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常见的误区-PPT课件_第1页
高血压防治常见的误区-PPT课件_第2页
高血压防治常见的误区-PPT课件_第3页
高血压防治常见的误区-PPT课件_第4页
高血压防治常见的误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血压防治常见的误区1无症状即无病 无需治疗 临床上大约有20%-50%的高血压患者根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头昏、头痛、心悸、腰酸腿软、四肢乏力等,但这些症状都缺乏特异性,也即是并非高血压所特有,而且这些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也没有相关性。许多患者都是在平时健康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到医疗机构检查时,或出现了心脑血管并发症时才发现血压升高。因此,目前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依据血压测量的方法,通过测量了解血压水平。2014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中首先强调要检测出患者来。也就是要通过测量来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原国家卫生部曾有要求临床医生应当对初次看门诊的35岁以上成人常规测量

2、血压。新指南则建议患者使用经过论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开展家庭血压测量。由于许多高血压患者都没有临床症状。有些患者就问要不要治疗呢?回答肯定是“要”。值得注意的问题一项长期随访研究表明,我国每年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233万人(其中高血压210万人,正常高值血压22万人);导致心血管病过早死亡的人数达127万人(其中高血压占115万,正常高值血压占12万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再一次强调了“降压才是硬道理”。只要高血压诊断成立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治疗。因为已经开展的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高血压也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前

3、沿疾病或危险因素。因为高血压患者常没有症状故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2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一旦确诊后即应开始积极的非药物治疗。什么是非药物治疗呢?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将其总结为“四大基石”即平衡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态平和。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需求的膳食。人体正常生理代谢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等。 这些营养成分存在于不同的动物植物食品中,有些多些,有些少些,多取几种相互搭配,即可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素不同:动物性食物、豆类含优质蛋白质;蔬

4、菜、水果含维生素、矿物盐及微量元素;谷类、薯类和糖类含碳水化合物;食用油含脂肪;肝、奶、蛋含维生素A;肝、瘦肉和动物血含铁。把这些含各种不同成分的动植物食物适当搭配达到基本符合人体需要的程度,这样的食物组合方式就叫平衡膳食戒烟限酒戒烟即是不吸烟。限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8克酒精,相当于1瓶啤酒、1两白酒和250毫升葡萄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4克酒精,相当于半瓶啤酒、半两白酒和125毫升葡萄酒。当然,各人情况不同可自行掌握,但绝对不能大量长期饮酒。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是指运动者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通常用运动时达到的最大心率来表示,

5、建议60岁以下的人180-年龄(10);60岁以上的人170-年龄(10)。如果在运动后感觉不适、疲倦或运动后15分钟心率仍未恢复到安静状态,为运动量偏大,应及时加以调整。心态平和第一,认识自身情绪。第二,管理自己的情绪。要驾驭愤怒情绪,克服紧张情绪,避免急躁情绪,摆脱消极情绪,合理的宣泄压力。第三,自我激励能力。第四,认识他人情绪。第五,处理好人际、人与社会等相互关系。 非药物治疗也是高血压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病防治的基础。非药物治疗可使部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恢复正常,同时也可减少高血压治疗药物的使用剂量。3治病心切,力求快速降压。高血压病为慢性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通常不主张短时间内(一

6、下子)将血压降得过低、过快,应当是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内逐渐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防止过快降压带来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许多患者一听说高血压危害大,就急于短时间内将血压控制下来,常常是用药没几天就关心血压什么时候能降到正常水平,或急于更换药物品种。结果是药物频繁更换,一种药尚未起效前就又换用了另一种药物,总是“劳而无功”。我国老百姓一直存在着“药到病除”、 “立竿见影”的理念,治疗高血压也一样。而事实上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几乎都具有在初次使用后二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效果会越来越好的特性,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常常需要服药一周到10天时降压作

7、用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在使用降压药物后,不要心急,有时候心急血压反而会更高。缓慢、平稳降压另外,病程较长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由于其身体各重要器官组织对高血压状态已经有了一个长期适应的过程,而且,此类患者常常合并心脑肾等部位血管腔狭窄,短时间内血压降的太快、太低也可能会引起这些重要器官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甚至出现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强调,开始治疗时应该缓慢、平稳地把血压降下来。并保持患者24小时血压平稳下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建议使用分子长效的或缓释剂型、控释剂型的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尽量使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氯沙坦

8、、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吲哒帕胺、硝苯地平缓释(控释)片等。ACEI/ARB类降压药起效时间较长,一般需2-3周才能达到最好降压效果。因此,才开始换药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观察血压控制情况。也可以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一段时间,再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适当调整其他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逐步用ACEI/ARB类降压药取代需要更换的其他降压药物。4、新药贵药就是好药。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用是有些讲究的。其关键在于遵医嘱,即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和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效果好、副作用少”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许多新药并不新,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许

9、多贵药其实也不贵,只是被炒作贵了起来。另外,还要提醒的是,某些真正意义上的新药有可能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大家最好别去碰它。尊医嘱、合理用药很多真正意义上的新药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可能还都处于临床观察阶段。建议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推荐了五大类降压药物分别是:利尿剂、钙通道阻断剂(CCB)、ACEI、ARB、-受体阻滞剂。此外指南也介绍了新型包含上述五大类药物组合的复方制剂、-受体阻滞剂、国产传统复方降压药等多种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药物以供广大患者选择。所有这些药物都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血压。5不注意血压监测和记录。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长

10、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也是一种误区。有些高血压病人吃药以后,自我感觉症状好转,就以为万事大吉。不重视监测血压,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凭感觉评价血压控制情况。上面已经讲过,高血压病临床上许多人是没有症状的,即使有症状也不是高血压所特有的。因此,临床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和了解血压达没达标,主要靠血压监测,通过测量了解血压水平。这才是客观的指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血压控制下来,才能达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服用降压药后,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血压监测,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我们服药的效果,看看血压是否真的降下来,同时也可以把用药时出现的不舒服或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告诉医生,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采取

11、其他必要的防治措施。第三多与医生交流沟通可多了解一些高血压防治知识,进一步指导自己服药和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有利于血压控制达标。建议开始治疗后第一周内,应坚持每天监测血压1次;第二到四周,至少每周监测血压23次;第二个月内至少每周监测血压1-2次;以后至少每月监测血压24次;血压控制平稳后,也要至少每年监测血压1-2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服药治疗前和服药二个月后查一下24小时动态血压。 另外还要注意遇季节变化、情绪波动、失眠或自我感觉不适时都要及时进行血压监测,如果血压变化较大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与品种。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还可以排除一些“白大衣高血压”,发现一些

12、“隐匿性高血压”及了解血压波动情况,指导临床选择用药,包括药物品种和给药时间等。6、不知道高血压的危害研究证实,如患者收缩压从115mmHg上升到175mmHg,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升高约8倍(Lancet2002,360:103)。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欧洲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高血压防治方面的指南都指出“血压水平从110/75mm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有研究显示若使血压平均下降56毫米汞柱,就可使冠心病减少16,脑卒中减少38。一项纳入147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证实,随着收缩压的降低,患者卒中及心血管死亡风险也随之降低,降压治疗能够给患者带来心血管获益(BMJ200

13、9,338:b1665)。我国1990 年到 2013 年临床的研究发现,通过对血压的管理,可以减低患者死亡人数,使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标化发生率明显降低。所以说高血压并非是可治可不治,而是必须要认真管理与治疗的疾病。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将血压降到患者能耐受的最低水平。但究竟应将血压控制到什么水平也即是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多少?普通患者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者血压控制目标值应 130/80mmHg。老年患者 150/90mmHg。但舒张压原则上不低于60mmHg。7服药后出现不适就停药。由于高血压患者常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有些患者甚至没有症状,也有不少患者由于高血压病程较长,

14、身体各系统习惯了高血压状态,在服用降压药物早期血压下降后反而会出现头晕、头疼、心慌、乏力等不适症状,由此认为治疗还不如不治疗,有些人干脆停药。坚持有可能逐渐适应其实一些药物在开始治疗阶段常有一些不适症状,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易出现头痛、足踝部水肿等,但坚持服药一段时间(7-10天)后常可自行消退。有些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服用后会有部分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干咳等副作用。此时,可改用其他降压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等替代。 。有时联合用药可减少单药用量,还可增加药物疗效,减轻或抵消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噻嗪类利药常可引起低血钾,联合螺内酯后则可抵消此副作用。注意:一般药物副作用的出现需要

15、一定时间,部分药物在吃药当时可出现胃肠道反应,改在餐后服用可能会好些。部分药物可能影响患者性功能,尤其是年纪尚轻的患者,要引起注意。 8、开始不用高效药有些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害怕使用所谓的“高效药”或“特效药”,认为开始用药太好以后就会没药可用。其实,临床上可用的降压药种类很多,随着临床治疗方法学和新药开发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品种会不断产生。因此,患者大可不必太紧张,在医生指导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大胆使用,相信什么时候都会有适合你治疗的药物。建议大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1-2种指南推荐的五大类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常用的组合方案包括:CCB+ACEI/ARB,CCB

16、+受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CCB+利尿剂等。注意ACEI与ARB类药物一般情况下不宜联合应用。9不断变换药物品种有些患者认为长期使用一种药物易引起耐药或药物失效,常主动地不断变换降压药物的品种。正确的做法是:一旦选定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就应该坚持用药,观察一段时间(最好1-2个月),若效果很好,就长期坚持服用,一般不会产生抵抗。如果治疗过程出现血压波动,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包括感冒、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季节变化或出现其他疾病等,并针对这些可能引起血压波动的病因进行恰当的处理,包括增减药物剂量、适当使用其他药物等。一些国产的传统的复方降压药物如北京0号降压片、复方利血平等,价格便宜,降压效果也较好,但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有报道认为可引起老年痴呆、抑郁症等。因我国地域广阔,群众生活水平相差较大,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层次也各不相同,指南将这类药物也放在推荐之列是为了不同层次患者选择药物时有个参考,而不是推荐的都是好药。建议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如发现上述副反应,应及时调换其他品种。10、中药或中成药副作用小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已经认识到中草药和/或中成药在降压治疗中地位有限,尤其是草药方剂(包括单味草药或复方草药),降压效果都还不能确定,部分病例长期使用一些草药后确能见到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其确切的降压机制不明,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也不太清楚。近年来的临床观察也陆续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