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弋4屈肌了=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D.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膝跳反射【解析】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膝跳反射中的效应器。激A处可引起屈肌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刺 收缩,但兴奋的传导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称为反射。【答案】B.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

2、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 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解析】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 a-b-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 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 d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化 学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答案】B.如图甲、乙

3、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精品文档A.静息电位是指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解析】 静息电位是指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而代表的都是膜外电位,A错误;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图乙表示的属于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而有些激素是分泌蛋白,C正确;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在突触 后膜再转换为电信号, D错误。【答案】 C.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4、) : p(D- L-LA.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 NsT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 D.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 应器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

5、体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解析】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答案】B.大脑皮层在神经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密切相关精品文档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解析】 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

6、的患者不会讲话;渴觉产生于神经中枢部位,即大脑皮层中的渴觉中枢,未涉及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答案】 C.下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G 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时峡海【解析】曲线图中所示为指针偏转 1次所测得的Z果;图 B C中指针都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而图 D中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 A.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与多巴胺 转运载体结合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B.可卡因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失去作用C.可卡因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增多D.可卡

7、因能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兴奋【解析】图的上半部分为正常状态下的作用机理,下半部分是异常状态下(吸入毒品后)的作用机理。正常状态下,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作用后 又被重新吸收回突触前膜中去。有可卡因存在时,可卡因使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失去作用,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多巴胺不能被重新吸收回突触前膜,最终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B精品文档.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

8、,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解析】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手指,但效应器是手臂肌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 能产生感觉;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答案】D.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gNa+、gK卡分别表示Na+、K*的电导)。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 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

9、程中,细胞膜膜电位变化及 Na卡和K+电导的变化正确的是() V I - 1-3,- - - - -1-)与过皤/ y动作电世过程中髀寸和灯的套化动作电位封程中gN*和酬的直化 A.B.C. D.【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与 Na+的通透性增强有关,即在一定时间内 Na+内流,使内 膜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并且内膜的正电荷逐渐增大, 表现为内负外正并达到峰值, 如曲线 中的超过零电位到峰值的一段曲线表示动作 电位,曲线反映了 Na+的变化情况。【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6分)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 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

10、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下面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卜列问题。精品文档图1兴奋性突触作用示意图图2抑制性突触作用示意图(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 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 并与位于突触 (填“前”或“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图1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卡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 ,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2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2)氨基丁酸(GABA磔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

11、突触释放的GABA&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 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填“抑制剂”或“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试分析其原因 。(3)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 (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 ) 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 (填“兴奋性突触”或“抑制性突触”)。【解析】(1)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若引起nA内流,可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若引起c内流,可导致外

12、正内负膜电位加强,不能产生动作电位。(2)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是因为体内氨基丁酸(GABALA,可使用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心解速率降低。(3)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不应该作用于兴奋性突触, 否则就不能起到麻醉作用。【答案】(1)突触小泡 后 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 (2)抑制剂 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 的活性,使GAB后解速率降低(3)抑制性突触. (17分)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 受伤害性刺激损伤。图1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 图2为图1中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的 放大。请根据信息

13、分析并回答问题。苣映感受郭甘子图1图2(1)处跨膜运输的方式 。(2)和都属于细胞的 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 不同。精品文档(3)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 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请用 箭头和图2中的数字表示神经递质的运动路径 。(4)皮肤感受器在钉子扎了后,经过 (填写字母)将兴奋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 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 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 ,处神经纤维膜 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解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组成。图中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

14、膜,是受体蛋白;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通过突触来完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间隙中以化学信号存在,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再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变化是由外 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皮肤受刺激后,经传入神经F传递到神经中枢, 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 之后将信息传出,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保持正电位,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正电位一负电位一正电位。【答案】(1)协助扩散(2)生物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3)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一一一(4)F 保持正电位正电位一负电位一正电位. (17分)(2014 浙江高考)为验证

15、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 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用1%HSQ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 (如图),观察是否屈腿。洗去HaSO,再用1%HSO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 生。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 观察其是否收缩。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请回答:精品文档(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项实验思路。【解析】(1)中因反射弧完整,刺激适宜,能发生屈反射;中因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及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刺激和屈腿不能同时发生;中直接刺激肌肉细胞,会使肌细胞兴奋,发生收缩;肌肉细胞的兴奋不能传递给神经细胞,因为两者之间通过突触联系,且在突触中兴奋传递是单向的。(2)若验证神经中枢的位置是在脊髓,则可先刺激右后肢趾端,发现右后肢发生屈腿反射,再洗去HSQ,将脊髓破坏,重复刺激观察是否发生屈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