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涉税风险指南(共41页)_第1页
保险行业涉税风险指南(共41页)_第2页
保险行业涉税风险指南(共41页)_第3页
保险行业涉税风险指南(共41页)_第4页
保险行业涉税风险指南(共4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2保险行业涉税风险(fngxin)指南第一章行业(hngy)基本情况简介 1.1行业(hngy)概况 1.2行业特点 1.3业务流程 1.4会计核算特点 第二章 财产保险行业主要涉税风险点2.1一般业务涉税风险点2.1.1收入类涉税风险点2.1.2纳税申报类涉税风险点 2.1.3发票使用方面涉税风险点2.2特殊业务涉税风险点2.2.1保险行业会计处理与税收政策规定差异形成的涉税风险点第三章 纳税评估的思路与技巧3.1 信息采集的渠道3.2 一般业务纳税评估思路与技巧3.3 特殊业务纳税评估思路与技巧第一章 行业基本情况简介1.1 行业(hngy)概况财产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

2、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pichng)责任的保险。 财产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财产保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有关的经济利益(ly)和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狭义财产保险则是指以物质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在保险实务中,后者一般称为财产损失保险。1.2 行业特点1.财产保险行业组织架构财产保险行业实行四级管理模式,即总公司、省级分公司、地市级分公司(或中心支公司)、县级支公司(或营销服务部),不同层级的公司

3、具有不同的组织机构特征,采取职能式、产品式、事业部式等多种组织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总公司、省级分公司、地市级分公司和县级支公司四个层级进行运营和管理,其中总公司和省级分公司主要起管理职能,地市级分公司是整个公司的操作平台,建立起了“三个中心”运营架构,即成立了承保中心、理赔/客服中心和财务中心,县级支公司主要承担业务拓展职能。财产(cichn)保险业组织机构图一级法人总公司省级分公司地市中心支公司再投保公司县级(支公司) 营销部省级分公司直属经营单位地市中心支公司营销部省级分公司二级法人三级法人非法人分支机构2.财产保险(ci chn bo xin)行业经营范围单一财产保险公司的经济范围主要

4、分为两部分:一是财产保险,二是短期健康险。财产保险是其主要和核心业务,主要包括(boku)企业及各类组织的车辆、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保险,货物运输险、也包括信用、责任、保证等保险。个人财产保险是非主营业务,主要包括车辆、家庭财产、住房、个人房屋贷款保险等。短期健康险主要指意外伤害及附加医疗保险,包括团体及个人意外、伤害、学平险等及附加的医疗险等险种。但是,我国关于保险经营范围包括(boku)两层含义: (1)禁止兼业,保险(boxin)组织不得从事保险业务以外的业务;非保险组织不得经营保险或类似保险的业务; (2)禁止兼营,同一保险公司不得同时(tngsh)兼营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种业务。

5、我国保险法第92条规定,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来3.财产保险行业专业术语释疑(1)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并承担源于被保险人保险风险的协议,其中,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2)原保险合同 是指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收取保费,对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合同。 在实务中,保险公

6、司应当根据保单责任的实质进行合同的分类,而不能仅根据形式。一般(ybn)按业务性质将原保险合同分为寿险原保险合同和非寿险原保险合同。 通常情况下,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长期健康保险等均属于寿险原保险合同;企业财产保险(ci chn bo xin)、家庭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农业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均属于非寿险原保险合同。(3)再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是指一个保险人(再保险分出人)分出一定的保费给另一个保险人(再保险接受人),再保险接受人对再保险分出人由原保险合同所引起的赔付成本及其他相

7、关(xinggun)费用进行补偿的保险合同。 (4)非寿险业务准备金 非寿险业务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履行非寿险业务未了责任所需要的资金额度,主要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 保监会2004年12月15日颁布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它责任准备金。(5)未到期责任(zrn)准备金(又叫未赚保费准备金,Unearned Premium Reserve / UPR)是指在准备金评估日为尚未终止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包括保险公司为保险期间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保险合同项下尚未到期的保险责任

8、而提取的准备金,以及为保险期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保险合同项下尚未到期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长期责任准备金。(6)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为保险事故已经发生并已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尚未结案(ji n)的赔案而提取的准备金。(7)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是指为保险事故已经(y jing)发生,但尚未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的赔案而提取的准备金。(8)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为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费用而提取的准备金。1.3 业务流程由于经营范围和管理模式的特殊性,财产保险行业在实现了手工业务向信息系统流程全面整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专业化集中统一处理。承保业务、理赔为业务和

9、后勤支援等审批、授权的业务管理实行模式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统一。1承保(chn bo)业务流程承保业务是保险公司商业模式的起点,一般包括接受投保,投保标的的验险、对投保事项进行风险评估、承保信息录入、核保、确定分保政策、超权限(qunxin)审批、正式出单等基本的操作流程,此外还会涉及到续保、退保等特殊流程。承保(chn bo)流程图2、理赔(l pi)业务理赔(l pi)业务一般包括客户报案、查勘立案、定损(可能涉及公共评估公司)核损、理算、核赔、付款等环节理赔管理一般独立于产品线经营。理赔成本一般占到公司总成本的65至70。理赔管理如果控制不当,极大(j d)影响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

10、力。理赔(l pi)流程图3、共保业务(yw):共保是共同保险的简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使用同一保险合同,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责任进行的保险。参与共保的保险公司称为共保承保人。共保按保险标的是否在共保承保人经营区域内划分为同地共保和异地共保。同地共保是指保险标的在共保承保人经营区域内的共保;异地共保是指保险标的在共保承保人经营区域外的共保。规范的共保业务应符合以下要求:(1)被保险人同意由多个保险人进行共保;(2)共保人共同签发保单(bodn),或由主承保人签发保单,同时附共保协议;(3)主承保人向其他共保人收取的手续费应与分保手续费平均水平有显著区别。4、再保险业务再保险业务是

11、承保业务的延续(ynx),目前再保险业务只能由具有专门经营财产再保险业务的再保险公司承保。目前财险公司的分保类型主要包括:协议分保、合约分保、临时分保、巨灾超赔保障。目前在中国经营财产再保险业务的再保险公司(n s)主要有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再保险与共同保险的区别:共同保险与再保险均具有分散风险、扩大承保能力、稳定经营成果的功效。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共同保险仍然属于直接保险,是直接保险的特殊形式,是风险的第一次分散,因此,各共同保险人仍然可以实施再保险。再保险是在原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分散风险,是风险的第二次分散,可通过转分保使风险分散更加细化。

12、1.4 会计核算特点(tdin)1.财产保险(ci chn bo xin)行业账务管理体系财产保险行业实行分级核算制,总公司财务部负责总公司本级的会计核算和全系统的报表(bobio)汇总与合并;省分公司财务处负责省公司本级的会计核算和本辖区的报表汇总;地市分公司财务中心负责地市分公司本级及所辖的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报;县级支公司报账员负责县支公司本级的会计核算,资料整理好后到地市公司报账,县级支公司没有设置单独账簿,不是独立的核算单位。县级支公司发生业务收支和费用支出后,将纸质原始凭证送到地市级分公司财务中心报账,财务中心审核后在电子系统进行账务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打印装订凭证,纸质凭证由财务

13、中心保管。县级支公司相关电子数据信息从收付费系统传到财务系统,财务中心会计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1.4.2特殊会计科目及内容1资产类:应收保费、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预付赔付款、代付赔付款。2负债类: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应付分保账款、应付手续费、应付赔付款、保户储金及投资金。3损益类:保费收入、分出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赔付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摊回赔付支出(二级科目包括直接赔款、直接理赔费用、间接理赔费用等)、摊回分保费用、手续费支出、承保费用、管理费用。1.

14、4.3保费收入(shur)确认时点和金额1.收款日与起保日一致的:财险公司在保单起保日当天按照保单上注明(zh mn)的客户应该缴纳的金额确认“保费收入(shur)”。2收款日提前于起保日的:财险公司在收费当天按照保单上注明的客户实际缴纳的金额确认为“预收保费”,起保日当天确认为保费收入。3收款日滞后于起保日的:财险公司在起保日当天按照保单上注明的客户应该缴纳的金额确认为“保费收入”,未收到的款项确认为“应收保费”。但是保费收入并不是真正会计意义上的“收入”,会计意义上的收入应该是在指定的会计期间已经赚取到的收入,不包括没有赚取但已经收到的部分。1.4.4保费收入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关系 财险

15、公司在确认保费收入的同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通常是1/365法或者1/24法)提取尚未赚取到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从本质上讲,财险公司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保险业务的“收入”,即已赚保费(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zrn)准备金实际上是由于保险期间与会计期间不一致产生的。具体而言,由于保险期间与会计期间不一致,保险人当期所收到的保险费与保险保障的时间区间不匹配,因此,根据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对于保险风险未经过期间的收入应通过负债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收到保费时全额计入保费收入,与会计年度不一致的收入部分通过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进行

16、权责发生制调整。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应当采用(ciyng)下列方法之一: (1)二十四分之一法(以月为基础(jch)计提) (2)三百六十五分之一法(以天为基础计提) (3)对于某些特殊险种,根据其风险分布状况可以采用其他更为谨慎、合理的方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1.4.5赔付支出核算一般主要包括如下项目: 1.直接赔款,即在核赔通过的赔案中确定的应支付给被保险人的赔偿金额(反映在赔案中) 2.直接理赔(l pi)费用,一般指在赔案处理过程中直接发生于具体赔案的相关费用,如公估费、律师及诉讼费、专家费、损失检验费(反映在赔案中) 3.间接理赔费用,指理赔部门所

17、发生的除直接理赔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一般包括理赔人员的人力(rnl)成本、理赔查勘费用、办公费用等(一般不在赔案中反映)4.赔付支出中一般还要将代位(di wi)追偿款和收回的赔款及物资折价进行冲减,减少赔付支出数额赔付支出并不是财险公司当期的全部赔付成本,因为财险公司在当期还有大量的赔案发生,但在会计期末并没有结案,这些赔案的成本主要按照精算方法确定,也需要进入到当期赔付成本之中,这部分尚未结案的按照精算方法确定的未来需要支付的成本也就是未决赔款准备金,是保险公司的一种主要负债。 赔付支出和当期进入损益的未决赔款准备金(也就是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增加额)一起构成财险公司当期的赔付成本。确认直接赔

18、款和理赔相关费用借:赔付支出-直接赔款 赔付支出-直接理赔费用 赔付支出-间接理赔(l pi)费用 赔付(pi f)支出-代位追偿款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赔付款(f kun),或现金等) 1.4.6再保险业务核算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当期,再保险分出人应当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分出保费,计入当期损益;并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应由再保险接受公司承担的手续费、相关税金等费用,作为摊回的分保费用,计入当期损益。1.4.7财产保险业关键财务指标介绍1.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即签单保费,直接反映了本期的展业成果,由于此项指标直观且数据较易取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保费收入是保险公

19、司最重要的指标,习惯上计算业务增长、市场份额等指标时均以该指标为基础。但保费收入指标有局限性,主要是因为保费收入是在保单起保日期全额确认入账,没有反映当期承担的保险责任,不是真正权责发生制意义上的收入概念,不能用该指标去与其他行业进行收入比较。2实收保费 实收(sh shu)保费保费收入(应收保费期末余额应收保费期初余额)实收保费反映(fnyng)的是本期实际收到的现金保费,即保费收入剔除了应收保费变动。应收保费剔除了收款风险,因此对日常应收保费的管控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考核中应用也较为广泛.3应收保费余额(y )和应收保费率 应收保费余额反映了报表期末未收回的保费余额。通过比较不同期末的应收保

20、费余额,可以掌握本期应收保费的增减变动情况。 应收保费率本期末应收保费余额倒推12个月的累计保费收入应收保费率反映了应收保费余额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情况,有助于更好的分析不同期间应收保费的形成情况。4已赚保费 已赚保费是真正权责发生制意义上的收入概念,表明当期已实现(或“已赚”)的保费收入,与其他行业的“营业收入”概念相匹配 已赚保费分为已赚毛保费和已赚净保费,已赚净保费指标扣减了有关(yugun)分保数据5已赚净保费 已赚净保费,是指剔除分出保费后净保费收入减去未到期(do q)责任准备金提转差(也剔除了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之后的余额。 已赚净保费反映(fnyng)的是本期已实现的净自留

21、保费,与保费收入相比,它更加注重保险公司本期实际承担的净保险责任,可以更好地衡量保险风险。6赔付率赔付率总的赔付成本已赚净保费。总的赔付成本=赔付支出(包括理赔费用)+提取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摊回分保赔付支出-提取的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1)赔付率指标反映了本期自留业务的赔付水平。 (2)总的赔付成本包括了未决赔款准备金。 (3)总的赔付成本中包括了理赔费用。7费用率费用已赚净保费。费用=手续费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承保费用+保险保障基金+资产减值损失(含应收保费减值准备)+分保费用支出-摊回的分保费用费用率反映的本期成本费用开支情况。8综合(zngh)成本率和承保利润 综合(zngh

22、)成本率赔付率费用率。 综合成本(chngbn)率反映的是本期保险业务的总成本支出,包括赔付成本和费用,可以用来衡量本期保险业务的盈利情况。 承保利润=已赚净保费-总的赔付成本-费用=已赚净保费*(1-综合成本率)。 赔付率、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是财险公司最核心的三个业绩指标,承保利润反映了财险公司保险业务的经营成果。第二章 主要涉税风险点2.1一般业务涉税风险点2.1.1收入类涉税风险点财产保险行业的计税收入主要包括保费收入、分保收入、预收保费、其它收入等应纳营业税收入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税收风险点如下:1.“保费收入”金额确认是否正确:保单结算方式的不同,计入收入的时点确认也不同。对分期缴纳的

23、按合同协议,未按协议缴纳而少缴的也应计入收入。对按保险合同价格签定合同按低于合同价格收取保费的而全额承担风险的按合同价值作收入。实际业务中,保险公司往往根据实际收到的保费金额确认收入,造成收入金额确认不准确、不及时。2.退保业务的发生(fshng)是否真实:发生退保业务,手续是否齐全,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合理(hl)冲减保费收入,或者利用假退保方式(fngsh)支付费用、佣金等,有无开具红字发票而未实际支付款项。3.无赔款优待核算是否正确。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保险企业开展无赔偿奖励业务的,以向投保人实际收取的保费为营业额”的规定,支付保户的

24、企业财产险、机动车责任险的无赔付奖励不能直接冲减营业收入。退保业务和无赔款优待业务均在“保费收入”贷方以红字发生额核算,并开具红字发票。易形成涉税风险点4.“应收保费”科目是否按规定计税。对财险业务而言,凡发生应收未收保费,其对应科目都应是“保费收入”。对因保户一次交费有困难采取分期收费的,应全额贷记“保费收入”。重点评估企业是否将无将分期收取的保费长期挂在往来账上,不转收入的情况;或者利用假退保方式支付费用、佣金等。 5.“预收保费”科目是否按规定计税。预收保费应按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财产保险公司往往将此科目不作为当期计税依据,造成少申报当期税金。6.储金业务(yw)计税是否(sh fu)正

25、确。储金业务(yw),是指保险公司在办理保险业务时,不是直接向投保人收取保费,而是向投保人收取一定数额的到期应返还的资金(称为储金),以储金产生的收益作为保费收入的业务。(1)储金业务计税营业额是否正确。税法规定,储金业务的营业额,以纳税人在纳税期内的储金平均余额乘以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折算的月利率计算。储金平均余额为纳税期期初储金余额与期末余额之和乘以50。(2)储金利息是否冲减“财务费用”。“保户储金”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是否冲减“财务费用”,根据保险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按预定利率计算储金利息,并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保费收入”科目。(3)储金对外投资收益是否计入“保费收入”

26、。若有用储金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是否从该科目结转“保费收入”科目,有无直接结转利润的情况。 7.手续费收入是否纳入计税范围。 财产保险企业手续费主要有代理保险业务及分保业务等收取的手续费收入;异地查勘收取的查勘费收入等。手续费收入应按规定交纳营业税。实际账务中往往将其挂“其它应收款”或直接冲减费用,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2.1.2纳税申报类涉税风险点个人所得税申报(shnbo)方面:主要是营销人员佣金(yngjn)代扣代缴税款是否正确,工资薪金支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是否到位。可以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工会部门等相关部门发现线索。1.营销人员(rnyun)佣金代扣代缴税款情况:是否将雇员(营销员)从本

27、企业取得的佣金、劳务费等到名目收入全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是否按照国税函2006454号正确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保险营销人员佣金支出中展业成本比例为40%.)2.工资薪金支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是否到位: 工资表外发放的补贴、奖金、津贴、代购保险、有价证券、实物等其他应税收入是否与工资薪金合并扣缴个人所得税,有否超标准列支单位负担的职工住房公积金;对营销员(非雇员)从本企业取得的佣金、奖励、劳务费等名目的收入是否由保险公司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出于开展业务、年终总结或庆典的需要,发放礼品、现金、有价证券时是否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方面:重点是各类合同是否按规定贴花;退保收入是否冲减了印花税;

28、账簿等应税凭证是否按规定贴花车船税代收代缴方面:主要包括:1.部分保险机构为揽业务,为客户开口子、出主意,通过编造虚假的税票信息和变更车辆种类不收或少收车船税。2.部分保险机构税收政策掌握不到位,导致税款代收不足,或者对投保人提供的车船税完税证把关不严,让投保人很容易用假税票蒙混过关。3.存在保单、车船税代扣凭证和发票均已开给投保人,但由于投保人欠缴保费,导致保险公司拒绝申报缴纳应代收的车船税的问题。2.1.3发票使用(shyng)方面涉税风险点主要包括:1.发票缴销(jioxio)不规范。存在不按期缴销或缴销不全,开具金额多而缴销金额少,作废发票缺失“发票(fpio)联”,缴销发票不统计发票

29、开具金额等问题。2.发票领用不规范。存在不按属地领用或不完全按属地领用发票的问题。检查中发现部分成立较晚的中小公司还存在中心支公司借用省公司发票,县级支公司借用中心支公司发票的问题。3.发票开具不规范。主要手段是利用系统外单独打印“发票联”的手段制造发票“大头小尾”。4.利用非正常批单退费,制造假退保,开具红字发票,套取费用,冲减收入。5.任意更改投保人名称,给发票协查增加难度。经发现投保人投保人手中的发票与保险公司的发票存根号码不一致。2.2特殊业务涉税风险点2.2.1保险行业会计处理与税收政策规定差异形成的涉税风险点1.保险企业会计系统计税依据与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形成差异点。目前各保险公司

30、内部均实行自上而下的电算化计税管理系统,计提税金全部由电子系统自动提取产生。系统设置的计税依据与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产生差异。大部分保险公司系统设置的计税依据为实收保费金额。实收保费保费收入(应收保费期末余额应收保费期初余额),造成申报依据少于计税依据,少纳税款。2.应税项目混入(hn r)免税项目,造成少纳营业税。在会计处理上,应税收入(shur)与免税收入均在“保费收入(shur)”科目中核算,易形成应税项目混入免税项目,减少计税依据。免税收入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保费收入”明细账中有关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包括普通人寿险、养老年金保险、个人代理营销保险、健康保险)以及农牧保险。一是要

31、注意其保费收入中是否混杂有非人身保险的应税保费收入。二是要注意保险公司免征营业税的一年期以上(包括一年期)返还本利的普通人寿保险、养老年金保险以及健康保险产品是否为列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免税保险产品清单内的保险产品。3.共保业务与分保业务混淆。在会计处理上,共保收入应按各自收取的保费确认“保费收入”。分保业务应按收取的保费确定“分入保费”收入。 在税收规定上,对初保人按其向投保人收取的保费收入全额(即不扣除分保费支出)征税,对分保人取得的分保费收入不再征收营业税。在实际核算中,由于我市保险公司均不具有再保险业务资质,不具备从事分保业务资格。保险公司“分保收入”科目核算的实际均为共保业务收入,造

32、成共保业务形成的保费收入不缴纳营业税。第三章 纳税(n shu)评估的思路与技巧3.1数据采集(cij)渠道围绕评估指标全面(qunmin)采集有关信息,具体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1.内部信息采集内部信息采集主要是到税收管理集成工作平台采集相关税种的纳税申报缴纳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发票管理信息以及各财产保险公司委托代征信息等。2.外部信息采集外部信息采集主要包括:(1)企业的财务、业务等部门相关信息(2)车辆管理部门车辆登记信息(3)保监会、保协会相关信息。(4)保险保障基金单位相关信息 3.2 一般业务纳税评估的思路与技巧3.2.1收入类纳税评估1.保费收入纳税评估数据来源:主要采集行业会

33、计核算科目中的保费收入(shur)、应收保费、分出保费、分入保费、应付退保费、预收保费、其他业务收入。应用(yngyng)公式:营业税计税依据=保费收入+分入保费(共保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免税(min shu)保费收入;营业税入库计税依据=入库营业税/5%(实收保费),财产保险企业在申报缴纳营业税时,往往以实收保费作为申报依据,造成少缴纳税款。实收保费保费收入(应收保费期末余额应收保费期初余额)营业税计税依据/营业税入库计税依据比对=1(区间值1)涉税疑点判别:企业如果如实申报,该指标等于1。指标值1,预警企业营业税申报不足,存在少缴税款可能;该指标一般情况下不会1,企业财务系统不支持预缴税

34、款。对公司账面收入应纳税金进行全面核对,查看其是否及时足额提取相关税金,是否及时足额申报相关税金,账面是否存在欠交税金情况。首先根据指标预警值,确定企业保费收入数据各方数据相比是否相符,有无各部门数据不一致现象,其次否存在按实收保费核算收入,延迟纳税时间,应收未收保费未计提税金问题。然后看收取保费是否按时结合保费收入,有无逾期不结转长期挂账现象,特别是对预收保费金额大,余额不断增长的情况;最后是对分保收入中核算的共保保费收入,审核是否申报缴纳税款。2.退保费纳税(n shu)评估数据(shj)来源:采集应付退保费明细(mn x)项目与相关凭证、审批手续相核对。运用公式:退保费金额/总保费收入*

35、100%1%采集保险公司一定期限内,退保保费收入与同时期保费收入总额进行相除,比值应1%。如果该指标1%,则预警企业退保业务过多,企业可能存在假退保的情况,减少收入。涉税疑点判别:通过退保保费率指标预警企业的退保业务的合理,对预警企业要结合,应收保费二级科目、应付退保费、共保保费等科目对退保收入进行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假退保行为,以假退保收入冲减营业额,或以假退抵顶佣金、手续费、无赔款优待等行为。必要时可核查投保档案与财产保险公司业务系统相比对,查看是否存在疑点。3.预收保费评估:数据来源:采集企业“预收保费”记录及相关凭证、合同,与应结转的保费收入明细相比对。运用公式:月份预收保费余额月份保费

36、收入*20%通过月份(yufn)预收保费余额与月份保费收入相比较,预收保费余额一般不大于月份保费收入的20%。若月份预收保费余额过大,则可能存在不及时结转保费收入的疑点。涉税疑点(y din)判别:比较月份预收保费余额与月份保费收入,若超过(chogu)月份保费收入的20%,则应重点核对预收保费明细及相关合同、凭证,查看是否存在未按规定结转保费收入的情况。案例:某商业保险公司主要从事国内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其中,机动责任险业务量较大。主管税务机关对该公司2011年度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时,发现该公司“保费收入”账户出现多笔的贷方红字和借方蓝字的冲减收入的情况,经调查核实,除个

37、别属于保户退保退费外,其余都是该公司支付客户的企业财产险、机动车责任险的无赔付奖励,共320万元。部分保费是通过在收到的总保费中直接扣除支付客户的无赔付奖励后差额入账,共56万元。另外,该公司的“保户借款”账户余额为8600万元,由此而向保户收取的利息收入为796万元。评定处理:1.返还给客户的无赔付奖励376万元应按“金融保险业”补充申报营业税。2.该公司将资金借给保户,并向保户收取利息收入,实际就是企业将资金贷与他人(trn)使用而取得的利息收入 796万元应按“金融(jnrng)保险业”补充(bchng)申报营业税。该公司补充申报营业税合计:(32056796)5%58.6(万元)4.上

38、交费率评估数据来源:采集保监会、保协会收取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费,除以相关费率测算毛保费收入与企业账面记载的保费收入相比对。运用公式:保险保障基金/ 0.8%=毛保费收入上交管理费率/2%=毛保费收入涉税风险判别:通过保险保障基金费率指标、上交管理费率指标,测算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是否与申报的保费收入相符。采集一定时期财产企业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除以保险保障基金费率、上交的管理费除以管理费率,与企业账面记载的毛保费收入进行比较。如果以以上两个指标推算的毛保费收入企业账记载的毛保费收入,就可能存在企业账面保费收入记录不实的疑点。3.2.2纳税申报类纳税评估1.印花税纳税评估数据来源:采集(cij)

39、“保费收入(shur)”、“分入保费”金额(jn ),“预收保费”余额,加上退保保费金额,减去非财险保费收入,与税收核心征管系统印花税申报明细相比对。运用公式:印花税计税依据/营业税入库计税依据比对1(区间约为1)印花税计税依据=保费收入+预收保费余额+分入保费(共保收入)+退保保费金额-免税保费收入,营业税入库计税依据=入库营业税/5%(实收保费)涉税疑点判别:在核定征收印花税的条件下,应纳印花税计税依据与同期间入库印花税计税依据,两者比对约为1。当印花税计税依据/营业税入库计税依据比对1时预警时,企业如果如实申报,该指标1。指标值1,预警企业印花税申报不足,存在少缴税款可能。要结合企业财务

40、报表和相关会计科目的余额进逐项比对,具体包括、保费收入、预收保费余额、分入保费(共保收入)、退保保费金额、非财险保费收入,确定最终的印花税疑点。对其预收保费余额、退保的财产性收入金额应计入印花税的计税依据。2.车船税纳税评估思路之一数据来源:采集大集中系统中保险公司(bo xin n s)代收代缴车船税明细,与保险公司交强险保费收入明细相比对。运用(ynyng)公式:入库(r k)车船税/交强险保费收入30%涉税疑点判别:企业如果如实申报,该指标应在30%以上。指标值30%,预警企业车船税可能存在应收未收或应缴未缴情况。采集保险企业一定期间入库的代收车船税金额,与交强险保费收入进行相除,比值约

41、在30%以上,通过比对,可确定企业是否足额代收代缴车船税。该指标既可进行纵向比对,也可在不同保险公司之间进行横向比对。车船税与交强险收入相比对,将代收的车船使用税与保单系统及业务档案核对,是否存在代收车船使用税占交强险比例过低的不正常现象。以确定财产保险公司是否对车船税进行了足额代收代缴。3.车船税纳税评估思路之二数据来源:采集一个年度内辖区代收代缴的车船数量,与车辆管理部门车船数量进行比对。通过比对,测算辖区内车船税代收代缴的质量情况。运用公式:年度代收税车船数量+免税车辆 /年初登记车辆+本年(bn nin)新增车辆-报废车辆100%涉税疑点(y din)判别:如果财产保险(ci chn

42、bo xin)企业尽职履行代收义务,该指标应在100%以上。指标值100%,预警财产保险企业车船税可能存在代收不到位情况。由于目前我市对车船税实行全部由财产保险公司代收代缴,纳税人不再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的管理方式。税务机关只对保险公司的交强险进行审查,其是否足额代收车船税。由于各保险公司业务可以在市级与县级业务部门进行交叉,造成各县市区税源底数据难以摸清,对车船税的代收代缴质量缺少参考依据。该方法只能按年度或季度进行计算,要充分考新增车辆的纳税数额差异,减免税车辆等因素对指标的影响。4.个人所得税纳税评估之一数据来源:采集企业“保费收入”明细科目金额,分险种计算出应付的佣金金额,与“佣金支出”

43、、“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科目中记载的佣金进行比对。运用公式:分险种计算的佣金支出/账面记载的佣金1涉税疑点判别:通过测算的佣金支出(zhch)与账面记载的佣金支出相比较,评估企业账面佣金支出是否记录真实,从而判断佣金支出的个人所得税代扣是否到位。通过分险种测算出佣金支出(zhch),与企业“管理费用”中记载的佣金支出进行(jnxng)比对,若分险种计算的佣金支出/账面记载的佣金1,则属正常范围;若分险种计算的佣金支出/账面记载的佣金1,则可能存在隐瞒、分解佣金支出的情况,少扣缴个人所得税。佣金正常支付比例:交强险4%,商业车险8%,非车险12-15%。电话直销商业车险不需支付佣金。5.个

44、人所得税纳税评估之二数据来源:采集企业账面记载的工资薪金所得,与税收征管核心系统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数据进行比对。运用指标:企业账面列支的工资薪金支出=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涉税风险判别:正常情况下,企业账面列支的工资薪金支出应该等于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金额。若企业账面列支的工资薪金支出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则可能存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不足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账面列支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应该小于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金额。案例(n l):在对某财产保险公司的纳税评估中,从税收(shushu)核心征管系统中采集申报个人所得税佣金项目金额156万元,采集该公司商业车险和财产

45、险同期保费收入推算佣金应为226.2万元,运用纳税评估指标推算226.2/156=145%,偏离正常值45%。在调查核实中,我们发现,公司部分佣金计入销售费用,或者以车贴、餐贴的形式发放给了职工,混淆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少申报个人所得税。通过(tnggu)企业自查,共补充申报个人所得税15.06万元。3.2.3发票使用方面纳税评估数据来源:查询税收核心征管系统系统发票领、用、存及缴销金额,与申报数据、计税依据相比较。应用公式:营业税计税依据/发票开票金额比对1(区间约为1)采集财产保险企业一定期间营业税计税依据与发票开票金额进行相除,指标值应1 。企业如果如实开票,该指标应=1。指标值1,说明

46、企业开票不足,或可能存在不按规定开票行为。涉税疑点判别:对该项内容进行审核时,应充分考虑和确定企业 “预收保费、应收保费”科目记载的金额的开票时间和金额,以判断对指标预警的因素影响。若指标值仍偏低,应进一步核查企业发票存根情况。评估技巧之一是比对发票格式,审核其在同一时期是否存在两个发票打印(d yn)系统的问题。若存在两套发票打印系统,就有极大的作弊可能,应列为评估重点。二是比对发票字体,确定是否存在系统外打印发票的问题。三是对作废发票内容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存在作废发票的四联内容(包括付款人名称、保险金额、保单号等)不一致、发票字轨不一致的问题。四是对发票存根金额与申报金额进行比对。确定是否

47、存在申报的收入和代扣的车船税不足的问题。3.3 特殊业务(yw)涉税风险的评估思路与技巧1保险企业会计系统计税依据与税法(shu f)规定的计税依据形成差异点的评估思路与技巧:由于保险企业会计核算全部采取自上而下的电算化计税管理系统,计提税金全部由电子系统自动提取产生。若系统设置的计税依据与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产生差异,则会相应出现涉税风险点。例如,若企业将前期欠收的应收未收的保费收入不纳入计税系统核算,则会出现纳税时间延迟的涉税风险。评估技巧与思路:(1)数据来源:采集企业财务报表本期“保费收入”、“应收保费”本期期末余额、“应收保费”本期期初余额,税收核心征管系统中企业纳税申报表申报的本期营

48、业收入。(2)涉税疑点(y din)判别:通过(tnggu)分析财务报表采集来的“保费收入(shur)”与“应收保费本期增加额”之和与纳税申报表申报的本期营业收入,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额,有无报表应税收入与申报收入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结合发票使用、缴销情况,分析形成的原因。(3)评定处理:经核实确认计税收入与会计收入的差额,作补充申报处理。案例:某保险公司2012年10月份帐面记载“保费收入”834万元,“应收保费”本期期末余额158万元,期初余额69万元。在税收核心征管系统中采集金融保险业营业税计税依据为853万元,经案头分析,发现企业申报的计税依据与报表应税收入相差70万元。经采集发票信息

49、,发现本期缴销发票金额853万元,与计税收入和企业帐面收入不符。在与企业财务人员纳税约谈,企业承认只申报了缴销发票的金额,尚未开具发票的应收保费本期尚未申报缴纳营业税金。通过企业自查,对应申报未申报的70万营业额作了补充申报。2应税项目混入免税项目,造成少纳营业税涉税风险点的评估思路与技巧(1)由于在企业会计处理上,应税收入与免税收入均在“保费收入”科目中核算,易形成应税项目混入免税项目,减少计税依据。免税收入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保费收入”明细账中有关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包括普通人寿险、养老年金保险、个人代理营销保险、健康保险);保险公司从事农牧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对保险公司从事

50、农牧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农牧保险的免税范围是: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的业务。对财产保险企业来说,除了正常的财产险、信用险、责任险外,还可以经营短期寿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人身险种。属不属于免税保险的产品应看是否符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免税保险产品清单内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会将免税的保费收入分开(fn ki)核算,在申报营业收入时会直接剔除免税保费收入金额。若保险公司将本应纳税的保费收入混入非应税收入,即会产生涉税风险点。(2)数据来源(liyun):采集企业财务报表本期“保费收入(shur)”、金额 ,税收核心征管系统中企业纳税申报表申报的本期营业收入

51、金额。(3)涉税疑点判别:通过分析财务报表采集来的“保费收入”与与纳税申报表申报的本期营业收入,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额,有无免税项目的存在,若有,向企业财务部门继续采集企业免税收入金额,及相应的免税险种及相关文件。着重审核企业免税收入的核算内容是否正确,免税程序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总局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发票开具内容、缴销情况,进行进一步判断。(4)评定处理:经核实确认不符合免税规定的部分,作补充(bchng)申报处理。案例:某保险公司(bo xin n s)2012年3月份帐面记载“保费收入(shur)”482万元,在税收核心征管系统中采集金融保险业营业税计税依据为336万元,经案头分析,发现

52、企业申报的计税依据与报表应税收入相差146万元。经采集发票信息,发现本期缴销发票金额482万元,与企业帐面收入相符,但与计税收入不符。与企业财务人员进一步核实,企业提供出“保费收入”中有146万元为免税的农牧险保费收入。经进一步审核企业的免税保费收入,发现企业将三个月期的人身意外保险也列入了免税收入,合计金额28万元,与企业财务人员纳税约谈,企业承认此部分收入列错核算项目应属应税收入申报缴纳营业税金。通过企业自查,对应申报未申报的28万营业额作了补充申报。3共保业务与分保业务混淆涉税风险点的评估思路与技巧(1)共保业务和分保业务的概念:共保业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使用同一保险合同,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责任进行的保险。参与共保的保险公司称为共保承保人。分保(fn bo)业务是指再保险公司向各保险公司等开展的再保险业务,按规定其营业额为纳税人经营分保业务向初保人收取的保险费。 二者的异同:共同保险与再保险均具有分散风险、扩大承保能力、稳定经营成果的功效。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共同保险仍然属于直接保险,是直接保险的特殊形式,是风险的第一次分散,因此,各共同保险人仍然可以实施再保险。再保险是在原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分散风险,是风险的第二次分散,可通过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