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镇文明典范申报材料_第1页
最美乡镇文明典范申报材料_第2页
最美乡镇文明典范申报材料_第3页
最美乡镇文明典范申报材料_第4页
最美乡镇文明典范申报材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美乡镇文明典范申报材料全镇幅员面积66.1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场镇社区,189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33402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5000余人。全镇有耕地面积41752亩,人均1.25亩,全力打造西蜀柚乡,境内拥有云峰香柚面积10000余亩,核桃6000余亩。辖区内有振云塑胶有限公司、金钛水处理厂等一大批龙头知名企业。全年粮食总产达18019吨,油料作物总产5912吨;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72亿元;实现销售总收入7.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16元。香柚,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已得到省农业厅蜜柚原产地认证、蜜柚种植地理标识保护认证。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2、形成了深厚的柚乡文化。在镇,关于香柚的传说、掌故家喻户晓,还与当地的乡土文化相得益彰。每年采柚时节,都举办隆重的柚子节。以品柚、赛柚、推销柚为主题,产生当年的“柚子王”和“最佳香柚”,与此同时,当地很有名气的“嫂子艺术团”、“云峰诗社”也把柚文化編成歌舞、咏成诗篇,搬上舞台、印进诗刊。二十多年来,嫂子艺术团先后编排了柚乡风情、西蜀柚乡、柚乡姑娘等歌舞戏曲;云峰诗社,在社刊云峰诗草中开辟了“柚乡诗话”专栏。撰写反映柚乡风情、香柚特色的诗词歌赋楹联数百篇。在长堰村香柚基地,打造了诗话长廊和香柚掌故亭,形成了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温情的特色观光农业,成为县地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场镇历史久远,始

3、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现有集镇规模2平方公里,集镇建制完善,功能齐全,年投资500余万元对场镇按川西民居特色进行风貌打造。授予市五十百千工程示范镇称号。是周边十余公里的商品集散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內文人墨客云集,文化积淀丰厚,具有远古的传统信鸽文化,又有近代的“云峰诗社”,现有响誉省内外的“嫂子艺术团”。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点小集镇。年被授予省先进文化(乡)镇。年获得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乡(镇)称号。被列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天台、星光完成了欧洲风情走廊打造。长期以来,镇把抢救、挖掘、保护与弘扬、开发、创新和利用相结合,使一大批宝贵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一些珍贵的特色文化和民间艺

4、术得到弘扬光大。源远流长的传统鸽子会,久富盛名的“云峰诗社”,文明遐尔的“嫂子艺术团”,形成了的三大特色文化品牌,受到众多媒体和文化名人的广泛关注。传统鸽子会源远流长。镇的传统信鸽文化已有近千年历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传统鸽子会,成都、重庆、广元等方圆百里的信鸽爱好者纷至踏来,放信鸽,探技艺,交鸽友,求吉祥。每年鸽会期间,有上千人和数万只信鸽、肉鸽、观赏鸽汇集到场镇;五花八门的鸽笼、鸽哨、养鸽书刊到这里交流,成为川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鸽文化。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驯放信鸽成为国家健康、文明的体育比赛项目,今天的鸽子会显得异常火爆和盛况空前。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民间特

5、色文化,镇党委、政府将传统鸽子会作为宣传、发展的窗口,全方位地打造和开发传统信鸽文化,从年以来,建立了常设的鸽子节组委会,成立了县信鸽协会分会,分会每年组织三至五次信鸽竞翔比赛,除每年组织好传统鸽子会以外,每十年由镇政府组织一次大型鸽商会和信鸽文化艺术节,从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岭上风采艺术节”和大型传统鸽子商贸会,鸽子会还专门设计了会徽、会歌,印发了会刊。近年来,还专门组织人力对的传统信鸽文化进行探源研讨,写出了多篇研讨文章在报刊发表,找到了传统鸽子节与蜀汉三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同时,还把开发传统信鸽文化与群众性文娱、体育健身活动相结合,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鸽会期间,都要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以及

6、川剧坐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信鸽竞翔。鸽子象征着和平友好,象征着信息沟通,象征着吉祥如意。这里是鸽子的故乡,这里是鸽友的家园,传统鸽子会成为人乃至方圆百里庆丰收、亨太平、求吉祥的盛大节日,鸽子会已成为川内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宏大、主题最鲜明的信鸽特色文化。我们将营造晴朗、祥和的空间,让和平吉祥的天使展翅翱翔;敞开鸽乡的大门,以鸽传媒,以鸽联谊,以鸽招商,借鸽添翼,保护传承好传统鸽子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为鸽乡的腾飞,为的明天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云峰诗社”久富盛名。在咸丰年间,一名叫“云峰上人”的高僧来到岭上的川主庙,后来将川主庙更名为“云峰寺”。“云峰上人”爱才惜文,他将僧房数间让出,兴

7、办义学,名曰“云龙书院”。民国三十七年(年),在当地文人周嘉禾的倡导下,邀众文友集结诗社,取岭上的“云峰寺”和“云龙书院”之意,冠名为“云峰诗社”,成为地区最早出现的民间文学社团,并创办了社刊云峰诗草,留下佳作百余首。诗社从兴起到终止,历时不到两年,成员从开始的三五人,发展到十余人。新中国成立后,诗社活动中断。年6月19日,“云峰诗社”欣逢盛世,为整合挖掘现有文化资源,突出文化旅游特色,在“国色天香”挂牌恢复了“云峰诗社”,原县委书记卢也亲自为诗社题写了匾牌和社名。中断了60余年的云峰诗社又逢新生,由龙敦仁、黄世顺、黄蕾、杨俊富等人主持诗社日常活动。诗社复社以来,队伍不断壮大,现有诗社社员40

8、余人,其中有八旬老翁,十龄孩童,他们用诗兴充实平凡生活,用韵律和谐劳动节奏,写诗咏诗成为农民新的精神追求。先后创作出诗词歌赋千余件,同时恢复了云峰诗社社刊云峰诗草,有四人出版个人专著,多人在诗刊、人民日报、星星诗刊、词刊等国内外大型期刊发表作品并获奖。先贤们的遗韵在这里代代相传,诗歌文化在岭上不断弘扬光大。“嫂子艺术团”文明遐尔。在县城以东,一座沿山而建的中心集镇,这就是“岭”。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曾名噪全川的川剧名丑王国仁(黄伯寿)就出生在这里,就在这片有着厚重文化根基和底蕴的土地上。又一朵文艺奇葩在悄悄绽放,她就是县镇嫂子艺术团。年冬天,农村包产到户已走过整整二十年,人们从温饱步入小康。两个

9、月过年,三个月种田,七个月休闲,精神上的空虚,使不少人心烦意乱,一时间,已销声匿迹多年的麻将又死灰复燃,在岭上,几个玩腻了麻将的嫂子聚在一起跳健身舞,想放松放松,平常就爱好音乐、舞蹈的范华秀提议组建一个剧团,利用打麻将的时间去搞演出,这样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文明时尚。经一合计,一支文艺演出队就这样诞生了,全团十几人大都是二十出头三十开外的嫂子,故取名为“嫂子歌舞团”。哪知道,这个全国绝无仅有的“嫂子歌舞团”一演就是十年,从当初的十余人,到今天的三十余人;由当年几块扭秧歌的纱巾、帕帕发展到现在拥有数万元的服装道具;从一群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成为传播文明的娘子军。嫂子们凭着对歌舞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热爱

10、,用她们的勤劳和智慧,顶着各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没有资金,她们自己筹;没有服装道具,她们亲手做;没有专业知识,她们刻苦练,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从当初只能学跳简单的健身舞,到现在能创编歌舞、戏剧、曲艺全台大型综艺节目。她们有自己的团徽、团歌和团旗,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成为县内一支得力的文艺轻骑队和生力军。嫂子歌舞团成立十五年来,始终坚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演身边的事、唱身边的人。建团之初,正是农村计划生育宣传的高潮,她们编排了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三个婆婆拉家常、两家人、只生一个好、地球村、夸女婿等快板、方言、戏剧、小品,部份节目还被电视台人口广角栏目搬上了屏幕。年,为配合禁

11、赌工作,我们又创作了三缺一等鞭挞赌博丑陋行为的曲艺节目;为配合维权、打假,她们又创作演出了贾大发、不痛,不给钱等小品节目;在开展“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时,我们很快上演了书记到农家、常回家看看等反映改善党的作风的戏剧、小品;在配合“八荣八耻”宣传和公民道德教育中,她们又上演了伞下、丑媳妇、八十万元的妈这些反应公民道德的节目;正当全社会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时,我们又创作演了纳贤、望子成“农”等反应“三农”问题的节目。为推动当时、当地的中心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干部群众的好评,许多节目还在省、市、县获了奖。特别是年512大地震后,嫂子艺术团在第一时间积极投身到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火

12、凤凰计划”活动中,参与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最前沿。为引导灾民积极抗灾自救,震后一周,她们便创作出了反应抗灾自救的小品遗撼,不经意间推动了本土电视剧的发展,翻开了县自创、自编、自演、自拍电视剧的第一页,嫂子们还成为电视剧中的重要角色。一部电视短剧沒有过不去的河在全国产生影响。紧接着:又创作表演了朗诵诗:请你不要遮住我的眼睛、你的特殊是我们的幸福、快板:三个大嫂说重建等节目。后来的一段时间,嫂子们个个甘当自愿者,主动加入到县“火凤凰艺术团”,深入到板房、援建单位的建筑工地去义务演出,为凝心聚力、重建家园发挥了作用。在以后三年的精神文化重建、城乡环境整治、幸福家园建设中,嫂子们既是参与者,又是鼓动

13、者,多次在县、市参加专题文艺表演,还拉起队伍到县内各乡镇巡回演出。一幕幕曲艺、戏剧小品:你家我家、环境整治齐动手,用生活中的现身说法,诙谐活泼地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摒弃了生活陋习,树立了文明新风。年,为配合幸福家园建设,嫂子们用特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这些理念和发展目标通俗易懂地传达到了广大群众中,一幕网上邻居诠释了全县人民的幸福感;一曲载歌载舞的谣、十年辉煌县,再现了“大和谐、同快乐”的深动场面,为“聚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加快建设三个的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多年来,她们活跃在城镇、乡村,为群众送戏上门,共演出300多场次,观众达百万余人。可以说,县委、县政府有什么中心工作,我们就编排有

14、什么内容的节目,县内和周边乡镇的大小庆典活动,都有嫂子们的参与。从复县以来,几乎每年县委、县政府的新年团拜会,都有嫂子艺术团的节目,还多次代表市、县、乡镇,参加省、市的各种调演,先后在县以上获名次奖30多次。团员中有省、市音协会员4人,市曲艺家协会会员5人,市舞蹈家协会会员4人,全团人员被破格吸收为县音乐舞蹈协会会员。嫂子艺术团成为镇的文化名片,县一道靓丽风景,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媒体的报道。年从麻嫂变戏嫂走进了央视七套的“乡约”栏目,和2013年又分别受到央视“聚焦三农”节目专访。嫂子歌舞团成为各级关注的文化现象。十多年来,我们播种欢乐,收获文明。她们洒下汗水,迎来鲜花和掌声。她们中间,全是农民和个体户,一有演出任务,就放下农活、关起生意。大部份时间是义演,有时领三五十元补助,也只够画妆和车旅费,许多同志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而是家庭的和睦和眼泪。但是,她们感到幸福,她们过得充实,她们同社会一道文明进步。从她们的身上,折射出纯朴的艺术魅力和巾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