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含反思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张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2)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3)运用内力作用以及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分析常见的地表形态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建立内外力辩证统

2、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教学重点:1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2.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内力和外力的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教学难点:1.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关系;3.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解法、表格归纳法、比较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及复习提纲教学过程:导入:传说中东汉仙女麻姑,早年修行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长的还像十八九岁的姑娘,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

3、陆地丘陵了吧!”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食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那么沧海真的会变成桑田吗?用我们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说明(学生回答)教师: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主要有哪些形式?引入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能量来源。(进入复习内容)一、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分类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分类: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类型。二、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而其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分为水平

4、运动和垂直运动。1/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含反思风化作用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随堂巩固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ABCD2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D堆积作用3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垂直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三、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的表现方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

5、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区使地表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例:雅侵蚀作用沟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河流上游等风力侵蚀风蚀城堡等丹地貌)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蚀陡崖,海蚀柱、海蚀穴、海海浪侵蚀滨海地带蚀平台搬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运作用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海滨地区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

6、学设计含反思冰川沉积冰碛地貌(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有冰川分布的高纬或高山地区沉积作流水沉积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物颗粒具有分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用风力沉积沙丘和黄土堆积海浪沉积沙滩选性,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滨海地带随堂巩固4(2009广东高考,44)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风化作用D搬运作用读下面地貌景观图,完成57题。5以上地貌属同一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ABCD6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A内力作用的结果B外力作用的结果C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与内、外力共同作用无关7下列

7、四幅图中,属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读下图,完成8-9题。8.该图所示的景观是()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壶口瀑布D.长白山天池9.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教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同时发生,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总的趋势使得地表变得起伏,外力作用总的趋势使得地表起伏变得平缓。随堂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材料一: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000多米,但在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是8844.43米。材料二:据中

8、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在海地地区(18.5N,72.5W)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10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D流水作用11有关海地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3/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含反思A火山活动引起B地壳运动引起C山崩和滑坡引起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1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C地表形态的变化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D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9、1、三类岩石的概况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类型特点例岩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浆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花岗岩;各种金属矿喷出岩岩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煤、砂岩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2、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如下模式图:岩浆岩冷却重熔外力变质凝固再生岩浆作用作用重熔再沉积岩生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变质岩随堂巩固外力作13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A_,B_,C_。(2)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_,_。(3)在C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地面有时会发生_活动和_。(4)和两种地质作用,其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_。(填数码)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反思高二地理张帆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三是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4/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含反思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