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共15页)_第1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共15页)_第2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共15页)_第3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共15页)_第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共1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ml)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任务(rn wu)和内容 1.2、基本要求(yoqi)和应提交的资料 1.3设计时间分配表及设计成果评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1、设计说明及设计准备2.1.1工程概况2.1.2技术标准 2.2、选线与定线 2.2.1选线原则 2.2.4纸上定线 2.2.3初步选线 2.2.4选线考虑因素 2.3、平面设计 2.3.1平面设计的要求 2.3.2圆曲线选用原则 2.3.3相关计算 2.3.4平面设计成果 2.3.5路线方案必选 2.4、纵断面设计 2.4.1准备工作 2.4.2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 2.4.3竖曲线要素计算 2.4.4纵断

2、面设计成果 2.5、横断面设计 2.5.1路基横断面尺寸的确定 2.5.2路拱和超高的设计 2.6、设计参考书附录道路(dol)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kchng)设计(shj)任务该公路为平原微丘区道路,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5+160,全长约5.16km,地形图详见电子版。要求每位同学按照设计题目分组情况完成1km长度的路线设计。二、设计内容配发一幅地形图电子版,学生可选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手工绘制完成设计图。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1.5周内应能完成规定设计题目的下列设计内容:1、完成一条平原微丘相应等级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2、在带状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3、确定

3、平曲线半径,并计算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要素。4、编制道路里程桩及坐标。5、确定道路标准横断面。6、纵断面设计。三、基本要求独立自主地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一人一方案不得雷同,设计图基本符合工程图制式规定。四、应提交的资料1. 说明书(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技术参数,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的必要计算内容)2. 路线平面图(1:1000),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逐桩坐标表3. 路线纵断面图(里程 1:1000 高程1:100),纵坡及竖曲线表4. 路基横断面图(1:200),路基设计表注:说明书用A4纸打印装订,其余设计成果按A3幅面进行装订成册,在封面写上班级、学

4、号、姓名。对各项设计内容均应编写计算说明书,阐明设计原则、依据和指导思想,以及方案(fng n)比选、技术经济论证和技术设计的详细说明等。五、设计(shj)时间分配表序 号工 作 内 容时间安排1布置设计任务、熟悉地形图1天2平面设计2天3纵断面设计2天4横断面设计2天5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装订成册2天六、设计成果(chnggu)评定以学生提交的设计成果质量、学生在设计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其中: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叙述简洁,字迹清楚、端正,布置合理者,且施工图绘制清晰、正确,符合建筑制图标准者,设计成果评定为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设计成果评定为不及格:1

5、不能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者;2全体设计同学范围内发现设计内容及施工图绝大部分雷同者;3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发生突出矛盾、发生重大出入者。道路(dol)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j sun)说明书 一、设计说明及设计(shj)准备1、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二级公路。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地区,地势较缓。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3+0.00K4+0.00。查规范得知:路基宽取12m;设计行车速度取80km/小时;取车道数为2;单车道宽度为3.75m;行车视距取220m,满足会车视距要求。2、技术标准:(一)、平面设计技术标准:横向力系数:0.15 略感曲线存在,尚平稳。路面横坡取:5% 小于

6、最大横坡8%。圆曲线半径:一般值:400m,极限值:25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335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平曲线最小长度:140m。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二)、纵断面设计指标最大坡度:5%。最小纵坡:0.3%应满足排水要求。注:为满足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坡不小于0.5%最小坡长:200m。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纵坡坡度(%)345最大坡长(m)1100900700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竖曲线(qxin)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

7、4500极限值300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3000极限值2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合成(hchng)坡度:最大坡度为 9% ,最小坡度(pd)为 0.5%竖曲线设计的一般要求 :竖曲线是否平顺,在视觉上往往是构成纵断面线形优劣的主要原因。纵断面线形不好的原因大多数是由设置过多的竖曲线和竖曲线长度小或竖曲线半径小引起的。所以,竖曲线设计时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和要求。 1)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2)同向竖曲线间应避免“断背曲线” :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3)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线段连接,亦可相互直接连接:反向竖曲线间,最好中间设置一段直

8、线段,直线段长度一般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行驶3s的行程长度,以使汽车从失重(或增重)过渡到增重(或失重)有一个缓和段。如受条件限制也可相互直接连续,或插入短直线。 4) 竖曲线设置应满足排水需要:若相邻纵坡之代数差很小时,采用大半径竖曲线可能导致竖曲线上的纵坡小于0.3,这样不利于排水,应重新设计,以避免这种情况。 半径的选择 竖曲线半径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 选择半径应符合规范定的竖曲线最小长度要求。 2) 在不过分增加土石方工程数量的情况下,为使行车舒适,应采用较大的半径。 3) 结合纵断面起伏情况和标高控制要求,确定合适的外距值,按外距控制半径。4) 考虑相邻竖曲线的连接(即保证最

9、小直坡段长度或不发生重叠)限制曲线长度,按 切线长度选择(xunz)半径。 5) 过大的竖曲线半径将使竖曲线过长,从施工和排水来看都是不利的,选择(xunz)半径时应 注意。 6) 夜间行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l dun)考虑灯光照射方向的改变,使前灯照射范围受到限制, 选择半径时应适当加大,以使其有较长的照射距离。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和竖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

10、的。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A、要避免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B、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C、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三)、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行车道宽度: 23.75=7.5m硬路肩宽度:21.50=3m土路肩宽度:20.75=1.5m路基总宽度:12m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会车视距:220m;超车视距:550m。二、选线与定线1、选线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shnr)、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11、。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gufn)增大。2、纸上定线:(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sh chun)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

12、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3、初步选线:见附图一纸上初步选线。4、选线考虑因素:选线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a多方案选择: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b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

13、面追求高指标。 c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ln yun)(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d路线(lxin)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zhungti),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e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

14、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f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如 (1)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2)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 (3)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引起的影响; (4)噪音对居民以及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污染及影响。g对于高速路和一级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所以,初步比选,方案一更为合理。平面设计(一)平面设计的要求圆曲线半

15、径,缓和曲线长度是路线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但只此对于满足一条路线行驶安全顺畅的要求是不够的。实践证明,直线长度过长或过短、曲线与直线、曲线与曲线配置的不适当也会导致行车事故,降低通行能力,造成行驶时间和运营费用的损失以及破坏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因此,一般来说,平面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平面设计必须满足标准(biozhn)和规范的要求2.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dw)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 行驶(xngsh)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应尽量满足4.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贯5.应避免连续急转的线形6.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本次设计的道路是二级公路

16、,地形为平原微丘,查规范得出: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为140m。而所采用的最小平曲线的长度(包括圆曲线和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272.32m,满足要求。7.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1)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 二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因而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为480m。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两倍为宜。按要求本次设计的反向曲线的最短直线长度为120m,(二)圆曲线选用原则1.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能够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行驶。选用曲线半径时,应充分注意地质,水文条件,使曲线既能更好的吻合地形

17、,减少工程。2.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的48倍; (2) 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应同前后(qinhu)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是路线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 (4)应同纵断面线形相配合,必须(bx)避免小半径曲线和陡坡相重合。3.为保证(bozhng)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圆曲线的长度也宜有3s的行程。当不能满足时,应考虑增大圆曲线半径或减少缓和曲线的长度;在条件受限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相连。相关计算曲线要素表:曲 线 要 素 值

18、 (m) 方案一半 径缓和曲缓和曲切 线曲 线外 距校正值线长度线参数长 度长 度678910111250470187.83137.62272.3210.742.92曲 线 要 素 值 (m) 方案二 半 径缓和曲缓和曲切 线曲 线外 距校正值线长度线参数长 度长 度678910111253180206.11212.68413.6427.8511.7253180206.11254.73487.7842.2421.68 (四)平面设计成果(chnggu)(1)编制相关(xinggun)表格根据计算所得(su d)结果绘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见附表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根据计算结果绘制逐桩坐标表,

19、见附表二逐桩坐标表。(2)绘制平面图 根据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逐桩坐标表在地形图绘制线路平面图,具体见附图二路线平面图。路线方案必选:路线方案比较选择主要考虑下列因素:路线长度;2.平、纵面线形指标的高低及配合情况;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路基土石工程数量,桥梁涵洞工程数量);5.造价等。经比较,方案二路线长,弯道较多。穿越较为陡峭地带,施工不便,线型条件较方案一差,所以最终选用方案一为主方案。四、纵断面设计1、准备工作: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标注控制点: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越岭垭口,地质不良(bling)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

20、控制点。试坡: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结合地面线的起伏(qf)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即当竖曲线和平曲线重合时,应设法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由此试定出若干坡线。调整(tiozhng)并核对: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

21、。如果不满足,则应对所选坡线进行调整。(4)定坡:经上述方法调整无误后,直接把各段直线坡的坡度值、坡长、变坡点的桩号、标高确定下来。(5)最大坡度:5%。(6)最小纵坡:0.3%应满足排水要求。注:为满足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坡不小于0.5%(7)最小坡长:200m。 (8)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纵坡坡度(%)345最大坡长(m)1100900700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9)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500极限值300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3000极限值2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10)合成(hchng)坡度:最大坡度(pd)为 9% ,最小坡度(pd)为 0.5%2、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变坡点桩号竖曲线半径(m)设计高程(m)坡度(%)1起点K3+70.903500129.636.86变坡点k3+189.53140终点K3+297.251372起点K3+327.795000136.53.91变坡点K3+413.14132.45终点K3+511.88130.65竖曲线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