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总体规划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83365796 第一章 项目概述 PAGEREF _Toc83365796 h 3 HYPERLINK l _Toc83365797 1.1 项目名称 PAGEREF _Toc83365797 h 3 HYPERLINK l _Toc83365798 1.2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PAGEREF _Toc83365798 h 3 HYPERLINK l _Toc83365799 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PAGEREF _Toc83365799 h 6 HYPERLINK
2、 l _Toc83365800 3.1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PAGEREF _Toc83365800 h 6 HYPERLINK l _Toc83365801 3.2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PAGEREF _Toc83365801 h 10 HYPERLINK l _Toc83365802 3.2.1 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分析 PAGEREF _Toc83365802 h 10 HYPERLINK l _Toc83365803 3.2.2 政务职能相关的政务目标分析 PAGEREF _Toc83365803 h 11 HYPERLINK l _Toc83365804 3.3 业
3、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量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83365804 h 12 HYPERLINK l _Toc83365805 3.3.1 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分析 PAGEREF _Toc83365805 h 12 HYPERLINK l _Toc83365806 3.3.2 社区卫生服务业务 PAGEREF _Toc83365806 h 13 HYPERLINK l _Toc83365807 3.3.3 公共卫生服务业务 PAGEREF _Toc83365807 h 14 HYPERLINK l _Toc83365808 3.3.4 综合卫生管理业务 PAGEREF _Toc83365
4、808 h 15 HYPERLINK l _Toc83365809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PAGEREF _Toc83365809 h 18 HYPERLINK l _Toc83365810 4.1 建设原则和策略 PAGEREF _Toc83365810 h 18 HYPERLINK l _Toc83365811 4.2 总体目标与分阶段目标 PAGEREF _Toc83365811 h 19 HYPERLINK l _Toc83365812 4.3 总体建设任务 PAGEREF _Toc83365812 h 20 HYPERLINK l _Toc83365813 4.4 分阶段建设内容 P
5、AGEREF _Toc83365813 h 20 HYPERLINK l _Toc83365814 4.4.1.1试点建设阶段的建设范围 PAGEREF _Toc83365814 h 21 HYPERLINK l _Toc83365815 4.4.2全面建设阶段 PAGEREF _Toc83365815 h 23 HYPERLINK l _Toc83365816 4.4.2.1全面建设阶段的建设范围 PAGEREF _Toc83365816 h 23 HYPERLINK l _Toc83365817 4.4.3运维验收阶段 PAGEREF _Toc83365817 h 28 HYPERLINK
6、 l _Toc83365818 4.5 总体设计方案 PAGEREF _Toc83365818 h 30 HYPERLINK l _Toc83365819 4.5.1 平台业务架构图 PAGEREF _Toc83365819 h 30 HYPERLINK l _Toc83365820 4.5.2 平台互联架构 PAGEREF _Toc83365820 h 31 HYPERLINK l _Toc83365821 4.5.3 市级平台总体架构 PAGEREF _Toc83365821 h 32 HYPERLINK l _Toc83365822 4.5.4 区(县)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PAGEREF
7、_Toc83365822 h 35 HYPERLINK l _Toc83365823 4.5.5 平台总体技术路线 PAGEREF _Toc83365823 h 36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1.2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2.1 项目建设目标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紧紧围绕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立足现有的全市卫生信息资源条件,着眼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系统整合”的基本原则,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互联互通”、功能比较完备、标准规范统一、安全可靠的,集医疗卫生信息和
8、社保、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相关卫生信息为一体的全市区域化信息体系。平台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市卫生资源的配置,实现市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强化市医疗卫生服务的协调与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市医疗卫生管理与决策水平。1.2.2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分平台,将在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搭建,充分利用市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将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放在市政府信息中心机房,并共享市政府信息中心灾备机房和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专线。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建立从市、区(县)、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三级卫生信息网络;覆盖全市
9、所有的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含民营/职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其它所有医疗相关机构,主要包括市、区(县)两级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血液中心、妇幼保健院/所、120急救中心、辖区内省部级医院、市直医院、区(县)直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民营/职工医院以及其它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机构(如社保、计生、民政、公安、银行等)。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搭建市统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同时向上接入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实现“长株潭”及省级其他地(州)市乃至中南地区卫生
10、信息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建设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与管理、综合卫生管理的业务系统;建设全市健康档案资源库以及电子病历资源库;建设与完善全市公共卫生业务系统;建设与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及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与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系统。实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转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可以向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提供市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详实的医疗原始数据和真实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业务的高效整合,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和
11、医疗保险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如双向转诊一增、一减、一免等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社会保障部门可直接通过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进行实时监管及结算,制订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和服务考核量化管理指标,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医保政策、规定及医疗服务协议等情况进行审核监督与考评,实现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联合监管,将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和参保人个人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医疗保险基金风险,减轻参保人的个人负担,进一步促进市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与民政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卫生系统可从民政系统获取女性人群的婚姻信息,并将已婚育龄女性作为孕产妇
12、保健预备管理对象。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与公安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可从公安系统获取出生人口信息、户口迁入人口信息,触发新增人群(出生、户口迁入)的健康档案建档工作。也可从公安系统获取户口迁出的人口信息,触发户口迁出人群所对应的健康档案的封存和转档等。公安系统可以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得人员的电子病历信息,作为相关案件的参考;公安系统也可以通过覆盖人员一生的健康档案信息对人员进行管理,比如死亡人员户籍注消等。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与计生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可从计生系统中获取育龄妇女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将育龄妇女作为孕产妇保健预备管理对象。计生系统可以从健康档案中获取孕产妇保健专项档案信
13、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海量数据能够为计划生育提供最直接的数据进行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孕产妇健康状况、儿童健康状况等分析,为市优生优育、调节人口增长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助于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模式。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与金融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可以实现医疗服务与金融服务的集成,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在诊疗卡上集成金融功能,实现医疗费用自费部分的自动支付等功能。商业保险公司也可以借助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总之,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确保医疗服务人员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够确保公共卫生工作
14、者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能够确保居民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够确保卫生管理者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 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于2009年正式发布。自此到2020年将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改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15、,给居民健康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将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还存在着医疗服务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务可及性差、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不进行改革,将难以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发展。众所周知,构建富有效率的卫生体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纵观各国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卫生体制改革,更好的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与服务供给的平衡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期望。当前,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6、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将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卫生领域则要求统筹规划电子病历应用发展,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大家迫切希望通过建立适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
17、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支撑。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满足与其相关的各种机构和人员需要。这是一种全新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将这种模式作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不同医疗体制和医疗市场环境的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卫生信息共享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服务质量
18、、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及降低医疗风险。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被公认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等八大体制机制(简称“八项支撑”)的建设,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
19、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简称“四大体系”),从而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新医改“八项支撑”中唯一的技术支撑,被提高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指导我国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范、科学、有效推进, 卫生部先后颁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方案(试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
20、)等一系列的标准与规范,用于指导国内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及相关的业务系统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新医改以及国家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具体的要求,各省、市(地)、区(县)都在积极的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部分省、市(上海、浙江、杭州、厦门)已初见成效,有力的推进了国家新医改重点工作的实施。省级正积极推进全省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制定并发布了省级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要求各市(州)、区(县)高度重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并安排卫生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积极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省级卫生厅已选择长沙、湘潭、郴州等市作为卫生部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明确提出:2012年8月,市需要
21、完成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试点建设,并实现与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当前,市医改各项工作正逐步走向深入,根据国家及省有关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市卫生局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工作,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向市政府提出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申请报告。于7月18日致函市发改委请求对该项目进行立项。2011年7月20日,市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该项目立项(长发改2011504号)。2011年8月,市卫生局成立了以郭塨局长为组长、相关局领导为副组长、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各区县卫生局长、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22、下设综合协调组、资金物资保障组、项目调研组,正式开展项目调研等相关工作。3.2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3.2.1 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分析通过对市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深入调研与分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问题:现有卫生信息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覆盖面广、任务艰巨,缺乏共享的信息系统支持。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和医疗监管工作缺乏技术手段。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基础薄弱,涉及生产、流通和使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卫生服务监管和财务监管工作缺乏技术手段,卫生科学化决策水平低。 医药卫生相关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缺乏技术支撑。政府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薄弱。 缺乏
23、顶层设计与规划,“信息烟囱”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重复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检验检查,既浪费大量资源,又是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建设迟缓。应用系统建设薄弱,难以适应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的要求。 3.2.2 政务职能相关的政务目标分析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市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市民病有所
24、医。坚持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
25、、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到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
26、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3.3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量需求分析3.3.1 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分析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居民希望得到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预防、保健和治疗服务。居民对预约看病、远程就诊、专家会诊等数字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居民是区域医疗卫生
27、服务的服务对象,是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受益者。获取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是市民的根本需求。卫生信息化要能够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卫生保健的手段,提高市民满意度,从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要能够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相关信息,为居民提供网络化、信息化的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居民能够获得连续性、综合性、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能够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减少市民看病等待时间;能够支持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解决社区与二、三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间的分工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衡。 3.3.2 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社区卫生服务是市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
28、要环节,并成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卫生体系的“网底”,开展“六位一体”的业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分析个体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针对个体差异采取干预措施,制定保健计划,降低患病风险,改进健康行为,提供细致周到的健康服务,是本市社区卫生的主要服务内容。 = 1 * GB2 .开展“六位一体”业务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和康复服务为一体即“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为每个市
29、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把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的人群,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妇幼保健作为重要服务内容通过健康档案实现六位一体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 2 * GB2 .开展健康干预跟踪服务的需要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共享、联动全市的双向转诊、委托/受托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图像和报告传递,实现个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跟踪。健康干预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区域市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探索市市民在不同医疗机构间从孕产期保健到婴儿出生、儿童保健、终老的健康跟踪服务,利用手机短信预约服务等提供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可以有效提升健康干预服务质量。3.3.3 公共卫生服务业务市的公共卫生
30、各机构处理公共卫生事务时会产生很多数据信息,但往往应用于机构内病历记录的信息采集、保存和传输,无法实现共享与利用,所以对相关信息有以下共享需求: = 1 * GB2 .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在全市建立格式、内容相对统一的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将能够确保市民的健康信息跟人流动,对跨区居住的市民,依然能够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包括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内容,特别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规定的九个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服务、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
31、管理服务、预防接种服务、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将通过建设本系统由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向辖区内所有市民均等提供,以解决市民群体性疾病的控制与管理。 = 2 * GB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需要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于很多严重事件类型的患者,往往一时很难明确临床诊断,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重点是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治病”意味先要明确疾病诊断,再行相应治疗措施,因而通过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适时的查阅,争取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为预防暴发大规模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与信息支持。3.3.4 综合卫生管理业务 =
32、1 * GB2 .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目前,市医疗卫生行业利用信息化建设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配合新医改政策,满足市更深入的卫生体制改革,因此需要进一步以建设全市“市民健康服务”为主线,加强本市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以市民健康信息为基础的更广泛共享,充分利用市民健康信息实现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同时加强系统的运营维护管理,才能推动进一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深化改革。 = 2 * GB2 .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后,卫生局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以辅助其决策,高效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应急联动等;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
33、系将使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更加的及时和准确,提高对整体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加强对疾病与疫情的控制,加强卫生监督,提高行业内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 = 3 * GB2 .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利用由于过去市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和部署,各区、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网络物理上不联通,业务标准、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无法共享,形成了各单位、各条线的信息孤岛。首先,各单位对基础与公共信息都要重复采集与存储,由此造成人力、物力与财力的重复投资;其次,由于数据的重复采集与存储,导致数据冗余,影响数据的一致性与唯一性;最后,虽然数据被多处采集与存储,但由于标准不一致,数据还是无法
34、共享。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以后,可以完成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利用。 = 4 * GB2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应急联动卫生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市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处置系统,结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及其启动程序要求,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能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总之,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市,不管是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还是区域卫生综合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全市市民的健康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卫生
35、综合管理都离不开长沙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必须以市民健康信息为核心,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构建统一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在区域内不同卫生机构间共享利用,实现各机构间业务更加协同,以提高医疗卫生业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卫生监管与决策能力,逐步缓解和解决市“看病难,看病贵”民生问题。3.3.5各医疗机构间协同医疗业务协同是指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通过平台实现业务的协同。通过医疗业务协同,可以有效利用全市的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具体而言包括: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 = 1 * GB2 .卫生各条线协同卫生各条线的联动主要体现在区域范围内各医院、社区
36、卫生服务中心与疾控、妇幼保健等业务条线的业务联动。由于许多卫生服务的信息源头是二、三级医院,例如产妇在产科医院分娩,病人在二、三级医院手术。产妇出院后,社区可以开展后续的产妇保健工作;同样病人手术出院后,需要康复指导。 = 2 * GB2 .政府部门间协同建立数字健康信息系统,一是以新医改政策为指导进行建设,通过为市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市民统一使用一张健康卡,能够充分享受在卫生、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协同提供的一体化健康服务,这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二是本系统为市政府管理提供日常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数字化的信息,能够提升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联动中,应急指挥、公安、卫生
37、、教育部门、食药监、工商、安监、民政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处置能力。 = 3 * GB2 .卫生服务协同建立协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紧急情况下医疗急救和安全供血统一调度指挥网络,实现儿童免疫接种信息联网和资源共享;推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互相通用;进一步加强各专业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以上是通过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实现“卫生服务同城”着重考虑的需求。建设过程通过建立市卫生信息的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同城共享、电子双向转诊及检验检查结果同城互认和健康卡同城应用四个方面来实现上述长沙医疗卫生事业
38、同城化发展内容。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4.1 建设原则和策略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需要按照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市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范与标准的要求,统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理顺各种关系,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系统整合: 区域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突出重点,优先解决与人民群众就医密切相关的应用系统建设,如一卡通系统应用等。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依托医疗卫生系统专网,建设一个实用共享、整合资源、统一高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政府主导、联合共建平台的建设涉及到不同的行
39、政区域,需要在市政府的组织与协调下,整合各市的优势资源,推动平台的建设。标准遵循、标准统一符合国际、国家及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信息化和数据标准和规范,遵循中国卫生信息标准,符合国家医疗卫生、医疗保障相关指标规范和技术要求。同时,在参考国际国内的医疗信息化标准的基础上,以“统一规范、统一接口”等方式,确保系统间按照统一的标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以人为本,协同服务平台的建设要紧紧围绕为民服务的宗旨,着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平台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提升卫生行政及公共卫生管理的水平。保护投资、注重实效平台是
40、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切实做好系统的调研与总体设计,避免片面追求进度,仓卒上马,以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风险、消除隐患。在总体规划和设计的指导下,以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建设模式,采取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边见效益方式,对每一个重要的阶段都要进行评估,确保综合平台的社会与经济效益。4.2 总体目标与分阶段目标 4.2.1总体目标(1).业务层面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公安体系、民政体系、计划生育体系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市各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实现对市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的实时监督与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指挥
41、和决策支持能力;实现区域内卫生业务开展协同作业;支持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科研教学。(2).技术层面建设市医疗卫生数据共享规范与最小数据集标准,完成标准化接口工作,规范和推进市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完成市卫生行业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建设医疗卫生各条线的数据集成共享,实现市医疗卫生行业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在较高层面弥补各条线独自建设带来的弊端;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围绕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一卡通”,提供更广泛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统一的病人主索引建设;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和宏观决策支持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数据来源;为将来公共卫生新建系统提供市统一的数据接入体系,以达到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有序发展。建设与市其
42、他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市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发布平台和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4.3 总体建设任务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核心,包括了区(县)数据中心建设、基于平台的业务系统建设、公共卫生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医疗服务机构业务系统建设等在内的全面深入的卫生信息化建设。4.4 分阶段建设内容 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分为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规划设计与试点建设阶段;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第三阶段为运维验收阶段。总工期约为36个月,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及分阶段建设内容如下节所述。4.4.1规划设计与试点建设阶段规划设计与试点建设阶段分成规划设计阶段以及试
43、点建设阶段,两个阶段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规划设计阶段主要的任务包括:1)从各级单位抽调专业人员,组建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小组,启动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2)对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及其它相关部门(如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进行深入地调研;3)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4)编制规划方案,对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所涉及的基础平台、业务系统、硬件及网络、安全、预算、分阶段建设内容等提出具体的规划以及较为详细的设计方案;5)开展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与技术的论证和设计工作。试点建设阶段主要的任务包括:1)按照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总体规划,对市区域
44、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所涉及的软硬件进行招标采购;2)通过市卫生信息化的调研结论,选择试点地区以及试点的业务系统,对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进行试点建设;3)借鉴试点建设的过程与经验,不断丰富对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不断的对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与论证。4.4.1.1试点建设阶段的建设范围试点阶段的建设范围包括:建设市级基础数据中心;选择两个区作为区级数据中心建设和双向转诊作为试点;选择一家医院对统一的电子病历(EMR)以及医院信息平台建设进行试点;选择一家医院对统一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及医院信息平台建设进行试点;建设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4.4.1.2试
45、点建设阶段的建设内容试点阶段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市级平台和区级数据中心的基本功能、医院信息平台、区域HIS系统、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双向转诊转检、基层医疗卫生云服务。对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应用系统、硬件、网络、标准、技术、实现的最佳路径等进行全面的试点,为后绪的全面建设积累经验,夯实基础。试点阶段的主要建设内容请参考以下各节。(1).市级平台建设建设市级平台,实现平台的注册、数据交换与共享;建设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建设健康档案资源库/摘要库、电子病历资源库/摘要库等;对公共健康管理系统、医疗服务与协同系统、公共卫生服务与协同系统、卫生综合管理中的部分功能进行试点。(2)
46、.试点区数据中心建设对市级平台软件应用系统进行裁减与改造,形成区级数据中心的软件应用系统,并部署到试点区的数据中心。 (3).医疗服务业务系统试点根据当前市市直医院的信息化现状,将在试点医院部署统一HIS系统、统一的EMR系统以及医院信息平台。部署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到试点区数据中心及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向区域内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提供健康档案、电子病历(EMR)、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绩效管理等在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市级平台及试点区级数据中心为依托,在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之间进行双向转诊业务试点。(4).网络与数据中心硬件建设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市公共信息平台在试点
47、建设阶段,要基本完成市信息中心、试点区(县)数据中心建设所需要的硬件与专网建设;基本完成市直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专网建设,建设的过程不仅要满足试点建设阶段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充分考虑后绪建设的扩展要求。4.4.2全面建设阶段全面建设阶段主要任务包括:1)根据试点建设的经验,开展全面的建设,建设范围覆盖全市所有的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它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等;2)对已建成的平台、系统等进行全面的集成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3)继续对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与论证,积累有益于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宝贵知识财富。4.
48、4.2.1全面建设阶段的建设范围全面建设阶段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是把试点阶段的成熟应用推广至全市 所有区县,包括区(县)所有的医院以及妇幼保健所。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进度决定是否包括所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二是把完成了内部业务系统建设、升级与改造的公共卫生机构接入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三是继续完善平台及机构端业务系统的建设。因此,全面建设阶段的建设范围除了包括试点建设阶段的建设范围之外,还包括:全市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全市所有市直医院;全市所有的公共卫生机构;全市所有区(县)直医院;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尽量包括全市所有的民营/职工医院。4.4.2.2全面建设
49、阶段的建设内容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继续建设与完善市级平台、区(县)数据中心;完成市级平台及区(县)数据中心的全部业务系统的建设;完成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社会保障体系、计划生育体系、公安体系、金融体系的对接;完成所有公共卫生机构内部业务系统建设、改造与升级;完成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省部级医院对接;完成所有市直医院内部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与市级平台的无缝对接;完成所有区(县)医院的内部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与区(县)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系统的部署,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卫生云服务;尽量完成所有民营/职工医院与市级平台的对接。(1).市级平台建设市级平台的基础软件平台
50、、卫生数据资源库建设等都需要随着新增的业务系统而加强。(2).区(县)数据中心建设总结试点阶段区(县)数据中心建设成功经验,按照省、市相关的建设标准,完成剩下的7个区(县)数据中心建设,并强化试点区的应用系统。(3).平台业务系统建设强化公共健康管理系统:包括市居民健康咨询服务平台、市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市居民统一预约服务平台;强化医疗服务和与之协同的系统:包括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居民健康档案共享系统、区域电子病历共享系统、转诊转检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延伸基本药物制度应用系统的管理范围;强化卫生综合管理:除了把试点阶段已建成的功能进行强化之外,还需要建设药物应用监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公
51、共卫生绩效考核系统、公众卫生投诉与服务监督系统、医疗质量与医疗服务监督系统、医学知识库管理系统、医学科研教育系统等。同时,在本阶段要重点完善并建设与数据挖掘、统计、决策分析等相关的系统建设。(4).市直医院业务系统与接入建设在试点建设阶段,基本实现了试点医院与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同时基本完成了试点医院内部统一的医院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EMR)的建设。在全面建设阶段,需要根据试点建设阶段的成功经验,实现全市所有市直医院的统一医院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EMR)的建设以及与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在全面建设阶段,除了要完成以上工作外,各家医院还需要加快完成医院内部的业务
52、系统建设,主要包括:诊疗一卡通、LIS、RIS、PACS、HRP等的建设。并通过医院信息平台集成以上内部业务系统,形成完整的平台电子病历资源库、保障健康档案资源库数据的完整性。(5).公共卫生业务系统与接入建设1、疾控中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接入继续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信息系统、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死亡监测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绩效考核与爱国卫生信息系统等系统的建设,同时需要建设疾控中心的前置机系统,实现疾控中心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接入。2、妇幼保健院业务系统的建设与接入继续完成“降消”
53、项目及母子系统保健项目数据直报系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直报系统、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妇幼卫生项目数据网络直报系统、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3、卫生监督业务系统的建设与接入继续完成重大活动卫生保障系统、移动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卫生监督地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文件收发查询与查阅系统、图书文献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同时需要建设卫生监督的前置机系统,实现卫生监督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接入。4、血液中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接入实现血液中心内部业务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协同。5、医疗急救中心业务系统建设包括院前急救等。6、市卫生应急指挥联动系统(6).区级医院业务系统与接入建设区级医院业务系统
54、主要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子系统、HIS、EMR、公共卫生服务子系统、双向转诊服务子系统、远程医疗服务子系统、绩效考核管理、药物使用监管、医疗服务监管、公共卫生服务监管、新农合补偿监管等。在全面建设阶段,所有的区级医院都需要完成院内必要的业务系统的建设,并完成与区级数据中心的互联。(7).县级医院业务系统与接入建设县级医院业务系统的主体已由省级卫生厅的专项资金提供支持,因此,在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全面建设阶段,现阶段完成县级医院通过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县)数据中心的对接。(7).民营/职工医院业务系统与接入建设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对于民营/职工医院内部业务系统的建设不作具体要求,但需要确保民营/
55、职工医院部署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所需要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并能够通过前置机系统等把院内的诊疗信息按照电子病历及健康档案的规范上传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8).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子系统、HIS、EMR、公共卫生服务子系统、双向转诊服务子系统、远程医疗服务子系统、绩效考核管理、药物使用监管、医疗服务监管、公共卫生服务监管等。在全面建设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应该完成全部9个区(县)的部分,并确保各区(县)所有社区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室等都能访问部署在区(县)数据中心的云服务。(9). 网络与数据中心硬件建设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面建设阶段是整个平
56、台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试点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了应用系统的建设范围、增强了应用系统建设的深度、延伸了平台覆盖的行政区域。因此全面建设阶段的网络与数据中心的建设是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投入最大的阶段。网络方面,可以依托市政务外网接入全市所有的区(县)医疗卫生相关的机构,包括区(县)行政主管部门、区(县)公共卫生机构、区(县)医院、区(县)妇幼保健院、以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的硬件及局域网设备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进行加强;进一步完善区(县)数据中心的硬件及局域网络设施建设。在全面建设阶段,开始进行远程灾备中心的建设。可以考虑建一个市级远程灾备中心,该灾备中心
57、在完成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灾备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区(县)数据中心的重要数据进行远程灾备,比如电子病历资源库/摘要库、健康档案资源库/摘要库等4.4.3运维验收阶段运维验收阶段主要的任务包括:1)对建成的平台、业务系统、硬件等进行性能监测,并根据性能监测的结果对相关部分进行改造与调优;2) 对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专家评审,并验收;3)总结经验,推广经验,竖立市医改成功的国内品牌。通过试点建设阶段与全面建设阶段,全面完成了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机构的接入、以及各机构内部的业务系统的建设,运维验收阶段要对全市医疗卫生信息软硬件平台的运行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与监测,并根据观察与监测
58、的结果对总体的性能进行评估,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稳定高效地运行。4.5 总体设计方案 4.5.1 平台业务架构图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市级平台的建设,同时按照市级平台建设的相关标准,指导各区(县)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关的各个机构按照属地原则,接入市级平台或区(县)数据中心。如下图所示:图4-1平台业务架构图市级平台及区(县)数据中心可以提供丰富的业务功能,比如:市级平台向市卫生局提供统计管理、决策分析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向市疾控提供个案跟踪、统计分析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向市卫生监督所提供对像档案管理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向市血液中心提供血液跟踪等业务服务市级
59、平台向市急救中心提供群体/个体信息跟踪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向市计生提供孕产妇保健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向市民政提供特殊人群管理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向市公安局提供人口及其健康信息管理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各医级医院提供EMR信息共享与交换、协同服务应用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向市妇幼保健院提供孕产妇管理、儿童疾病管理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向社会保障机构、商业保险机构等提供医疗报销、计费、信息核对等业务服务市级平台可提供基本药物管理服务等4.5.2 平台互联架构根据我国卫生信息化二十五规划中的“3521工程”的要求,我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同时,根据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工作
60、小组的深入调研以及我国相关文件的指导,对于市所属的区(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县)数据中心的建设,区(县)数据中心可以是实体存在的,也可以通过在市级平台中进行虚拟化,确保市级平台与区(县)数据中心的业务与功能相对独立。如下图所示,市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向上连接省级省级平台,向下连接区(县)数据中心。图4-2区域平台互联架构省、市平台的互联及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采用国际、国家及省级标准实现省、市平台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二、采用国际、国家、省级标准建设省、市平台的资源库体系,包括电子病历资源库、健康档案资源库、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库等。三、采用国家及省级标准存储信息的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多肽药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地坪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建议分析报告
- 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
- 2024年环保节能厂房分租服务合同模板下载3篇
- 2024年版:数字音乐版权许可合同(许可范围、使用方式及许可费用)
- 2024年区二手房买卖交易安全协议范本2篇
- 2024年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与运营合同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生专业导读课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财富传承代客理财专项协议3篇
- 2025电脑销售合同样本
- 民办学校教职工入职背景审查制度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21练习二十一(附答案)》教学课件
- 2024年湛江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劳动合同法测试题含答案
- 自闭症儿童行为检核表学前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高的画法 全国通用
- 民警个人季度小结范文(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