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北魏太官仓储遗址保护方案探索_第1页
大同市北魏太官仓储遗址保护方案探索_第2页
大同市北魏太官仓储遗址保护方案探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同市北魏太官仓储遗址保护方案探究摘要:大同市北魏太官仓储遗址位于大同市城北操场街中心偏东处,为北魏唯一的粮库遗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针对粮仓遗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经过仔细的研究,重点在保护理念和方法上进展了探究,旨在更好地保护这一重要的遗址。关键词:北魏;太官仓储;遗址;保护方法1遗址现状大同市北魏太官仓遗址位于大同市城北操场街中心偏东处,北距大同火车站约1350,南距明代大同府城北垣550,西距操场城街89,南距操场城东街145。北魏仓储遗址的地层关系由下而上大致为4层,汉代、北魏、辽金与明清。汉代层位有一些小型砖砌建筑遗迹和灰坑,共发现11个。北魏层位最厚,为夯土所筑建筑基址,夯

2、土基址中有地上地下相结合的圆形建筑,如今地上遗迹仅留存有许多大型石柱础,共50多个柱础,其中原位置的33个,大小不等。地下遗迹为直径10多的圆形建筑,该建筑上部为夯土,下部沙层部位外部是砖或土坯所垒墙壁,墙壁外部贴一圈木板条,建筑底部也铺一层木板。该遗址以北魏时期的夯土遗迹和地下圆形建筑为主。圆形建筑的底部铺木板,木板上残存有谷物和小米遗迹,初步断定为一处大型粮仓遗址。在该地下圆型建筑周围和南面,均有许多柱础石,有规律围绕地下圆型建筑排列,可以证明,当时这些粮仓,其建筑构造是地上和地下两部分。从粮仓南面一排从东到西的14个柱础看,这些粮仓的顶部有可能连在一起。2保护设计方案分析及选择2.1目前

3、同类工程常用保护措施分析目前,同类工程保护措施一般有建馆保护、遗址原状保护、原址回填保护等,应根据遗址的不同状况选择不同的保护方案。建馆保护是在遗址上或遗址附近新建展览馆,以到达展示、保护遗址的目的。其优点是对遗址进展了原址保护,可以及时发现文物所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但是建馆保护要综合考虑文物实际情况,其一,建馆所需资金较多;其二,如今太官仓储遗址位于翰林别院住宅区建立工地内,将来搬迁人口造成很大影响。对遗址原址进展简单保护处理后,不对遗址进展更多的改变,直接展示给公众,让公众对其有一个直接的认知。根据目前的开掘现状,有据可寻的是遗址的开掘现状实物。发现大同市操场城北魏粮仓与洛阳隋朝含嘉仓的

4、形制等极其相似,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原址回填与封闭保护是对粮仓采用封闭、采用回填的方法。在现有条件下,它是一种平安、经济、可操作性较强的保护措施。主要针对环境较为复杂,不宜进展展示的遗址。其回填材料经过历史验证,可以永久保护文物。综上所述,本方案倾向于“原址回填保护。2.2选择施行“原址回填保护方案的原因(1)经济原因。由于目前急需保护的遗址数目众多,导致保护经费用于各工程的数额有限,而将太官仓储原址保护,并增加开放与展示内容,这需要投入相当可观的资金,鉴于目前这种状况,尚不具备充分保护遗址的经济条件。因此可先施行“原址回填保护方案,等经济条件及其他条件成熟后,再进展开挖保护

5、,并在充分保证文物平安的根底上进展展示。(2)技术原因。遗址自开挖以来,由于环境、温度与湿度等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对本体难以估量的破坏,一些粮仓出现塌落,为更好地保护北魏太官仓储遗址,建议尽快采用“原址回填闭保护方案。(3)地理位置原因。北魏太官仓储遗址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大同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平城遗址所在地,其离操场城一号遗址关系亲密,在未搞清北魏平城遗址的更多历史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护好这些重要文物,这也是选择原址回填封闭保护方案的原因之一。2.3施行“原址回填保护方案的迫切性分析文物本体的迫切要求。由于文物部门已经对太官仓储遗址进展了开掘,但由于环境、温度与湿度等诸

6、多因素,文物本体出现一定问题,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给遗址一个稳定的环境,不再受到破坏。保护工程施行在时间上的迫切性。根据夏季即将降临,降雨将会增多,在雨期施工会给遗址带来很大的平安隐患。因此,施行“原址回填保护方案在时间上具有迫切性。城市开展的要求。由于大同市凤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大同市操场城东部启动了翰林别院住宅区建立工程,进展安居工程,为了让百姓更快进入新居,且不影响正常的人民生活,必须尽快对太官仓储遗址进展回填保护。2.4保护措施设计要点太官仓储遗址为北魏唯一的粮库遗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可以引证和弥补史书记载之缺乏。对于它的保护方式,考虑到破坏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它的展示价

7、值。而且从该地区地质资料来看,3以下,已是几十米厚的第四纪沙砾层,粮窖的下部已在砂砾层位,该层位极易流动,现存粮窖遗迹下部皆有不规那么土坯专门阻挡沙粒层,但是由于年长日久,有的部位已经出现坍塌。因此长久展示性保护问题较多,一是本钱很大,二是效果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再三斟酌,采用无纺布隔离,柱础不动,全用细沙土回填保护,可能是现阶段最适宜的方法。回填后,应在地面按照地下位置做好标识,立起说明碑,以便地面展示参观。参考文献:1郭婷婷,赫强.关于城市建立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22,(03)2汪中红,姚杰,钱庭柱.浅析古建筑木构件与木质文物的保护方法J.林业实用技术,2022,(04)3余磊,苏继会,程君.城市化进程下的古建筑保护与开展西递古村落保护的考虑J.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