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24 / NUMPAGES24 普通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个体心理特征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2情绪、情感与意志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3能力与人格心理特征:人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能力:顺利实现
2、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2.实验法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3.测量法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4.调查法调查法:以大众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X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具体可用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方式进行。5.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
3、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个案法强调的是个别差异。(三)主要的心理学理论1.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学派:代表任务:奠基人是德国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研究对象和主要观点:主X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法。 所有人类的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于是可以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它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经典研究:意识结构,内省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研究对象和重要观点:主X研究意识,他
4、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与环境互相作用的。意识使人适应环境。对美国教育影响很大。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研究对象和主要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X心理学研究行为研究方法:反对内省法,主X用实验法。学习和经验决定你是怎样的人。经典研究:恐惧情绪,条件学习,观察学习4.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完型)代表人物: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勒温。研究对象和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
5、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他们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5.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学)人物: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代表人有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和艾里克森研究对象和和和主要观点: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研究方法:个案法。理论多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行为源于libido。早期理论强调儿童早期人格形成,泛性。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第三势力)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6、重视人格说行为主义幼稚,说精神分析伤残。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人之初性本善。7.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和奈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认知过程的研究,把人看作加工认知系统,主X把人比作计算机,是当今最流行的派别。研究方法:实验法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脑干小脑前脑延脑桥脑中脑网状系统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大脑皮质脑干:维持个体生命 延脑:呼吸心跳消化 桥脑: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间信息桥梁,对睡眠有调节控制作用 中脑:视觉与听觉反射中枢 网
7、状系统:控制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前脑:脑的最高层部分 丘脑:信息输入的中继站,网状结构的一部分 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活动 边缘系统: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 大脑皮层: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2.突触结构:突出前成分(轴突末梢)、突出间隙和突出后(树突末梢)成分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初级感觉区: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 视觉区: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接受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 听觉区:颞叶颞横回处接受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听觉 机体感觉区:中央沟后面的狭长区域接受
8、皮肤、肌肉和内脏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各种觉,左右交叉上下倒置。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核旁中央小叶前部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左右交叉上下倒置。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言语区:主要定位于大脑左半球。其中有一个言语运动区觉布洛卡区,即布鲁德曼的第44、45区。这个区域损坏会发生运动失语症;威尔尼克区是一个言语听觉中枢,损伤将会引起听觉失语症。.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右侧重,左侧灰质多。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则
9、主要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三)脑功能演学说1.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人的临床研究。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解剖了一名失语症病人,发现他的左侧额叶发生病变。1874年,威尔尼克对失语症的研究发现,颞叶损伤的病人说话流畅,但所说的话没有意义;病人有听觉,但听不懂别人话的意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加拿大医生潘非尔德用电极刺激病人颞叶的某些部位,病人回忆起童年的一些事情。另外,科学家还发现,杏仁核和海马与记忆有关。以上发现都支持了脑功能的定位说。具体功能各自定位于大脑的某一区域。2.整体说弗罗伦斯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发现,动物可以恢复功能
10、。从而提出脑功能的整体说。认为不存在功能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大小有关,而与特殊的部位无关。拉什利的脑毁损实验发现脑损伤后对习惯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碍,并且这种障碍于损伤的面积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3.机能系统说(定位说和整体说的融合)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鲁利亚把脑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
11、叫动力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4.机能模块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重要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查里加提出。 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
12、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沈政,1997)。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复杂而巧妙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例如模式识别中:面孔识别模板和物体识别模板。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脑电波: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身体状态: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惊醒持续时间:10分钟。第二阶段:脑电波: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和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身体状态:较难被唤醒持续时间: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脑电波变慢,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
13、眠锭”波。身体状态:更难唤醒持续时间:40分钟。第四阶段:脑电波:出现更大、更慢的波身体状态: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更大更慢的纯波,睡眠者很难被唤醒。持续状态:越来越短快速眼动睡眠(REM):脑电波: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状态: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持续时间:第一次出现1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越来越长。总之,睡眠的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外加一个快速眼动阶段。每个周期一直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深度睡眠的时间在前半夜多于后半夜。大多数的快速
14、眼动睡眠发生于睡眠的后期,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发生于睡眠的后期,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大约持续10分钟,而最后一次则长达1小时。睡眠的功能理论: 功能恢复理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减少睡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这种发现没有支持以上理论。 生态理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要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 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本能的反映。 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15、这些活动是为了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 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定义: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2.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3.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由新异刺激引起,刺激物一旦失去新异性,朝向反射也不会发生了。它是最初级的生理机制。脑干网状结构边
16、缘系统:被称为注意神经元大脑皮层的功能:主要通过大脑额叶对信息进行选择功能实现的。2.注意的外部表现人们在集中注意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其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适应性动作。(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的变化。(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数量)2.注意稳定性(时间)3.注意分配(几种项目)4.注意转移(灵活性)5、注意的紧X性(强度)(三)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后期选择理论提出者:多伊奇主要观点: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多阶段选择理论:提出者
17、:约翰斯顿 主要观点: 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1)过滤器理论:提出者:布罗德本特主要观点: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 , 1958)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教早的注意理论模型。他做
18、了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如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个数字,(如左耳:6 3 7,右耳:8 4 1 )速度是每秒钟2个数字,然后让其再现。发现被试用两种方式再现:(1)以左右耳分别再现,如6 3 7,8 4 1 ;(2)按双耳同时接受信息的顺序成对再现,如6 8;3 4;7 1(也可能是其他配对)。前一方式的正确率是65%,后一方式的正确率是20%。如果不事先要求,多数被试采用第一种方式。由此,布罗德本特提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会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
19、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则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存储。这一理论有时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Cherry(1953)应用追随耳实验支持了该理论。(2)衰减理论提出者:特瑞斯曼主要观点:(现象:研究发现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能得到加工)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域限是不同的。过滤器与衰减理论的共同之处:主X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鸡尾酒会现象):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3)认知资源理论:提出者:卡尼曼主要观点:注意可以看作一组对刺激
20、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随刺激的复杂度占用相应的资源。当资源完全被占时,新刺激不能得到加工。(4)双加工理论:提出者:谢夫林主要观点:在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的理论基础上,谢夫林等人(Shifrin et al ,1977)进一步提出了注意的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参与;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并且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可能转变为自动加工。在两个同时进行的作业中,至少有一个作业包含自动化加工,两个作业才能顺利进行。但是,两个控制性加工的作业则难以顺
21、利进行,因为两者都需要应用认知资源。这也是注意分配的条件。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感觉:人脑通过感受器接受并认识了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2.感觉的种类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 近刺激 和 远刺激。近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苹果是圆的;远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如从侧面看苹果。3.感觉测量E=1/R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也可叫做最小可觉差JND,德国的韦伯对此研究发现了 韦伯定律: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
22、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费希纳对数定律:在韦伯率的基础上,假设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以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察来决定(该假设以被否定)P=KlgI(同样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史蒂文斯幂定律: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P=KIn公式表明知觉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4.感觉现象(1)感觉的适应(2)感觉的对比(3)多种感觉的相互作用(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视觉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
23、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2.视觉现象色觉:关于色觉有两种不同的理论。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视觉对比:光刺激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同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为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两种明暗对比:某个物体反射的光量相同时,由于周围物体的明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明度经验颜色对比:物体颜色受周围颜色影响朝向它们补色的方向变化马赫带: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用侧抑制解释)视觉适应:刺激
24、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需要时间较长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过程进行很快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不立即消失,而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根据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的异同,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如日光灯、显示器)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但是这个理论无法
25、解释红绿色盲。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赫尔维奇和詹米逊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发现了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黄蓝。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有这些发现,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的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6、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人耳,并在人耳中产生听觉。2.听觉现象1,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与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在1000赫兹以上,频率与音调几是线性的,音调的上升低于频率的上升;但在1000赫兹以下,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不是线性的,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2,音响和频率的关系:在相同的声压水平上,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声压水平却可产生同样的音响。 3,人的听觉频率X围为16赫兹20000赫兹,其中1000赫兹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4,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音调:一种心理量
27、,和频率变化不完全对应 音调不仅决定于频率的高低,还受到如声音持续时间、声音强度和复合音音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人耳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音调感觉,科学家提出过如下四种不同听觉理论: 频率理论:也叫理论。是1886年,物理学家罗费尔提出来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频率理论很难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底运动。 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是赫尔姆霍茨提出。因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后来人们发现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行波理论:生理学家冯贝克西发展了共
28、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但是行波理论难以解释500赫兹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但可以用频率理论解释)。 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提出的。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的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但是, 对于500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但可以用位置理论解释)。(四)其他感觉1.嗅觉嗅觉:有气味的气体物质作用于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
29、细胞,产生神经兴奋。适应会使嗅觉感受性明显下降。2.味觉味觉:溶于水的化学物质被舌面的味蕾感应 人的味觉有酸、甜、苦、咸,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3.触觉触压觉: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分为触觉和压觉两种。人能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较两点辨别阈限。4.动觉动觉:也叫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紧X程度5.内脏感觉内脏感觉:也叫机能觉,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 这种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定位,所以也叫“黑暗”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知觉:感官得到的外部世界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过程包含:觉察、分辨和确认,它
30、以感觉作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加和。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理解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恒常性分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条件: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图形组织原则: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朝向、简单性2.大小知觉大小距离不变假设:我们知觉的物体的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人们在知觉物体时,似乎不自觉的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的大小网膜投影的大小*物体与眼睛的距离。邻近物体的大小能对对象物体起到对比作用,使我们知觉到的物体
31、大小不相同(见错觉)3.深度知觉肌肉线索:生理上的变化引起的线索有调节和幅合两种 调节:水晶体的形状由于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幅合:眼睛随着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在被注视的物体上,是一种双眼机能 单眼线索: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包括: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远近梯度与观察者运动方向的垂直与平行)双眼线索:双眼视差,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物体;当视像落在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当距离超过1300m,两眼视轴平行,对距离判断失效)人们知觉物体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
32、双眼视差。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动作指令与视网膜映像流回合在一起,共同决定着人们的运动知觉。似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有四种主要形式:动景运动:(霓虹灯啊!)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看到从一个 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自主运动:黑暗中微弱的静止光电好像在动 运动后效:(瀑布效应)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
33、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知觉依赖作为感知主体的人的主观取向和经验这些头脑中已存的信息进行加工知觉中,已有的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优势;反之,非感觉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赖感觉信息,从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2.模式识别理论(新增)(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是出现种种歪曲2.错觉的种类错觉大体分为大小错觉、形状
34、错觉和方向错觉。大小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潘佐错觉:铁轨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3.错觉产生的原因(新增)六、记忆感觉记忆外界刺激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储存提取选 择 性 注 意(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编码、储存、提取3.记忆的种类图尔温将长时记忆分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根据是否受意识控制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程序
35、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记忆的脑学说也有整合论和定位论,但是还包括一种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的SPI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评价:得到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潘菲尔德(Penfield,1963)在医治严重癫痫病人时,进行了开颅手术,开颅后他用微电极刺激患者大脑皮层的颞叶,引起了病人对往事的鲜明的回忆,甚至听到了过去曾经听过
36、的歌曲。科恩(Cohen)在给抑郁病人脑的不同部位电击时发现,电击右脑,损害了形象记忆,但不损害言语记忆;电击左脑,损害了言语记忆,但不损害形象记忆。鲁利亚(Luria,1972)发现皮层下组织与记忆有密切关系。他指出,丘脑下部组织及部分边缘系统受损伤时,病人的短时记忆出现明显障碍。(3)SPI理论:功能模块。 SPI是串行、并行、独立的缩写。 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记忆的细胞机制包括:反响回路: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人们认为它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心理学
37、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看法。用白鼠跳高台的实验。神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是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长时记忆会伴随着脑解剖结构的变化。长时增强作用:在海马内的一种神经通路中,存在着一系列高频动作电位,能使该通路的突触活动增加。海马是长时记忆的暂时性储存场所。利用长时程增强机制,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为期数小时乃至数周的加工,然后再将这种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RNA分子结构承担的;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感觉记忆: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保存时间短暂,但有较大容
38、量,其中大部分信息因为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只有一部分信息由于注意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并进入短时记忆。斯伯林的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感觉记忆的编码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整体报告法、局部报告法(参见实心)斯伯林实验:运用整体报告法,同时呈现若干数字 50ms,然后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把数字再现出来。当数字少于 4 是,全部正确;多于 5 个时,被试报告开始出现错误。正确率平均为4.5。是否由于方法的限制未能检验出来?局部报告法:按 4 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呈现 12 个英文字母 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一种声音相联系(高音、中音、低音)。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
39、信号对一排的字母作出报告。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 9 个。感觉记忆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暂。听觉通道同样存在感觉记忆,规律与视觉通道相同。感觉记忆的保持与转换:斯伯林实验:变化刺激项目与声音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时呈现声音信号的回忆率为 80,当声音信号延迟到 150ms 时,回忆为 75;延迟 300ms,55;0.5ms 之后,与整体报告法的成绩相同。实验表明: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3.感觉记忆的特征(新增)(1)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存的时间非常短,如果没受到注意或加工会很快消失。视觉信息约在1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秒钟内衰退。(2)感觉记忆的信息是鲜明、形象的,未经加工的
40、。感觉记忆是原封不动地按刺激的物理特征加以登记的,(若有加工则进入短时记忆)。(3)感觉记忆的信息如果受到注意或加工就会进入短时记忆。(三)短时记忆的含义1. 短时记忆的含义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约为一分钟左右,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短时记忆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它在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当前正在做什么。其次,它是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例如,我们阅读的不是许多点和线,而是完整的字词和句子。第三,它在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着暂时寄存器的作用。故又称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三级记
41、忆系统的中间环节,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过渡阶段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着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觉醒状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组块: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过程;加工深度:对信息思维过程的种类和复杂程度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它们得不到复述,就会很快消失掉。复述是短时记忆储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的刺激干扰而发生遗忘。复述又分为两种:保持性(机械)复述(remaitena
42、nce rehearsal)和精细复述 (elaborative rehearsal) 。保持性(机械)复述就是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精细复述就是对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深加工,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如要记住:7011997,只要记住某回归的日子就行。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检索有三种可能的方式:(1)平行扫描(parallel processing scanning):是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即将目标项目与短时记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假如真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检索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seria
43、l self-terminating scanning):是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检索。如果是这样,那么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就会越长。另外,找到目标项目(肯定判断)就不再需要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其反应时要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索(否定判断)反应时的短。(3)完全系列扫描(serial exhaustive scanning):是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作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随项目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应该有同样的反应时。4.短时记忆的的特征(新增)5.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由三个子系统构成:中枢
44、执行系统:由注意控制的系统,它与集中注意、计划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视觉空间模板:保持和处理视觉的和空间的映像语音回路:储存和复述以言语为基础的信息通过双重作业任务可以检验这三种成分在功能上的独立性:工作记忆: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处于工作状态的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中储存时间超过一分钟的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是经过一定加工的,它的容量没有限制,它
45、就象一座图书馆,储存着我们经历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我们的各种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长时记忆的信息的来源大部地对短时记忆信息的加工,也有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如闪光灯记忆(flashbulb memory,X春兴,1991),闪光灯效应(flashbulb memory),即人们对引人震撼事件的记忆深刻的现象。在闪光灯效应影响下所产生的深刻记忆,称闪光灯记忆。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1)语义编码: 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听觉编码,在长时记忆中则主要是语义编码,即在长时记忆中人们更多的是对一般意义或一般观念进行编码,而不是去记事物的某些细节,也就是说,长时记忆中语义编码占主导地位。(2)视觉
46、编码尽管在长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语义编码,但人们也将视觉编码的信息编入长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是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方式对刺激材料进行编码的。例如,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记忆,既有关于事情是如何发生,如何进行的事实过程的记忆,也有关于该事件的具体图象的记忆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意识状态、加工深度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在储存阶段,已经保持的经验会发生质和量两方面的变化。记忆恢复: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立即测量的成绩更高,这是海马系统的长时增强作用。储存的条件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按照遗忘曲线先紧后松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序列位置
47、效应,中间部分加强复习利用外部记忆手段:笔记、卡片、提纲等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营养、蛋白质、吸毒、酒精、脑外伤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再认比回忆更简单、容易。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然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人们过去经历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回忆以联想为基础,联想有几个规律: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影响提取的因素(1)对信息的组织、(2)时间间隔、(3)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情绪、兴趣、(5)干扰、(6)人格差异舌尖现象:话到嘴边说不出来,一种多因紧X引起的提取失败4.长时记忆的特征(新增)(五)遗
48、忘1.遗忘的含义遗忘的含义: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2.遗忘曲线(the curve of forgetting)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研究。他在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著作记忆, 使他成为第一位对记忆这种高级心理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是无意义音节(中间一个元音,两边各一个辅音构成),主要是为了避免已有的经验产生意义的联想对记忆保持量造成干扰。他将实验的结果绘成曲线,即遗忘曲线(见黄书P375,图9-16)。从曲线上可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是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一句话概括:先快后慢。3.遗忘理论(1)、痕迹衰退说
49、(decay theory)该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的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这种说法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一些物理、化学的痕迹随时间推移也是消退的。但该学说很难用实验加以证实,因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量下降,很难说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2)、干扰说(interference theory)该理论认为,遗忘主要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主要有两种:前摄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抑制作用。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前面学习
50、材料的抑制作用。缪勒和皮尔扎克首先发现这种现象。对一段较长材料的学习,往往是两端记忆得效果比较好,中间效果差,就是因为中间受到了两种抑制的影响。(3)、压抑说该理论认为,遗忘主要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如弗洛伊德在给精神病人做催眠时发现,许多病人能回忆起早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平时是回忆不起来的。他认为,这些经验被压在潜意识中,回忆他们时会使人产生痛苦,于是就拒绝它们进入意识。如爱德华大夫中的病人。日常生活中,也会碰到,由于情绪紧X而无法回忆的情况,如在考场上。(4)提取失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
51、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4.影响遗忘的因素影响遗忘的因素除了最主要的时间因素以外还有:(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容易回忆,遗忘最少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4)识记者的态度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改组性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二)概念
52、1.概念的含义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概念的量,即概念的X围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就变小了。2.概念的种类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3.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有两种学说: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1假设检验说(hypothesis test theory)人物:布鲁纳观点: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北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挑战:有人研究了某一刻被试对前一次尝试中的刺激
53、、反应、反馈情况和所形成的假设的记忆情况。结果并不完全符合假设检验说。2内隐学习说(implicit learning theory)人物:里伯(Reber,1978)观点: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支持:里伯实验程序:设计一种“人工语法”,可以组成一个个字符串。被试分成“努力记住字符串”组和“找出字符串排列规则”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让被试判断一些新的字符串是否符合语法。没有意识到有规则的被试成绩显著高于找出规则的被试。这说明,当刺激结构复杂时,才取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2
54、)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3)概念结构理论 概念结构的理论主要有层次网络理论、特征表理论和原型理论。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人物:柯林斯(Collins et al,69)观点:概念是以结点(node)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也越高。评价:简洁地说明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它所
55、概括的概念间的关系类型较少。有实验表明,这种概念结构不一定具有心理现实性。特征表理论(feature list theory)人物:波纳等(Bourne et al,79)观点: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两类。前者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后者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相当于非本质特征。该理论认为,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评价: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但目前还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
56、el)人物:茹什(Rosch,1975)观点: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原型是指X畴中最能代表该X畴的典型成员。实验表明,每一概念X畴,其成员的典型性程度是不同的。如:家具中椅子、沙发是典型成员,而橱柜的典型程度则较低。最能代表该概念X畴的成员称为原型。该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的成员来组成的。评价: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此理论只适用于部分概念。4.概念的掌握概念的掌握可采取两种办法:(1)规则-例子-规则;(2)例子-规则-例子(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新增)推理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
57、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2.推理的种类(1)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关于三段论推理出现不正确的结论的解释有:武德沃斯认为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是造成推理错误的原因,这就是气氛效应;查普曼认为人们错误的解释了前提才造成推理错误;约翰逊莱尔德认为推理错误是由于人们倾向于在前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2)条件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存在一种对规则进行证实的倾向。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3)线性推理:又叫关系推理。认为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
58、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关系。其中休腾洛切尔认为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克拉克认为推理的前提是由命题来表征的。(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得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教育心理学中分为四个阶段:(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识别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含义,整体表征问题归类。(2)寻求解答阶段:可能存在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4)评价结果阶段。3.问题解决的策略(1),
59、算法。采用算法策略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尝试。(2),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力。它有以下几种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一种好的策略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有算法
60、和启发法。 (2),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具备这种能力。专家和新手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组织方式上的不同。 (3),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有:1,知识表征的方式; 2,定势; 3,功能固着; 4,动机; 5,情绪; 6,人际关系。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创造性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新增)(1)思维的流畅性 (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独创性 (4)思维的精密性(托伦斯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格林童话读后感(15篇)
- 大学认识实习报告范文汇编10篇
- 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总结10篇
- 个人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汇编15篇)
- 幼儿园学前班新学期工作计划
- 教师的感恩演讲稿四篇
- 军训个人心得体会(集锦15篇)
- 山西财经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814数据结构考研题库
-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锦集(17篇)
- 健康检查服务合同(2篇)
-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习题集、案例、答案、参考书目
- 烧烤店装修合同范文模板
- 2024年中国樱桃番茄种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数据分析基础与应用指南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月考英语试卷
- 消防水域救援个人防护装备试验 大纲
- 机电样板施工主要技术方案
- 涉税风险管理方案
- 青岛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高空作业安全免责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