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情志养生(精选)课件_第1页
第七讲--情志养生(精选)课件_第2页
第七讲--情志养生(精选)课件_第3页
第七讲--情志养生(精选)课件_第4页
第七讲--情志养生(精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讲 情志养生1精讲述概要一、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45分钟二、传统养神法 25分钟三、养生先养德 10分钟介绍: 10分钟现代养心七法心理平衡十法培养愉快心情的6种方法2精引言“心之官则思”孟子;“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修身在正其心”-大学;“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高濂养生家颇多道德睿哲之士:养心为先,身心兼养。强调高尚坦诚的精神、平淡泰和的心镜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养生之道,首要在于养心之道。3精4精第一节、情志对健康的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养生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或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情志养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却深刻得多。5精七情

2、:泛指与生俱来的种种情感;六欲:泛指人的种种欲望五行配情志:怒、喜、思、悲忧、惊恐“形神相因”;容易做 ,但不易做到;五脏藏精而化生神:“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脾藏营,营舍意”。6精怒伤肝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曰:“大喜坠慢”。7精思虑伤脾胃: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忧和悲伤肺惊恐伤肾 :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8精一

3、、情绪(志)影响气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9精1、喜,指狂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狂喜可导致“气缓”,即心气涣散,血运无力而瘀滞,便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一类病症。“得意忘形”。清代寓意草里记载:“昔有新贵人,马上扬扬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牛皋因打败了完颜兀术,兴奋过度,大笑三声,气不得续,当即倒地身亡。“常回家看看”与老人健康。10精2、怒,指暴怒或怒气太盛。可表现为暴跳如雷、拍桌大骂、拳打脚踢、伤杀人畜、毁坏器物。轻者会肝气郁滞,食欲减退;重者便会出现

4、面色苍白、四肢发抖,甚至昏厥死亡。“三气周瑜”;若是轻度的发怒,有利于压抑情绪的抒发,有益于健康。11精3、忧,是指忧愁、苦闷、担心。悲伤恸哭,气怯神弱。轻者,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少言少语,忧郁寡欢,意志消沉,独坐叹息;重者,难以入眠、精神萎颓或紧张,心中烦躁,甚至诱发癌症或其他疑难重症。东周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柳宗元,47岁就含恨长逝了。“多愁多病”,“忧愁烦恼,使人易老”、“愁一愁、白了头”。林黛玉12精4、思,思是集中精神考虑问题。思虑过度会导致病症。其中最易伤脾,脾胃运化失职,则食欲大减,饮食不化。据吕氏春秋记载,齐闵王因为思虑过度,损伤了脾胃功能,以致积食内停,久治不愈,后经

5、文挚用激怒的方法,令其吐出胃中积食而告愈。13精5、悲,是指悲伤、悲痛、悲哀。人生三大不幸;或者是失恋;或者是丢失了心爱的珍贵物品,或者是遭劫受灾等,伤心到极点便会变成沮丧和绝望。若悲哀太甚,可致心肺郁结,意志消沉。悲痛欲绝,还能引起昏厥或突然死亡,容易悲伤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癌症或别的疑难重症。14精6、惊,是指突然遇到意外、非常事变。心理上骤然紧张。如耳闻巨响、目睹怪物、夜做噩梦等都会受惊。受惊后可表现为颜面失色、神飞魂荡、目瞪口呆、冷汗渗出,肢体运动失灵,或手中持物失落,重则惊叫、神昏僵仆、二便失禁,如“惊弓之鸟”,心脏怦怦乱跳,血压升高。15精恐,是指恐惧不安、心中害怕、精神过分紧张

6、。如临深渊、履薄冰、人将捕之等。严重者亦可导致神昏、二便失禁。严重的会发生精神错乱,癫病或疼厥。恐与惊密切相关,略有不同,多先有惊而继则生恐,故常惊恐并提。然惊多自外来,恐常由内生。16精二、情志(绪)致病的机理1、损伤脏腑“喜怒不节则伤脏”,并非是一情只伤一脏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一切不良情绪都能影响于心,而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受伤,人体的整个功能皆会受损。 17精2、影响气机气机,是气的运动的根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及相互联系,均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 上下,说明气机升降失常;结,说明气机郁滞,运行不畅;此外,消、缓、乱,亦是气的运行障碍

7、。18精3、精血亏损“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说明暴怒,可致血随气逆,发生呕血。“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时自下”,这里的精时自下,即是恐惧太过,五脏所藏之阴精失去统摄,耗散不止。 “暴喜动心不能主血”。过分思虑,既可耗伤心血,又能影响食欲,造成气血生化不足,皆可使精血亏损。19精4、阴阳失调“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而阴阳协调,中医认为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阴平阳秘,精神乃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明七情致病必须加以重视。20精5、先伤神,后伤形。“积怵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定;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取而欲,神则烦

8、;切切所思,神则败” 。魂魄是属于精神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中魄是一种本能的,非条件反射性的感觉和动作,包括听、触、视、痛觉,以及肢体某些动作,与精关系密切。魂也是神的一种活动形式,如果离了神的支配而单独活动,便表现为梦游、幻觉等。21精情志太激不仅伤神,亦能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这里的满脉去形,即是情志先伤阴阳,后伤形体的结果。七情致病,有别于外感六淫,六淫伤人多伤形体,而情志致病,多先伤人神气,再伤形体。 22精23精三、情志(绪)养生的重要性“和喜怒”是“智者养生”之道。“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9、。管子说:“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24精管子内业篇:内,就是心;业,就是术。内业者,养心之术也。一是正静,即形体要正,心神要静;二是平正,即和平中正的意思,平正的对立面,就是“喜怒忧患”;三是守一,就是说要专心致志,不受万事万物干扰则能心身安乐。25精张仲景痛斥时医时人无视养生,是“举世昏迷”,“不惜其命”,只知“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唯名利是务”,实在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劝导世人要重生命固根本。去掉私欲杂念,保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涵养,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是传统养生的核心内容。 2

10、6精四、体质与气质“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毛泽东体育 之研究 27精第二节、传统养神法“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头白为情多。”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1、清静养神法神为一身本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有神则生,无神则死,神弱者病,守神则健。28精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医钞类编:“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

11、,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孙思邈)。29精2、安心养神法“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嚏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生之法也。” “操心不经老”诸葛亮死在五丈原。“忧思则心急”,“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伤神则死”。30精3、节制情感法“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陈确集说:“古人云克己可以活怒。凡遇事有可忍,切莫轻发。”31精4、精神寄托法陆游诗:“灯前目力依然在。且尽山房万

12、卷书。” 欧阳修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青年人要培养一定的爱好:习书画、玩琴棋、搞调查、摄影、师友聊天、旅游运动等,要各有其所,各投所爱。32精5、四时调神法因天之序“人能顺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天气影响情绪当秋高气爽,天气温和,人们的精神往往开朗、乐观、豁达;当寒风阴雨、干燥沉闷的天气时,人的心情就会变得烦躁易怒或压闷低沉;女子伤春,男子悲秋生活对治法;每日节神调摄亦可遵此法:清晨舒展活跃,白日精神饱满,傍晚安神悦志,睡前静心远思。33精6、以心治神法心病还须心药治;“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不系药方,唯在心药也。”何谓心药? “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送,只是心生心作病

13、,心安哪有病来时,此之谓心药。以心药治七情内起之病,此之谓疗心。”“疗身不若疗心,吾从谓使人疗,尤不若先自疗。”34精7、以情胜情法情志疗法五脏生五志,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以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独特疗法。35精 (1)喜伤心,恐胜喜清代冷庐医话中,说到一江南书生在京考中状元,因过于高兴而发狂,大笑不止。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因为喜为心(火)志,恐为肾(水)志,因水能够克火,所以可用肾之志恐,来治疗心之志喜导致的疾病。36精(2)思伤脾,怒胜思元代的儒门事亲一书中,记载了一位贵妇人,严重的失眠,历经两年不愈,诸医无策,名医张子和, “以怒而激之”。华

14、佗传:“多收其货而不治,并留书骂之”。思为脾(土)志,怒为肝(木)志,因木能克土,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脾之志思导致的疾病。37精 (3)悲忧伤肺,喜胜悲(忧):有一人,因父亲骤然死亡而悲痛不已,之后便觉心痛难忍,逐日加重,药皆无效。张子和为其诊治时,恰巧有一个巫婆在场,张子和于是便自学巫婆的样子,取笑戏弄巫婆,来引逗病人,病人大笑不已,结果仅一二日,其心痛便自愈了。 朱丹溪心理治疗的案例:“一女人许婚后,夫经商三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他无所病,但向里床卧,此思气结也。药难独治,得喜可解。”相声、小品、二人转等38精(4)恐伤肾,思胜恐续名医类案惊悸一书中记载了一个名叫沈君鱼的病人,名医

15、卢不远诊治。沉思、思考、了解、清楚的作用。(5)怒伤肝,悲胜怒明代名医张景岳,一次诊治了一位因一时口角理屈,佯装发怒而昏厥“假死”的妇人。39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气恼不能自控时,不如去想想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岁月;高兴过头时不如想点令人恐惧的事情;忧愁乘袭之时,则应去想点高兴的事情;思虑难挥时不妨想想不快的事情;大恐之时,则当客观冷静地去沉思分析引起恐惧的原因等。40精第三节、养生先养德 养生的首要就是重视道德修养,是“养生之根”。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41精养生从来就不局限于研究机体本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而总是与道德品性修养,以及治

16、国安邦之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黄帝内经: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即所谓“德全而不危”。其后养生家基本上依循这一思路,强调养生必须与道德修养相协调。42精良好的道德情操,确实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是袪病延年的必要前提。“养生莫若养性”。所谓“养性”,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如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后世养生家提出的节欲、戒怒、养神也都是讨论“养性”的问题。 董仲舒指出:“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则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43精中庸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所谓“诚”,是指人的自我修养,

17、即指“养生”,又指“养性”,其基本含义是精神专一和恭敬无欺,前者偏重养生,后者偏重养性。倘若精神驰乱,意识不能专一,势必造成气散身亡。44精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孙思邈:“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明代张介宾所说的:“今之人,但知禁欲即为养生,殊不知心有妄动,气随心散;气散不聚,精逐气亡。”(类经卷一) 45精古代圣贤常把修身养性作为第一要务。古人称修身养性以静坐为第一,观书为第二,看山水花木为第三,与良朋讲论为第四,教子弟为第五;人生的十大乐事: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

18、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奕棋。迄今仍值得我们借鉴。46精介绍:现代养心七法 1、劳逸结合,有张有弛;2、身心功能,平衡利用 ;3、心理调节,升华感情; 4、讲究交际,多交朋友; 5、业余爱好,扬长避短;6、运动锻炼,养心健体;7、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47精心理平衡十法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2、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4、偶尔也需要屈服;5、暂时回避;6、找人倾诉烦恼;48精7、为别人做点事助人为快乐之源;8、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以和为贵;9、对人表示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手;10、娱乐方式并不重要,最要紧的是要有令人心境舒畅的效果。 以

19、上要诀十分平常无奇,但扪心自问,自己能做到多少。“知而不行,等于不知”。49精培养愉快心情的6种方法一、多做跑步、转圈、疾走、游泳等运动。二、睡好觉。睡眠有助于克服恶劣情绪,稳心定神。一觉醒来,心情就会好多了。 三、听音乐。音乐可使大脑产生一种能镇静安神的物质内啡呔,但要注意选择“对路”的音乐。 四、赏花草。花草的颜色和气味,有调解人情绪的作用。 五 、观山水。青山绿水,莺歌燕舞,置于美好的情境中,心情会被“快活化”。50精六 、洗淋浴。淋浴能产生一种安神的活性分子,会一身轻松。前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好”51精长寿的老人多半是乐观的。96%的长寿者是乐观者,是富有人生乐趣的人。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