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 第十一章政府间财政关系教学课件_第1页
(本科) 第十一章政府间财政关系教学课件_第2页
(本科) 第十一章政府间财政关系教学课件_第3页
(本科) 第十一章政府间财政关系教学课件_第4页
(本科) 第十一章政府间财政关系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11 第十一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教学ppt课件第十一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本章要点 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的依据与原则 政府间税收划分的依据与方式 政府间税收权限的基本划分模式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种类及基本模式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第一节 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 第二节 政府间的税收划分第三节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 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 一、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的依据 二、政府间事权与支出划分的原则三、政府间事权与支出的具体划分一、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的依据 (一)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职能分

2、工(一)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全国性公共产品,是指能够满足全国范围内居民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地方性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全国性公共产品而言的。具体地讲,地方性公共产品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并只能满足某一特定区域(而非全国)范围内居民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职能分工 1.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 2.稳定增长职能的分工 3.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大致可以包括四类:(1)具有区域性受益特征的基础设施;(2)社会服务;(3)文化与传播媒介;(4)社会管理。二、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的原则1由全国居民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应完全由中央政府来承担。 2由本地居民享用的地

3、方性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 3对跨地区以及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项目和工 程,中央政府应出面组织或在一定程度上参 与。4对于收入分配差异问题,应由较高级次的政府 出面进行调节,从而为缩小收入差距和提高调 节效果创造有利的条件。5坚持事权和支出划分的法律化原则。三、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范围的具体划分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国防、外交、国际贸易、中央银行、全国性立法和司法等均为中央政府的职责,而交通、教育、卫生、环保、警察、消防、公园等(至少一部分)均为地方政府的职责,但中央政府对于上述事务的介入程度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事权分类基本特征政策制定与监控管理与责任主体国防受益与成本为全国性CC外交受益与成本

4、为全国性CC国际经济协调受益与成本为全国性CC财政政策具有多级政策协调的特征C,PC,P,L货币发行与政策受益与成本为全国性CC省际贸易协调受益与成本为全国性CC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收入再分配CC对企业的补贴行业和区域发展CC对产业的补贴行业和区域发展CC移 民受益与成本为全国性CC失业保险受益与成本为全国性CC三、事权与支出的具体划分表11-1 事权的特征与支出职责的范围划分第二节 政府间的税收划分一、政府间税收划分的依据二、政府间税收划分的方式三、政府间税收权限的划分一、税收划分的依据(一)将各税种的功能与各级政府的职 责相结合(二)注重多级财政间的相互协调(三)体现税收划分的便利性(四)使税

5、收划分有利于经济的运行与 发展二、税收划分的方式(一)划分税额(二)划分税种(三)划分税率(四)划分税制(五)混合型三、税收权限的划分(一)税收权限的内容(二)税收权限的基本划分模式(一)税收权限的内容1.税收立法权2.税法解释权3.征收管理权4.税收调整权 (二)税收权限的基本划分模式1.分散型税权划分模式2.适度集中、相对分散型税权划分模式3.集中型税权划分模式 第三节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 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本模式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一)解决纵向财政失衡问题(二)解决横向财政失衡问题(三)解决公共产品提供中外部性问题二、政府间转移

6、支付的种类(一)无条件补助(二)有条件补助(1)非配套补助(2)配套补助(一)无条件补助无条件补助也称一般性补助、非选择性拨款或收入分享,中央政府对资金的使用方向等不做任何规定,也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方政府有权自主决定补助的使用方向和方式。无条件补助的确定往往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主要的因素有3个:一是地方的收入能力;二是地方的支出需求;三是上级财政的承受能力。(二)有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在发放时附带一定的条件,地方政府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获得补助。(1)非配套补助。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一笔固定数额的补助,并指定其具体用途,但不要求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2)配套补助。配套补助又称对称补助

7、,是因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进行补助时,同时也要求地方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而得名。三、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本模式(一)以有条件补助为主的转移支付模式(二)以实行财政均等化为主的转移支付模式(三)无条件拨款和有条件拨款相结合的转移支付模式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二、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三、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分税 制财政体制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二)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三)建立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制度(四)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五)妥善处理原体制补助与上解事项(一)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二)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二、分税

8、制财政体制运行过程中的调整与规范(一)1994年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的主要调整与变动(二)1994年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三)1994年后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与规范(一)1994年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的主要调整与变动1.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分享比例2.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3.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出口退税共同负担机制4.成品油税费改革5.其他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收入划分的调整(二)1994年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税收返还制度的发展与规范2.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三)1994年后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与规范1.构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2.创

9、新省对县、县对乡财政管理方式(二)分税制改革的具体改革措施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3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的 确定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 算事项的处理5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一)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已逐步确立,并 确立了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三)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四)促进了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合理调整和财 政支出结构优化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年 份全国财政收入(亿元)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亿元)中央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19945 218.1011.2%2 906.50

10、55.7%19956 242.2010.7%3 256.6252.2%19967 407.9910.9%3 661.0749.4%19978 651.1411.6%4 226.9248.9%19989 875.9512.6%4 892.0049.5%199911 444.0813.9%5 849.2151.1%200013 395.2315.0%6 989.1752.2%200116 386.0417.1%8 582.7452.4%200218 91418.5%11 02058.2%200321 69118.5%12 46557.5%200426 355.8819.3%15 081.5457.

11、2%200531 649.2917.19%16 548.5352.3%200638 760.218.19%20 456.6252.8%200751 321.7820.41%27 749.1654.1%200861 330.3520.40%32 680.5653.30%200968 518.320.10%35 915.7152.40%201083 101.5120.71%42 488.4752.40% 表113 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收入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四、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一)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二)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工具。(四)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复习思考题 关键概念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性公共产品纵向财政失衡横向财政失衡无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