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注释《文选》之原因研究_第1页
李善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注释《文选》之原因研究_第2页
李善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注释《文选》之原因研究_第3页
李善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注释《文选》之原因研究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李善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注释文选之原因研究 孙文杰(德州学院 中文系,山东 德州 253023)Summary:文选是我国在诗经、楚辞时代之后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选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本文拟从李善文选注文学导读与训诂专著的双重性质出发,来研究李善文选注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的原因,期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文学训释传统与哲学训释传统的不同,以此展现中国训诂传统的丰富多彩。Keys:李善;文选注;征引式训诂体式;原因H13 :A :1673-2596(2011)07-0125-02文选是我国古代在诗经、楚辞时代之后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选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它甄录了上起战

2、国、下迄萧梁一百三十位作家的七百多篇(首)作品,是研究这一时期文学发展演变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文选成书一百多年后,就有了集前人之大成的系统注释李善注。李善根据集部著作的特点,采用征引的训诂体式对文选进行注释,摆脱了两汉以及魏晋时期经注和子、史两部注释采用的“以经证经”、“以史证史”的窠臼,在训诂学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本文拟从李善文选注文学导读与训诂专着的双重性质出发,来研究李善文选注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的原因,期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文学训释传统与哲学训释传统的不同,以此展现中国训诂传统的丰富多彩。王宁先生把唐以前的主要训诂体式,概括为说解式、直译式和考证式三类。到了唐代,作为训诂基础

3、工作的古代文化典籍注释,出现了一些新的景象与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唐代在前代单篇、小规模集部注释的基础上,出现了集部注释的集大成之作李善文选注。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首先出现注释的,往往是儒家经典,然后扩大到各家的哲学经典。西方诠释学家伽达默尔把训释的优越性概括为它能把陌生的东西变成熟悉的东西,用自身的概念把陌生的事物置于自己的视野中并使其重新起作用,从而使陌生的因素和自身的因素在新的形态中相互交流。中国古代在训释儒家经典的实践过程中,大多遵循了这一理念,在讲求文本原意解释清晰的基础上,往往更注重进一步阐发经世致用的观点,如陆九渊就曾提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口号,强调深刻体会经典的深意,

4、把自己的意愿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对经典做出主观意义层面的发挥。经学注释家们大多把经世致用基础上的新义阐发作为经典注释的最终目的,从这一目的出发,他们很难完全消除自己的历史性,有时甚至夸大自己的历史性,使典籍的训释成为宣扬当时时代要求的工具或表现个人思想感情的载体。与此同时,他们在时代背景下对哲学经典的阐释,也使得其哲学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李善文选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注释范本之一,既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注释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中国哲学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的训释相比,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训诂体式征引式。他不是用自己的概念将文选转变成他视野中熟悉的东西,

5、而是以直接援引旧文、旧注、成句与典实的方式,来探明词语源流,将说解语义与阐明文义融于其中,使其意义得以追溯、印证,达到意义的诠释。在此过程中,他总是有意淡化自己的历史性,尽量以空白主体的形式进入文选的注释之中。他除了重视传统的语言学的注释方法外,又进一步从文学的角度,对照汉魏六朝文学“明理引乎成辞,微义举乎人事”的特征,深入文选内部,以详实地究明所收作品的典故出处为重点,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注释史上的新局面,就其产生的时代来讲,有着自己的开创意义。李善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李善采取征引式训诂是由其“文学作品导读”的训诂目的决定的。文选产生于讲求“文笔之辨”的南朝,其编选者萧

6、统也是基于建立一部能代表“文”之特色的诗文总集的考虑,来进行编选的,并且南朝又是各种文体出现并逐渐完备的时期,因此,文选成为南朝及其之前所出现的各家各体美文诗赋的荟萃之作。它以所收内容的经典性及各体的完备性引起后人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唐代士子赖以学习、摹拟的范本。日本学者冈村繁指出:“李善继承并超越了以往对文选做语言学注解的传统方法,进而从文学的角度深入文选的内面。他致力于凸现汉魏六朝文学的本质特征,由此而把重点放在文选作品中用语所依据的出典,对之逐一探幽溯源,精心施注。”李善注意到文选的性质及在历史传统文化中不同于经、史、子部著作的作用,适应文人文学作品讲求典雅、袭用古语的特点,凭藉自己渊博的

7、知识,将这一经典文学文本中陌生因素通过征引的方式,一一“举先以明后”,从而使其意义得以追溯、印证。他把注释的重点放在对各种优秀文学作品的保存和复原、对组成文本的各要素的本始意义进行祖述和汇总上,虽也解释字、词、句义,但其目的已超出以往经、史、子注消除文字障碍、显示典籍原貌的目的,而成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导读。其次,征引式训诂体式被李善开创并用于集部注释是与魏晋时代文人个人创作的特点相适应的。汉代尊经尚儒,讲究纲常,在束缚人的思想的同时,也束缚了文学的发展。从汉末到魏晋,是玄学的发展时期,玄学兴起后,贵族阶层内部产生了个性解放的趋向,要求摆脱儒教,发展个性。于是,文人作品大量产生,并突破以往千篇一律

8、的规范化形式,体裁风格纷纭多样,意蕴境界各随己意,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经、史和子的束缚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审美与欣赏的价值。萧统按照“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编纂文选,所收作品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品中所蕴含的文人自身的情感,带有大量的经验性,很难用简单的字、词、句的直译反映出来,以往的训诂体式不但难以完成沟通作者与读者的任务,而且会把读者的思路限定在狭小的范围内。因此,对文选的注释难以严守以往经书训诂的旧体例,寻求一种新的训诂体式来为集部文学作品作注,成为当时注释家的任务之一。在中国文化史的漫长进程中,经学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笼罩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其巨大作用下,中国

9、古代的书面语,特别是文人作品中的语言,对经、史、子部,特别是经部作品,有着十分顽固的因袭性,这种因袭性主要表现在词语更新极慢而典事转用极快上,李善的以寻旧章而探来源的征引式注释,正是适应当时文人个人创作“事必据典,言必雅正”的特点而产生的,是“唯文学作品可取,又唯文学作品所必取的”。正如王宁先生所说:“能够完成文学注释任务的,必然是征引体式。”再次,李善采取征引式训诂体式也是由文选所收作品的特点决定的。注释是着眼于语言的,汉代的训诂以注经为主要目的,经书作为儒家思想的载体,在训释上讲求释义的准确,而文学作品则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内容,词、句的运用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文选中的作品是从纯文学的角度

10、选入的,文学语言不同于经、史、子部著作对语言的应用,它允许读者凭藉自己的经验有各异的领会,在训释上讲求释义的模糊性,这种要求的存在,为李善采用征引式训诂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文选所收七百余首作品,大致可分为选赋、选诗、选文三类。辞赋属广义的骈文,选诗骈偶之作颇多,选文中除奏弹刘整和报任安书外,其余均为骈文,因此,文选堪称一部骈体文集。讲求用典是骈体文的基本特征,即便是奏弹刘整和报任安书,其中的用典也随处可见。据王宁先生统计,选诗的涉典字数约占21.4%,平均每5个字就有一个入典。整部文选可以说是典故迭出,目不暇接。李善采用征引式训诂,正是为了适应文选满纸典故的特点。第四,历史及训诂学的发展也为李善

11、征引式训诂提供了条件。训诂学肇始于先秦,经过两汉的中兴和六朝的深入,到唐代又得到全面发展。前代训诂已经为李善积累了大量可资征引的故训材料,不仅有卷轶浩繁的经、史、子、集旧注,而且有说文、尔雅、埤苍、古今字诂、字林、杂字、韵集、声类等辞书,甚至选文的已有旧注也有数十家之多。李善不采用直接训释的方式,不仅贯彻了全书征引式的注释体例,而且在重视故训的时代,贴切地引用故训对文句语词做出准确的说解,无疑增强了注释的可信性和权威性。最后,李善自身渊博的学识和勤奋的治学精神为征引式注释的完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征引式注释的难度、强度极高,李善上文选注表:“故勉十舍之劳,寄三余之暇。”新唐书艺文传李邕传:“父(李)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麓。”正是他渊博的学识和勤奋的治学精神才使其完成如此博瞻的征引。综上,李善把征引式训诂体式运用于文选的注释,“既是不得不如此”文学语言的含义难以用传统训诂体式准确表达,“又是完全可能如此” 适应汉魏六朝文人作品“明理引乎成辞,微义举乎人事”的实际。Reference:1王宁.李善的昭明文选注和选学的新课题A/赵福海.昭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