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HO定理_第1页
ChapterHO定理_第2页
ChapterHO定理_第3页
ChapterHO定理_第4页
ChapterHO定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5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5.1 引言5.2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假设5.3 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5.4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5.5 要素价格均等化和收入分配 (HOS定理)5.6 对赫俄理论的经验检验15.1 引言前面的贸易理论指出了贸易的依据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产生是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但是并没有分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前面的贸易理论分析了贸易给各国带来利益,但是没有分析贸易对各要素所有者的影响,没有分析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25.2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假设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和两种同质商品。生产要素的初始水平给定,各不相同。两国使用相同技术。商品X是劳

2、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商品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两国需求偏好相同。市场完全竞争。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充分就业。贸易是平衡。35.3 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试分析上面这段话。4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X和Y)和两种要素(L和K)的世界中,如果生产Y的资本/劳动投入之比(K/L)大于X的资本/劳动投入之比,那么商品Y就是资

3、本密集型产品,而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KL商品Y的K/L=1A国商品X的K/L=1/4商品X的K/L=1KLB国商品Y的K/L=4一、要素密集度5二、要素丰裕度实物定义:如果B国可用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B是资本富裕型国家,A是劳动丰裕型国家。价格定义:如果B国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W/R大于A国的这一比率,B是资本富裕型国家,A是劳动丰裕型国家。注意:一国要素禀赋与其拥有的要素绝对数量无关,而只与拥有要素的相对数量有关。一种商品的密集度与其投入要素的绝对量无关,只与相对量有关。两国的差异主要是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6思 考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

4、高于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用于养牛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为什么是或不是?7三、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A国劳动力丰富,B国资本丰富。X为劳动力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现状见下图。XYB国A国85.4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 HO定理提出者: Heckscher & Ohlin (Sweden)代表作: H: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年发表)O: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年发表)主要思想:要素禀赋(Factor End

5、owments) 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Factor Intensity)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则两国均可获利。9二、HO定理的理论框架1、商品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2、商品价格差是由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3、要素价格是由要素供需力量共同决定的;4、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费者对商品的最终需求派生出来的;5、商品的最终需求取决于一国的收入分配和消费偏好。商品价格要素价格要素的派生需求商品的最终需求偏好收入分配技术要素供给10三、赫克歇尔俄林模型YX070 B50 130Pb

6、=Pb120BYX070 A 50 130国家1国家2120APaPaE=ECC PaPa 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贸易后,两国的福利水平均得到了提高。115.5 要素价格均等化和收入分配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1、要素价格的确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2、分析方法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 w=Px MPLX=PY MPLY (3.3) r=Px MPKX=PY MPKY (3.4)123、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名义价格的影响PX上

7、升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X部门是资本密集型,Y部门是劳动密集型资本需求大于供给资本价格上涨劳动需求小于供给劳动价格下降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134、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实际价格的影响PX上升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X部门是资本密集型,Y部门是劳动密集型资本需求大于供给资本价格上涨劳动供给大于需求劳动价格下降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MPK上升MPL下降资本的实际价格上涨,资本所有者受益劳动的实际价格下降,劳动力所有者受损14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8、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报酬则下降。15三、HOS定理HOS定理:国际贸易引起的商品流动实际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最终导致各国同质要素价格达到均等化。均等化的假设:两国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贸易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16思 考(1) 过去20年中,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加大了美国工资的不平等,由此美国政府应限制贸易吗?如果不是,又该如何解决呢?17思 考(2) 贸易提高了一国丰裕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降低了一国稀缺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此话对吗?184.6 对赫俄理论的经验检验一、验证1、验证人:Leontief (Russian-American)2、验证

9、时间:1951年3、使用数据: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4、使用方法:测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替代商品中要素含量之比,即K/L的数值。5、验证结果:“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二、补充谜的解释19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资本丰裕国,根据HO定理,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然而测算结果正好相反。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生产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 所使用的 资本与劳动的比较(1947年)出口商品 进口替代商品资本劳动资本/劳动(美元/人)2 550 780 3 091 339 182 170

10、13 991 18 18420补充谜的解释人力资本论:美国的劳动包括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的资本投资,和外国那种简单的劳动是不同质的。自然资源稀缺论:美国进口自然资源稀缺的商品。此商品在外国是自然资源密集性商品,价格很低;而此商品在美国生产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生产,且成本很高。贸易壁垒说:贸易政策扭曲了贸易模式。当时美国限制高技术的资本密集性商品的出口,同时限制落后的劳动密集性商品的进口。需求逆转:两国需求的差异超过其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美国强烈偏好资本密集性商品。要素密集度逆转: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其要素密集性的差异。一种商品在外国是劳动密集性商品,而在美国可能是资本密集性商品。21H-O理论的评价要素比例理论认为:由于国家之间的资源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