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册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说课稿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本文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现代散文,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散文作品,为今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是一篇散文,又属于精读美文,但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重在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2、说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 ,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3、教学目标高中与初中相比,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现当代散文的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语言,
3、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 ”提倡的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并重的教学理念。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
4、。2)本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指导学生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3)通感的修辞手法学生第一次接触,也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讲。难点: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 颇不宁静 ”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据注释自行解决。二、说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 ,采用:激趣 感知 品读、赏析 讨论 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 ,到学生的 “自主、合作、 探究 ” 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 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5、。三、说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学习方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质疑法等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四、教具的使用:收录机、朗读带、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释题,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重点赏析4、5 段,品味作品的语言和比喻、拟人、通感、叠字的运用。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通过讨论、质疑重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第一课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激发兴趣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6、(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以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被毛泽东称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凸显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力求创新,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 ,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作者那不食嗟来之食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今天我们就带着深深的敬意走进清华园的荷花池,
7、去领会朱自清先生妙笔回春之神奇。(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出示课件)(二)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要求:(1)标出自己读得不准字音。如曲,读第一声;似,与似的在一起时读卷舌音。(2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轻声朗读 ,配以轻音乐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
8、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通过自读 ,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 ,由浅入深 ,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感受和认识,并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同时教师可提供以下问题供同学思考:(A)文中所写的景物有哪些?(荷塘,荷花,荷叶,月色,树,杨柳,鸣蝉等等)(B)文中内容直接与题目相照应的段落有哪些?(4、 5 两段)(2)分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认识及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参与交流讨论。(3)教师主导,师生互答。 (视具体情况,就讨论未决的问题在更大范围之内展开讨论,仍以学生为主。)主导问题:(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
9、子是哪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明确这些问题后,从 4-5 段切入)(三)品读 -赏析1、局部研讨,欣赏朱自清笔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1)学生朗读 4-5 段,借助图片形象直观的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出示课件)教师点名请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 ,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 ,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 ,引起共鸣 ,产生更多的火花 ,当学生有
10、了心得之后 ,读相关的语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挚。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赏析月色下的荷塘 ,品味语言的妙处,体会景物特点。比喻: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荷花,似明珠、似星星、似美人荷香,像歌声拟人:羞涩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两者的飘逸是赖以相通的基础)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动态美、静态美。此段作者集中笔墨描写月下的荷塘,但已远不是平日走过的荷塘了,而是作者心中的荷塘。通过这些景物作者表现了自己“出污泥而不染 ”的品质和洁身自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情怀。景物描
11、写融进了作者的感情,景物便有了生命力。以上内容应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师适时点拨,然后由教师视情况加以归纳总结。(3)荷塘月光的赏析1、学生自由朗读本段。2、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再次明确通感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师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1) “泻 ” (有 “倾泻 ” 意,与 “ 静静地 ”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一个“泻 ” 字,把本来静止的月光写出了动感来了,给人一种想“ 月光浴 ”的浪漫情调。) “浮 ”两字的使用将月光和雾气写活。(2)再次体通感手法的使用。(光与影有
12、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3、再次出示有关荷花的幻灯片,强化学生的感受,进一步体味文章的意境。4、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平白自然,朴素无华,如口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荷塘与月色描写时的遣词造句等。)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暂得宁静的欢愉之情。这里,教师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的解释,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 ,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文章意境的美。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伴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四)讨论1、 第二课时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阅读欣赏45 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课件展示
13、)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讨论一:回想 46 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讨论二: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 颇不宁静 ”的心情缘于何?讨论三: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2、课堂练习 明确问题后,将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请学生配乐朗诵 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把练习定位于记忆;限时背诵第 4 段 ,效果可由学生自行评判。(五)拓展延伸(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课后练习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景物描
14、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六、板书设计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原则。板书设计荷塘月色朱自清动静结合景 荷塘幽静安宁荷叶 荷花 虚实相映 荷香月色和谐柔美巧用修辞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表现作者暂得的喜悦。2故都的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故都的秋。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2 个单元的现当代散文。必修一的第三个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必修2 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五本书中,仅设有文。共有 6 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 秋绿
15、记)故都的秋属于后者。相对于老教材,所选散文篇章比例有所下降。那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本所选经典篇章的学习,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从而步入 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现代散文不仅由白话代替了文言,而且由“ 代圣人立言 ”变为 “ 表现自己 ”,由 “文章 ” 上升为 “文学 ”,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通过学 习本文,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 代的教育模式来学习本文,将对散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本次比赛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6、1、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 2、理解本文作者 “主观色彩 ” 的情与 “客观色彩 ”的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 ”与“ 神”的有机结合。 2、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 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
17、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他们对对于写景状物的散文并不陌生,读懂文章内容不是难事。一般同学也 能说出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对于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鉴赏,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能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二)学习方法编者要求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写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审美境界。对于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 鉴赏能力。这是
18、一堂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习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四个步骤的学法引导:第一、课前组织要利用网络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第二、通过多媒体听读朗读,感受作品语言。第三、深入研读文本,适时讨论,探究其情景相融的艺术手法,感受人文精神。第四、拓展课堂,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三、说教法 贯彻 “ 三主 ”教学思想,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丰富多彩的图片,调动学 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散文的规律和原则,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19、力,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 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所以,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法和设疑讨论法两种方法。1、朗读法。在前两个诗歌单元养成的诵读习惯在本单元要加强巩固和发展,训练美读。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 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设疑、讨论法。抒情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志与意趣,
20、但这种抒写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实现的。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四、说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 有些困难,所以应当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2、配以相应的图片,增强感性认识,加深记忆。如人名与图片的关系。3、文字介绍,开阔视野,增进了解。4、总评: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关于秋的景色图片和诗文展示几幅关于秋天的景色图片,让学生充分领略秋天
21、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感受。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2)学生回忆关于秋的诗文,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3)图片画面优美,形象直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教师展示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起来才有明确的方向。2、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1)诗歌单元养成的诵读习惯在本单元要加强巩固和发展,训练美读,学生可以跟读,提示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和感情,培养学生良好 的语感。(2)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好的诵读、美读能将学生带入故都特有的意境之中
22、。(3)来自网上下载,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控制,使用方便。另一个设计思路是制成 FLASH朗读课件,声音配以不断变换的画面,这样 的效果可能会更加吸引学生,直观感受也更加强烈,但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因此我只使用了声 音文件。(4)显示思考题,节省时间,使学生在听读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名句参考】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23、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名篇参考】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山居秋暝欧阳修秋声赋学生通过上述图文的欣赏,自然会沉静在秋意之中,对本文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这时候,我就说:这些佳句名篇,有的描写秋天的肃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杀和凄凉,抒发作者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鲜明的个性,选择了独特视角,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创作了一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景如何?秋意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领略故都的秋味。屏幕显示课题和作者。以上课文导入,尽量控制在 5 分钟之内。3、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及有关课文意境画面。进入教学
24、第二步骤。听完朗读之后,下面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整体感知作品。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当结合作者思想和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在领读、试读、自由读之后,可安排五幅秋景的重点读。时间分配为”18 分钟。读完以后,抓住 “从青岛到北平来的理由就是要饱尝这故都的秋味提问: “ 秋味 ”是什么? “故都的秋味 ”可用文中哪些词说明?自然就把学生引入学法指导的第二个环节,即教学过程的第三个步骤:深入研读文本,适时讨论,走近大师,走进作品。学生找出相应
25、的词语后,屏幕显示“清、静、悲凉 ”,并进一步说明:这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清、静 ”是北国之秋的客观实景,“悲凉 ”是人的主观情感的写照,流露出沉静、寡淡的心绪。屏幕显示:“客观实景、主观情感”。4、 接着继续提问: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速读课文,读后,自由发言。最后,多媒体展示明确 枣日胜果。以上为整体把握,4 分钟时间。 5、然后,我设计三个问题,屏幕显示,让学生分组讨论。“五幅秋景图 ” :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 1、故都的秋景本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红叶似火的香山、游人如织的颐和园、明澈如镜
26、的昆明湖,而只选取了表现“清、静、悲凉 ” 的景物来写呢? 2、作者对故都的秋,态度如何呢?结合具体语言,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 3、故都的秋美丽而不肤浅,那你是否也会因它爱不能寐,沉浸其中,也会“清、静、悲凉起来呢?为什么?这一过程着重解读其人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是教学难点。我基本上安排 15 分钟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课前收集了解到的资料,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深切体会 作者对故都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的由来,从而深层次理解本文的丰富内涵。分组讨论之后,由组长概括发言,而后我作简要点评。如: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情
27、画意总关情。对于同一轮明月,高兴的人写她,她在笑;忧郁的人写她,她在愁;怒不可遏的人写她,她简直 就是一张气得苍白的脸,青筋暴跳、立目横眉。是否合乎心境是选景的主要标准。正所谓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这故都的秋乃是作者心中之秋。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作者不写北平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而是写百姓家院、普通街道所见之景,写下层人民和不得意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表明其审美 眼光是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足见其平民意识。郁达夫从生活中体会到许多悲苦和忧愁但他没有彻底消沉,而是依然怀着一颗真善美的心灵,以审美的态度和眼光观察故都的秋景看到 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美好的一面。明确其人文精神。因为老沉
28、浸在 “ 清、静、悲凉之中,会非常的压抑,难受,甚至会“在沉默中灭亡 ”。因为产生故都的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其实,即使在那样的艰难的处境中,作者也并非真正沉沦,在内心难言的孤独冷落之中,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他不写混混沌沌的江南之秋,正是他不甘沉沦的表现。 1933 年 4 月,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苦淡。但字里行间却流露着对生命的追问。1937 年,抗战爆发,他毅然投入到战斗的洪流中,进行抗日宣传,1945 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50 年代,郁达夫被国家追认为革命烈士。由此,我们联想到,即便硬骨头鲁迅先生,在医
29、学救国的理想受挫、弃医从文又陷入低谷之时,也曾躲在北京的绍兴会馆抄写古碑,暂 时用种种方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即使是有骨气,宁肯饿死也不食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也曾借素淡朦胧的荷塘月色来表现自己不满现 实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与彷徨。但是,他们都不愧为新文化运动的精英,中华民族的脊梁,苦闷彷徨之后,他们依然昂起高贵的头颅,血 沃中华,不仅以优美的文笔为文学殿堂增添了绚烂的篇章,更以滚滚热血,为后人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之歌。从这些真正文人的作品里,我们能汲取很多的做人与作文的营养。对于【点评】在这里我就不作一一解说。讨论完以后,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思想苦闷 不甘沉沦 ”。完成了以上三个步
30、骤,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再用 3 分钟布置拓展学习内容和安排结束语。下面进入教教学的第四个环节:拓展课堂,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这个环节也就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内容。我先示范性地提出有关故都的秋拓展课外的研究性命题,比如: 故都的秋的诗化表现。文人眼中的秋。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命题或自己另外命题研究学习。在完成上面第四个步骤之后,就完成了整堂课。我的结束语是这样的:同学们 的方式,自主合作地去感悟,去揣摩,走进故都的秋,现在走出故都的秋名家名篇名作。,今天在郁达夫先生展现的一个秋天的背景里,我们以朗读 ,在网络环
31、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最后我简要说说板书设计:首先导入课文之后,打出题目,作者字幕。接着在整体感知之后,显示五幅图景的概括性文字和三种情感的字 幕。进一步明确后,打出“客观实景 ”和 “主观情感 ”字幕,分别放在五幅图景和三种情感的上面,形成概括性对比。在深入研读讨论作者人 文精神之后,打出“ 思想苦闷,不甘沉沦”字幕,放置 “郁达夫 ” 字幕的下方,凸现人文精神,以强调作品的魅力。作业布置依据:1、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力争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2、从课程论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既要重视显性课程,也不能忽略隐性课程,只有
32、在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学生在潜移 中受到教育,在默化 中发展个性。开发和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实际上是开设了一门隐性课程。3、从当前教育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精神核心,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郁达夫先 生是革命烈士,杰出的爱国主义作家,尽管他生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勤俭品质、率真个性、文学 特征等特征在当代依然有其生命力,正是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发和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可以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素质教育的特色。板书设计:故
33、都的秋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3囚绿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囚绿记,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七个方面: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个方面,下面一一展开: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地位:囚绿记 是我国现代作家、 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 交 往” 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 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颂扬忠贞不屈的气节,抒发了对黑暗的憎 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
34、学生朗读、赏析。人教版则将它放在高一必修 ,与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一起,组成“ 阅读鉴赏” 的第一单元。作用:本篇课文主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热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 的爱,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的精神的歌颂。2、教材处理: 新课标中指出, 语文是教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程.是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教学生学语文、读语文、讲语文、用语文的课程。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
35、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对教材的处理做了 大胆的突破,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把重点放在在朗读中理清文章结构,在鉴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本人在反复诵读本课的过程中发现,本课的第5 自然段特别适合用来开展诵读指导,因此,在诵读环节重点放在第5 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阅读的能力。同时,紧扣本单元“ 写景要抓住特征” 这个写作主题,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会本课象征、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把难点放在拓展引申环节上,让学生对本课的主题作个性化解读。二、说学生高一的学生基本能把握课文的内容。从初中到高一他们接触了不少美文,多数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散文的语言美
36、、 意境美有所感悟。但他们有很多人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农村中学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也没 有阅读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达。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地去相信学生。还要收 放得当。同时培养学生通过优美的语言获得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和对课文美的感知,再结合写作要求力图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三、说教法 本课试图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我的课程容量以及课堂的美感。在指导诵读中加以音乐的伴奏,陶冶情操,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关注学生的 学习状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充分肯定其发现与感悟,使学生既有学习的信心又能接受
37、理性的建议。圈点批注、讨论、点拨,让学生在“ 自主、合作、探究” 中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仅享用一时,而授人以渔,将受用一生”。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学习方法:朗读讨论欣赏仿作。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老师先用示范引导学生圈点批注和探究问题,然后学生课堂 互动交流。抓紧文本,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和问题探究,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情景导
38、入(二)、 释题(三)、初步感知(四)、合作探究:1、自由发言。2、共同研讨(五)、主题归纳(六)、拓展引申(七)、作业布置:合作探究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1、自由发言: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重点把握: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2、共同研讨:(重点把握象征、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及对主题的解读)主题思想方面的设计思路:1、不任意发挥,不一定要想到民族气节、爱国情怀等,要做个性化解读。2、 主题: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 囚绿” 的故事,通过赞美窗前一株永向光明、抒发了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对拓展引申环节的设计思路:1、设计问题
39、:本文给你什么样的深刻的启示?“ 永不屈服于黑暗” 的常春藤,颂扬忠贞不屈的气节,2、设计思路:这个问题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与人生启示方面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对主题的进一步个性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突显作品的现实意义。六、作业设计: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 ,描述一种景物 ,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与本单元的作文训练专题“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相扣紧。七、对板书设计的思路是:突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板书的设计形状上我下了一番工夫,把板书设计成一棵常春藤的样子,与本课写作对
40、象暗合。给学生一目 了然、印象深刻的美感。以上就是我上囚绿记的思路。谢谢大家!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一、说教材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 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 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
41、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此 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2)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 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42、。教学重点: 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 怨情 ”,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 ” ,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二、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 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
43、标。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三、说学法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 论法等。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 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由教师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 变化,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可以
44、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结合初中所学,回顾诗经的相关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学习中必然要讲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包括“诗经六义 ” ,其中,氓所涉及的比兴手法,是相关文学常识的重点。这部分的学习安排在导入环节,通过回顾蒹葭课件展示相应的文学常识知识点:、关雎等初中语文涉及的诗经篇目,来串讲相关知识点。在此环节,使用多媒体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四言诗2、朗读分为听配乐范读与学生自读两个环节,首先听范读来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诵读的节奏(多媒体课件展示:二、二节拍),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下注释,明确字音字形,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
45、用法与意义(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应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并且对诗歌叙述的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感知。3、由教师导引,帮助学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欢喜悲伤 怨恨,并且明确本诗所表达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 ”,并由此来生发其他问题,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4、在对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并且了解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对本诗进行进一步的鉴赏。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设计四个问题( “女主人公为何怨”、 “她怨什么 ” 、“怨过之后她又将何去何从”、 “ 她的感情变化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本诗的思想意义(不仅是对氓的控诉,也是对当时社
46、会普遍存在的妇女地位卑微现象的批判)、了解诗歌的进步性所在(表现了女子敢于反抗,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并体会本诗边叙事边抒情,通过回忆、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围绕着 突破。“怨情 ” 来展开问题,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寓于其中,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得以5、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初步鉴赏诗歌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建立在解决之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的。需要注意引 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找到对应的诗句,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明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6、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背诵。诗经中出现的生僻字多,这会给学生的背
47、诵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首先应加强学生 对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实,并且由教师对诗中的故事情节整理概括,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通过指定学生演板重要词句,来明 确背诵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能得以突破。7、作业设计环节 让学生把诗歌改编为现代诗歌或小说 8、课堂小结诗经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千百年来,诗经中,尤其是“ 国风 ”部分的优秀篇目流传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 所反应的内容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表达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感情,由此给我们的写作也带来启迪。因此,安排课堂小结如下: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
48、,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 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 谛正在于此 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 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五、说对本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怨情 ”作为中心点,由此生发几个问题,来完成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意义把 握,艺术手法鉴赏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课堂容量较大,需要教师课前抓好学生预习工作的落实。在课堂教
49、学中,要运用好多 媒体课件,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另外,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爱情诗,在课堂教学中必 然涉及爱情观的讨论,如何把握好尺度,不脱离文本,避免把爱情诗的鉴赏变成纯粹爱情观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尤其值得注意的问题。附:板书设计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诗经为何怨 一片痴情 无端见弃怨 怨什么 丈夫薄幸 世道不公怨之后 痛定思痛 与氓决绝诗经采薇说课稿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语文06 号,现在我来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诗经采薇。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诗经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
50、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 三个维度”诗歌的主旨。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 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
51、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 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 点拨法 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最后,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 美好的情感吧。二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凑。并大体让学生把
52、握结构内容。三 细读赏析 讨论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 分组讨论主人公对战争的态度及文章的主旨 鉴赏最后一章,各抒己见。老师最后在大屏幕上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和学生们交流 四:作业:课后阅读诗经里其他经典篇章,把自己喜欢的重章叠句找出来在班里交流。五: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快,自然流畅。以上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完毕,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5离骚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 歌)的第二篇。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 8 首,其中诗经中
53、3 首,汉魏晋五言诗 3 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在 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 域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 句 2400 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
54、,表现了屈原坚持“ 美政”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二关于教学方法、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结合作品特点,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 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
55、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 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 及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教学难点:关键词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点、 难点, 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教材特点和面临的具体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 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具体教学措施如下:第一,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内容包括: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A 作家作品; B 写作背景; C掌握生字生词;
56、 D 熟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把教学难点,即词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课时中,把教学重点,即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课时,以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第一课时:诵读、讨论相结合;第二课时:讨论、训练为主。三 .关于学法指导 1.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篇课文尽管难度较大,尤其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较大,但教学各个环节 的设计上,仍以教师的引导为主,通过切合实际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 2. 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由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们华
57、亭一中的具体情况是:高中学生中城镇多农村少,矿区学生 多,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必须加强督促。3. 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积累,犹如堆沙一样,一层一层的积淀。课外的阅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并做好示范作用。因此,本课的导入和课后作业均要体现教师的这一教学思想。 4课文的背诵方面,教师要充分把握楚辞的语言特点,比如楚辞作品,包括离骚整节奏等特征,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背诵。四关于课堂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导入,两句一节,大量使用语音词“ 兮” 以表达情感,调要求学生列举自己掌握的诗经和离骚中的名句。明确我国文学“ 风骚” 并举。 2感知、理解课文。鼓励学
58、生充分挖掘利用课文注释,力求自己动手疏通词句。第一步,范读让学生耳顺。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正音。第二步,诵读让学生口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感。第三步,解难、疏通。这首诗古奥难懂,应当先扫除语言文字障碍,然后再欣赏诗句。课文注释较为详细,而且句句有翻译,这对学生 读懂诗作是一大帮助。但学生在自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可以提出讨论,老师作一些点拨。第四步,课堂练习。可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并动手默写,记清楚难写难读的字。第二课时 第一步,鉴赏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艺术手法和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理解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比喻用法,使全诗的形
59、象化特点非常鲜明。另外,每两句都有“ 兮” 字做停顿,抒情性也非 常鲜明。(这一点对背诵的指导非常有用) 2分析诗中屈原形象。 3欣赏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丁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 的品性。第二步,进一步指导背诵前 6 节。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之后,获得了良好的语感再背诵。可以创设竞赛氛围,看谁 背诵最快最好。第三步,引申、拓展。赏析屈原名句,诸如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附 :
60、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美丽华彩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人格魅力 赤胆忠心,胸怀炽烈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 实现理想,不惧危难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诗经的过程中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语言特点。、楚辞和汉魏晋诗歌,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篇目。本文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功能与反抗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慧社区安保系统挂靠运营合同3篇
- 2024版外部顾问协议范例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DJ音乐版权交易与保护合同3篇
- 2024正规个人创业投资借款合同范本6篇
- 2025年度投标委托保证协议模板(专业版)1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翻斗车运输及保险代理协议3篇
- 2024年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引进与许可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驾驶员劳动合同及驾驶技能培训协议3篇
- 2024版仓储设备操作者合同3篇
-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40篇(2003-2021)
- 肿瘤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产品拆解:飞书多维表格怎么用
- 意识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
- 客房服务员(四级)考证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英语演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商务礼仪培训职业礼仪员工培训PPT
- 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试题及答案
- 本田品质管理基础课程(课堂PPT)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 单元1 主题6 熟悉本学科著名的办学机构
- JC∕T 2647-2021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废水回收利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