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沈阳市郊联体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沈阳命题:于真杜广波范冬月王永星刘飏董晓炜周扬扬孙月刘杨沈阳主审:陈述纲林平薄立强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工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7题,共300分,共16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2.第工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书写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

2、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B.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C.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D.亟需确立皇权的专制【答案】B【解析】B【详解】材料“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体现的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故项正确;材料与礼崩乐坏无关。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不是材料的主旨。战国时期没有皇权的专制,也不符合儒家的主张。排除ACD。2.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3、,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这是为了稳定刚建立的汉政权;材料中“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即松弛了对商人的法律、赋税,“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说明汉统治者的政策促使汉的经济发展。综上分析可知,汉初统治者的政策是以稳定与发展为要务的。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政策摇摆不定,排除;C项,重本

4、抑末政策失败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的结论,排除。3.下图为宋代平民墓葬壁画中大量出现的“开芳宴图”,图中呈现出富丽堂皇的居室,墓主夫妇端坐桌前,桌上摆放着茶酒瓜果,侍从奴仆左右侍奉,营造出了墓主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由此可推断出,宋代A.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足B.男尊女卑的观念被颠覆C.儒家思想影响墓葬文化D.当时普遍盛行厚葬之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呈现出富丽堂皇的居室,墓主夫妇端坐桌前,桌上摆放着茶酒瓜果,侍从奴仆左右侍奉,营造出了墓主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宋代,可得出这与儒家思想的追求有关,故C项正确;当时百姓

5、的生活不可能富足,从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材料中有“侍从奴仆”不能体现男尊女卑的观念被颠覆。材料中的信息与厚葬无关。故排除ABD。4.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人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叙述了关于翰林院职能的演变,唐朝时是“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初翰林院学士入值文渊阁称内阁,成为皇帝的咨询顾问并办理日常公务;材料表明清朝“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

6、”,体现出翰林院地位的上升,这主要是适应了明清时期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翰林院职能的演变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C项,丞相制度的废除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皇权极端加强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排除。5.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中体应是对西体的限制,但西用既借中体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入们虽想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内,实际却很难如愿。”材料旨在强调“中体西用“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B.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政治保守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但西用既借中体为入门之阶,便

7、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中体西用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中体西用应该是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洋务运动的保守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对西方列强的抵制,排除C项。6.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A.重建了金融秩序B.导致了通货膨胀C.打击了民族工业D.加速了白银外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一切交易律改用银币”“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

8、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结合题干时间“1933年”和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进行改革,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所推行的法币政策,该改革有利于缓解当时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当时的金融体系。故答案为A项。BD项,根据所学可知,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当时混乱的经济状况,缓解通货膨胀、防止白银外流,排除;C项,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包括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7.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中写道:“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

9、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这段话意在强调A.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B.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全方位地打击C.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D.知识分子加强对民众抗战的宣传【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明显可以看出,由于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得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加强了。故答案为C项。A项,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与材料中“但是也未尝不是可惜的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全方位地打击的结论,排除;D项,仅从朱自清的一篇文章不能得出知识分子加强对民众抗战的宣传的结论,排

10、除。8.1958年,中华入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到2016年各省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可见A.建立二元户籍制度有利千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户籍改革推动了管理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C.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主的广泛性D.二元户籍制度的消失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户籍制度的改革,最终使“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退出历史舞台”,从而得出户籍改革推动了管理一体

11、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二元户籍制退出历史舞台”,排除;取消二元户籍制度与民主的广泛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农村产业结构的问题,排除D项。9.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A.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B.属于自然哲学范畴C.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D.强调神的伟大价值【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的人的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答案

12、为A项。B项,希腊智者学派已经将自然和法区分开,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D其哲学思想不属于自然哲学范畴,排除;C项,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是亚里士多德,不是苏格拉底,排除;项,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作用,而不是神的伟大价值,排除。10.原则与妥协一书的作者认为: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作者认为1787年宪法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B.代表南部蓄奴州的利益C.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D.符合美国国家整体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

13、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得出这部宪法符合美国国家整体利益,D项正确;ABC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11.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反映出人民群众作用的A.历史创造性B.历史继承性C.历史制约性D.历史决定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可得出人民群众作用的历史制约性。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人民作用受到制约,并没有体现ABD三项中的内容,故排除这

14、三项。,12.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美国将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3200种外国商品的关税上涨。随后,意大利对美国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英国对美国商品一律征收100%的关税。1929年至1934年,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这个法案A.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大规模滑坡B.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陷入沼泽泥潭C.使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大大延长D.说明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来临【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美国提高关税的做法不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反而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使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大大延长,故C项符合题意。A项“避免”表述有误,排除。美国的这一做

15、法并不是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陷入沼泽泥潭的原因,排除B项;胡佛总统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

16、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当然,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完善。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

17、历史上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形式比较多样,功能比较丰富;体现“天人合一”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布局相对开放;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受商品经济影响;近代公共空间受西方影响;现代公共空间建设总体上以政府(规划)为主;总体上持续发展。积极作用:逐渐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改善/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和社会进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政府的职能。

18、(2)原因: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制度创新和城市相关管理制度的突破;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和个人自由,促进了思想解放,影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布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工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城市公共空间得到进一步开发;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的日益加剧。(3)问题:注意环境污染问题;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依据(顺应)时代趋势与国情需要;以多元化适应人们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的需要。【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得出历史悠久;根据“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得

19、出形式比较多样,功能比较丰富;根据“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得出体现“天人合一”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根据“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得出布局相对开放;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受商品经济影响;根据“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得出近代公共空间受西方影响;现代公共空间建设总体上以政府(规划)为主;总体上持续发展。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从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对社会

20、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概括。(2)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15世纪这一时代的背景入手分析,从政治、经济、思想、科学发展等角度展开分析。(3)问题:结合所学要从环境治理、能源利用、城市中文化娱乐的建设、城市多元化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角度概括。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新中国年夜饭变化的一个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变化(信息)年夜饭食材(内容/种类)及形式发生了变化。说明:1978年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人们缺乏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物资匮乏(经济困难)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所以六七十年代,年夜饭的食

21、材和餐具相对简单。80年代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初步创建,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积极性),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体现在年夜饭上,八九十年代,食材丰富,肉、蛋、鱼俱备。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强了饮食与与世界的联系(交流)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使得人们追求饮食的健康和艺术性。年夜饭的食材更丰富、清淡有营养,菜品的样式也更讲究,注重艺术性。结论:年夜饭的变迁体现了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示例二:变化(信息)年夜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在时代的变

22、迁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说明: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人在春节团聚吃年夜饭体现了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物质匮乏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的物质丰富时期,传统优秀文化都值得传承。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使得年夜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的印记。结论:年夜饭在变迁中传承、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与图片中的信息,并把这四张图片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提取主题时要联系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展开分析,可联系不同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史实进行概括。15.【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入物评说】材料先秦秦汉时期舜帝形象经历由单一到多元、多元到统一并逐渐丰富的过程Q尚书将舜塑造为一个善于治国、勤政爱民的帝王。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们各成一家之言,舜帝被诸子们“装扮”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