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重难点这是记念刘和珍君教学重难点,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教学重难点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中相关字词,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2.能力目标: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理解关键语句思想内涵的能力;3.思想目标: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2. 教学重点/难点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
2、务、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用以前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鲁迅独特的魅力和对我们的影响。播放记念刘和珍君录音分小组展示各组的成果再阅读文章,看看在文章中,作者的笔触共涉及到了哪几种人?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提供文章的写作背景资料、作者自己的生平资料。同学们用散文化语言简单的复述文章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500字),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学生活动:预习阅读课文和相关的史料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畅谈感受,努力回忆相关作品,采用评价量规进行评价。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学生推
3、举组内的代表分享看到的刘和珍形象。结合学案提示,学生快速去找,然后交流归纳,用“展台”展示个人成果。教师点拨。学生大声诵读背景和作者生平资料,进而探究作者对“几种人”的情感。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博客,自由交流,相互评价。阅读班级博客中的补充材料。课堂小结色1: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未知知识提出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特色2:从教学过程开始前的查阅资料到教学过程中的自主读书法,再到展示和评价,课堂设计始终尊重学生主体性。依学定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特色3:不离语文教学本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忌离开文本,成为声光电的表演,在教学设计中
4、我们特别注意了不离语文教学本质这一要点。教学进行中利用多种评价量规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课堂学习结束后利用班级博客汇集积累资料,始终坚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特色4:技术支持特色明显。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和微课程翻转课堂,预习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要让学生比传统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研读文本;用微课及PPT将阅读这一优秀读书传统发扬光大,让学生感受名家如何阅读经典诗歌;用影视资源片段,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歌的热爱。借QQ群及班级博客平台展示丰富的资源及优秀的阅读感受,体现语文学习博大精深的特点。记念刘和珍君教学重难点第2篇【目标】1、针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设置的五个研究性小课题。2、培养
5、合作探究意识,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重点】来自记念和珍君一文的五个研究性小课题。【难点】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掌握。【周期】四课时。【过程】第一研究段(一课时)T:今天,我们就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板书课题:记念刘和珍君T:下面听录音范读,整体感知文意。(录音范读,感知课文12分钟)板书:一、感知课文,诵读文段。T:在课文感知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对某一个文段理解比较深,情感把握也比较确切,下面哪位同学能把这样的文段给大家朗读一遍。(S诵读准备)(S1:朗读,T:点评。)(S2:朗读,T:点评。)T:下面我给大家朗读课文第一节的第3段。(声情并茂)(S
6、掌声)T:为了深入地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我给大家拟定了几个研究性小课题。(投影出示研究性小课题,各研究小组组长到讲台抓阄,明确各自承担的课题)T:根据抓阄结果,声明各研究小组承担的研究性小课题;板书:二、明确课题,合作探究。T:研究性小课题展开的一般流程是研读教材,结合课文正文,课文注释及手头相关资料,讨论教材,然后根据这些材料中的事实、观点,围绕自己的课题加以分析、归纳,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最后进行发言交流,完成结题。板书:研读讨论归纳交流发言T: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中,大家只有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意识,方能高质量地完成课题报告。板书:研究讨论归纳交流发言(合作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精魂)T
7、:下面,我们进入本文研究性学习的第二步:研读、讨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走动。(同学们走动,结对讨论,气氛十分热烈)第二研究段(一课时)T:这节课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第三步:分析材料,扣题成文(板书)由于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材料主要来自教材,所以同学们要利用好课文中的文字表述来充实自己的研究报告,然后归纳课题小组成员的理解与观点,写成课题研究总报告。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子报告和总报告的关系,没有课题小组成员独到、深入细致的子报告,是不能成就课题发言的总报告的。所以,小组成员的每一个人的努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课题研究报告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自己的论题,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能经得起众人的质疑。下面
8、大家接着研读、讨论、分析材料,注意扣题成文,可以自由走动。(S,走动,结对讨论。)(教师负责课题指点,巡回走动。此时,教师也是热烈讨论中的一员。)(当同学们的讨论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就站在一边,感觉有些被冷落)(同学们热烈讨论了大约30多分钟以后,又各自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扣题写作)(此时,课堂又恢复原有的秩序,平静而有序,中间夹杂些许讨论的声音)(临下课前2分钟)T:在本节课当中,同学们的讨论自由,深入而热烈,非常的好!在课下的时候,同学们注意推举出自己的课题发言人,以课题发言人为中心,集思广益,在子报告的基础上结成课题汇报发言稿。下节课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发言交流,完成结题。(下
9、课)第三研究段(两课时)T:在前面两节课里面,我们经历了研究性学习的前三个环节:一、整体感知,诵读文段;二、研读讨论,合作探究;三、分析材料,扣题成文;今天,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四、发言交流,完成结题;在每一位课题发言人进行报告的同时,大家要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深入地去听,如果在这个小组课题研究的范围内你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应针对发言的报告进行询问和质疑,而负责这个课题的发言人及课题组其他成员应给予必要的回答和解释,否则小组研究的课题不能通过!下面由承担“课题记念刘和珍君思路探究”的小组发言人进行发言。(同学们掌声欢迎)S1:小组发言人进行课题研究的汇报发言。(发言完毕)T:针对这
10、个小组的课题研究报告,同学们可以进行质疑和询问,在质疑和询问的过程中,小组发言人及小组其它成员应给予必要的解答;当发言人不能解答质疑和询问的时候,小组的其它成员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援助,只有这样,小组承担的课题才有可能被通过。(S2质疑、询问)(S1解答)T:S2同学,你对发言人的解答满意吗?S2:满意。T:请座。还有质疑、询问的吗?(S3质疑、询问)(S1解答)T:S3同学,对此解答满意吗?S3:不满意。(S1继续解释)S3:依旧不满意。(原因在于S1的解答确实没有说清楚)T:小组成员有补充发言吗?(S4主动补充)T:S3同学,对此解答满意吗?(S3满意。并坐下)(接着又有几位同学质疑和询问,
11、小组发言人和小组其它成员都积极主动地给予解释,中间出现了各据一词的辩论,第三方参与解说有学生,也有教师教师主要从看问题的不同角度给予适当的点拔,并建议发言人的课题报告吸叫该观点并加以完善课题总结)T:下面举手表决该小组承担的课题是否能够通过?(S举手一致通过。)T:祝贺你们。“记念刘和珍君思路探究”的课题报告被大家通过。(S掌声也表示祝贺。)T:一个课题被通过真是不容易啊!好,下面由承担第二个课题“刘和珍事迹研究”的课题发言人进行发言(课题结题报告历时两节课)(经过同学们的课题报告的发言、质疑、解答,再质疑,再解答,再发言,一个个课题报告在充实和完善中不断被通过,中间也确实出现了报告没有被通过
12、的情况,又给了该小组一次完善补充发言的机会,才被大家通过)记念刘和珍君教学重难点第3篇教学要求: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拟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背景 朗诵 线索 第二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一、二大部分) 第三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三、四大部分)第一课时:背景 朗诵 线索 一、背景介绍(详见参考66面,学生有练习册17面的“课文补注”)只板书提示:3.18(惨案)3.25(追悼会)4.1(成文) 两星期二、这篇文
13、章感情浓烈,文辞精警,熟诵之,将受益匪浅! 请听本人灌制的录音朗诵。 (因为记念刘和珍君预习提示要求:“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体会语言特点”,所以重点讲授:)三、作者思路和文章的线索本文重点 可先问学生本文的线索。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法抑制因而,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具体地说: 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3.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6部分) 4.对烈士的死难意
14、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7部分) 板书: 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愤怒的控诉”(4.5部分) 3.“深沉的思索”(6部分) 4.“热烈的讴歌”(7部分)四、小结:1.学习了朗诵及文字。 2.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作业:思考课后1、2、3题。第二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一、二大部分) 一、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线索”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一、二大部分):发下“一课一练”卷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 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的校长” 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
15、于泣下” 平时“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作“一课一练”第11题) 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革命青年。不是“受人利用”。 总之,1、2、3部分侧重与悲痛的忆念、哀悼。 随堂作业: 涉及第一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6、7、8 选择题 (也就完成了课后第一题) 课后二大题的1 小题 涉及第二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9 选择题 课后二大题的2 小题 涉及第三部分的课后三大题的1、2 小题 “一课一练”卷 第10选择题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卫队开枪,府门喋血,虐杀 “文人学者”流言
16、:“受人利用” 罗网,攒射,血污 随堂作业: 涉及第四部分课后二大题的3 小题 涉及第五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14选择题三、小结: 一、简析思路和语言中完成了两大部分: 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愤怒的控诉”(4.5部分) 二、并做完了相应的课后题和“一课一练”卷标准化练习题。 作业:1.课后第五题(背诵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2.思考第四题第三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三、四大部分) 一、查课后第五题完成背诵的情况。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三、四大部分): 3.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六部分) 徒手请愿,意义寥寥 饭后
17、的谈资,流言的种子 人类历史靠“血战”前行 亲人伤悲 随堂作业: 涉及第六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15选择题 4.对烈士的死难意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7部分) 临难从容,干练坚决,百折不回 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足为.明证。 苟活者看见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随堂作业: 涉及第七部分的 课后三大题的3 小题 “一课一练”卷 第3.4 选择题 课后二大题的4 小题 “一课一练”卷 第12选择题 三、小结: 一、简析思路和语言中,完成了三、四大部分: 3.“深沉的思索”(6部分) 4.“热烈的讴歌”(7部分) 二、并做完了相应的课后题和“一课一练”卷标准化练习题。 三、记念
18、刘和珍君语言特色1.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完美结合。 (以第四大部分即第七部分第二段为例具体讲析)2.语言警辟、深刻,发人深思。 哲理和诗情的和谐统一(如“真的猛士”“沉亡”) 抽象事理形象化(“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 重复含深意(始终微笑着/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说不出话/有要说的话) 作业:做完“一课一练”卷还剩余的作业。附录 一、记念刘和珍君中“徘红”之意义 1.在此文中应解为“浅红”“淡红”方合作者原意。2.“绯红”的正确释义应为“大红色”(辞海)或“鲜红”(现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广韵、康熙字典均释“赤色”;大冶方言中仍有,也是“很红”义。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一联:
19、(晓秋选编) 长歌当哭 控诉卑劣之徒 热血为证 鼓舞奋勇之士 三、又一种板书: 动机和目的:程君正告 哀痛烈士 揭露敌人 唤起民众订莽原内歌颂刘和珍女师大风潮从容勇毅沉勇友爱崇高伟大 3.18死难 府门喋血 容揭露反动派 惨象、流言 文人学者阴险论调 死难意义四、补充作业: 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成份:1.中国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礼堂外徘徊。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3.这一回在弹而中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五、另一
20、教学步骤设计: 1.学生预习;2.试作课后题;3.理解难点;4.背景介绍;5.放朗诵录音(自制);6.学生质疑,释疑;7.重点讲授文章思路和语言特色;8.布置辅导作业记念刘和珍君教学重难点第4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二、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的悲愤之情。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三、教学难点1.选择合理的切入点,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领会深意。2.创设恰当的情境,跨越时空界限,激发学生的
21、情感。四、教学设想学生起点状态分析这是学生高中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鉴于高一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强及常有的对于鲁迅文章的畏难情绪,因而要将此文讲深讲透不太现实。因此针对我校历来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路清晰,学有所获,为学习鲁迅的文章开一个好头。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做到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浏览注释,勾划难句。2. 教学思路为点关键理思路品感情析深意,教学中拟采用讨论法、点拨法。媒体设计1.播放有关“八一三”惨案的历史纪录片。2.制作有关鲁迅、刘和珍的图片及文字的投影片。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感受刘和珍的形象和精神品质,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感情线索。教学
22、步骤一、导语设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出示关于鲁迅介绍文字及图片的投影卡片)二、解题1.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
23、2岁。2.关于“三一八”惨案,教学时可参阅文中注释。3.文题中的“纪”相当于“记”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 “纪念”(见语文学习98 年第6期第35页)。(出示有关刘和珍图片及文字的投影片,播放有关“三一八”的历史纪录片)三、研习课文1.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殒落了,如一技傲放的鲜花凋零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下面我们不妨 来探寻一下刘和珍身上有价值的东西,
24、那些可贵的品质。师生讨论后小结: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虑及母校前程,黯然至于泣下;向执政府请愿,欣然前往。点关键:抓住文中的“毅然”、“黯然”、“欣然”及多次出现“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刘和珍是一个善良、温和、追求真理、富有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青年。2.下面我们再来探寻一下刘和珍是怎样遇难的?也就是她是如何被毁灭的?根据四、五部分讨论小结:欣然前往请愿、中弹、无端喋血、未便死;同行的张静淑、杨德群想扶起她,均中弹、立仆;刘和珍还能坐起来,但头胸被猛击两棍,牺牲。(解说:将刘和珍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和“被毁灭的过程”一同展示给学生,意在于努力将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动,引起强烈的悲愤之情,有了情感的沟通,再去探寻作者的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