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共13页)_第1页
第十章 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共13页)_第2页
第十章 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共13页)_第3页
第十章 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共13页)_第4页
第十章 细胞增殖与调控-复习知识点(共1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细胞(xbo)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增殖(zngzh)的意义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活动(hu dng)的重要特征之一;细胞增殖是生物繁育的基础;成体生物仍然需要细胞增殖,以弥补代谢过程中的细胞损失;细胞增殖被严密的调控机制所监控。细胞分裂类型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特点定义: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至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至,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 G1期 S期 G2期分裂期: M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同种细胞间周期时间长短相似或相同;不同种类细胞间,周期长短差别大。S+G2+M 的时间变化较小,细胞周期时间长短差别在G1期。(卵细胞,G1短

2、;白血病细胞,G1长。)部分细胞的细胞周期没有G1、G2期。(上皮基底层细胞)(1)G1期生长期: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糖类、脂质等,但不合成细胞核DNA。检验点x2/限制点/G1 DNA损伤检验点/起始点(G1晚期) 作用: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大小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影响因素:外在因素营养供给、相关的激素刺激 内在因素一些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的基因(cdc) 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的细胞,又称为连续分裂细胞或可育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三种命运 休眠细胞 (G0期):暂时离开细胞周期,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

3、期的细胞,又称为G0期细胞或休眠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终端分化细胞: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丧失分裂能力,保持生理机能活动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G1期特点: G1期是细胞周期中最长的时期;如果缺乏营养,或抑制增殖的信号,细胞会进入G0期;G1期有两个(lin )checkpoints:restriction point 和G1 DNA damage checkpoint肿瘤细胞失去(shq)这些checkpoints,在没有环境(hunjng)刺激信号时,和DNA受损时,仍继续分裂。G0期特点:G0期细胞不敏感;给予适当的刺激, G0期可以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4、(2)S期DNA合成期:按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DNA精确复制特点:多个复制起始点、DNA复制不同步、组蛋白合成与DNA复制同步(3)G2期合成RNA和蛋白质,为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做准备,如微管蛋白、ATP;染色体由2n变成4n;检验点x2:G2 DNA损伤检验点: 如果发现未配对的或受损的DNA ,会激活一个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导致G2-delay;中心体复制检验点:检查中心体是否复制(4)M期:有丝分裂期中期(zhngq)检验(jinyn)点 (也称纺锤体组装(z zhun)检验点)二有丝分裂1.过程:前期:染色质凝集,核仁消失,前期末动粒(蛋白复合物)形成,与着丝粒相连;有丝分裂器开始装配,

5、分裂极确定:中心体复制完成,移向两极,参与纺锤体的装配;早中期(指核膜破裂到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之前的这段时间):核膜瓦解;星体装配纺锤体,纺锤丝捕获染色体;染色体开始整列;中期(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姊妹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的一段时间):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后期A);纺锤体两极分离,细胞被拉长 (后期B);末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到达两极,动粒微管消失,极微管继续加长;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核纤层与核膜重新组装,分别形成两个子代细胞核;核仁也开始重新组装,RNA合成功能逐渐恢复胞质分裂 植物细胞:成膜体,细胞板 (微管、ER、Golgi体) 成膜体:分裂

6、未期,赤道面处的纺缍丝保留下来,并增加微管数量,向四周扩展,桶状结构。细胞板: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有多糖的小泡移向成膜体,小泡膜与其融合。动物细胞: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赤道面构成收缩环(反向排列的微丝),收缩环逐渐收缩,收缩环处细胞膜融合,形成两个子细胞。 2.重要概念(1)熟前染色体凝集(P.C.C):H1组蛋白的磷酸化诱导染色质由线形经过螺旋化,折叠和包装等过程形成早期染色体结构。(2)纺锤体 概念:由大量微管纵向排列组成的中间宽两极小(纺锤状)的细胞器。动物细胞的纺锤体两端有星体(由中心粒构成的)称为有星纺锤体;植物细胞的纺锤体没有星体称无星纺锤体。 由3种丝状结构(jigu)组成

7、星体(xngt)丝(星体微管)染色体丝(动粒微管(wi un))连续丝(极性微管) 有丝分裂器: 由星体、纺锤体和染色体组成马达蛋白星体微管极性微管动粒微管着丝粒(3)中心体和中心粒 中心体(星体)决定细胞分裂的极性 一个中心体由2个中心粒组成;在中心体周围组装微管 (纺锤丝),装配的核心部分有-微管蛋白(位于中心外基质);纺锤丝以搭桥形式形成纺锤体。中心体的复制:G1末期开始复制,S期完成,但不分开。G2期开始向两极移动。(5)着丝粒和着丝点(动粒): 着丝粒:主缢痕部位的染色质 (卫星DNA) 着丝点:着丝点:着丝粒外侧的蛋白复合物(圆盘状、三层)(6)有关染色体移动的各种假说A. 牵引平

8、衡说 中期 牵拉假说:染色体向赤道面方向运动,是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动粒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级的动粒微管的拉力相等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面上。 外推假说:染色体距离中心体越近,星体对染色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面上。B. 微管(wi un)集散说 (解释后期染色(rns)单体分离和向两级移动的运动机制)在后期(huq)A:染色体丝解聚变短,将染色体逐渐拉向两极; 后期B:连续丝聚合加长,将两极之间的距离拉长。C. 微管滑动说微管马达蛋白首先结合到动粒上,在ATP分解提供能量的情况下,沿动粒微管向极部运动,并带动动粒和染色体向极部运动;动粒微

9、管的末端随之解聚成微管蛋白二聚体,动粒微管变短,动力和染色单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当染色单体接近两极,后期A结束,在后期B,极微管游离端(正极)在ATP提供能量的情况下与微管蛋白聚合,使极微管加长;KRPs(驱动蛋白相关蛋白)与极微管重叠区结合并在来自两级的极微管之间搭桥;KRPs向微管正极行走,促使两级的极微管在重叠区相互滑动,使重叠区逐渐变狭窄,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同时,胞质动力蛋白在星体微管和细胞膜之间搭桥,并向星体微管负极运动,进一步将两极之间的距离拉长。成膜体(phragmoplast)和细胞板(cell plate ) 植物细胞成膜体:分裂未期,赤道面处的纺缍丝保留下来,

10、并增加微管数量,向四周扩展,形成桶状结构。细胞板: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有多糖的小泡移向成膜体,小泡膜与其融合。三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细胞只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间期的特点: S期长,复制99.799.9%的DNA; G2期是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变的关键点1减数分裂过程 间期: 合成99.7%DNA 细线期: 染色质呈细线状 合线期(偶线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 合成0.3%的Z-DNA分裂 前期 粗线期: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 单体发生交换,P-DNA合成 双线期 : 交叉和端化 终变期: 染色体呈棒状,核摸瓦解 中期: 染色体

11、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 胞质分裂 间期 极短,没有(mi yu)DNA合成(hchng)减数(jin sh) 前期 与有丝分裂相同分裂 中期 后期 染色单体分离 末期 4个单倍体子细胞细线期:染色质凝缩,染色质纤维逐渐螺旋化、折叠,包装成细纤维样染色体结构;合成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四分体/联会复合体;合成在S期未合成的约0.3的DNA;粗线期:染色体进一步浓缩,变粗变短,结合紧密,在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重组结形成,染色体发生交换和重组;合成一小部分未合成的DNA(P-DNA),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防止断裂;编码与DNA 切

12、点与修复有关的酶;合成减数分裂期专用的组蛋白,并把体细胞类型的组蛋白部分或全部置换下来;双线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但在交叉点(chiasma)上还保持着联系;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在电镜下看不到联会复合体;终变期:交叉向端部移动,发生端化,二价体显著变短,并向核周边移动,在核内均匀散开,是观察染色体的良好时期;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心体复制完成,并开始移向两极;中期:核膜破裂,染色体在纺锤丝作用下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对分离并向两极移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胞质分裂2减数分裂的意义(1)使有性生殖的生物种类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2)发生变异,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增

13、强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3重要概念同源染色体:成对,且形态、大小相同,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含相似的遗传信息。(1)联会复合物(SC synaptonemal complex) SC位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有侧生组分、中央组分和L-C纤维组成;在细线期合成,双线期消失。(2)交换(jiohun)(基因(jyn)重组)联会是实现(shxin)交换的前提条件;交换时,核酸酶、DNA聚合酶、连接酶活性上升。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四细胞周期的调控(dio kn)1促成(cchng)熟因子MPF(卵细胞成熟(chngsh)促进因子 maturation promoting

14、factor/细胞有丝分裂成熟因子/M期促进因子) MPF含有p32和p45两种蛋白,p32为蛋白激酶;P32与p45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2. 温度敏感突变体和cdc (cell division cycle) gene允许温度和限定温度对芽殖酵母来说,允许温度常为2023,限定温度常为3537;由于基因突变,使得酵母在限定温度下(3537)停止分裂cdc2基因是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表达的蛋白为:p34cdc2参与裂殖酵母细胞周期调控、cdc2基因突变使细胞停留在G2/M交界处cdc28基因是第二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表达的蛋白为: p34cdc28芽殖酵母、cdc28基因突

15、变使细胞停留在G2/M或G1/S交界处MPF 酵母p34cdc2 = MPF 中的p32 (催化亚单位) 酵母p56cdc13 = MPF 中的p45 (调节亚单位)3细胞周期蛋白(dnbi)cyclin和周期(zhuq)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cyclin-dependent kinase)同源物 cyclinB=MPF中的p45 (调节(tioji)亚单位) cyclinB=酵母p56cdc13 (调节亚单位)MPF=p34cdc2+ p56cdc13 =p34cdc2 + cyclinB G1期周期蛋白:cyclinC、D、EM期周期蛋白:cyclinA、B周期蛋白通过泛素化途径而裂解

16、不同的CDK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表现出激酶催化活性。Cdc2激酶( P34cdc2 )被命名为CDK1,第一个被发现的激酶;Cyclin具有一段相当保守的氨基酸序列,称为周期蛋白框 (cyclin box),是与激酶结合的部位,介导周期蛋白与CDK结合;不同的周期蛋白框识别不同的CDK,组成不同的cyclin-CDK复合体,表现出不同的CDK活性。 3细胞周期的调控(1) Cyclin调节CDKs的活性(2) CDK活化激酶 (CAK) 调节 cyclin/CDK复合物的活性(3)Wee1 (inactivating kinase) and Cdc25 (activating phosphat

17、ase)调节 cyclin/CDK的活性CDK1的活性调控周期蛋白与CDK1结合形成cyclin/CDK复合物;CDK活化激酶(CAK)催化CDK第161位的苏氨酸磷酸化;Wee1/mik1激酶催化CDK第14位的苏氨酸(Thr14)与第15位的酪氨酸(Tyr15)磷酸化;CDK在蛋白磷酸水解酶cdc25C的催化下,使其Thr14和Tyr15去磷酸化,表现出激酶活性;细胞周期运转到分裂中期后,周期蛋白与CDK分离,在APC作用下,M期的cyclinB/A被蛋白酶体降解;CDK1失活。有丝分裂(yu s fn li)的启动是通过降低Wee1(激酶(jmi))的活性和增强Cdc25(磷酸酶)的活性

18、来调节(tioji)的CDK1/cyclinB H1,laminA、B、C, nucleolin等磷酸化 启动G2/M转化CDK2/cyclinE; CDK4、6复合物/cyclinD 催化p107磷酸化,使p107失去抑制作用,E2F促进基因转录 启动 G1/S转化CDK2/cyclinA DNA复制G2/M期转化与CDK1激酶的关键性调控作用cyclinA、cyclinB周期蛋白在CDK1激酶活性调节中的作用可使多种底物(d w)蛋白磷酸化组蛋白H1磷酸化,导致(dozh)染色体凝缩;核纤层蛋白(dnbi)磷酸化,使核膜解体;核仁蛋白磷酸化,核仁解体;等G2/M期CDK的活性调节Cycli

19、n调节CDKs的活性,两者结合为前提CDK-activating kinase (CAK) 调节 cyclin/CDK complexes的活性Wee1 (inactivating kinase) and Cdc25 (activating phosphatase)调节 cyclin/CDK的活性G1/S期转化与G1期周期蛋白依赖性CDK激酶G1期周期蛋白主要包括周期蛋白D、E和AcyclinD/CDK4,6复合物:作用底物Rb蛋白细胞在生长因子的刺激下,G1期cyclin D表达,并与CDK4、CDK6结合,使下游的Rb磷酸化,磷酸化的Rb释放出转录因子E2F,促进许多基因的转录,eg: 编

20、码cyclinE、A和CDK1的基因Rb:是G1/S期转化的负性调节因子,在G1期晚期阶段磷酸化后失活cyclinE/CDK2复合物:p107PE2F,释放E2F转录因子,参与中心体复制cyclinA/CDK2复合物:RF-AP (DNA复制因子),增强其活性,促使细胞周期从G1期向S期转换 M期周期蛋白与分裂中期向分裂后期转化细胞周期运转到中期后,M期周期蛋白A和B降解,CDK1激酶活性丧失,靶蛋白去磷酸化,细胞周期由中期向后期转化。APC: 后期促进复合物,负责将泛素连接到M期周期蛋白上,蛋白家族APC活性受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的检控,纺锤体组装不完全,则APC不能被激活。Cyclin的泛素化降解泛素的C端与泛素激活酶E1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E1-泛素复合物将泛素转移给泛素结合酶E2;在泛素蛋白(dnbi)连接酶E3的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