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研究_第1页
离婚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研究_第2页
离婚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研究_第3页
离婚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研究_第4页
离婚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婚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研究一、我国对离婚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现代社会中,离婚率在世界各国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广泛倡导婚姻自由,双方当事人在离婚中则不免过于强调离婚自由,而忽视了未成年人的独立主体地位,忽视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未成年人正处于各方面成长和发育阶段,更是性格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离婚事实的发生,使家庭残缺,本就对未成年人成长不利,若离婚时以及离婚后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欠妥,则更容易导致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和贫困化,激发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不断攀升,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20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逐渐意识到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利益保护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故在离婚法的改革上更多

2、地将重点放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上,以求将离婚对未成年人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早在1989年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就得以确定,该原则被现代许多国家作为处理儿童抚养和监护问题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即在对未成年子女利益问题立法以及进行相关事务的处理时,其组织或个人应优先考虑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在实际生活中,影响未成年人利益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其父母的离婚以及因父母离婚而带来一系列权利义务的变化。实践中,未成年人父母的婚姻关系一经解除,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利益问题立刻随之而来,例如子女监护、给付抚养费、行使探望权以及重视未成年子女意愿等,在这些问题的处理

3、上都需要最大限度地考虑未成年子女的利益。随着我国婚姻法及修正案的不断出台和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调整规范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体系,为合法、有效地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维护妇女、儿童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第36条对离婚后儿童监护权作出了规定,即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母哪一方抚养,仍是双方的子女;且双方仍享有并承担监护子女、抚养子女、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第38条增加了关于探望权的内容,即在离婚后未直接抚养教育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另一方有义务协助对方行使探望权。在探望权行使还进行了一些细化规定,如“先协议”原则

4、和终止形式的情形,“先协议”原则是指一方行使探望权的具体方式、时间长短由当事人协议;达不成协议的,则由人民法院判决。中止行使的情形是指如果行使探望权一方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中止其探望子女的权利;待其事由消失后,方可恢复探望权。这些人性化的规定可以说是比较明确的,对于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国婚姻法及修正案的内容尚存在不足之处,在广泛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漏洞,尤其是在立法、司法实践中,我们更多侧重于对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关注,忽略了对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障。这就需要我国立法在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的保护上给予更多关注,完善相应立法。二、我国立法对离婚后未成年子

5、女利益保护上的不足我国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即父母子女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改变,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承担抚养费,而且有探视子女的权利。但我国婚姻法仅仅作出原则性规定,其对离婚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还远远不够。父母婚姻关系解除后,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到未成年子女利益,根据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我国在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保护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未确立以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则为宗旨的指导性原则。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关于儿童的一切行为,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目前很多国家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6、适用于离婚亲子法中。我国在民法通则、婚姻法中对离婚后未成年人监护、抚养和探望等制度作出了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最大利益,例如在民法通则第16 条中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时,在婚姻法第29条中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由此可见,我国在相关法律的立法和修改中始终保持积极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态度。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无法忽略我国立法上存在的不足:纵观两部法典,始终没有以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为宗旨的指导

7、性原则内容。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则作为国际上普遍重视和认可的原则,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尤其是离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民法、婚姻法领域更应当有着提纲挈领的指导性作用。如此重要的内容,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未予提及,难免会造成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不明确,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造成威胁。(二)、我国在离婚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的立法上存在空白。我国现行立法对于未成年人的财产性质以及离婚后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等问题上缺乏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上的空白及缺陷,未成年人的父母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往往忽略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是将未成年人的财产混入夫妻共同财产中一并分配,从而侵犯了未成

8、年人和合法权益。(三)、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费问题层出不穷。首先,抚养费计算制度存在不足。目前我国立法、司法实践中普遍考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与其子女共同生活的事实,故对于直接抚养方的抚养费承担问题没有规定。但该规定很容易让抚养方将生活照顾代替经济给付,从而把经济给付的责任全部推到非抚养方身上。因此,不明确抚养方的抚养费数额,很容易混淆子女和父或母的财产,侵害未成年人和财产权。其次,未成年人抚养费的合理使用和监管缺乏法律规定。我国婚姻法第37条规定:父母离婚后,其中一方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另一方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抚养费的数额以及履行期限,可先由双方协议;如果无法达成协议,

9、则由人民法院判决。由该条款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婚姻法对父母对子女费的负担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对抚养费的落实使用以及抚养费被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侵占或挪用如何处理缺乏明缺规定。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无法了解抚养费具体使用情况,因此无法干预,而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因为不受法律和有关部门对未成年子女抚养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故可以随心所欲的挪用或挥霍抚养费。此类事件的发生无疑影响了未成年人的成长,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最后,抚养费执行难问题突出。在大量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始终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子女抚养费执行难。形成抚养费执行难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是无法找到给

10、付抚养费的当事人。在抚养费的给付过程中,有的被执行人有意逃避法律义务,离婚后长时间不回家,法院无法确定被执行人下落,故形成抚养费执行不能。(2)、被执行人无经济来源或生活状况变化,无力按期支付子女抚养费。离婚案件中,时常有被执行人没有工作和固定的收入来源,自身生存都成问题,子女抚养费更是无从谈起,或者是被执行人因某些情况的发生,导致收入明显减少,从而无力按原来的数额再支付抚养费,此类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抚养费的按期支付,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3)、离婚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引发抚养费的停付。比如,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存在过错,或者因探视权分歧导致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拒不履行支付子女抚养费。双

11、方引发矛盾,导致另一方拒付抚养费。抚养费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未成年子女的物质给付,其法定性以及定期性、稳定性十分必要,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需求和物质保障,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抚养费问题妥善解决,切实关系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四)、探望权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婚姻法把探望权视为离婚父母的一项民事权利,为维系父母子女良好关系、为父母子女间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了可能。探望权,也称探视权、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未直接监护未成年子女的父母一方与未成年子女进行会面、交流、短期生活的权利。我国婚姻法第38条规定了探望权,是一项十分人性化的规定,但该探望权之意,只在于父母一方,即

12、父母一方是行使探望权的主体。该规定尚有可补充之处,应当扩大探望权的主体范围,比如增加子女探望父母一方的权利,与未成年人有着一定关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与未成年人之间也应当增加互相探望的权利。另外,在现代司法实践中,影响探望权行使的案例时有发生。比如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一方,因与对方离婚而产生不合、甚至怨恨情绪,常以各种理由拒绝对方探望子女,甚至故意在对方与孩子之间制造隔阂;或者是双方因探望子女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具体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发生矛盾,甚至对簿公堂,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探望权的行使。三、完善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利益保护的设想(一)、明确设立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为贯彻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

13、确定的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的精神,使该原则在我国尽快得以确立,未来立法时应当在法条中明确设立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具体来说,可以在婚姻法总则部分予以规定,同时,在涉及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护条款中,也可以直接规定以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为为准则。总之,未来婚姻法修改应当以未成年人“最佳利益”为原则展开、解释和实施。以该原则为基点,处理离婚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的保护,既可以实现子女权利本位的立法模式,也可以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将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则纳入相关法律的基础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之后,在具体的法条、司法实践中也应注意围绕这一原则进行,比如,可以把对

14、未成年子女的妥善安排作为离婚的条件之一。在我国的离婚诉讼中,判定离婚主要标准是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破裂,司法审查中也多围绕这个标准展开,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未成年人的利益考虑较少,这就难免会对未成年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在司法审查中,除应审查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破裂等当事人双方因素之外,还应将未成年子女的妥善安排作为限制条件。(二)、健全父母离婚时对未成年子女财产保护的规定和措施。立法上应当尽快完善未成年人财产的保护措施,尤其是在父母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应当先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从夫妻共同财产中剥离出来,交予特定机关公证或者登记,然后由直接抚养子女一方负责代管,实行代理权。负责公证和登记的机关的机

15、关应当具有监督权,在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也就是未成年人财产代管人实施危害未成年子女合法财产的行为时,该机关应当被赋予一定权力,以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三)、完善抚养费制度。首先,应当完善抚养费的计算方法,明确父母双方抚养费的支付标准和方式,建立完善抚养费给付制度。完善抚养费计算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抚养费制度尚存在缺陷:第一,征收基数单一。未成年子女抚养费的征收数额偏低,甚至难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因此,在确定抚养费计算基数时,应适当扩大征收范围,确定在此基数包括工资、奖金、各项福利以及其他收入等。第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抚养费征

16、收标准也应随之变动,以适应和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其次,应当完善离婚未成年子女抚养费合理使用的监督管理立法。抚养费性质上应明确为未成年子女的个人财产,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有权代理,但并不具有所有权。为防止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在抚养费问题上出现管理不善、侵占、挪用等侵害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的现象出现,为合法有效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抚养费制度上,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抚养费合理使用的监督管理措施和立法:(1)、父母离婚时应当签订抚养费给付协议,并报送特定机关(如人民法院或婚姻登记机关等)登记备案。在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不按协议履行抚养费时,特定机关应当被赋予一定权利予以监督执行。(2)、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有权

17、了解、监督未成年子女抚养费的使用情况,并对抚养费的重大用途有参与决定的权利,若发现有涉及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的情形,应当有请求有关机关(如人民法院或婚姻登记机关等)变更抚养关系的权利。最后,各执法、司法机构应积极着力解决抚养费执行难问题。积极推进公权救济和法律救济渠道的发展,如社会福利、未成年人抚养费信托制度、未成年人抚养强制保险制度等。在抚养费执行难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可以先进行公权救济。即在父母确实暂时不能承担子女的抚养费时,可以由国家预先支付抚养费,也可以由国家有关机关采取指定或者委托等方式,鼓励其他机关或个人暂时承担孩子的抚养费。另外,我国还应尽快在全社会全面

18、推行未成年人抚养强制保险制度。即在孩子出生后,强制抚养义务人对抚养费进行投保,若以后出现婚变,需要对未成年子女给付抚养费,而抚养义务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人作为投保受益人可以保证基本的抚养资金。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抚养费案件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加大抚养费案件执行力度,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三)、进一步完善探望权等亲权制度。亲权是民法上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保护教养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多在生理心理上发育尚不成熟,需要父母格外的照顾和关爱,而亲权制度的设立就是以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为内容与宗旨而专设的的一项制度。在大陆法系的大部分国家都设有亲权制度,其明确规定多体现在民法中。相对来说,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亲权这一法律概念,但具有与侵权有相关含义的法条表述,为“监护权”或“父母子女关系”。我国对亲权概念的不明确,容易导致在法的运行的各个环节产生歧义和矛盾。所以尽快设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亲权”制度,对于实现离婚后父母监护责任,对于保护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权益都有积极的意义。探望权是亲权制度里的重要内容。完善探望权立法,对增进父母子女间情感交流的作用不言而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