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隐性成本_第1页
管理隐性成本_第2页
管理隐性成本_第3页
管理隐性成本_第4页
管理隐性成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隐性成本与企业的显性成本相比,企业还存在着更多、危害更大的“隐性”成本。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些“隐性”成本,从战略、文化和流程的角度进行系统整合,才能真正地从根源上“砍”掉这些成本。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一点即使有质疑(比如有专家就指出,从总量来看,我们仍然远低于美国),但也基本符合发展的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侧重于哪些产业,其实是区域文化、政策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带有很高的必然性,目前中国以低成本制造为主的经济结构,也是如此。从这一角度看,说是中国选择了制造,还不如说是制造选择了中国。虽然在“微笑曲线”中制造环节的利润是最低的,但绝不代表我们可以轻易

2、地改变和跳跃,因为这才是我们目前的特长所在。至于“微笑曲线”的两端创新和品牌,由于中国文化抑制创新和功利性的特点,恐怕短期内尚难以实现真正的转型。制造,更确切地说低成本制造,是中国企业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竞争策略,它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标签。由此来看,中国企业应该在成本管理上很“精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韦尔奇也说中国企业已经陷入了成本的“陷阱”。这些话虽然不中听、无奈,但却都是我们的现实。从产品档次、产品类型、发展模式的同质化,到对研发和长期投入上的苛刻;从对质量和顾客的口头标榜,到发生质量问题时的百般抵赖和责任推卸;从对供应商和员工的

3、极力压榨,到低价劣质采购和员工的低认同;从残酷、单一的价格战,到惨淡的经营利润率,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只是就成本论成本,讲究勤俭的我们在成本管理方面确实乏善可陈,特别是在时间管理、效率、组织内耗、用人、信用和商誉损害等隐性成本的管理上,我们的欠缺就更大了。现在,危机的到来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谁没有穿泳裤,如果这场危机能使得我们的企业从战略和组织的角度,更系统性地思考自身的成本和诸多管理问题,从而实现本质上的提升,那未必不是一件利在长远的好事。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们该如何认识和控制“隐性”成本。什么是隐性成本让我们先来看三个例子。1、苛希纳定律与“

4、四个和尚”陷阱。“三个和尚”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有一种情形其实比“三个和尚”更具危害性,那就是企业中的“四个和尚”现象:既然三个和尚没水喝?!那就再加个和尚,四个和尚分两组,两个人抬水喝,水的问题“解决”了显然,在“需求市场”并未扩大的情况下,与“三个和尚”相比,“四个和尚”的效率其实更低,并且这种表面的和谐和公平还掩盖了问题,埋下了组织继续臃肿的隐患。在西方管理学中,也有一个类似的管理定律:苛希纳定律,它指的是: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三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苛希纳定律揭示了管理中的

5、用人规则,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人多未必力量大”、“鸭子多了不下蛋”。它告诉我们:在管理上,并不是人多就好,有时管理人员越多,工作效率反而越差。只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人数,管理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苛希纳定律虽是针对管理层人员而言的,但它同样适用于对公司一般人员的管理。在一个公司中,只有每个部门都真正达到了人员的最佳数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无用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从而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2、“不拉马的士兵”与“护花士兵”管理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发现不拉马的士兵。故事是这样的:上世纪30年代,英国一位炮兵军官在部队见习时,发现一个令他非常费解的现象:由11人组成的炮兵班在操练中,10人均有动作

6、,但有一人自始至终站在炮管旁,一动不动。这个军官叫来班长询问,得到的回答是:作战训练教材就是这么编队的,至于为何规定要有一个人站在炮管旁,什么也不干,教材没有说明。军官回去后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早期的大炮是用马拉的,在战场作战时,大炮一响,马匹就会惊慌乱跑,因此必须有一名士兵专门负责把马拉住,以保持大炮的位臵和发射准确度。时过境迁,现代战争中的大炮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运输,不再需要马拉,但操练手册没有及时调整,教材上那个士兵也没有被减掉,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俄罗斯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天,俄罗斯的亚历山大大帝在皇宫中散步,看到一个士兵笔直地站在花园的旁边。他觉得十分奇怪,就问那

7、个士兵:“你站在这里干什么?”士兵回答说:“这是命令。”亚历山大大帝又问其他人,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他觉得非常奇怪,就命令侍从继续追查。最后从一个知情的人那里找到了答案。原来很久以前,还是叶卡捷琳娜女皇执政期间,她有一个冬天的中午在花园中散步,发现花园中盛开着一朵十分美丽鲜花,于是下令派一名士兵守在那里,不准任何人采摘。这一命令从此就执行下来,尽管花早就没有了,但是站岗的士兵一直就这么站了几十年。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惯性思维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以使你对存在的问题视若无睹,把某些貌似合理的现象看作想当然,失去了改进的机会。3、看门人的故事有一家公司准备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董事会决定:这些设

8、备不能扔,找个地方放起来。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修建了一间仓库。这时董事会中有人说:“防火防盗不是小事,找个看门人。”于是找了个看门人看管仓库。这时问题出现了:看门人没有约束,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又派了两个人过去,成立了计划部,一个人负责下达任务,一个人负责制订计划。董事会中又有人说:“我们必须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于是又派了两个人过去,成立了监督部,一个人负责绩效考核,一个人负责写总结报告。董事会中又有人说:“不能搞平均主义,收入应拉开差距。”全体董事都认为这是对的,于是又派了两个人过去,成立了财务部,一个人负责计算工时,一个人负责发放工资。接着问题又出现了:管理没有层次,出了岔子谁负责?于是又

9、派了四个人过去,成立了管理部,一个人负责计划部工作,一个人负责监督部工作,一个人负责财务部工作,一个总经理,管理部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年终时,董事会一致认为: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太大了,一周内必须想出解决办法。于是,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这个故事可以看作是“四个和尚”的续集:看似荒唐,却是组织臃肿的标准模式。中国企业内的很多机构,其实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伴随而来的,当然还有越来越高的管理成本和越来越低的组织效率。上面三个例子揭示的就是组织中的“隐性”成本:在看似正当、合理的假象后面,带来的却是极大的浪费,比显性成本更可怕,并且往往还是显性成本的来源。隐性成本与组织的管理缺陷有关,但更主要

10、的原因,正如上面例子中所显示的那样,在于组织的观念和习惯。隐性成本的形式多样,比如:时间的浪费,追求“完善”导致的组织臃肿,用人不当,错误的激励,内耗,怀疑,制度的虚设,信用缺失,商誉不佳,低效的会议,低效资产,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等,在管理还相当落后的中国企业是普遍存在的。认识隐性成本近几年来,李践的“砍掉成本”十分流行!中国商人特别钟情看得见的利益,又尤其喜欢“控制”,这会带给他们快感和安全感,而“砍掉成本”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素”,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企业应当降低成本,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就好像数学里的“公理”一样,是不言而喻、毋须证明的。但百分之百正确的话也往往都是废话。虽然李践先生的“刀

11、法”确有一些技巧,但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却似乎并不在于该不该砍掉成本,也不在于是否具有足够的技巧,而在于对“成本”的理解和认识上,对隐性成本而言尤其如此。否则,如果连你要“砍”的目标都是模糊甚至错误的,又如何能指望真正地“砍”掉成本呢?笔者认为,正确地认识“隐性成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一)企业战略成本与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是息息相关的。按照“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阐述,正确的竞争战略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企业无论采用哪一种战略,都有可能成功。而那些试图采取混合战略,比如:既要成本领先,又要差异化的企业,反而是最失败的。这对于喜欢“大而全”的中国

12、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企业在战略选择上不仅“始乱”,大多还会“终弃”,总是试图追逐所谓的“热点”和“暴利”,很少做到“从一而终”,没有一定稳定性的战略已经很难称之为“战略”了。战略选择的混乱最终会使企业失去方向,并导致企业价值观的混乱。这是一笔巨大的隐性成本。同时,由于“追逐”的目标经常在变化,往往导致对成本项目产生分歧,比如:成本领先战略可能需要的是一般性能的设备,差异化战略需要的是特殊性能的设备,而专一化战略则需要某一狭窄领域内的设备,这对企业制造成本的影响是巨大的。又比如对人力、人才资源的配臵,成本领先企业和差异化企业也必然有巨大的差别:前者更讲究人才的共

13、性,而后者则需要员工更有个性。在实践中,这种混乱、前后不一的选择,使企业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导致大量企业资产的闲臵、浪费和低效,造成企业内部文化冲突、人才内耗等现象,这种看不到的成本,其损失是巨大、甚至是致命的。只有明确了你想走的路,才能确定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必须的。中国企业尤其要记住这一点。(二)资源既然是成本,必然是一种资源的消耗,而资源是可以转换的。企业的资源除了包括资金、设备、厂房、人力等“看得见”的因素,还包括时间、信用、忠诚度、商誉、口碑等“看不见”的因素,对它们的不恰当消耗都是成本。这就存在着一个资源取舍和权衡的问题,而选择一旦作出,就意味着你将消耗某一种更多的资源(如资金)而减

14、少另外资源的消耗(如时间)。就像你要出差,要选择飞机、火车,还是汽车、自行车,需要你根据时间、效率、距离等因素作出选择。你如果选择了飞机,就是以时间和效率换取相对高的交通成本(资金)。又比如: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你百般抵赖,不愿赔偿顾客的损失,其实是用企业的商誉换取眼前的利益到底眼前的损失大,还是未来的损失更大,也取决于企业权衡和认识。你不能指望你所消耗的每项资源都最低,却又能得到所有的好处,这只会让你什么也得不到。(三)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明确了自身的战略和资源,还得明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高效地实现它,或者说,将通过什么样的能力来实现企业的目标?中国企业在能力打造上也和战略选择犯有同样的毛病:喜欢

15、追求大而全,结果往往把自己弄成“五脏俱全”的“麻雀”,想变成雄鹰却发现只能做只“小小鸟“,怎么也飞不高。当然,核心能力的打造其实是战略选择的延伸,需要你对信念的绝对忠诚和热爱,还要具备不被诱惑勾引的能力,“从一而终”。与强化企业核心能力无关的所有环节其实都是企业的隐性成本。尤其对中国企业而言,需要的是“瘦身”,而不是“肥胖”;是在精炼基础上的“先强后大”,而不是进入500强之类的“外强中干”。从这一点来讲,中国企业需要“砍”掉的环节确实还有很多!(四)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习惯,是企业主流价值观在日常行为上的本能反映。有人说,企业文化是结果而非目标,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企业文化可以决定很多

16、成本,比如:很多中国企业将企业文化娱乐化,把口号、标语、感恩、领导指示、内部报纸、宣传栏、元旦晚会、员工拔河等看成“文化”,其实它们根本不是,在真正的文化未能树立或价值观冲突的情形下,比如:在威权盛行的中国企业,不能指望得到员工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在老板把员工报酬视为施舍的企业里,也得不到真正的感恩和回报,这些都是无效成本,几乎难以产生丝毫长期、持续的效力。倒是这种形式主义的本身,才是中国企业文化的典型表现。又比如:“运动化”是中国企业的另一种典型企业管理作风。中国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抽一次风,貌似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砍掉成本”。这种行为凭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员工劳动强度,而最大的破坏还在于

17、它做还不如不做,在于它对企业信用、制度落实等方面造成的致命影响。中国企业总是出现同样的错误(社会也是如此,比如:黑煤窑,楼脆脆、酒后驾驶),热热闹闹的试图解决(但往往解决不了)同样的问题,你说企业还怎么进步?这种扼杀进步的成本是不是最可怕而无聊的呢?企业文化还决定企业对人、对财、对事的态度,而这也影响着对“成本”的认定。杜邦公司规定,员工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出差必须乘坐安全的交通工具,住星级酒店。可以想象,对杜邦而言,如果员工没有这么做,比如说:为公司节约了交通费用、住宿费,公司认为反而是成本;而对中国多数企业来说,交通费是当然的绝对需要砍掉的“成本”。这种因文化导致的认知差异对企业的成本管理

18、也有着决定性影响。(五)成本的“效益”不是每一种成本都有效益,但效益却一定来自某种成本的投入。韦尔奇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在商业决策中,首先考虑效益,甚至为了得到效益而付出明显较多的成本。韦尔奇认为,只要开始以节省成本为企业的主要事务,其必然不会获得一流的原材料,不会获得一流的设备,不会获得一流的人才,也不会获得行业内质量卓越的产品,自然不会成为同类产品中领先的、一流的产品,自然不可能拥有同类产品中较高的定价的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期待的效益。正如有篇文章所说的那样,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成本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与收益相比超出正常投入的部分,所以,谈成本不能离开收益,从收益的角度反向

19、思考成本,更有利于发现隐藏的成本,进行成本项的权衡和控制。企业的收益有短期、长期、显性、隐性之别,与显性成本(如项目投资)大多有直接而可度量的收益不同,隐性成本的收益也大多是长期的、隐藏的,还往往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1914年,亨利福特遇到困惑,他的工厂生产效率低下,工人流失率高达370,福特每年必须雇佣近5万人才能保持1.4万的工人队伍,而这也是当时美国的普遍情况。福特决定改革,宣布将每日工时从9小时减少到8小时,并向工人支付每天5美元工资,这是以前2.34美元日薪的两倍还多,此举轰动了美国。求职者在工厂外排起了长队。福特支付的高工资让他可以挑选最好、最配合的工人,保证了新生产方式的推行,工

20、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旷工减少了75%。优秀的工人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不少媒体曾预测,过高的人力成本将导致福特垮台,但福特并未毁灭,相反却因此开创了辉煌的“T型车”时代。福特后来总结道:“为每天8小时支付5美元是我所做出的最明智的降低成本的决策。”福特的上述行为,是通过显性成本降低隐性成本、增加隐性收益的典型做法。由于回报难度量,很多公司从财务角度只讲成本、不讲收益,因而大大增加了利润产生的难度。此外,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成本管理,包括其它任何管理,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这就是说你一定要树立“有限”成本管理的概念,不要意图每一分钱都要控制,那样做可能直

21、接成本真的会很低,但控制的成本、人力和时间的成本、不信任感导致的怀疑成本、规避导致的不作为等隐性成本都将大大增加,对企业来讲得不偿失,是必须要放弃的。整合,“砍”掉成本源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成本和成本管理都不是孤立的,每一项成本其实都对应着企业内部和/或外部的几个环节,就隐性成本而言,则更是如此。如果说显性成本是“草”,那么隐性成本就是“茎”,而企业的管理缺陷就是“根”。企业只有在明确了战略和自己拥有的资源,确立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归纳出企业文化,弄清楚成本-收益间的关联性的基础上,针对成本的根源战略、文化、核心能力和流程,进行系统整合,对症下药,才能斩“草”除根,真正地“砍”掉成本。由此,有

22、效的成本措施应当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一)战略整合:剥离低效资产,突出核心能力企业常见的战略整合有纵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整合)、横向整合(企业横向的发展、联合、兼并)和混合整合(纵向+横向整合)等,既可以自己投资建设,也可以采取兼并、外包、剥离、战略联盟等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整合方式,一定要注意几点:一是要考虑企业在产业链上所处的位臵和自身的资源限制;二是并不是所有的整合都一定能带来竞争力的提高;三是整合并非一定是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整合的最终不是做大,而是做强,一定要有利于突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所有不利于核心能力建设的项目和资产,即使暂时有效益、有发展前途,对企业而言都是成本,都要坚决地予以剥离,切忌越整越乱,把自己搞成“四不象”,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也得不到,那就得不偿失了。在这方面,联想整合IBM的计算机业务是个典型教训。(二)组织整合,“砍”掉“虚枝假叶”组织是企业实现战略的工具,在明确了自身的核心能力之后,那与组织包括组织文化、架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