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研究(共10页)_第1页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研究(共10页)_第2页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研究(共10页)_第3页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研究(共10页)_第4页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研究(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12-23城市社区邻里交往(jiowng)的研究作者(zuzh):薛丰丰 来源(liyun):建筑学报 时间:2004参考文献:1 宣兆凯新编社会学概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2 王彦辉走向新社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62,1482014-12-23目录及结构分析无本文的写作思路提出问题(12章)分析问题(3章)解决问题(45章)1、提出问题:在城市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中国社会转型进程加快,城市家庭的人口规模变小,社会分层细化,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住区管理结构和人际关系发生质变,传统的邻里关系不再适用于现今的城市社区社会背景的背景下,去分析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存在的问题

2、和矛盾。作者提出从(1)社会结构体制的改变(2)城市化(3)通信、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4)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四个方面去分析邻里关系存在的问题。2、分析问题: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收入的居民)、统计分析、个案分析研究方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出:(1)不同的居民构成对邻里交往的需求状况1)交往主体为中老年人2)大部分居民对邻里交往有强烈需求(2)邻里交往行为1)邻里交往由生活功能型向娱乐休闲型转变2)促成交往的媒介多样化,对各项设施的依赖性(3)交往行为的空间分布1)1)交往主要聚集在人群流线的转接口处和较为开敞的公共空间2)空间缺乏层次性,特别是对半公共半私

3、密空间的组织3)住区中的不定空间缺乏如何使用或归谁使用的空间暗示,造成交往死角,容引发犯罪(4)住区安全性能对邻里交往的影响1)住区安全(nqun)性能是进行邻里交往的前提2)交通(jiotng)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小区邻里交往的重要因素3)住区的封闭程度(chngd)对邻里交往影响不大(5)住宅形态对邻里交往的影响1)居民大多在住所周围交往,距离远近有效影响居民交往程度2)低密度居住形式较高密度居住形式更能形成良好的邻里交往关系3)住宅内部空间紧张、局促,缺乏可供交往的公共活动空间。3、解决问题(1)居民构成:1)按照人群的不同进行相应的交往空间设计2)建立不同的住区环境特色和居住文化来吸引住户

4、,能体现独特的地域性特色,促进居民间的邻里交往,使居民对社区将会有更强的社区归属感3)“邻里同质、社区混合”的社区组织方式可以实现适当人口规模的良性交往关系的建立,多样化的住宅及相应的多样化的消费、休闲及服务场所,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的条件,丰富了邻里交往内容。(2)交往空间1、住宅形态1)高层低密住宅取代低层高密度住宅对居民交往的影响2)人群高度聚集,交往规模扩大3)交往的空间尺度变大,缺乏领域感、社区归属感。4)对走廊进行少许扩宽,并配以绿化、座椅,每隔几层(一般24 层)设置一个公共交往空间或空中回廊,使楼梯和走廊构成富有变化的生活、交往空间。解决方法(引用日本的相关研究如:在住宅内部

5、有效的组织了半公共活动空间。作为老人座谈、小孩嬉戏的场所。2、交往活动1)大部分小区建设不完善,居民活动以健身、打牌、聊天等。2)大多数居民还是希望引进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低消费或无消费的项目。3)结合庭院廊道空间、底层架空空间等,合理安排功能解决方法(有助于领域空间的形成)(3)住区安全性1、住区封闭程度1)调查显示(xinsh),封闭住区并不能明显改善社区邻里交往,反而割断了城市与社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有机联系2)实行(shxng)半开放半封闭的社区结构模式解决方法(例子:深圳万科四季花城)在保证其必要的安全性和私密感的基楚上,进行较小范围的邻里单元的封闭式管理(限制非住户进入,只对住户开

6、放)2、住区交通状况1)私车拥有量在大幅提升,人们习惯(xgun)将汽车出现后城市居住社区内的交通组织形式分为“人车分流”和“人车共存”。但是,完全的人车分流后,使道路功能单一化,街道的文化生活不复存在,并不同程度的使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被迫改变。2)实行“人车共存”的交通组织方式。如:控制居住区内的汽车交通,实行人车共存,但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方针;恢复街道空间的生活机能,使之更富有活力和人情味,为居民的休憩、日常交往、儿童活动等提供良好环境;美化街景等解决方法(针对我国国情,这种方式还可以有效提高街道空间的综合利用,节约土地)。感想:社区的邻里关系城市社区邻里交往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

7、环境空间的规划和住宅单体本身的设计,更需要从社会政策层面加以引导和规划。居住社区形态空间环境建造的完成和居民入住并不意味着社区的形成,恰恰相反,它仅仅是真正意义的社区营造的开始社区生活的形成有赖于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生活活动,因此积极倡导居民参与设计规划,将更有助于建筑师有效合理地开展工作,能够更大程度地加强社区归属感、领域感与亲和感,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2014-1-3参考(cnko)论文:对居住区交往(jiowng)空间的一些思考作者:聂晓晴 来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xubo) 时间:1998 参考文献:1朱建达编.当代国内外住宅区规划实例选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胡仁禄,马光.老

8、年居住环境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3建设部全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办公室技术组汇编程述成主编.全国第二批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建筑学报, 1997 , (3)研究的背景和内容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交往的渴求显得更为迫切,如何在居住区中创造能满足居住者交往需求的室外空间,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是时代对规划师提出的一个课题。研究的背景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优秀设计的分析总结,对居住区交往空间的建造进行一些尝试性探讨。研究内容研究(ynji)的理论和方法文献(wnxin)研究法:(本

9、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优秀规划设计的分析总结,对如何在居住区中建造富有人情味的交往(jiowng)空间进行了一些探讨。)数量研究法:(住户在8 12户时,彼此了解甚深,当户数达到50 100户时,住户仅能知道彼此的容貌和姓名)得出的结论建立规模适宜性交往空间一个有助于邻里交往达成的居住建筑的组织布置形式,首先应有适宜的规模。一般以4 8幢多层住宅,组织围合成一个邻里院落,户数50户左右,并在邻里院落内,结合精致的铺地、花架、坐椅、绿化布置,以提供邻里交往、老人儿童休闲和游戏场地,使邻里之间既有交往的可能,又有交往的场所。再由多个邻里院落或围绕组团中心绿地或通过邻里院落间的相互渗透穿插,组成一个有机

10、的丰富多变的住宅组团空间。2、年龄适应性交往空间1) 0 3岁托儿组:活动内容主要是由家长怀抱、推车或带领在户外散步或在椅子、沙坑、草坪上玩耍,活动场地多集中在住宅单元门口或宅间庭园绿地。2) 4 6岁幼儿(yu r)组:活动内容骑车、拍球、跳沙坑(sh kn)、捉迷藏等。活动场地多选在宅间庭院绿地。3) 7 12岁小学(xioxu)组:活动内容踢球、打球、扑克、探险、演节目、打闹等。活动场地多选在组团集中绿地或沿小区道路的街角处。4) 12 18岁中学组:活动内容交谈、体育锻炼,活动场地多在小区中绿地。5)老年组:活动内容聊天、扑克、象棋、晨炼、带小孩,活动场地多在位于小区中心绿地的老年人活

11、动中心。3、行为适应性交往空间在规划中,可将住宅底层架空,布置公共活动室如居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小商店等或设置座椅供人休息,或在庭院中布置餐桌,形成生活气息浓郁的聚会环境,吸引各家庭到庭院中用餐。还可在托幼、洗衣房、医疗等公建设施处加设坐椅,让等候的居民从容交谈,达到促成交往的目的,使邻里交往在每天的日常行为中自然发生。或是将高层住宅群经常采用的用高架步行道或平台将各幢住宅连接起来,在步行道或平台上设置花坛座椅,步行道成为交往的场所,形成立体交往网络,增大了邻里交往的空间和便利。社区活动性交往空间居住区中可为居住者设计出一场进行社区公益活动的小广场或小舞台,供居民观看表演或举行婚礼,或歌迷球迷

12、聚会。达到增大交往维系,和睦邻(mln)里的目的。2014-1-3参考论文(lnwn):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作者:刘挺 来源:价值(jizh)工程 研究的背景和内容本文阐述了交往及交往空间的定义,以及通过对居住区交往行为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对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几种模式研究的内容二、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居住区的几个行为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对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几种模式)得出的结论老年人活动场地(些场地需能容纳二、三十人集体锻炼,良好的平坦的铺地!草皮和大树下、长青灌木丛前是理想的练功场所部分老人携带鸟笼来游园溜鸟、赏花和交流养鸟经老年人健身场地周围应配置一些凳椅、居住区附近或居住区

13、内设置小游园、街边绿地等、)青少年活动场地(在距住宅不远而对住宅内居民没有干扰的场地可以在统一布局下,设置(shzh)个别球场或有铺地的场地打羽毛球)儿童游戏场所(随意性场地 儿童活动的随意性强,喜爱攀缘、钻洞、玩水、玩砂,在宅前宅间布置(bzh)适当场地,包括铺地、假山叠石、树丛及供玩耍活动的梯、架、环、台阶、砂坑等,可吸引儿童)2014-1-3参考论文: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jiowng)空间作者:赵庆华 来源:山西建筑 时间:2002居住区户外交往的意义和方式在居住区创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往空间,有助于居民互助互爱,密切邻里关系,缓解现代都市生活的单调感,使居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样不仅融洽了邻里关系,也为社会的安定团结提供了保障。意义居住区居民的交往类型主要有两种:被动式交往(如上学、上班、购物、存车时,住户与住户之间不自觉(zju)地和自然而然参与的活动)和主动式交往(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各类游戏、打招呼、交谈、跳舞等,)方式二、研究(ynji)的内容本文研究户外交往(jiowng)空间设计的合理与否与人们对空间利用和交往的效果。三、得出的结论1、室外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是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室外交往空间是人们利用物质环境要素,服务于人、取悦于人的空间,这是交往空间设计的目的)2)交往空间设计要坚持整体性原则(整体到局部、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