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doc_第1页
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doc_第2页
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doc_第3页
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doc_第4页
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 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 弁指出了 它们的产生条件.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 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 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设

2、计示例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难 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别.示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 台秤称物体视重.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 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 化.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

3、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 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0,出 现完全失重现象. 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 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 设计一个小实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 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和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 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 弁指出了 它们的产生条件.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 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 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5、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难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别.示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 台秤称物体视重.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 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 化.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 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

6、动的加 速度方向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 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 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0,出 现完全失重现象.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 设计一个小实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 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

7、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 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 弁指出了 它们的产生条件.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 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 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

8、: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难 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别.示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 台秤称物体视重.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 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 化.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 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

9、速度方向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0,出 现完全失重现象. 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 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 设计一个小实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 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教

10、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 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 弁指出了 它们的产生条件.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 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 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 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

11、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难 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别.示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台秤称物体视重.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 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 化.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 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 速

12、度方向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 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 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0,出 现完全失重现象.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 设计一个小实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 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

13、目标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 弁指出了 它们的产生条件.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 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 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

14、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难 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别.示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 台秤称物体视重.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 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 化.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 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 速度方向有关

15、,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 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0,出 现完全失重现象.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 设计一个小实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 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

16、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 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 弁指出了 它们的产生条件.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 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 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

17、产生条件.教学难 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别.示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 台秤称物体视重.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2、 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 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 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 化.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 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 速度方向有关,

18、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 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 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0,出 现完全失重现象. 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 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 设计一个小实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 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 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

19、、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 弁指出了 它们的产生条件.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 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 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0、及产生条件.教学难 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别.示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 台秤称物体视重.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 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 化.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 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 速度方向有关,而

21、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 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 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0,出 现完全失重现象.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 设计一个小实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 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22、: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 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 弁指出了 它们的产生条件.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 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 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

23、条件.教学难 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别.示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 台秤称物体视重.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 化.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 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 速度方向有关,而与其运动

24、方向无关.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 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 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0,出 现完全失重现象. 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 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 设计一个小实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 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25、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 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 弁指出了 它们的产生条件.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 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6、.教学难 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别.示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 台秤称物体视重.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 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 化.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 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 速度方向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 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 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0,出 现完全失重现象.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 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 实验)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 设计一个小实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 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