务和作用不同 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分组体系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品质分组 变量分组二、统计分组种类- 类型分组的目的是划分现象类型,结构分类的目

45、的是研究同质总体的构成,分析分组的目的是研究现象总体内部诸标志间的依从和制约关系。 简单分组是将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复合分组是将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品质分组是将总体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变量分组是将总体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三、数量标志(变量)分组:1、单项式分组:以一个变量值代表一组。如居民家庭按儿童数或人口数分组,这种分组适用于离散性变量且变量值的个数较少情况。2、组距式分组:以变量值变动的一个区间作为一组,并且把区间的距离称为组距。这种分组适用于连续型变量,也适用于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个数较多的情况。-四、组距式分组的种类:1、根据相邻组的组限是否重叠,可分为重

46、叠分组和不重叠分组。2、根据组距是否相等,可分为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3、根据第一组和最后一组的组限是否完整,可分为开口分组(即组距不全)和闭口分组4、开口分组(被视为“等距分组”)可分为:全开口分组和半开口分组。半开口分组还可分为:前开口分组(第一组缺下限)后开口分组(最后一组缺上限)-五、统计分组过程1、确定全距首先,找出数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全距。最大值记为Xmax,最小值为记Xmin,全距记为R,是数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由此可得R=Xmax-Xmin ,全距反映的是变量的分布的绝对范围。2、确定分组的数目和组距一般来说,分组数目和组距是同时确定的。附分组的原则:组与组之间具有差

47、异性,组内各单位具有相似性。 -全距、组距和组数这三者的关系是: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和组数之间相互制约,两者成反比例关系,即分组的组数越大,每组的组距就越小。如果是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全距组数,或全距=组数组距。还有,根据经验,组数过多过少都不妥,一般情况可分为515组,组数尽可能取奇数,避免取偶数。 3、确定各总体单位的归属当确定了各组的界限后,就能确定各总体单位的归属。 -六、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1、“不重”(即“互斥性”原则)是指一项数据只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在其他组中重复出现。2、“不漏”(即“穷尽性”原则)是指组别能穷尽,即在所分的全部组别中

48、每一项都能分在某一组,不能遗漏。-七、组距分组的相关概念:全距R最大值最小值组距i= 每组中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间的距离或差数。 组限:各组最大的变量值称为上限,最小的变量值称为下限。确定组限的方法有两种:间断式确定组限和重叠式确定组限。 组数 K 全距组距 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成反比关系。- 间断式用于离散变量: 职工人数(人) 99以下 100199 200299 300399 重叠式用于连续变量:固定资产额(万元) 5060 6070 7080注意:在重叠分组中,如果某数据正好等于上限或下限,通常是遵循“上限不在内,下限在内”的原则, 同时组限的表示最好是5或10的倍数。-

49、八、组中值的计算:组中值 =(上限+下限)2 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1、前开口分组,第一组组中值的计算: 组中值 = 第二组的组中值 组距2、后开口分组,最后一组组中值的计算: 组中值 = 相邻组的组中值+组距- 九、组距分组的注意事项: 进行组距分组时,如组距太小,分组过细,容易将属于同类的单位划分到不同的组,因而显示不出现象类型的特点;但如果组距太大,组数太少,会把不同性质的单位归并到同一组中,失去区分事物的界限,达不到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目的。因此,组距的大小、组数的确定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经济内容和标志值的分散程度等因素.-一、频数分布(分配数列)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

50、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就形成了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中的分布,称为频数分布或分配数列。分布数列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各组别;二是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即次数,又称为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的百分比称为频率,又称比重,它说明具有组标志的现象在总体中频繁出现的程度,反映总体的构成。第三节 频数分布- 次数和频率的大小反映了各组标志值对总体平均水平所起的作用的大小,次数和频率的数值越大则其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频率:各组的频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二、分配数列的分类:1、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1)品质数列。品质数列是指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用以反映现象总体的属性分布状况的数列。(2)变量

51、数列。变量数列是指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用以反映现象总体的某一数量分布状况的数列。变量数列由变量和次数两个要素组成。2、按每组变量值是否存在变动范围分为:单项式变量数列是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按各组顺序简单排列编制的变量数列。通常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型变量适用于编制单项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是以变量值的一定变动范围或距离作为一组,按各组顺序排列编制的变量数列。 -分配数列的种类 分配数列是在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分组时采用的分组标志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变量分配 数列单变量分配 数列组距分配数列 等距数列不等距数列 分配数列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按零件数分组(个)频数(

52、人)f频率()110以下110115115120120125125130130135135以上358141064610162820128合计50100-三、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 (单变量分组或组距分组)。第三步:如果采用组距式分组,则先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 -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组距=全距/组数第四步:确定组限。 (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 ,并编制统计表。 -序 计划完成 工人数 比重 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号

53、程度(%) (人) (%)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1 60 70 2 1.0 2 70 80 5 2.5 3 80 90 14 7.0 4 90 100 31 15.5 5 100110 65 32.5 6 110120 52 26.0 7 120130 23 11.5 8 130140 8 4.0 合 计 200 100 3、累计频数计算方法 2721521171691922001.03.510.526.058.584.596.0100831831481791931982004.015.541.574.089.596.599.0100-四、次数分布特征: 由于现象总体的性质不同,其次数分布

54、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 J型分布、洛伦茨分布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其形状宛如一口古钟。其中分为:对称分布、偏态分布(左偏右偏)-J型分布:特征是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多或随变量值的增大而减少,其形状宛如英文大写字母J。洛伦茨分布:专门用以检定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U型分布:特征是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其形状宛如英文字母U。-死亡人口数年龄 -人口数年龄利润率资产总额-第四节 统计表从表的内容上看:由主词和宾词组成。主词指总体所分的各个组,宾词用来说

55、明主词的各个指标。1、含义: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整理结果的表格。从表的形式看:由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等部分组成。2、统计表的结构-3、统计表的种类 简单表:主词未经分组的统计表。分组表:主词进行简单分组的统计表。 复合分组表:主词做复合分组- 某市2002年各类工业企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工业企业数(个)增加值(万元)国有企业15060000集体企业7014000中外合资企业10500私营个体企业15450其他企业7140合计25275090-2002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 经济类型、规模 平均工资(元) 国有单位 大型 小型城镇集体单位 大型 小型 其他单位 大型 小型 合计 -某商业

56、企业2002年第二季度某商品库存量3月末4月末5月末6月末库存量(百件)66726468-4、统计表的设计原则:、统计表的总标题应该十分简明地概括所要反映的内容,以及资料所属的空间、时间范围,即标题内容应符合3W(When, Where, What)原则。、表中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的次序,一般应当根据自然顺序合理编制,如时间顺序、数量大小等。若各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客观联系,应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合理编排,通常总计列在各项目之后。-(3)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全表只有一种单位,就写在表的右上角;有多种计量单位,或专设计量单位一栏,或在每个指标后用小字加以注明。(4)统计表数字上下位置要

57、对齐。相同数字应全部写上,不能用“同上”等方法表示。无数字的空格一般用“” 表示,以免漏填。-(5)统计表的实际材料,应注明出处。资料不齐或另行推算的,应在表下注明。(6)统计表纵栏一般用细线划分,左右两端不必划线;横行和纵栏标题之间、横行与合计栏之间,均用细线划分,其他横行之间一般不予划线。-(7)统计表纵栏较多时,为便于阅读,可编栏号。习惯上对非填写数量数据的各栏分别以(甲)(乙)(丙)、(丁)的次序编栏,对填写数量数据的各栏分别以(1)(2)(3)、(4)的次序编栏。对各栏数字之间有一定计算关系的,也可用数学等号表示,如(3)(2)(1)。-统计图:散点图-饼图-直方图-一、判 断 对

58、错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各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5、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6、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0,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或100%( )7、统计分组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二、单 项 选 择 题1、统计整理的关键是

59、(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B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B3、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8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到( )组。A、6070分 B、7080分C、8090分 D、90100分C4、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组,再按规模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分组。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B-三、多项选择题部分 B C D E2、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

60、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各组频率大于零,频率之和等于1D、频率越小,则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C D E1、下列数列属于( ) 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企业数 8090 15 90100 30 100110 5 合 计 50 、品质分配数列 、变量分配数列、组距式变量分配数列 、等距变量分配数列、次数分配数列-第四章 综合指标【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与分类,掌握绝对数的统计方法,学会应用绝对数分析问题,了解相对数的含义、计量形式,掌握几种不同相对数的计算方法、特点和经济含义,学会应用各种相对数结合起来分析问题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