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1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2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3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4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用彩色字体醒目且突出重点,不错!教学环节清晰,整个设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佚名 单位:佚名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单位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及表面积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的,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但是它将直接影响到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正确形成。因此,让学生真正理解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显

2、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体积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类推的过程,扩展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抽象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其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采取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讨论学习的方

3、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采取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体积概念,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难点: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单位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师:我们知道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么体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呢?其计量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这就

4、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探究的知识。 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自然切入课题。 【探究新知】 问:同学们听说过这个小故事吗? 课件出示:动画乌鸦喝水 问: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板书:空间。 学生欣赏动画乌鸦喝水,兴趣盎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故事导入,体现出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鼓动性,在故事背后深厚的数学内涵之中,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激发创造性思维。 1、体积概念 实验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 第一次实验:取一个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将一块鹅卵石放入杯中。 问:请同学们猜想杯子里的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仔细观察:玻璃杯里的水位升高了。

5、 发现:小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第二次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将把两块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 让学生猜想:两个玻璃杯里的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仔细观察:两个玻璃杯水位的高度不一样。 引发学生思考鹅卵石占据的空间有大有小,为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问:水面上升的高度为什么不一样? 课件出示: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引导学生看插图。 问: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大石子占的空间大,小石子占的空间小。 由具体到一般,强化感性认识,为理解和接受体积含义做铺垫

6、。 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占有空间的物体,有什么发现?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说一说自己身边占有空间的物体。 发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素材,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由此揭示“体积”概念。 课件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问: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相等吗?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通过大小类比,让学生带着猜想去验证,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预设。 问:如果给出两个长方体体积数据,这样就能比较其大小吗? 课件出示:左边45,右边50。 问:如果不能,你有还其它的办法吗? 师:对,要测量和比较

7、物体体积的大小,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单位。 学生的思考陷入了认知冲突之中,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己得出:仅有数据是不能比较出物体体积的大小,必须有“单位”。 关键点: 巧妙的引导启发,自然过渡,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难点得以突破。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板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cm3 dm3 m3 问:那么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 课件出示:手指尖。 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模型。 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学生看手中课前预设好的小正方体模型,感知1立方厘米的大小。 生:桂圆、骰子、一粒花生米、蚕豆 加深学生对体

8、积单位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 问: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 课件出示:粉笔盒。 教师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 板书: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教师把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两个正方体教具并排放在一起。 学生仔细观察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型。 生:实心球、柚子、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类比。 通过类比进一步丰富对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认识,感知1立方分米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一些。 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呢?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问:同学们猜想一下在这1立方米的空间里可以站多少位半蹲的同学? 以小

9、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实验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钻进1立方米的框架内,感知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没有直接给出怎样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旨在让学生根据 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1立方米的概念。 问: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接近1立方米。 问:请同学们估计一下教室的空间有多少立方米? 生:农村家庭的大水缸、洗衣机、. 学生各抒己见。 让学生体会空间也可以度量与量化。 【知识反馈】 课件出示:练习 (1)聪明的法官 物体大小叫做物体体积。( ) 体积单位比长度和面积单位都大( ) 体积是1立方米的物体一定是棱长1米的正方体。( ) 一台电冰箱的体积是280毫升。( ) (2)题海拾贝 一块橡

10、皮的体积是6( )。 一个实心球的体积约是1( )。 一台洗衣机的体积约是1 ( ) 。 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是500( )。 一桶福临门大豆油是5( )。 学生独立完成。 数学趣味园: 小正体拼成较大的正方体,问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此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体系,加深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小 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作 业】 P32页 练习七 第4、5题 让学生学有所得。 知识拓展与延伸。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四项制成表格,逐一进行量化。 课前导学案的目标、重难点、方法、结构、内涵、创

11、新;学生的预习情况。 课中教师的亲和力,组织力,“引导”艺术,三维互举;学生的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探究,自信与成功的快乐表现。 课后教师布置作业的题量、难易度,个性化、多样化;学生所学知识的“得”与“失”。 八、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空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cm dm m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九教学反思 1、这节课教学流程:情境创设(占有空间)实验演示(揭示体积概念)建立体积单位表象(知识感知)强化练习(知识应用)。 2、最精彩的是:动画乌鸦喝水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大小类比,巧妙的引导启发,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 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建立1立方米表象。 3、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了预期,我很满意。要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