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3、4)_第1页
第一单元(3、4)_第2页
第一单元(3、4)_第3页
第一单元(3、4)_第4页
第一单元(3、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1、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地方君权相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君主专制3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朝: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2、王国问题的解决王国问题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

2、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4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唐太宗武则天5藩镇割据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6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三)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2、措施兵:_权:_钱:_“杯酒释兵权”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3、评价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弊:造成北宋中期“三冗” “二积”局面7元 代 的 行 省河北、山东、山西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直辖地8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四)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1、措施:机构设

3、置 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行省权力: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2、评价: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中央集权行中书省9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演变特点西汉唐朝北宋元朝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加强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政.中央集权加强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

4、、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10对地方政治制度变化的评价: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11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一)汉朝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其目的是?(二)

5、隋唐:三省六部制 1、演变过程: 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2、分工与职权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君主权力的潜在威胁主要来自哪里?12“内朝”和“外朝”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 卿 内朝外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承秦制武帝变化“虽置三公,事归台阁”13唐代三省六部制分工与职权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 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三 省皇 帝(分散相权)皇权独尊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分散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

6、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415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中书门下皇 帝(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2、影响: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三)宋朝:16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四)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17 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北宋元朝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不断削弱皇权

7、不断加强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18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孝廉选拔标准门第3、隋朝:首创科举制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选拔标准才能19小 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2)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将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总特征: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0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参知

8、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2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明 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23汉唐 宋代明清看图说话官员上朝礼仪变化241.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一)宰相制度的废除3.明太祖废宰相实质何在?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君主专制2.废除宰相制度,中央权力是怎样分配的?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历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 权不稳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直接原因)(根本原

9、因)(历史原因)(具体原因)25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2、内阁的出现过程26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27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 相 制 内 阁 制相同(相似)不同地位职权对皇权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宰相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皇帝个人信任参与决策侍从咨询,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结论:内阁首辅不同

10、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8三、军机处的设立军 机 处内 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 书 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皇权受到限制皇权有所扩大雍正康熙皇太极29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右上图:军机处内景右图:军机处的位置30军机处的设立a.设置目的、时间 地点、人选c.特点:简、速、密 d.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跪受笔录,承旨传达人员简单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b.职能31 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后期(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影响?问题探究:皇帝个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思想专制,严重妨碍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官场黑暗;阻碍了资本主义早期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1、32秦汉:三公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隋唐: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明清: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永乐朝创设内阁,至清朝又设军机处,皇权已达顶峰。从宰相制度的变化之中,我们看到: 皇帝通过对相权削弱 分割 兼并,一步步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丞相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置,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分割,大大加强了君主对中央的控制。33知识建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秦朝汉至元明清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本质:核心:皇权至高无上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

12、央集权制度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形成发展完善强化明: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皇帝制度中央:三公诸卿制地方:郡县制34特点/趋势:中朝外朝三省六部制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中书省枢密院特点/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部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唐宋元郡国二制并行州郡县行省制路州县道州县中央政治制度 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 的演变35中央政治制度演变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三省的职能及长官(宰相)评价:相权一分为三遭削弱;三省合作又相互牵制监督,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沿袭。职能及长官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两汉:汉武帝用布衣为相,并形成中朝(决策)、外朝(执行)制度皇帝制度(完善);以后历代沿袭汉初三公制,丞相位高权重秦: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36元: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和西藏宋二府三司: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宰相和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枢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