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易错热点排查练(五)新人教版_第1页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易错热点排查练(五)新人教版_第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易错热点排查练(五)新人教版_第3页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易错热点排查练(五)新人教版_第4页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易错热点排查练(五)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命题报告知识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易错热点排查练(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1、2、3、134、5、6、10、11、12、137、8、14、9一、选择题(12560分)1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一品系X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紫粒玉米品系Y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紫粒是显性性状B黄粒是显性性状C品系X是杂种D品系Y是纯种A黄粒玉米品系X,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因此黄粒玉米品系X为纯合子。黄粒玉米品系X接受紫粒玉米品系Y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因此黄粒一定不是显性性状。且品系Y为杂种

2、。2.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图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如图所示),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A11B10C21D31【答案】A3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对该家族成员进行分析,下列各组中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是()A3号、5号、13号、15号B3号、5号、11号、14号C2号、3号、13号、14号D2号、5号、9号、10号B根据9、10无病而16有病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8患病而14儿子不患病,推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基因型为aa

3、,则5一定为Aa;4为aa,则7一定为Aa;8为aa,则13、14一定为Aa;6为aa,则3、10、11一定为Aa。四种选项中全都携带致病基因的为B。4孟德尔研究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具有YyRr(Y黄色,R圆粒)基因型的豌豆自交,其后代只有1种显性性状的概率是()A3/16B6/16C7/16D9/16BYyRr自交,后代产生9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共16份,其中表现为一种显性性状Y_rr和yyR_共6份,则概率为6/16。5(2017日照调研)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3322,若该生物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A6.25%B13%C25%D26%

4、D本题考查遗传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在理解和计算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该生物自交,产生的纯合子类型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YYrr:3/103/109/100、yyRR:3/103/109/100、YYRR:2/102/104/100、yyrr:2/102/104/100,四种纯合子所占比例共为26/100。6(2017日照调研)黄粒(T)高秆(S)玉米与某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占3/8、黄粒矮秆占3/8、白粒高秆占1/8、白粒矮秆占1/8,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ttSsTTSsBTtSsTtssCTtSsTtSsDTtSsttssB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推理方面的

5、能力,难度中等。黄粒高秆玉米(T_S_)与某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白粒31,说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Tt;再根据后代中高秆矮秆11,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Ss、ss。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TtSs、Ttss。7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功能,一般20岁之前死亡。已知一位表现型正常的女士,其哥哥患有此病,父母、丈夫均正常,那么她第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A0B12.5%C25%D50%C该女士哥哥的基因型为XaY,其父母不患病,则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则该女士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其丈夫为正常人,基因型为XA

6、Y,后代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1/21/4。28(2017齐鲁名校调研)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C2、2、4、2一定是杂合子D若2和4交配,后代中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8C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系谱图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在分析推理和计算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该性状为无中生有类型,故为隐性性状。因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由1、2和1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b,则

7、2基因型为XBXb,1基因型为XBY,2为显性,则其基因型可能是1/2XBXB或1/2XBXb,C项错误。若2和4(XBY)交配,后代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21/41/8。9下图为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6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乙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7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D5与6后代乙病的再发风险率为1/4C根据3、4无病,而后代8是女儿且患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5、6无病,且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而10患乙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设3、4分别为Aa、Aa,7为正常人(AA、Aa)携带致病

8、基因的概率为2/3;5、6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10(2017江苏模拟)在家鼠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白色与黑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则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3A1/6B1/8C5/6D5/8C根据题意可知,家鼠的黑色与白色性状是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设一对等位基因是A与a,另一对等位基因为B与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由此可判断:A与B基因同时存在时,家鼠表现为黑色,而A或B显性基因单独存在时,其中之一为黑色,另一为浅黄色。Aa

9、Bb基因型的个体间随机自交,雌配子四种(AB、Ab、aB、ab)、雄配子四种(AB、Ab、aB、ab),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得到9A_B_(黑色,有8份杂合体),3A_bb(浅黄色或黑色,有2份杂合体),3aaB_(黑色或浅黄色,有2份杂合体),1aabb(白色)。无论3A_bb为浅黄色,还是3aaB_为浅黄色,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的比例均是1231,且杂合体的总数均为10份(82),所以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10/12,即5/6。11某植物的花色有蓝花和白花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亲本组合蓝花白花蓝花白花

10、蓝花26384F1株数白花00蓝花752212F2株数白花4971A.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第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C第组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D白花植株与第组F2蓝花植株杂交,后代开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D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第组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是151,判断F1蓝花为双杂合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两对基因相互作用,AB、bb、aaB为蓝色花,aabb为白色花。第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AABB、AAbb、aaBB)。第组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推理F1蓝花为单

11、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或aaBb,蓝花亲本的基因型aaBB或AAbb。12(2017福建质检)玉米籽粒的颜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为ABC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为无色。现以一株有色籽粒玉米植株X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植株X的基因型为()父本母本AAbbcc有色籽粒玉米植株XaaBBccaabbCCA.AaBbCcBAABbCc有色籽粒50%50%25%F1无色籽粒50%50%75%4CAaBBCcDAaBbCCD根据有色植株A_B_C_AAbbcc50%有色种子(A_B_C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

12、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根据有色植株A_B_C_aaBBcc50%有色种子(A_B_C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根据有色植株A_B_C_aabbCC25%有色种子(A_B_C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两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一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根据上面三个过程的结果可以推知该有

13、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二、非选择题(40分)13(10分)(2017三明市质检)下表所示为豌豆部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其中野生型均为纯合子)。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黄色叶片豌豆(aa)在种子萌发后10天内枯萎死亡,若以浅黄色叶片豌豆(Aa)为亲本连续自交两代,则F2代成体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性状种子形状叶片颜色花青素野生型/突变性状圆粒/皱粒绿色/(浅黄色)黄色有/无对应基因R/rA/aB/b所在染色体(2)科学工作者偶然发现一株茎叶卷曲的突变豌豆植株,欲判断其显隐性,让其与野生型豌豆相互授粉,若F1代表现型为_,且F1自交得F2出现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则可推知其为隐性突变

14、。(3)科学工作者初步确定,茎叶卷曲突变基因可能位于或号染色体上,请你利用上述表格中所提供的各种性状的个体进行如下实验:选择表现型为_的个体与野生型杂交,得到的F1自交,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茎叶正常有花青素茎叶正常无花青素茎叶卷曲有花青素茎叶卷曲无花青素9331,则卷曲突变基因是在_号染色体上。【解析】(1)由于黄色叶片豌豆(aa)在种子萌发后10天内枯萎死亡,所以以浅黄色叶片豌豆(Aa)为亲本自交一代,则F1代成体的基因型为AA、Aa比例为12;再自交一代,则F2代成体的基因型仍为AA、Aa,比例为(1/32/31/4)(2/31/2)32。因此,F2代成体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1)(

15、3222)100%20%。(2)偶然发现的一株茎叶卷曲的突变豌豆植株,若是隐性突变,则其与野生型豌豆相互授粉,若F1代表现型为野生型,F1自交得F2出现的性状及分离比为野生型茎叶卷曲31。(3)由于茎叶卷曲突变基因可能位于或号染色体上,可选择表现型为茎叶卷曲无花5青素的个体与野生型杂交,得到的F1自交,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茎叶正常有花青素茎叶正常无花青素茎叶卷曲有花青素茎叶卷曲无花青素9331,则卷曲突变基因是在号染色体上。【答案】(1)20%(2)野生型野生型茎叶卷曲31(3)茎叶卷曲无花青素14(15分)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

16、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果蝇A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38褐眼()42正常()实验二:果蝇B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实验三: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_(填“显”或“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请解释实验一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D、d表示)。(2)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_(填“显”或“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_染色

17、体上,理由是_。(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则褐眼的遗传遵循_定律,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_。【解析】(1)实验一中,F1雌、雄果蝇正常眼褐眼的比例不同,说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实验一的F1雌果蝇中,正常眼褐眼的比例为11,雄果蝇都为正常眼,判断突变基因为显性,且纯合时出现致死现象。(2)实验二中,F1雌、雄果蝇正常眼褐眼的比例都为11,说明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为隐性突变,F1雌、雄果蝇都应该为正常眼,因此判断突变为显性突变。(3)实验三的F2雌、雄果蝇正常眼褐眼的比例为12,说明突变基因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若上述

18、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因此褐眼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让果蝇A(bbXDXd)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BbXdY)杂交,后代出现褐色眼果蝇(B_和bbXDXd)的概率为1/21/21/32/3。【答案】(1)显X(答性染色体不恰当)遗传图解如下图(遗传图解要完整、规范)褐眼雌果蝇A正常雄果蝇6PXDXdXdYF1XdXdXDXdXdYXDY正常雌褐眼雌正常雄死亡1111(2)显常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3)基因的自由组合2/315(15分)(2017池州模拟)图示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形成机理。已知IA、IB、i为等位基因,其中IA与IB为共显关系,IA、IB与i为完全显性关系。只产生A抗原为A型血,只产生B抗原为B型血,同时产生A和B抗原为AB型血,不能产生抗原的为O型血。请分析回答:(1)若不考虑H基因对血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