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9年上半年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了面对未来太阳将要毁灭的可怕现实,人 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并寻找新的家园。该计划分为三步 走: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 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如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如果地球搬家第一步取得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受到严重影响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范围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2)
2、在 流浪地球计划”地球流浪的过程中历经了几级天体系统()A.2级B.3级C.4级D.5级(3)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 于地下城所在地层的论述正确的是()A.纵波能够传播横波无法传播B.是岩浆的发源地C.属于岩石圈D.处于莫霍界面【答案】BBC【考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天体及天体系统【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受影响的是地球本身,正是因为地球自转,才使 得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现象,有了白天接受光照温度相对较高,黑夜温度较低的变化, 不自转仍然有昼夜交替现象,但是昼夜交替周期很长,面都太阳一侧温度较高,背对 一
3、侧则比较低,昼夜温差变化变化变大。天体系统的结构:由高到低为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地球内部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地壳、试卷第1页,总16页地幔和地核。【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显示,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是利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地球停止自转,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不会发生变化,A错;地球停止自转,但地球公转不会停止,这样会使昼夜更替周期为一年,白天气温会非常高,夜晚气温会非常低,严重影响了适宜的温度条件,B对; TOC o 1-5 h z 地球停止自转,不会改变日地距离,C错;太阳光照的稳定性与地球自转停止无关,D错;结合图和材料可知,首先地
4、球位于地月系,然后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因此有三级天体系统。;陆地的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33千米,地下5千米位于地壳,属于岩石圈,故C对;纵波和横波都能够在地壳中传播,故A错;岩浆的发源地位于软流层,在岩石圈下面,故B错;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故D错。2.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及二分二至日的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1)(3)题。(1)关于A、B、C、D四地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地的角速度不同C.C地的线速度等于 A地B.B地的线速度大于 A地D.D地的线速度最大 TOC o 1-5 h z (2)此时,关于 A、B、C、D四地地方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5、()A.A地的时间等于 C地B.B地的时间晚于 D地C.C地的时间早于 D地D.D地此时为10: 00(3) 2020年1月1日(元旦)最接近哪个太阳直射点的位置()A.B.C.D.【答案】DAD【考点】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的特征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极点外试卷第2页,总16页都相等,即每小时15。.地球自转线速度与地球公转位置无关。结合图可知,A地位于春分日,B地位于夏至日,C地位于秋分日,D地位于冬至日。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2、轨道:接
6、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3、周期:(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4、速度: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解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与地球公转位置无关,D地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D对;四地的角速度相同, A错;B地纬度高,线速度小于 A地,B错;C地与A地纬度不同,线速度不等, C错。结合图可知,A地的时间为8时,B地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12时,C地的 时间为8时,D地的时间为8时。因此A地的时间等于 C地,A正确;B地的
7、时间早于D地,B错;C地的时间等于D地,C错;D地此时为8: 00, D错。2020年1月1日(元旦),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图示在南回归线上;故这一天最接近哪个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如图表示长沙某地一种简易的车辆遮阳棚头 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1)(2)题。(1)正午棚内的阳光射人面积最大的是()C.秋分D.冬至(2)当出现太阳光线为 的情形时,该日()A.全国各地昼夜等长C.长沙市河流进入汛期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D.贵阳市盛行东南信风【答案】DA【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太阳直射点的正午
8、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试卷第3页,总16页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 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 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解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距离长沙最远,故长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小,日影最 长。读图可知, 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节,可知该日为夏至日,可知 的正午 太阳高度角是最小的,可知 是为冬至日,那么可知 为秋分日或春分日,可知当出 现太阳光线为 的情形时
9、,太阳直射赤道,为春、秋分。春、秋分全国各地昼夜等长, 故A正确;北国风光,干里冰封是在冬季,故 B错误;长沙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在夏季进入汛期,C错误;贵阳市在夏秋季节时盛行东南季风,不会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带位于南半球,D错误。.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1)从成因上看图中山地属于()D.火山A.背斜山B.向斜山C.地垒山(2)能成为优质建筑装饰材料的岩石是()A.甲类岩石B.乙类岩石C.丙类岩石D.丁类岩石【答案】CC【考点】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
10、发生断裂,并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 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 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 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解答】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山区没有向斜背斜,也没有火山,所以从成因上看,该山地属于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建筑装饰材料主要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和变质岩,甲乙为沉积岩,丙为侵入岩,丁为 喷出岩,C正确。.大约在800万年前,冰川融水带着泥土通过贝拉库勒河注入太平洋,在
11、出海口遇到 太平洋地热温泉,冰川泥被温泉拢动像沸水那样翻滚在百丈冰层之下。百万年后,在试卷第4页,总16页海底形成了约40英亩(1英亩约等于4046平方米)细如雾、柔似棉的冰川泥,这是2家企业开采冰川泥,并限制1)(2)题。加拿大独有的美容护肤品原料。但是加拿大至今只允许 采挖的数量。读加拿大冰川泥分布区示意图,完成(1)贝拉库勒河出海口多温泉的原因是地处()A.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2)贝拉库勒河河口天然淤泥泥质细腻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海流顶托作用B.冰川搬运作用强C.河口流速较
12、慢D.河口沼泽沉降强【答案】BC【考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 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 的地带。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 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 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解答】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位于北美洲的西部,该地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环 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均属于消亡边界,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多温泉。A、沿
13、岸暖流顶托作用对流水沉积有影响,但对颗粒物粗细影响小,错误;B、结合图示地势,河口海拔低,无冰川作用,主要是河流搬运,错误;C、根据材料,河口天然泥泥质细腻主要原因有河流将泥沙不断向河口搬运,颗粒大的 先沉积,由于该河流流程较长,河口流速较慢,在入海口处沉积的物质较细,天然泥 与温泉作用,形成颗粒更细的冰川泥,正确;D、河口沼泽沉降强对流水沉积有影响,但对颗粒物粗细影响小,错误。.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试卷第5页,总16页二m司皿方40加力(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D.(2)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
14、.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3)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A.气温下部高上部低,大气层的结构稳定B.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C.大气易电离,利于保持与地面短波通讯D.水汽含量多,尘埃少不容易成云致雨【答案】BAB【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 大气。(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温度先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知识,从地面到高空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低纬17-
15、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 50- 55千米;下层 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 - 3000千米;80- 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 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本题要根据各层大气特点分析判断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 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16、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 50- 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 3000千米;80- 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大气自下而上温度变化特征为先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再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最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图中只有 符合该特征,而的绝对温度偏低,不符合地球气温的特征。故 正确。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3/4水汽和几乎全部固体杂质、尘埃都集
17、中在对流层,许多天气现象与对流层有关。所以,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试卷第6页,总16页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对流层。A对,BCD错。根据大气分层的相关知识可知,航空最佳飞行层位于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好。所以 B正确。7.在斯瓦尔巴群岛海岸边的山坡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与当地基岩岩性,完全不同棱 角分明的大砾石。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这些砾石出现在该处的外力是()A.海浪B.风力C流水D.冰川(2)当地现今的气候与该处出现这些砾石的地质时期相比最确定的变化是(A.变冷B.变暖C.变干D.变湿(3)如图景观与形成这些砾石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答案
18、】DBA【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地表景观图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解析】冰川沉积物大小混杂,没有规律。海浪、风力和河流沉积物由上游向下游沉积物颗粒 逐渐由粗变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就地区而言,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2.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3.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 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冰川沉积物大小混杂,没有规律。海浪、风力和河流沉积物由上游向下游沉积物颗粒 逐渐由粗变细。【解答】图示砾石大小不同,棱角分明,且与当地基岩岩性完全不
19、同,不会是海浪、风力和流 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只能是冰川沉积形成。故导致这些砾石出现在该处的外力是冰川。 根据题干可知,瓦尔巴群岛海岸边的山坡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与当地基岩岩性完全不 同的大砾石,则大砾石应该是受冰川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堆积在此地,表明出现这些砾 石的地质时期气温非常低,冰川广布;现在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 放二氧化碳;大面积毁林尤其的热带雨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 力降低,导致全球出现变暖的趋势。所以与现在相比,最确定的变化是气候变暖。试卷第7页,总16页图示砾石大小不同,棱角分明,且与当地基岩岩性完全不同,不会是海浪、风力和流 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只能是
20、冰川沉积形成。A为冰川地貌、B为风蚀蘑菇、C为流水沉积形成的、D为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8,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 今已有上亿年周图有 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如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1)形成 蜂巢”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2)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B,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一沉积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 D.岩浆侵人一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3)关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都进
21、行得极其缓慢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答案】BAD【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解析】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 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 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 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
22、、岩浆活动 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试卷第8页,总16页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 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 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 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
23、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解答】A、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 蚀,错误;B、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 蚀,正确;C、读图可以看到,图中岩石形成的是蜂巢状的孔洞,冰川侵蚀地貌形成的是角峰和U形谷,错误;D、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图中岩石是花岗岩,错误。花岗岩为侵入岩,形成于地表以下,花岗岩千疮百孔为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故花岗 岩形成的过程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覆盖在花岗岩上的岩石被侵蚀,故花岗岩裸露 地表,受到外力的侵蚀。内力作用有缓慢的度褶皱,亦有快速的如火山地震,所以AB错误;火山喷
24、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所以C错误;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所以D正确 9.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 柴草。结合 火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如图回答(1)(4)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的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B.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大气对a代表的辐射吸收增加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C.增强c辐射B.增强b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3)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 b
25、辐射的主要是()试卷第9页,总16页A.水汽和氧气B.氮气和水汽C.二氧化碳和水汽D.氧气和氮气(4)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A.a增强c减弱 B.a减弱,c增强 C.b增强c减弱D.b减弱,c增强【答案】ACCB【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受热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 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 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
26、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 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 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 温作用。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 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
27、 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解答】读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a代表地面的直接热源 b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表示的是大气向地面返回热量,所以A正确使地面增温,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大气对b代表的辐射吸收增加,返回的c增加,所有B错误;水汽能强烈吸收b代表的辐射,所有 C错误;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所以 D错误。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防止霜冻。故即为图中的增强试卷第10页,总16页辐射。读图可知,a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28、射、 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低层大气的主 要组成中,吸收b辐射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汽。根据大气受热的原理,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减弱,使得白天气温较低,夜间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得C即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得夜间温度提高,所有使得昼夜温差较小。10.暑假期间,济南市的某同学到威海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 并绘制如图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示时间()A.陆地气温较低B.正值白天C.海面气压较低D.正值夜晚(2)造成上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C.水平气压梯度力B.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D.地转偏向力(3)在实际大气运
29、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C.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答案】BC【考点】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一一风【解析】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 度。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试卷第11页,总16页 低气压区,从而形成了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 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
30、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 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 作用下,风向沿着等压线流动,即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在实际大气运动中,特别是近 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 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一个交角,即风向斜穿等压线。【解答】根据烟雾的流向可以判断,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正值白天 或夏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当地的风向是由海陆风形成,结合课本知识,海陆风形成的根本 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
31、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而近地面的风, 由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而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1.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2)图中处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答案】CA【考点】大气的水平运动一一风【解析】(1)风力大小判读规律: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风 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不同图幅中,风力大小判读要根据比例尺,判断出单位距 离气压差的大小。(2)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 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高空的风 与等压线平
32、行【解答】(1)读图分析可知, 四点中, 处等压线最密,单位距离气压差最大,风力最大。C对,ABD错误。故选Co(2)根据风的形成原因结合图中的等压线可知 处的气压梯度力由西向东,因为等压线近地面受到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我国地转偏向力向右试卷第12页,总16页偏,所以风向为西北风。故选Ao二、非选择题(共 3小题,共40分)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3)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主要原因。【答案】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纬
33、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水汽、云量、.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强。【考点】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解析】(1)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判断即可。(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获得太阳辐射多,从纬度、地势、天气等方面分析。(3)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从地形、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即可。【解答】根据等值线数值分布,我国南部广东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数值逐渐增大到 3400小时(四川盆地
34、特殊情况除外),因此可以看出分布规律是 从东南向西北递增。读图,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晴朗天气多,大气中水汽少,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所以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乙地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该地一年中多阴雨天气,空气中水汽 充足,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日照时 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出现低值。读如图1局部地区岩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及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试卷第13页,总16页,其属于地球内部各圈层中的(1)甲处岩石的发源地为(2)图中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5、请写出一种该洞穴中常见的地貌(3)某中学生收集的四幅景观图中(如图2),与图中地下洞穴形成属于同一类型的 TOC o 1-5 h z Xo(4)图示岩石及地质事件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岩浆岩1 -石灰岩-砂岩-断层一岩浆岩2B.石灰岩砂岩岩浆岩 1岩浆岩2断层C.岩浆岩1 -石灰岩-岩浆岩 2-砂岩断层D.石灰岩 岩浆岩 1 断层 岩浆岩 2 砂岩【答案】软流层,地幔流水(溶蚀/侵蚀)作用,石笋、钟乳石BB【考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地表景观图【解析】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 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
36、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 条件。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内圈,即地壳、地幔 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大气圈 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地球外部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由液、固、 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 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 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 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 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临时施工围墙工程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农业科技项目投资与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某创业公司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及相关权益的协议
- 2024年建筑工程节能减排与环保技术应用合同
- 2024年建筑行业工人聘用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城市绿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协议模板版
- 2024年工业用地征用协议3篇
- 2024年商业展览场地预定合同3篇
- 2024年度物业服务合同服务内容扩展5篇
- 2024年公司合作框架协议3篇
- PDCA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 劳动标准培训课件
-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23-2024学年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 安全与合规管理
- 智能制造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
- 肺解剖生理课件
- 《忆读书》课件ppt(完美版)
-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项目六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表
- 《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