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结课论文(共6页)_第1页
病毒学结课论文(共6页)_第2页
病毒学结课论文(共6页)_第3页
病毒学结课论文(共6页)_第4页
病毒学结课论文(共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 科 生 课 程 考 试 试 卷 封 面(课程名称: 病毒学 )学位(xuwi)课 选修课 补修课本 科 生 学 院 本 科 生 年 级 本 科 生 姓 名 本 科 生 学 号 任课教师 姓 名 考 试 日 期 考 试 成绩(chngj) 巨细胞病毒(bngd)摘要(zhiyo):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rus,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jd)的核内包涵体,故名。它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关键词:孢疹病毒 症状(zhng

2、zhung) 神经系统 病变 阳性前言:属于疱疹病毒科,简称CMV,其感染后使感染细胞肿大并产生巨大的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所以称为巨细胞病毒。人群对CMV普遍易感,有人统计成人CMV抗体阳性率90%以上,即90%以上人群感染过CMV,大多数为稳性感染,可成为潜伏感染。人群之间通过日常接触、性接触、输血及血液制品、胎盘、哺乳等方式 传染。CMV常常会造成胎儿先天感染导致畸形发生,孕期CMV感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巨细胞病,重者可导致流产或死胎。另外,后天感染或潜伏病毒激活后可导致输血后肝炎、间质性肺炎等。 正文: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但比HSV大5%。本病毒

3、对宿主或培养细胞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及在人纤维细胞中增殖。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初次分离培养需3040天才出现细胞病变,其特点是细胞肿大变圆,核变大,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巨细胞病毒药品 唾液、尿液、子宫颈分泌液等标本离心沉淀,将脱落细胞用姬姆萨染色镜检,检查巨大细胞及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可作初步诊断。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人胚肺纤维母细胞中,由于CMV生长周期长,细胞病变出现慢,为了快速诊断,可将培养24小时的感染细胞固定,用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MVDNA。用ELISA检测lgM抗体和lgG抗体,适用于早

4、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IgG抗体可终身持续存在,lgM抗体与急性感染有关。不论是初次感染或复发感染,当病毒血症时,可用葡聚糖液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涂片,加CMV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酶或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分子杂交技术直接从尿液,各种分泌物中检测CMV抗原和DNA是既迅速又敏感,准确的方法。CMV感染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CMV感染的诊断依据详见CMV感染诊断方案,临床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巨细胞病毒(bngd)研究: 对CMV感染(gnrn)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因此实验室操作从试剂选用至结果判定,都需保证质量。采用国际上尚未公认的新方法时,应与“金标

5、准(biozhn)”病毒分离等结果对照,考核其可靠性。 在中国小儿中,原发感染大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此时又多呈产毒型感染状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趋向潜伏感染。但在患有其他疾病时,体内病毒又可被激活,呈现产毒型感染。如人们观察过3岁以上的53例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在他们的急性期除2例(3.8%)外均伴有CMV感染,其中半数以上(64.2%)为再发感染,以后随访中发现又转为潜伏感染,可以作为佐证。 CMV感染小儿多表现为无症状性感染,只有少数为症状性感染,且又多发生于先天性和围生期感染患儿。在严重免疫缺陷时,可出现肺炎、肝炎等全身疾患。 CMV感染可累及宿主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但产生严重病变的机会不

6、多,靶器官的损害又与患儿的年龄有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小头畸形、智能障碍等)和先天畸形主要见于先天性感染;肝炎、肺炎还可见于婴幼儿时期感染。因此,在生后感染患儿身上发现有中枢神经损害和先天畸形,将其归为CMV感染所致是不科学的。 新生儿在娩出时,往往会在其体内混入微量母亲血液,脐带血更甚。故从脐带血或初生新生儿血中用PCR法查得CMVDNA,以示新生儿感染也是不可靠的。应该再次对新生儿复查或作其他病毒学检查核实。 对症状性CMV感染如肺炎、肝炎的诊断,仅仅依赖血清学或尿、血中病毒学检查阳性结果也欠妥当。因为这些检测结果只能表现体内有CMV存在或复制,却无定位意义。如从病变肺、肝组织中原位检测

7、阳性则就可靠,但是实施困难。因此,应该采取肺炎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替代或排除能够引起同样病症的其他病因和病原,力求诊断可靠。性状(xngzhung):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但比HSV大5%。本病毒对宿主或培养细胞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及在人纤维细胞中增殖。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hunmn),复制周期长,初次分离培养需3040天才(tinci)出现细胞病变,其特点是细胞肿大变园,核变大,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CMV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缺陷者,可导致严重的和长期的CM

8、V感染,并使机体的细胞免疫进一步受到抑制,如杀伤性T细胞活力下降,NK细胞功能减低等。机体原发感染CMV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激活NM细胞。抗体有限CMV复制能力,对相同毒株再感染有一定抵抗力,但不能抵抗内源性潜伏病毒的活化,及CMV其他不同毒株的外源性感染。而通过特异性杀性T淋巴细胞和抗体依赖细胞毒性细胞能发挥最大的抗病毒作用。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广泛,中国成人感染率达95%以上,通常呈隐性感染,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严重疾病。病毒可侵入肺、肝、肾、唾液腺、乳腺其他腺体,以及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长期或间隙地自唾

9、液、乳汗血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多处排出病毒。通常口腔,生殖道,胎盘,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多途径传播。(一)先天性感染妊娠母体CMV感染可通过胎盘侵袭胎儿引起先天性感染,少数造成早产、流产、死产或生后死亡。患儿可发生黄疸,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及溶血性贫血。存活儿童常遗留永久必性智力低下,神经肌肉运动障碍,耳聋和脉络视网膜炎等。(二)围产期感染产妇泌尿道和宫颈排出CMV,则分娩时婴儿经产道可被感染,多数和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的亚临床床感染,有的有轻微呼吸道障碍或肝功能损伤。(三)儿童及成人感染通过吸乳、接吻、性接触、输血等感染、通常为亚临床型,有的也能导致(dozh)嗜异性抗体阴性单核细胞

10、增多症。由于妊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肿瘤等因素激活潜伏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病毒,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炎、脑炎等。(四)细胞转化和可能(knng)致癌作用经紫外线灭活的CMV可转化啮齿类动物胚胎纤椎母细胞。在某些肿瘤如宫颈癌、结肠癌、前列腺癌、Kaposis肉瘤中CMV DNA检出率高,CMV抗体滴度亦高于正常人,在上述肿瘤建立的细胞株中还发现病毒颗粒,提示CMV与其(yq)疱疹病毒一样,具有潜在致癌的可能性。免疫性: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CMV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缺陷者,可导致严重的和长期的CMV感染,并使机体的细胞免疫进一步受到抑制,如杀伤性

11、T细胞活力下降,NK细胞功能减低等。机体原发感染CMV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激活NM细胞。抗体有限CMV复制能力,对相同毒株再感染有一定抵抗力,但不能抵抗内源性潜伏病毒的活化,及CMV其他不同毒株的外源性感染。而通过特异性杀性T淋巴细胞和抗体依赖细胞毒性细胞能发挥最大的抗病毒作用。预防保健:进行有意识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特别是育龄期妇女,以减少巨细胞病毒对胎儿的严重危害。对于孕妇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等患者要注意保护,使她们远离传染源。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乳汁中巨细胞病毒阳性者,不应哺乳。免疫防治,尚在研究和探索中。CMV引起细胞内感染后,

12、灭活疫苗无明显预防的作用。怀孕早期发现有CMV原发感染及/或羊水细胞中有CMV抗原时,应中止妊娠。减毒活疫苗可使被接种者产生抗体。并产生对CMV的细胞免疫,减少症状性CMV感染的发生。CMV高价免疫球蛋白对血清CMV阴性的骨髓移植受者的症状性CM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能预防再感染。在接触患儿尿液或唾液后应仔细洗手,以预防后天性CMV感染。治疗(zhlio):艾滋病人巨细胞病毒(bngd)由于CMV感染患者大多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即使CMV在体内复制活动,也多为无症状性感染。目前又无有效、安全的抗CMV药物,故对CMV感染的治疗,仍限于症状性感染时的对症处理;更昔洛韦因有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

13、,因此(ync)只能在症状性感染时谨慎使用。丙氧鸟苷(ganciclovirDHPG)有防止CMV扩散作用。如与高滴度抗CMV免疫球蛋白合用,可降低骨髓移植的CMV肺炎并发症死亡率,如果耐丙氧鸟苷的CMV感染可选用磷甲酸钠,虽能持久地减少CMV扩散,但效果比前者差。国外研制CMV病毒活疫苗,能诱导产生抗体,但排除疫苗的致癌潜能,有待解决。参考文献:吴佩琼.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186例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13)汪辉,李天,凌霞珍,闻良珍. 核转录因子B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作用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05)董淮富,潘家华,李莉,李兴武. 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观察J. 实用全科医学. 2007(05)梁思敏,苟欣,吴小候,刘航. 膦甲酸钠治疗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25例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01)徐亚萍,吴苔,郑季彦. 更昔洛韦对先天性与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远期疗效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21)甄宏,方峰,舒赛男,周玉峰,董永绥,聂兴草,李革. 大蒜新素抑制人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基因表达在抗人巨细胞病毒机制中的作用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6(01) 闫淑媛,陈平洋.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05)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