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_第1页
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_第2页
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_第3页
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_第4页
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的 完善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了。有的人大 热天在办公室吹吹空调看看报纸就可以过得很安逸;有的人不论是寒 冬酷暑都要从事着繁杂辛苦但工资却不高的工作, 他们整天为了生计 奔波,但当他们遇到一些生活上的挫折时还是很难应对, 这时候他们 就很无奈的成为了乞讨者。无论是在繁华的街道上,还是在人流量较 大的天桥边,都有着一群人,他们或衣衫褴褛,或身带残疾,或年老 体衰,看着他们那被烈日暴晒被寒冬刺骨被虫蚁叮咬被人们践踏的肮 脏的身子,他们那常年累月不曾洗过的头发与身体, 他们那因被

2、折磨 与歧视而迷惘的早已失去了那儿童本该有的快乐与天真的双眼,我们的同情心是否还一如当初最近网上热炒的“犀利哥”引起了社会对街头流浪乞讨群体的广 泛关注。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乞丐者的行列, 他们行走于 繁华的街头,晃荡在大学校园周围。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确实是因为 生活的困顿使他们只能通过乞讨的方式向社会求助,但被人操控的职业乞讨者和一些好逸恶劳的人也同样存在。后者的存在不仅带来严重 的社会治安的问题,同样也削弱了社会大众对那些真正的乞讨人的同 情心,使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援助。 如今人们对那些乞 丐越来越无动于衷,甚至避而远之,究竟是什么导致这样难堪的局面 很多职业乞讨者就是

3、利用社会的同情心对大众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欺骗。态度决定行动,对乞讨者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大家不同的行动,是冷眼旁观是无动于衷还是热忱相助因此研究大众对这些街头乞讨 人员的态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对乞丐的态度不仅代表着先锋群体对边缘群体的关怀和思考,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的道德和价值导向。 而且 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社会大众的态度。 因此, 我们小组成员就以自己周围的同学为对象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 并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为改变这些社会问题稍作一些努力。二、数据分析及原因解析:( 1)大学生对流浪乞讨人

4、员的看法层面分析:.你觉得其成为流浪乞讨者的原因是()A.先天或意外,身体残疾B.家庭变故,短期内无力承担正常开支C职业行骗,以谋生D.其他分析:从总体上看,大家对行乞者的原因判断为“A.先天或意外, 身体残疾”和“ C.职业行骗,以谋生”这两个方面。但是不排除B、C两项。数据大约分布为 A:B:C:D=2:1:24在性别方面,男女选项分布 基本一致,出入不是很大。如下图表( 1) 。男生和女生在A、 B、 C、D各项中的比例为2:121。这与总体的选项分布是一致的。从大学生的各年级来看,各年级的各有特色。大三( 2007 级)学生与总体的 选项分布保持一致。 大二学生认为四个选项基本持平,

5、各种可能性都 是有的。 没有特别偏向于哪个方面。 因为我们是的调查问卷发放的数 量的局限性, 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 大一学生也是比较符合总体状况的。而大四学生观点应该是与大二学生基本一致。从统计的文理科类看,文理科学生观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科类学生为 A:B:C:D=2:2:24理科类学生比较符合总体结构答案分布。艺术类学 生,因为调查问卷的数量有限,在此不能做出判断。从户口所在地来 看,观点又有些不同。城镇户口认为 A:B:C:D=4:1:3:2农村人口认为 A:B:C=2:2:3从各方面的数据显示,户口所在地的数据差异性比较大, 城镇学生比较偏于A选项,而农村学生对事情的认识度更加全面

6、,更加深入一些,B选项与A选项持平,体现了农村孩子对贫穷的认识比 城镇孩子要深刻一些。但是总体来说,面对社会上纵多的流浪行乞者, 大学生们对这种流浪行乞原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图表(1).请问你对街边流浪乞讨行为是怎样看待的()A.值得同情,作为大学生能帮就帮B.不必同情,通过其努力可以改变现状C政府、社会应给予更多帮助D.漠不关心其他分析:从总体数据分析来看,A:B:C:D:E=1:4:12:2:1学生基本都偏向于,流浪行乞这个社会问题,政府、社会应给与更多的帮助。但 是有些学生也怒其不争,选择“ B不必同情,通过其努力可以改变现 状”,或者干脆选择“ D.漠不关心”。从性别方面来看,男女生观

7、点基 本一致,如图(2),与总体状况基本符合。从大学生各年级来看,大 二、大三也都基本符合总体观点。大一和大四因为数据局限性,不能 妄下断言,从有限的数据情况来看,应该也是符合总体观点的。从专 业文理科方面来看,文理科学生之间基本观点一致,没有特别大的专 业分歧,且都符合于总体主流观点。从户口所在地来看,在这道题中, 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观点也是大约一致的,并归于总体主流观点。男女百分比 A B C D E男%女%如图(二)3.面对越来越多的乞讨者在街头行骗,你是如何看待()A.职业的行乞者是少数,他们不会影响公众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真假难辨,想献上一份爱心,又恐受骗。C现在有很多的职业行

8、乞者,不可大意相信。D.视而不见分析:从总体数据分布来看。学生们在富有同情爱心之时,面对越来越多的乞讨者在街头行骗,开始怀疑这些行为的真实性。“ B.真假难辨,想献上一份爱心,又恐受骗。”和“C现在有很多的职业行乞者,不可大意相信”选项的比重相当的大。这样的怀疑也说明了社会上确实存在以乞讨为职业利用人们同情心的害虫, 导致了人们对流浪行乞者的怀疑, 最终对其冷漠化处理。 从性别方面来看, 如图( 3 ) ,男女生的观点基本符合总体观点。 大二和大三的观点也基本符合总体观点。因为调查问卷数量的局限性,根据已有的数据来看,大一和大四的观点也应该符合主流。在这道题中,文理科没有太大出入,符合主题观点

9、,在此,就不做更多分析了。从户口所在地来看,城镇学生符合大众主流看法,而农村学生显得要更加富有同情心一些,A:B:C:D=2:5:34农村学生对弱者的怜悯心更加强烈些,即使已经对行乞者的行为产生怀疑。第三题条状图男 女百分比ABCDE男%女%如图(三).请问你对对父母带着小孩出来乞讨的现状看法如何()A.小孩很无辜,他们不该承受这么多,对小孩成长不利B.父母也是受现状所迫,没办法,能理解C这是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博取同情行骗的方式D.其他分析:从总体上来看,学生们都认识到“ A.小孩很无辜,他们不 该承受这么多,对小孩成长不利”。但是同时也觉得“ C这是成年人 利用未成年人博取同情行骗的方式”。

10、这成为了基本的主流看法。所 以总体答案的分布大约为 A:B:C:=5:1:3从性别方面来看,女生选项 分布为A:B:C=7:1:4,男生为A:B:C=2:1:2女生基本符合总体观点,男 生在各选项上更加平衡一些。从各年级和文理科学生来看,可比性不是很大,基本符合总体看法。从户口所在地来看, 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观点有些出入, 但是又有别 于主流观点,城镇学生各选项分布大约为A:B:C:D=5:2:4:0而农村学生为 5:3:3:1。 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加接近于主流看法, 农村学生更 加理解这些行为一些。( 2)大学生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实际做法层面分析:.通常情况下,你更倾向于帮助下列哪一群体()

11、A.残疾病人B.老人幼童 C.受骗人士 D.街头卖艺乞讨人士其他分析:从总体数据来看,各选项比例为A:B:C:D=6:5:1:9这样的答案, 深深体现了大学生是一群富有同情和爱心的群体。 从性别方面 来看,男女生观点基本一致,选项分布为 A:B:C:D=3:2:1:4这基本归 附与主流观点。 这道题从各年级和文理科来看, 每个年级的观点基本符合主流观点。从户口所在地来看,城镇户口选项分布为A:B:C:D=2:3:1:1与主流观点有些差异,城镇学生对“ B.老人幼童” 更加要富有爱心一些。而农村学生为 A:B:C:D=4:2:1:4显示了农村学 生对“A.残疾病人”和“D.街头卖艺乞讨人士”更加

12、要有同情心一些。.如有流浪行乞者向你行乞,你会()A给钱B.给食物C和他们交流,了解具体情况而定D.不理睬,毕竟自己还没有经济能力E送他们去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分析:从总体方面看,学生偏向于选择两个极端,“A.给钱”和“D不理睬,毕竟自己还没有经济能力”。也有一部分选择“E送他们 去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所以选项分布为A:B:C:D:E=17:2:4:24:7从性 别方面来看,男女学生观点基本符合主流观点,如图(5)。因为问卷 数量的局限性,从各年级来看,只可以判断大三的学生观点符合主流 看法。大一、大四的观点从已有的数据中显示基本相同,大约为 A:C:D=1:1:3大二的选项分布大约为 A:B:C

13、:D:E=5:2:2:8:3这三个年级 的观点与主流有些出入。文理科类和户口所在地与总体基本看法大致 相符。百分比ABCDE男%女%如图(五).你一般会给街头流浪乞讨者多少钱()A 不给 B 给 1 元或以下C 给 1 元以上 5 元以下D 给 5 元以上分析:从总体上来看,选项分布约为A:B:C=4:7:8 一般没有“ D给 5 元以上” , “ B 给 1 元或以下”和“ C 给 1 元以上 5 元以下”居 多, “ A 不给”也占了一部分。从性别和各年级方面来分析,基本符合总体观点。文理科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文科选项分布约为A:B:C=2:43理科约为A:B:C=6:7:9这样的分布有别于

14、主流观点。从 户口所在地来看,与主流观点也有差异,城镇学生为A:B:C=1:32农村学生为A:B:C=4:3:4。.你有遇到过流浪乞讨者向你强行要钱的情况没()A.偶尔一两次B.经常有C没有分析:从总体数据来看,A:B:C=2:14从性别和户口所在地来看,数据分布基本符合总体观点看法。从各年级来看,如图( 7) ,各年级与主流观点有些出入,因为问卷数量的局限性,不能判断大一和大四的数据分布情况, 但是从已有的数据来看, 大一 和大四的观点还是归附于总体观点的,大二的分布约为A:B:C=3:2:4,大三约为A:B:C=3:11这与主流观点有些差异。从文理科来看,文科 约为A:B:C=4:3理科约

15、为A:B:C=4:2:3文理科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且有别于总体看法。总而言之,不管从哪方面来分析,学生都偏向于“A.偶尔一两次”。口大一第七题环状图大二 口大三 口大四百分比ABC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如图(七).你有被流浪乞讨者欺骗过的经历没如果有,你以后还会帮助流浪乞讨者吗( )A.有,会B.有,不会C有,看情况D.没有分析:从总体上来看,个选项分布约为 A:B:C:D=7:4:8:9从比例中可 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有被骗的经历,面对这样的状况,学生对流浪 乞讨者的观点也有所不同,不管学生对乞讨者的态度怎么样,我们都 不能说学生冷漠,因为这个社会问题本就众说纷纭。 从性别和文理科 方面来

16、看,基本符合主流观点。从各年级来看,因为数据局限性,大和大四不能判断,大二约为A:B:C:D=2:1:3:3,大三约为A:B:C:D=7:4:10:4与主流观点有些差异。从户口所在地来看,城镇学 生约为 A:B:C:D=2:122农村学生 A:B:C:D=1:122与总体看法有些 差异。(3)关于流浪乞讨行为的社会环境的数据分析一、 社会原因14.你觉得社会上出现的流浪乞讨现象是谁的责任(可多选)()A.政府 B.自身C社会环境D.其他第14题(多选题)是针对与流浪乞讨现象的背景和原因的调查,77%认为是当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特别是现今社会的贫富差距 越来越大,54%口65同学选择了 “自

17、身”和“政府”,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同学都选了这三项,认为这都是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来自城 市的同学多认为是政府的责任,而来自农村的同学却大多数选择的是“社会环境”。如下图(图表数据按人数显示)二、社会影响10.你认为流浪乞讨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A.影响社会形象与治安B.削弱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救助C传染疾病D.其他在对流浪乞讨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上 (第10题),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的是“削弱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救助”,占到了总数的66%,其次是“影响社会治安”,比例为17%,从此可以 看出,大学生普遍认为这种行为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本是帮助 弱者的展现

18、,结果却削弱了社会同情心,所以多数大学生对这种流浪 乞讨行为存在不信任感,社会信任存在危机。三、治理环节一一在对治理方法的法律和制度认知上.请问你听说过2003年生效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吗()A.知道B.不知道C.听说过但不了解D与我无关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第12题),而55%的大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23%先择了 “听说过但不了解”,可见大学生们对流浪行为的法律认知上很模糊,没有太关注于法律

19、的治理。可能是由于学科范围的原因,文史类的学生在认知上要略强于理工类的学生,有14% 的文史类学生选择“知道”,而理工类只有6%。(如下图,数据按人 数显示).请问你是否知道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A.知道B.听说过,但不了解C不知道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是临时性的社会救助场所(第13题),其职责包括(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在我们帮助流浪乞讨人员的 途径中,送去救助站是一重要的解决方法, 但是却只有11%的大学生 比较

20、了解救助站,选择“知道” ,47%勺学生回答是“不知道”其中男 生占据的比例较大,53%男生不知道,而女生50%的女生的回答是“听 说过但不了解”,女生在对救助站的认知上要略强于男生。(如下图, 图中数据按人数显示)3011.你觉得应该杜绝取缔流浪乞讨行为吗()A.不应该B.应该C加强管理才是关键D.与我无关第11题是关于大学生对的是否应该取缔流浪乞讨行为的态度问 题,58%的大学生的答案是“加强管理才是关键”选择应该取缔只有 29%,说明多数大学生认为简单取缔这一行为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 在这一问题的上,大二的学生选择“应该”的比例较高,占到了大二 学生总数的40%,远高于大一大四的学生,而

21、大三的的选择则较为均 衡。(如下图,图中数据按人数显示)15.你觉得政府如何对流浪乞讨者进行管理(可多选) ()A.制定法相关律法规B规范管理,取缔乞讨行为C.向流浪乞讨者无偿提供技能培训D.其他第 15 题是一多选题,是大学生对于政府应该如何对流浪乞讨者进行管理的看法,66%和 53%的大学生选择了“向流浪乞讨者无偿提供技能培训”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由此而见,大学生对这种问题的看法是比较理性而有建设性的, 单靠取缔是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的,这也印证了 11 题的回答。三、特别关注:热点案例分析“犀利哥” 源自在网上风行的一组照片, 后于 2010 年 2 月 23 日,因某论坛一篇帖子而

22、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 、 “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 、 “乞丐王子”等。之后,被网友广为追捧,甚至“火”到了海外。网友对其加以“人肉搜索” ,以探求其真实身份。经过网络和其他媒体的努力, “犀利哥”的真实身份终于查清,最终被家人接回家中。犀利哥热潮掀起了在以网络为平台的大量讨论, 并迅速走红。 针对于此, 本实践小组在调查问卷中设置有关犀利哥一案的选题, 以考察大学生对犀利哥热潮的看法, 并探讨从中反映的问题。 以下是被调查者对犀利哥事件的看法:A.这是一场全体网民的无聊活动,损害了流浪者的尊严。B.虽然一开始的目的很无聊,但是它引起了社会对流浪者的关注了解不多,看看热闹。一个

23、流浪者而已,没什么好关注的。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 25%的大学生认为犀利哥走红事件损害了流浪者的尊严;49%以辩证的态度看待此事件,认为该过程引起了社会对流浪乞讨群体的关注; 19%了解较少,关注不多;6%以默然态度对待此事件,并声称无需关注。可以看出, 大部分大学生同情以犀利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 虽刚开始有以网络为媒介的炒作因子在作祟, 部分网名受众是旁观者漠然视之的姿态看待犀利哥网络照片, 甚者有部分群体借以犀利哥而谋取个人物质利益, 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犀利哥一案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流浪乞讨人员, 从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救助。 为数不少的同学以道德层面出发, 声称要维护犀利哥的尊

24、严, 认为网民的起哄跟风之举损害了流浪者的人格,当采访话筒、摄像头强势地对着,不顾犀利哥是否愿意接受救助站的温暖,肆意将犀利哥的照片上传网络,并任加PG我们是该考虑犀利哥作为当事人的个人感受。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对此次事件是有所关注的, 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对此事不甚了解, 甚至有漠然视之的想象。 这反映出城市中大量的流浪乞讨想象潜移默化中削弱了大众对该群体的同情心, 而并非全是由于道德观念的丧失。与此同时, 犀利哥一案反映出政府行政救助政策需完善。 出名前的“犀利哥”无人问津,但如今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不是每一个流浪者都有“犀利哥”这样的幸运,我们不得不思考现行的 制度应该尽量完善能

25、让这种幸运成为一种“正常”对于流浪人员的救助问题, 必须由政府为主导, 完善行政救助法律体系、拓宽行政救助的范围、改变行政救助的方式单一状况、完善行政救助程序、 健全行政救助救济制度。 此外, 与民间力量进行配合,如各类电视、网络媒体等, 加强对以流浪乞讨人员的关注,以共同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再者, 需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精神利益和人格利益的关注, 不可在没有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肆意宣传照片等, 多以仁义之姿审视网络文化。四、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建议与措施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 1982 年 5 月国务院出台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 随后, 国家于 2003 年 7 月出台了 城市生活无

26、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流浪乞讨人员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显得与城市面貌格格不入。通过此次实践调查,本实践小组就政府、社会大众、行乞者自身三方面提出加强对流浪行乞人员管理的建议和措施。政府方面第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民特别是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众所周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均平富的体制, 此举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社会保障体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落后于老百姓的需要,教育、医疗和住房被认为新三座“大山” 。政府应努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尤其是对于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的扶助, 让广大的弱势群体享受到社会经济

27、发展的成果。同时应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投入比例。地方应针对本地区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况, 提供基本的生活、 卫生和教育保障以及其他生活补助。实行养老、疾病、事故、失业等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通过提高救济金、养老金,实施家庭补助、住房补助等措施,解决他们生活困难,减少预防步入流浪乞讨群体。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所以很多问题需要发展来解决,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蛋糕”做大,只有“蛋糕” 大了, 政府才有基础解决社会保障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此外,需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中国改革发展的成果

28、, 有基本的工作和收入维系, 才能让很多行乞者不需要被迫去行乞。第三,实现救助路径多样化,而不仅限于政府的救助站政府救助站在解决流浪乞讨问题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 先撇开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 就认定救助对象这一条法规就使许多流浪乞讨人员望而却步, 所以才会出现网络红人 “犀利哥” ,而拓宽救助渠道是能最大效率地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行乞者,减轻政府的压力,而且还能够弥补政府某些方面的不足。第四, 加强宣传教育, 引导舆论 ,教育乞讨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根据小组成员实地与街头乞讨人员进行访谈,发现很多乞讨人员 存在不劳而获的观念,以流浪乞讨作为谋生的方式。因此政府在这方

29、 面应该要加强宣传教育,如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 行劳动公益宣传、加强在中小学课本劳动价值观念培养的比重,引导公众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凭借劳动衍生价值,为社会创造价 值。第五,健全相关法律建设,建立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的法律基础, 实现文明执法。通过地方性立法,颁布管理包括拒绝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在内的地 方性规定。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虽确 定县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但因救助是以自愿为前提,不能强制救助,实际上民政部门的管理工作仅局限 于自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而对那些拒绝救助的流浪乞讨人 员,民政部门则无权过问,那么这些流浪乞

30、讨人员的流浪乞讨行为实 际上处于是无人管理状态,因此,通过地方立法,使我区的流浪乞讨 人员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第六,加强对职业行乞群体进行惩治,维系社会诚信体系。据调查,组织、欺骗、胁迫未成年人或者残疾人来乞讨的现象严 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频繁可见的街头乞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 弱了社会公众对乞讨群体的同情心与关注, 大量存在的职业乞讨者无 形中令公众避而远之。因此,需加强对职业行乞群体的惩治,教唆和操纵利用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强行乞讨获取不义之财的组 织、操作者,应重点依法打击,对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依法从严从重处罚,以整顿社会风气。第七,对流浪乞讨群体提供必要的无偿职业技能培训,

31、 授之以渔。真正的流浪乞讨者是不得已而落入无奈之境,面对激烈的社会生存竞争,乞讨者身无所长而得生存,因此以行乞流浪而谋生。因此, 政府在设置救助站的同时,不妨向该弱势群体提供无偿的职业技能培 训,授之以渔,使流浪乞讨人员有能力自食其力,而无需乞讨漂泊度 日。社会环境方面第一,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该弱势群体其自力更生。社会慈善组织、社区和私人团体在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方面,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乞丐获得及时救助,从而放弃行乞的选择。社会慈善组织 需要发挥自身力量,为那些濒临行乞的人员提供部分救助, 使他们度 过难关。社区要形成互帮互助意识,帮助社区困难人员,为他们提供 部分救济,以免使他们沦为乞丐。如可举办各种免费的技能培训班, 积极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单位,帮助他们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二,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关注流浪乞讨人员。维系全民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形成良好的 社会舆论基础,公民要发挥乐善好施的精神,帮助自己的同胞,善待 乞丐。如可在城区繁华地段、人口密集区设立救助站指示牌,并采取公布救助电话、 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卡、 在城区人口集中场所设置救助管理站引导牌等方式进行宣传。第三,加强网络建设,广泛发动群众予以举报监督。网络传播范围广,时效性强,在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方面,加强在网络方面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