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_第1页
民用建筑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_第2页
民用建筑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_第3页
民用建筑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_第4页
民用建筑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沈阳化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民用建筑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研究院 系: 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平安工程 班 级: 2004级02班 学生姓名: 姜佳序 指导教师: 杨建春 论文提交日期:2021年 06月20日论文辩论日期:2021年 06月26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化学工程学院平安工程2004-02班 学生: 姜 佳 序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民用建筑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内容:;2.建立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建筑施工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毕业设计论文专题局部:建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价; 指导教师: 签 字 2021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 签

2、 字 2021年 月 日院 长: 签 字 2021年 月 日摘 要建筑工程平安事故风险研究是工程工程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事故风险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阔工人劳动者的职业平安安康,也直接关系到承包商的近期经济效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平安事故的发生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还没有关于工程建立事故风险评价的系统理论,这是因为事故风险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包含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信息,用传统的方法和少量的数据很难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且自身作业活动多种多样,施工条件多变,导致系统整体危险源也是多种多样,并呈现动态的开展变化。通过职业

3、平安安康管理体系中的“持续改良与建立施工平安管理信息化系统相结合,到达实时性的效果。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事故风险评价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事故风险评价指标的出现频率,根据频率出现的多少,构造了指标相对重要度判断矩阵,得出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权重集进展了一致性检验。结果证明各个指标的权重是符合数学一致性检验的,是可行的。用实证分析法对本文提出的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风险评价方法进展了实例应用和检验,实例说明本文建立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事故风险评价体系是有效的和可行的。关键词:建筑;风险评价;权重;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AbstractResearch on s

4、afety accident risk of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the accident risk will affect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f the workers directly, and relate to the shorter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construction company, at the same time t

5、he occurrence of the accident will bring certain effect to the social safety. Now there is no syst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ccident risk assessment, because the accident risk analysis is one very complex problem which contains a lot of uncertainty in- formation, it is very

6、hard that us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little data to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accident and judging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accident.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is complex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diverse activities of its own operati

7、ons, construction changeable conditions, leading to dangerous source of the overall system is diverse and dynamic show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Through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

8、gration, to achieve real-time results. The specific model of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judg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working site accident risk assessment are built.The appearance frequency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ing site accidentrisk assessment indicator i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mathematical stati

9、stics, then according to theamount of the appearance frequenc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judgement matrix of theindicator is constituted, then the weights of every assessment indicator is obtained and then aconsistency verification of the weights sets is carried 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mbership f

10、unction which is the key of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judgement is studied. First the membershipf unctionis d escribed,then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ing site accident risk assessmentsets is built.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in this paper adopts the rising Cauchydistribution, the sy

11、mmetry Cauchyd istribution and the declining Cauchy distribution.The method of construction working site accident risk assessment is a pplied and verified through demonstration analysis method, the demonstration indicates that theconstruction workings itea ccidentri ska ssessmentsy stemi sef ectivea

12、 ndp racticable.Keywords: constructionen; Accident Risk assessment; Weights Fuzzy; comperhensive judgemen; AHP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02165686 第一章 绪论 PAGEREF _Toc202165686 h 1 HYPERLINK l _Toc202165687 建筑施工企业国内外的现况 PAGEREF _Toc202165687 h 1 HYPERLINK l _Toc202165688 建筑业平安管理的现状 PAGEREF _

13、Toc202165688 h 4 HYPERLINK l _Toc202165689 平安意识淡薄 PAGEREF _Toc202165689 h 4 HYPERLINK l _Toc202165690 平安管理根底薄弱 PAGEREF _Toc202165690 h 4 HYPERLINK l _Toc202165691 建筑平安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PAGEREF _Toc202165691 h 5 HYPERLINK l _Toc202165692 建筑平安生产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监察队伍建立仍需加强 PAGEREF _Toc202165692 h 5 HYPERLINK l _Toc2

14、02165693 术语解释 PAGEREF _Toc202165693 h 5 HYPERLINK l _Toc202165707 本文的内容与意义 PAGEREF _Toc202165707 h 6 HYPERLINK l _Toc202165708 第二章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 PAGEREF _Toc202165708 h 8 HYPERLINK l _Toc202165709 2.1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管理 PAGEREF _Toc202165709 h 8 HYPERLINK l _Toc202165710 2.1.1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定义 PAGEREF _Toc202165710 h

15、8 HYPERLINK l _Toc202165711 2.1.2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形成、开展机理 PAGEREF _Toc202165711 h 8 HYPERLINK l _Toc202165712 2.1.3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特征 PAGEREF _Toc202165712 h 9 HYPERLINK l _Toc202165713 2.2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识别 PAGEREF _Toc202165713 h 12 HYPERLINK l _Toc202165714 2.2.1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识别 PAGEREF _Toc202165714 h 12 HYPERLINK l _To

16、c202165715 2.2.2 风险因素识别的技术和工具 PAGEREF _Toc202165715 h 12 HYPERLINK l _Toc202165716 2.2.3 建筑施工主要风险种类 PAGEREF _Toc202165716 h 14 HYPERLINK l _Toc202165717 施工现场的平安生产管理 PAGEREF _Toc202165717 h 17 HYPERLINK l _Toc202165718 施工现场平安生产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参考标准 PAGEREF _Toc202165718 h 18 HYPERLINK l _Toc202165719 施工现场平安生产

17、管理系统的建立及运行 PAGEREF _Toc202165719 h 18 HYPERLINK l _Toc202165720 施工现场平安生产管理的重点 PAGEREF _Toc202165720 h 19 HYPERLINK l _Toc202165721 人的管理 PAGEREF _Toc202165721 h 19 HYPERLINK l _Toc202165722 保证建筑平安施工的一些对策 PAGEREF _Toc202165722 h 20 HYPERLINK l _Toc202165723 第三章 民用建筑工程指标体系 PAGEREF _Toc202165723 h 24 HY

18、PERLINK l _Toc202165724 风险评价的根本概念 PAGEREF _Toc202165724 h 24 HYPERLINK l _Toc202165725 风险评价的方法 PAGEREF _Toc202165725 h 24 HYPERLINK l _Toc202165726 指标体系的建立 PAGEREF _Toc202165726 h 24 HYPERLINK l _Toc202165727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那么 PAGEREF _Toc202165727 h 24 HYPERLINK l _Toc202165728 建筑平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PAGEREF _Toc2

19、02165728 h 25 HYPERLINK l _Toc202165729 第四章 民用建筑工程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PAGEREF _Toc202165729 h 27 HYPERLINK l _Toc202165730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PAGEREF _Toc202165730 h 27 HYPERLINK l _Toc202165731 权重确实定 PAGEREF _Toc202165731 h 32 HYPERLINK l _Toc20216573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PAGEREF _Toc202165732 h 36 HYPERLINK l _Toc202165733

20、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PAGEREF _Toc202165733 h 36 HYPERLINK l _Toc202165734 模糊综合评判的根本方法步骤 PAGEREF _Toc202165734 h 37 HYPERLINK l _Toc202165735 某施工现场的模糊综合评价 PAGEREF _Toc202165735 h 38 HYPERLINK l _Toc202165736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PAGEREF _Toc202165736 h 41 HYPERLINK l _Toc202165737 致 谢 PAGEREF _Toc202165737 h 43第一章 绪论随着我国建

21、筑业的迅猛开展和从业人员的逐渐增多, 随之而来的建筑平安问题不容无视。建筑平安关系千家万户, 关系建筑业的安康开展, 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本论文根据建立平安评价指标体系所应遵循的系统性、科学性、评价指标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单元划分与合成以及可量化等原那么,从生产过程的人-机-环境角度,对民用建筑工程的静态和动态平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展了研究,并对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处理方法进展探讨。随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复杂化和影响因素的不断增加,定性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引入模糊数学定量化研究方法,试图到达对房建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的科学化,提高评价的准确度,为该类评价提供简便、直观的评

22、价方法和实用评价工具。建筑施工企业国内外的现况建筑业在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对于开展中国家更是如此。目前我国正在进展大规模的根本建立。建筑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3083.87亿到2006年已突破4万亿。2003年建筑从业人数为2414.3万人,到2006年建筑业从业人数约为4000万人,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25%,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建筑业在我国是仅次于矿山采掘业的风险事故高发产业。由于建筑生产劳动力密集,其中一线作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平安生产意识不强,加上作业环境的复杂及露天高空作业多,因此行业风险较高。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说明,仅2006年

23、一年我国建筑业(包括铁道、水利、交通等专业工程)伤亡事故就发生2224起,死亡2538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建筑施工生产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工艺变化大、规那么性差,不平安因素随施工进度的变化而改变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事故多发行业,同时也决定了伤亡事故的类别。多年来由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五大伤害事故所造成死亡人员数量一直占死亡总数的70%80%如图1-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发生各类伤亡事故954617起,死亡137073人,其中建筑业发生伤亡事故2634起,死亡2788人;2004年全国发生伤

24、亡事故减少至803573起,死亡136755人,建筑业伤亡事故2582起,比上年稍有下降,死亡与上年持平;2005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建筑业伤亡事故减少至2288起,死亡2607人;2006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建筑业伤亡事故2224起,死亡2538人6。图1-1 “五大伤害事故伤亡2006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共发生888起、死亡1048人。类别仍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37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1.03%、20.61%、12.79%、

25、8.78%、6.20%,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89.41%。但是,在我国工程工程建立中,却一直不重视平安管理,企业平安责任主体地位得不到表达,建筑业的平安事故频频发生,工程建立的巨大投资和从业人员规模使得平安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异常严重,损失异常巨大,不但使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主要奉献得不到表达,而且造成建筑行业本身的亏损。平安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开展。平安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已经超出了工程本身,涉及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已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从全球范围看,工程建立中平安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非煤矿山之首。统计说明,英国平均每周有

26、1名建筑工人死于平安事故,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于平安事故,而我国,平均每天有3名建筑工人死于平安事故。从建筑平安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看,在英国可达工程本钱的3%6%,在美国和香港是工程本钱的7.9%和8.5%,在我国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据专家分析,这一比例已超过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3 19942004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情况。总的来看,19942004年期间,我国因建筑施工事故死亡15128人每年平均死亡1375人;19942000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的建筑平安生产形势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但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百

27、亿元产值死亡率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外,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反弹,2001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004起、死亡1045人,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7.49%和5.98%;2002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08起、死亡1297人,分别比2001年上升了20.32%和24.11%;2003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分别比2002年上升5.79%和16.58%;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144起、死亡1324人,分别比2003年下降10.49%和12.43%。虽然2004年的平安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20012004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和

28、死亡人数在总体上还是上升的,说明我国正处在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的时期,我国的建筑平安生产形势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年由于建筑平安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上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据研究,除了直接损失外,平安事故的间接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比例,大约在4倍至50倍之间,从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构成来看,除人身伤亡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直接损失)外,工作损失价值、停产减产损失价值等(间接损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国外建筑平安管理主要做法,归纳起来,可以说有五个方面:国家立法、政府执法、员工培训、技术支持,还有一条是保险托底。从国家立法看,各国在平安生产方面都比

29、拟完善。各国都公布有完整的平安生产法律体系,强制业主执行。如日本有?劳动平安卫生法?,政府发布?劳动平安卫生法实行令?,劳动省发布?劳动平安卫生法规那么?,细化技术措施。平安事故造成投资本钱的增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也成为建筑业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开展。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我国建筑业,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开展也有重要的意义。1.2建筑业平安管理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在平安生产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1998年?建筑法?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平安管理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建立了建筑施工平安技术标准体系;确立了施工平安技术的科学地位;开展了创立文明工地

30、活动;根本形成建筑平安监视管理体系;初步实现平安工作信息化管理和对施工现场实施平安管理体系评价。平安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平安生产工作没有充分重视,没有认识到平安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认为企领导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就行了,有些企业领导把正常的平安投入认为是额外支出,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该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加上大局部工人由于自身素质较底,往往成为平安事故中的受害者。另外,领导对平安工作的重视不够,下面的员工相应的也会平安意识淡薄,极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

31、平安事故。1.2.2平安管理根底薄弱平安管理根底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平安意识谈薄,理不清平安与速度、平安与效益、平安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平安管理根底薄弱主要表现在:建筑平安技术研究工作比拟薄弱,解决建筑平安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平安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鼓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与平安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平安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建筑施工企业平安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平安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平安管理知识、平安技术标准、平安操作规程、平安防范措施等一知半解,

32、无法对施工队进展管理,据统计,目前建筑业使用农民工人数已经到达3100万,占建筑行业从业人数的80.5%。这些人缺乏必要的平安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导致很多人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1.2.3建筑平安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我国于建国以来公布了许多就建筑业的平安施工、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还是有不少的缺陷:法规制度建立滞后于建筑平安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平安管理规定对标准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平安行为,落实其平安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分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穿插管理的问题;平安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平安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

33、位等。1.2.4建筑平安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监管监察队伍建立仍需加强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平安生产监视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平安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平安监视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立规模,难以有深度地开展建筑平安监视工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平安监管法规,进一步调整监管体制,进一步改良监管方式。全国建立系统的平安监管力量与建立形势要求相比,仍相当薄弱,尚未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权威的、高效的、专业化的建筑平安监视机构和执法队伍。需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1.3术语解释.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即指在风险识别的风险估测的根底上,对风险发生概率、损

34、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标的系统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平安指标比拟,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来决定如何承保,并制定出完整的风险控制方案。.系统平安: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平安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本钱范围内到达最正确的平安程度。.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平安因素。.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平安因素称为

35、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根据危险物质存在的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类。.全局性危险源:即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将影响到整个工作系统。.局部性危险源:仅就其作用范围发生影响,一般不会涉及整个系统。.系统平安分析System safety analysis :是从平安角度对系统进展的分析,它通过提醒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

36、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它们。系统平安分析是系统平安评价的根底,定性的系统平安分析是定量的系统平安评价的根底。.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危险源控制Hazard control: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工作。危险源控制的根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危险源控制技术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平安技术和减少或防止事故损失的平安技术。管理也是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手段。.系统危险性评价System risk assessment:是对系统中危险源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危

37、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包括对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的评价和对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两方面的问题。.平安管理System managerment: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平安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它利用方案,组织,指挥和协调等管理职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人为的不平安因素,使生产技术不平安的行为和状态减少到最低程度,防止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和安康,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1.4本文的内容与意义 由于民用建筑工程风险所考虑的因素绝大多数都是模糊变量,因此,很难找到准确的数学关系式来衡量它们对选择结果的影响程度。而且对风险因素的评价也具有模糊性,所以选

38、择过程和评价过程也具有模糊性。因此,构建相应风险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民建工程风险进展评价是可行的。 建筑平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影响建筑平安的因素很多,有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无论是技术因素还是非技术因素均可归属于人、机、环境这三大系统,据此建立反映建筑平安生产的递阶层次构造,该构造由目标层、制约因素层和根本因素层组成。建筑平安评价为目标层;人、机、环境这三大系统为制约因素层,即一级子指标;身体、技能、知识、组织、机械、设施、材料、场地、条件、气候为根本因素层,即二级子指标,如表1-1。表1-1 指标体系人机环身体技能 知识组织机械 设施 材料场地 条件 气候本论文根据建立平安评价指

39、标体系所应遵循的系统性、科学性、评价指标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单元划分与合成以及可量化等原那么,从生产过程的人机环境角度,对民用建筑工程的静态和动态平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展了研究,并对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处理方法进展探讨。随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复杂化和影响因素的不断增加,定性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引入模糊数学定量化研究方法,试图到达对房建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的科学化,提高评价的准确度,为该类评价提供简便、直观的评价方法和实用评价工具。 HYPERLINK t mainFrame 第二章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 HYPERLINK t mainFrame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管理 风险

40、管理涉及到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建筑行业的风险管理更复杂、更具有典型性。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管理是指建筑施工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展识别、分析、评估并在此根底上有效的处置风险,以最低本钱实现最大平安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目的是使工期、质量、本钱、平安等都得到控制。2.1.1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定义 建筑工程工程的立项,各种分析、研究、设计和方案都是基于对将来情况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预测之上的,基于正常的、理想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之上的。而在实际实施以及工程的运行过程中,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产生变化,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些建筑工程工程中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

41、干扰因素,人们将它们称之为建筑工程工程的风险。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形成、开展机理研究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存在、发生、开展直至形成风险损失的过程,对深入认识风险、有效的控制风险有重要意义。.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是指风险产生的诱因。某一风险的存在是由该风险形成的内在因素的存在性决定的。而这种不确定性内在因素是由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决定的。在建筑工程工程建立中存在风险是由于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即风险因素决定的。如某建筑工程,工期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在建筑工程建立中,存在气候、地质、新技术、设计考虑的条件与现实施工条件的差异等不确定风险因素影响所导致的。.风险事件风险事件是指风

42、险因素可能诱发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如异常的气候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某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发生持续高温、雨季延长、特大暴雨、特大洪水等风险事件。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不等同于风险损失已经发生即导致了工期风险、费用风险、质量风险的发生。风险事件发生后是否产生风险损失,取决于风险事件对建筑工程建立目标的影响方式或作用途径。.风险损失风险后果风险损失风险后果是指发生的风险事件所引起的对建筑工程工程建立目标的影响。风险事件发生可能导致对建立目标的影响,从而形成风险损失;也可能风险事件虽然发生,但并未对建立目标产生影响,并不导致风险损失。.工程工程风险的形成机理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形成机理可用图2-1表示: 风 险 因

43、 素风 险 事件作用途径风险损失图2-1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形成机理2.1.3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特征.建筑工程工程风险分析的系统特征 建筑工程工程建立活动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工程工程风险是在工程建立这一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建筑工程工程风险与工程建立活动及内容严密相联;建筑工程工程风险及风险分析具有复杂系统的假设干特征;研究建筑工程工程风险及风险分析的系统特征能深入的认识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特殊性。建筑工程工程总体风险是由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依存的假设干工程子风险按一定规律复合而成的。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特殊性进展分析,然后辨识各子风险,分析其作用关系、作用途径、各子风险

44、的复合规律,从而对工程风险进展评价、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工程风险与风险分析具有如下系统特征:.整体性与叠加性任意一工程风险的产生都将对工程总目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总风险是各子风险的叠加与复合。.相关性工程风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通过工程建立特定的环境和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展组合,形成特殊的复合风险。工程风险的相关性使工程风险的作用、发生及损失程度的变化极其复杂。在某种程度上说,工程风险分析的重点之一就是研究工程风险的相关构造及变化规律。在大型工程工程建立中,风险的相关性主要有:因果相关。指一风险的发生导致另一风险的发生。因果相关按其是否能将原因别离并归于其他风险,可分为可

45、分解的因果相关与不可分解的因果相关。在工程风险分析中,应尽可能使因果相关关系别离。这样,在风险评价时可使根本风险的分布由于相关关系的分解由条件分布简化为无条件分布,对于提高计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共同前提相关。指各建筑工程工程风险共同依存于同一前提条件。在建筑工程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风险与施工平安事故风险,一般来说,共同依存于承包商能力。即承包商能力强、素质好、管理水平高,施工质量风险与平安事故风险就小;反之,施工质量风险与平安事故风险就大。复合后果相关。建筑工程工程复合风险有时并不简单的呈现线性叠加,各单一风险的联合作用往往导致颇为意外的结果。相互依存性。建筑工程工程风险之间有时存在着相互依存

46、、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相关关系。.构造性工程构造特征及工程建立活动决定了工程风险的构造性。就整体来说,建筑工程工程风险也具有构造层次性。.动态性建筑工程工程风险与风险分析的动态性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点:首先,工程风险随工程建立进程的开展各类风险依次相继出现。其次,风险分析与管理具有较为明确的阶段性,一般地,工程风险分析可为明确问题、辨识风险阶段;风险结果关系分析、建立或选择模型阶段;风险参数估计阶段;工程风险组合评价与结果解释阶段;风险对策与决策风险管理阶段等等。再其次,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存在于工程建立的全过程,既存在于从工程建立开场到工程竣工为止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是循序渐

47、进、循环往复的。.目的性建筑工程工程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采取一系列风险对策、控制风险或控制风险损失,确保工程建立目标的实现。.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都与外界环境进展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同一类型的工程风险在不同的工程建立环境中,其影响均不一样。在工程风险分析中,要求使用灵活的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工程建立环境下的风险分析与管理。同时,由于工程风险的复杂性,通常针对不同的风险问题,要求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2。.建筑工程工程风险的特点建筑工程工程风险与风险分析除具有上述系统特征之外,建筑工程工程风险还具有如下根本特点:.客观性与必然性在工程建立中,无论是自然

48、界的风暴、地震、滑坡,还是与人们活动严密相关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不当造成的风险损失,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它们的存在与发生就总体而言是一种必然现象。从认识论角度看,自然界的物体运动及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也说明工程风险的发生是客观必然的。风险的客观必然性说明它的存在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之外,工程风险的发生,无论其范围、程度、频率,还是形式、时间都可能表现各异,但它总会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现其存在,是一种必然会出现的事件。随着人们对工程风险认识的深入,各种工程风险在经过无数次的分析考察后,就会发现或近似发现各种工程自身的运动规律性。工程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是从全面

49、地、长期地以大量工程风险事件为总体来进展考察的观点而言的。.不确定性工程风险事件发生和导致的后果往往是以偶然的和不确定的形式出现的。工程风险何时、何处、发生何种风险及程度是不确定的。前者是指风险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它反映了风险存在的趋向性。后者指一方面工程风险事件存在的不确定性是由于工程风险事件的存在受各种风险因素包括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支配,在一定的条件下,虽然存在,但不一定发生;另一方面,同性质的工程风险事件在不同的事件、地点发生所造成的损失规模及后果也是不确定的。.工程风险存在与发生的可变性工程风险存在与发生的可变性是指工程风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变的特性。一方面,随着人们辨识风险、

50、认识风险、抗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范围和程度及工程风险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强了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这是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根底。2.2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工程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首要的步骤,在我国建筑工程建立现阶段尤为重要。风险识别的内容是通过某一种途径或几种途径的相互结合,尽可能全面的区分出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存在的可能性,并加以恰当的分类。2.2.2 风险因素识别的技术和工具.核对表如果把人们经历过的风险事件及其来源罗列出来,写成一张核对表,那么,工程管理人员看了就容易开阔思路,容易想到本工程会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核对表可以包含多种

51、内容,例如以前工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工程其它方面规划的结果范围、本钱、质量、进度、合同、人力资源与沟通等方案成果、工程产品或效劳的说明书、工程班子成员的技能、工程可用的资源等等。还可以到保险公司去索取资料,认真研究其中的保险例外,这些东西能够提醒还有哪些风险尚未考虑到。.工作分解构造(WBS)风险识别要减少工程的构造不确定性,就要弄清工程的组成各个组成局部的性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工程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工程工作分解构造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有力工具。工程管理的其他方面,例如范围、进度和本钱管理,也要使用工程工作分解构造。因此,在风险识别中利用这个已有的现成工具并不会给工程班子增加额外的工作量。这种工

52、具的原那么是化大系统为小系统,将复杂事物分解为较简单、易被认识的事物。具体步骤为:现将施工工程按类别和层次分解为假设干个子工程,找出它们各自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进一步分解子工程,层层分解,直到能根本确定全部风险因素为止。最后在进展综合,绘出分解图。.常识、经历和判断以前搞过的工程积累起来的资料、数据、经历和教训,工程班子成员个人的常识、经历和判断在风险识别时非常有用。对于那些采用新技术、无先例可循的工程,更是如此。另外,把工程有关各方找来,同他们就风险识别进展面对面的讨论,也有可能触及一般规划活动中未曾或不能发现的风险。.实验或试验结果利用实验或试验结果识别风险实际上是花钱买信息。例如,在软件

53、开发工程中,预先做一个原型,就是一种实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研究在工程寿命期内,当工程变数例如产量、价格、变动本钱等以及工程的各种前提与假设发生变动时,工程的性能例如现金流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以及变化范围如何敏感性分析能够答复哪些工程变数或假设的变化对工程的性能影响最大。这样,工程管理人员就能识别出风险隐藏在哪些工程变数或假设下。.事故树分析在可靠性工程中常常利用事故树进展系统的风险分析。此法不仅能识别出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还能计算出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出各种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案。既可做定性分析,也可做定量分析。事故树由结点和连接结点的线组成。结点表示事件,而连线那么

54、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事故树分析是从结果出发,通过演绎推理查找原因的一种过程。事故树分析一般用于技术性强、较为复杂的工程。.专家经历法这种方法是基于专家对风险的认识水平高于一般人的根底之上,它不仅用于风险的识别,而且用于风险评价。其具体步骤是:组建有代表性的专家小组,一般为48人。通过专家会议,对风险进展界定、量化。召集人应向专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工程信息,并对工程的实施设想做出说明,必要时还可带专家进展实地考察,使专家对工程目标、工程环境及工程状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召集人有目标的与专家合作,一起定义风险因素及构造、可能的本钱范围,作为讨论的根底和引导。专家按如下次序,逐渐深入的进展讨论:风险的原因

55、;风险对工程实施过程的影响;风险对具体工程活动的影响范围,如技术、工期、费用等;将影响统一到对本钱的影响上,估计影响量。各个专家对风险的程度影响量和出现的可能性给出评价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出讨论,但不能提出批评。为了获得真正的专家意见,也可以采用匿名的形式发表意见。统计整理专家意见,得到评价结果。.流程图法流程图法是根据施工工程的施工生产活动,建立一系列流程图,通过对流程图的分析,解释施工工程管理全过程的“瓶颈分布位置及其影响,从而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2.2.3 建筑施工主要风险种类建筑施工生产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工艺变化大、规那么性差,不平

56、安因素随施工进度的变化而改变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事故多发行业,同时也决定了伤亡事故的类别。多年来由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五大伤害事故所造成死亡人员数量一直占死亡总数的70%80%。现在的民用建筑存在的危险源较多、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如何保证质量、评价控制风险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工程规模大,功能要求高,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所有这些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技术力量、施工力量、装备水平、工程管理水平缺乏,在投标报价和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在技术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和组织措施上存在缺陷和漏洞等。外部环境风险建筑工程工程具有周期长和室外露天作业的特

57、点,随着工程建立规模的扩大,施工周期的延伸,工程外部环境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工程外部环境的风险主要包括不可抗自然力风险、不可抗力非自然力风险和宏观政策、市场风险四类不可抗自然力风险主要是指地震、火灾、洪水、雷电、暴风、暴雨、冰雹、泥石流、山崩、滑坡、塌方、岩爆、瓦斯、未知不良地质构造,其它自然力事件,偶然及突发事件; 不可抗非自然力风险主要是指战争、武装冲突、罢工、社会动乱、紧急状态、治安环境、暴动、暴乱、恐惧袭击、核辐射、放射性毒气等引起的损失或灾害; 宏观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国家或地方宏观经济调整、政策法律法规变化引起的承包商的损失,有人也称之为政治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在工程

58、施工过程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外汇管制、利率浮动、汇率波动、金融动乱等汇率变化而引起的承包商的损失,有人也称之为经济风险3。.建筑行业中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十一个方面:(1)高空坠落;(2)物体打击;(3)车辆伤害;(4)机具伤害;(5)触电;(6)火灾与爆炸;(7)坍、垮塌;(8)中毒与窒息;(9)起重伤害;(10)中暑;(11)职业安康。而一般平安事故主要由六大组成:高处坠落、倒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建筑火灾、触电与雷击。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2003年l1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393

59、号令?建立工程平安生产管理条例?。平安生产法规的公布实施,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程平安生产监视管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建筑工程平安生产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然而,建筑平安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还是一直居高不下,2004年16月全国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23起,死亡105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53%和59%,其中坍塌占了67%1。建筑平安形势呈三少、三多、两差状况(即平安投入少,平安设备少,平安管理人员少;违规现象多、平安隐患多、伤亡事故多;平安意识差、自我防护能力差。)全国建筑平安生产状态不容乐观。.引起建筑平安事故的主

60、要原因:建筑施工是由沉重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施工机械、多工种密集的作业人员,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构造,全方位时空立体穿插作业。其进度情况、卫生条件、现场周围及社会生活条件对施工都有限制,复杂的环境造成了平安事故多发的原因。具体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人员流动分散、作业地点变换不固定、施工组织构造和隶属关系复杂、承包和用工形式多样、大量农民工流入建筑市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建筑队伍条件不一致、市场竞争不标准、不平等、低价招标等等均是平安管理的重大障碍。另外我国现有的专门平安监视检查机构只有国家平安生产监视管理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设的平安监视检查机构,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