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版部编_第1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版部编_第2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版部编_第3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版部编_第4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版部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司马光教案【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教材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司马光破瓮救 人的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裁,它用词简洁、句式特殊、内涵丰富。寥寥数语 就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文中人物众多,像“群儿”、“一儿” “众”、“光”, 物却只有“瓮” 一件,他们的组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光”的勇敢和冷静, “众”的胆小和惊慌在文中对比明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文言文版 却是第一次遇到,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初遇,先读熟它是必要的;其次是掌 握学习方法,课文虽短,但是“注释”和“插图” 一应俱全,而“看注

2、释”和“看 插图”这两大学习方法是学生理解这篇文言文的“钥匙”。【学习目标】.通过认读和复现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观察“庭”的易错点,并 正确书写。.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和看 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抓住“群儿戏于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 了解文言文状语后置的特点 以及“之”字的妙用,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借助人物背诵全文,结合故事的后续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 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难点:通过读好关键语句和联读等方式与现代文的不同点, 感受文言

3、文独特 魅力。【教学准备】课件、板贴【学习过程】课前小游戏:看图猜故事1,依次出示三幅图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凿壁偷光)。2.学生抢答说故事名称。3,发现共同点:三个都是古代的儿童故事。【设计意图】利用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看图回忆旧知,顺势引题,也为结 尾拓学做铺垫。导入:明晰历史,挑战学习1,知历史:老师通过看注释知道这篇文章选自 700多年前的一本书一一宋 史,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至少已经有一一 700多年了。.挑战学:今天要学700多年前的故事。有难度,敢不敢来挑战一下 ?【设计意图】教师以身作则初步渗透“看注释”的学习方法,同时营造历史 的距离感,鼓励学生挑战学习,再次激发学习

4、兴趣。板块一:书声琅琅,读好古文学习活动一:(1)自由读课文,至少读3遍.(2)用”划出文中出现的人物。1,出示第一组词:登瓮 击瓮(1)指名读,读准“瓮”的后鼻音(2)放进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读。(3)范读(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停顿,指名读,齐读。2,出示第二组词:弃去、持石、水迸(1)小老师带读词语(2)分步放进句子第一步: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放入停顿(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指名读,齐读。第二步:加大难度,放入“水迸”,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齐读全文【设计意图】分类识词,逐句读好,逐步读好,最后读全文

5、,环环相扣,层 层深入,提高课堂效率板块二:习得方法,读懂古文1.认识瓮,学方法字习浩动二二看课文102页,判断这是不是聋.(1)解决问题,发现方法:(2)拓展瓮,朗读和积累新“瓮”用途广泛:水瓮、米瓮、油瓮、酒瓮成语故事:瓮中捉鳖、请君入瓮.看插图,认人物(1)校对人物:瓮的周围就有一群孩子,刚才让你们划出文中的人物,你 划出来了吗?(指名说人物)你看老师也把他们全部划了出来,跟老师校对一下(2)认识人物,出示学习活动要求羊习活动三:将“群儿.一人,众,光犷请到相应的图片中.(3)师生配合读全文(师读人物,生带着想象读其它).用方法,说故事(1)忆方法,说故事:人物找对了还不够,还得借助人物

6、,用现在的话来 讲讲这个故事,有困难了请谁帮忙?(注释、插图)学习活劫日二(2)指名说故事。(3)出示表格右侧整个故事,两相对比,体会文言文的简洁。【设计意图】以“认识瓮”为契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习 方法,为后续说好故事提供了抓手,同时“拓展瓮”,积累词汇。板块三:边玩边读,趣读古文群儿戏于庭.书写“庭”字(1)引出“庭”: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个故事,故事的开头就告诉了我们 这个故事发生在?(庭院里)(2)师范写,生书空提醒:注意笔顺,先写“广”,最后写着;注意关键笔画:第二横略长。(3)翻开作业本,写两个。.趣读“句式”把“庭”字送进句子读。(1)文言文说“群儿戏于庭”,用现在

7、的话就是一一“一群孩子在庭院里 玩耍”。(2)关注标红的地方,发现不同:现在喜欢说在哪里干什么,古人偏偏说 干什么在哪里(3)联读体会:依次出示和诵读“儿童放纸莺于村外”和“黑白二猫斗于 屋上”(4)模仿运用:有了这个发现,你们也会写。(出示:群儿于 0)拟情境:我们来到操场上玩,可以说一一(群儿成千横场)我们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学习可以说一一(我儿至鹏奎)周末了,我们一起去万达玩,可以说一一(艇儿戏千万达)。(5)朗读积累: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有个孩子爬上瓮跌入了水中, 情况非常的一一非常的一一(紧急、危急)。从开心到危急(群儿戏于庭,一儿 登瓮,足跌没水中),谁来当当朗读小能手,把心情的变

8、化读出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认识“之”(1)点亮“之”字:同学们,这个“之”,在文言文代表很多东西。你知道它指代的是什么吗?(瓮)(2)变换句子对比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瓮),体会不同。(3)发现“之”的妙用:“之”是文言文中的一大功臣,一个事物在一句 话里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常常要把它换成“之”,这样读起来更舒服。.认识“司马光”(1)拓展联读:同学们,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司马光的镇定和勇敢, 有位作者发挥想象把这句话改编成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发现:司马光比其他小朋友更(勇敢、机智、冷静)(3)指名读,男女生读、站起来做动作读。在体会中促进朗读,相机指导 语调(“持、击

9、”要重读,体现勇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趣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状语后置的特点。变换用字, 体会“之”字的妙用。学生不仅读懂了司马光的形象,也为以后学习新的文言文 奠定基础。板块四:背诵积累,拓展后续1.将全部人物请到黑板上(“群儿、一儿、众、光”)2.借助人物背诵葬儿(, 一儿() ,()众),光()T () , X () .部编三上.拓展故事后续:其后京、洛问画以为图。(1)出示解释:这之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2)理解故事内涵,相机介绍司马光:为什么要将这个故事画下来,还要流 传下来,让700年后的我们看到?预设:1.是儿童故事,有趣好玩2.学习司马光的优秀品质3.提醒小朋友注意 安全.拓展儿童小古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