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联产的前景_第1页
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联产的前景_第2页
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联产的前景_第3页
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联产的前景_第4页
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联产的前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热电联产的意义与展望摘 要热电联产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并改善环境质量,是国内外工程界人士所共知。热电联产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减轻分散锅炉房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热电厂的建设是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综合利用率;发展热能逐级利用技术,热、电、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1) 根据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燃料供应以煤炭为主的特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具有明显地节能和环保效益,是实现可

2、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建设资金不足;法律不健全;行业管理工作急待加强;发展热电联产政策不够落实。 (3) 发展热电联产的方法:制订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联电联产的装备水平。 (4)热电联产的发展趋势:大城市发展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城市发展热、电、冷联产;城乡发展煤气、热力、电力三联产;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利用现有工业锅炉发展热电联产。 关键词;热点联产的兴起 热电联产的发展 热电联产的意义 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 热电联产的前景 目 录1 热电联产的发展时期31.1 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31.2 1971年-1

3、980年期间热电联产项目发展处于低潮51.3“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有了新的发展72 中国热电联产的现状 72.1 目前热电联产发展的特点72.2 现在热电联产己达到的水平83 热电联产在中国体现的优越性 103.1 节能 103.2 改善环境质量 113.3 缓和当地的电力紧张113.4 提高供热质量、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123.5 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123.6 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134 目前发展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134.1 热电建设资金不足134.2 法制不健全144.3 行业管理工作急待加强144.4 发展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不够落实65 热电联产建设经验与技术发展趋势 165

4、.1 热电联产建设经验 165.2 热电联产技术发展趋势 186 中国热电联产的前景206.1 节能工作的需要206.2 环境保护的要求206.3 工业用热需求量大206.4 民用采暖生活用热迅速增加216.5 农村小热电的发展216.6 政府的大力支持22热电联产的发展时期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电力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十五年远景规划中,当时学习原苏联经验,发展热电联产,建设区域性热电厂是很受重视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中明确确定了发电量与供热量的增长数字,在技术政策上也明确要建立供工业用的热电厂和供工业及市政公用的热电厂,发展热化事业。所以在第一个五

5、年计划中,大部分新建的电厂是热电厂,都装有抽汽式供热机组,1957年供热机组占全部火电设备容量,从1952年的2%增加到17% 。在世界上仅次于当时苏联,居世界第二位。在制订电力规划中,提出除了在用热多的大企业近旁建设大型热电厂外,还应注意到小型工业热电厂建设问题,只要工业企业有热负荷4050t/h,就应研究建设热电厂。同时也认识到热电联产不仅是电力工业部门的事,也要与其他工业部门密切配合,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 。在制订区域热电厂计划时,重视热力负荷的真实性,选好供热机组型式,以切实保证热电厂节约燃料的目的。当时市政生活热化方面尚未提到主要日程,以满足工业热负荷为热电厂建设原则,不专门建设热电厂

6、。当时提出建议各地区采用自备锅炉供暖,采用热水为介质供热,以为今后大量改由热电厂供热时,可以不再改造已建的用热设备,以免造成浪费。在此期间,电力系统在华北电力设计院组建了供热管道室,约有近百人,专门负责研究热化 发展规划,热力网建设等问题。为培养热化建设人员,还聘请了原苏联专家指导热化规划设计。这个机构同时还承担了区域热电厂的热力网工程设计。从1954年建立到1960年初,这个组织已全部掌握了热化的规划设计工作,并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热化发展的基础资料,提出了国家发展热化有关研究调查报告。 1962年为摸清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所建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更好地结合我

7、国国情,研究发展热电联产。以华北电力设计院供热管道室为主,组成六个强大的调查组,对十五个热电厂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调查。报告认为:这些热电厂供热能力平均利用程度仅为48%,其中有15%左右的机组投产后23年供热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节能效果较好;而大多数热电厂投产后要经过57年供热能力才能 充分发挥,平均的节能效益较低;少数热电厂投产后,由于各种原因热负荷显著减少,甚至主要热用户由于计划变动,搬到其他地方建设,致使机组长期不能发挥效益,也有因机组选择不合理在非采暖区装了具有低压抽汽的供热机组,降低了热化效益,影响热电联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尽管有上述问题“总结报告”提出:1960年15个热电厂共发电11

8、0.25亿度;供热11.721 0 6百万大卡;节约85.41万吨标准煤;平均每百万大卡节约73公斤标准煤;比较好的热电 厂 ,每供热一百万大卡,平均节约标准煤89.64公斤。热电厂建设中比凝汽电厂多耗钢材,经计算每多耗一吨钢材,每年平均可节约34.4吨标准煤,热电联产的优越性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2、1971年1980年期间热电联产项目发展处于低潮 主要原因是第一、二、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热电厂,由于 热负荷设计偏大,造成热电厂节能效益下降,同时建设区域热电厂需要协调有关工业建设和 城市建设规划,工作量很大,一时难以定案,致使热电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由于热负荷限制不可能发展大容量供热机组(

9、当时供热机组最大容量为5万千瓦),而大容量高参数凝汽 机组,热效率高,热电联产方案与分别生产热能、电能方案比较,热电联产效益差。在此期间,由华北电力设计院支援各大区设计院的热网专业人员也因热电工程不多而改行。 后期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用热量增加,热电厂仍然增加了供热机组97.5万千瓦,占新增火电装机的6.8%。但公用的供热机组占到23%,也就是说这段时期自备热电厂的比重增大了。3、“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有了新的发展 1981年以后,中央提出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战略目标,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和开发并重方针。在节约能源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热 电联产

10、集中供热,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中设置了节能机构,国务院建立了节能办公会议制度 。国家计委在计划安排上专列了“重大节能措施”投资,支持热电厂项目建设。 在此期间,电力部除了在计划司内组织审查节能项目外,在动能经济研究所成立了热化室,承担小型节能项目审查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强调建设热电厂其热负荷必须落实可靠。当时制订的原则是:需要供热的企业没有批准的计划任务书,电厂不考虑供热、不安装供热机组,不给予报批热电厂设计任务书。为提高热化经济效益,尽可能的采用背压式机组或抽背式机组。 19811985年期间节能基建共安排热电项目137项,总规模达到236万千瓦,计划年节约标准煤383万吨。这137

11、个项目中,区域热电厂78个,自备热电厂59个,以公用区域热电厂为主。 由于热电联产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减轻分散锅炉房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和国家环保局已将优先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产业政策确定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90号主席令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发下列通用节能技术: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从此发展热电联产有了法律保障。最近国家计委、国

12、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印发了节 约能源法的配套法规之一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以鼓励促进热化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热电联产的现状1、目前热电联产发展的特点 经过40多年来热电建设的经验积累,目前已形成一条中国式的热电联产发展道路,除了几个大城市采用的大型机组供暖外,主要发展了中小型热电联产和自备热电厂。 (1)最近几年热电厂的建设主要是在已有的工业区内搞热电联产,代替目前分散运行的小锅炉,因而热负荷比较落实,资金易于筹集,建成后能很快的形成供热能力,发挥出较好的经 济效益。 (2)热电厂建设强调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力规划,并明确没有城市热力规划的热电项目不予审批,因而现在很多城市和县镇

13、均编制有热力规划。1997年底国家计委又专门发文要求各地编制热电联产规划。将热电建设纳入长期发展计划。 (3)热电建设中以区域热电厂为主,也发展一个企业为主兼供周围企业的联片供热的热电厂和企业纯自备热电厂,以发挥各自的优越性。 (4)热电厂的建设已由电力部门独家建设,发展为电力部门、地方政府和部门企业共同建设 的兴旺发达局面。 (5)建国初期(1949年)甚至建国前建设的中低压凝汽电厂,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电厂已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机组老旧煤耗高,纷纷改建为热电厂向城市供热,使老电厂恢复了生机。 (6)随着城市供热规模的扩大,开始采用20和30万千瓦抽汽冷凝供热机组,这些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在

14、非采暖期与凝汽机组效率基本相同,在采暖期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因而在热电联 产集中供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7)一些地区由于乡镇工业的发展,需要统一解决电和热的供应问题,因而一些县、镇形成 大办热电的高潮。 (8)各地区开发区的建设,都将建设热电厂做为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热电联产。2、现在热电联产已达到的水平到1996年底为止,中国热电联产的情况:供热设备容量 2047万千瓦年供热量 94759万吉焦平均供热厂用电率 7.11千瓦时/吉焦供热标准煤耗率 40.13千克/吉焦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共999台总容量达1902.69万千瓦占单机容量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装机总容量的11.26

15、%。 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吉林热电厂,装机容量为75万千瓦。在北京、沈阳、吉林 、长春、郑州、天津、秦皇岛和太原这些中心城市已有一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 凝两用机组在运行。 星罗棋布的热电厂不仅在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发展,就连黑河,石河子和海南岛这些边疆城市也开花结果。区域热电厂已从城市的工业区,发展到了乡镇的工业开发区,。 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已有供热管网283公 里(其中热水网248.8公里,热水管径最大为1400mm蒸汽网34.2公里,蒸汽管径最大为1000mm )。供热面积达3400万平米,供应蒸汽897t/h,共有

16、105个工业用户,民用热力站728个,工业热力站124个。 到1996年底,全国666个城市中,建有集中供热设施的近40%。1996年底全国集中供 热的供热能力:蒸汽17615万吨/年,热水5.6亿百万千焦/年。 1996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73433万平米,热化率为12.01%。东北、华北、西 北三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59198万平米,占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80.61%,热化率为26.43% 。目前北京集中供热面积突破8000万平米(热电联产、集中锅炉房和联片供热),集中热化率 已达34.6%。 BT3热电联产在中国体现的优越性1、节能 据1982年统计资料,全国热电联产建设与建凝汽式电厂加锅

17、炉房供热比较,约多投资10亿元 ,年节约标煤量500万吨,折合节约吨标煤净投资200元左右,节能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1991年底国家计委、原国务院生产办、原能源部联合批准执行的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 研究技术规定及附件中,也规定新建热电的年节约吨标煤净投资,后来的“补充说明”中已将该数值调整为1000元/吨以下。北京第一热电厂从1973年开始至今,年发电煤耗均在300克/千瓦时以下,最好的1986年曾达261克/千瓦时,供热标煤耗率为3637公斤/吉焦,其他比较好的几个热电厂1986年的实际发电标准煤耗为:供热标准煤耗率 发电标准煤耗率:襄樊热电厂 40.68公斤/吉焦 162.48克/千瓦时

18、苏州热电厂 47.29公斤/吉焦 231克/千瓦时朝阳热电厂(1989年) 43.72公斤/吉焦 173克/千瓦时锦州热电厂(1989年) 44.17公斤/吉焦 224克/千瓦时杭州热电厂 40.79公斤/吉焦 330克/千瓦时大连热电公司 43公斤/吉焦 208克/千瓦时 分散小锅炉供热的标准煤耗率为5562.1公斤/吉焦,20万千瓦凝汽机组的发电标准煤耗率为350克/千瓦时(1996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标准煤耗377克千瓦时)。 热电厂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1996年全年供热量94759万吉焦,年供热节煤量估计为1760万吨,若标煤按245元/ 吨计算,则年节煤效益为43亿元。2、改

19、善环境质量 分散供热的小锅炉一般是单台容量小(根据1995年底的统计,全国工业锅炉平均容量仅为2.4 T/H,采暖锅炉容量更小,根据各地劳动部门的统计,容量4T/H的锅炉约占锅炉总台数 的 8095%);烟囱低(一般在40米以下);热效率低(广州1991年实测313台,平均热效率67.0% , 兰州1991年实测150台平均热效率68.7%实际负荷率61%,最低的仅19%,另据一些地方反映,采暖小锅炉的热效率则在30%以下);除尘效果差,有的小锅炉房甚至无正式的除尘设备 。而热电厂的锅炉容量大(3000千瓦背压机需装35T/H锅炉,25000千瓦背压机需 装220T/H锅炉),热效率高,(一般

20、链条炉在80%左右,煤粉炉则达8590%)烟囱高(可在80米 以上,大型热电厂超过200米)。除尘效率高,一般可在90%以上。最近几年推广使用的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还可在炉内脱硫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由于热电联产能节省大量燃料,锅炉容 量大,热效率高,除尘效果好并能高空排放,故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由于节省燃料还减 少了运煤和运灰渣的汽车尾气污染,对改善环境质量极为有利。3、缓和当地的电力紧张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电力工业的发展赶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时期大范围地形成电力紧张的局面,最近才有所缓和。热电联产有效地缓和了当地电力紧张的被动情况,有的热电厂已形成当地的重要电源点。 1996年底全国单机6000

21、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装机已达1902万千瓦,按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 5000小时估算,年发电量为862亿度,约为全国发电量的8.6%,如果考虑单机6000千瓦以下供热机组的发电量则热化发电量的比重还将提高。 热电厂都建在热负荷中心,区域热电厂的上网电量也在就近消化,而电力系统的 大型电厂则要远距离输电,我国自1985年至1996年500千瓦以上电厂及供电地区线路损失率 为8.068.73%,由热电厂供电减少的线路损失也是可观的经济效益。4、提高供热质量,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分散小锅炉房由于设备条件限制和煤质变化,不易保证供热质量,压力和温度的波动会影响工艺生产,影响产品质量。居民采暖的小锅炉,

22、一般为间接供热,供热时间短,温度低。热电厂集中供热为连续运行, 稳定可靠供热质量高。现在有的城市职工分配住房,先问是不是由热电厂供热,足见热电厂供热深受住户欢迎。各轻纺工业由小锅炉改由热电厂供热后,由于供热介质参数稳定,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甚至因此获奖。5、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 分散供热时灰渣不好集中利用,热电联产则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有些热电厂附近新建有水泥厂、砖厂和保温材料厂。6、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 工业企业中的锅炉房连同煤灰场要占用比较大的面积,对上海、天津这样的老工业城市,有的连扩建一台锅炉的地方都很紧张,因而想尽快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原有的锅炉房和煤场灰场可移做他

23、用以扩大再生产。 四、目前发展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1、热电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热电建设的资金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投资(节能基建贷款)或节能技术改造贷款;二是靠各地方财政,基础设施投资、 更新改造资金、开发区的开办费和环境保护费补助等;三是用热受益单位集资。近些年来国家分给节能基建投资,不足全国基建总投资的1%,节能技改投资也在逐年减少。据估算“九五”期间每年 需要形成 直接节能能力500万吨标准煤,应投资100亿元,而目前每年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资金不足,缺口很大。最近一个时期也出现了引进外资建设热电厂,但为数不多。有的热电工程也开始实行股份制,增加了资金渠道。但总的来讲,大量的工程普遍感到

24、资金来源困难,有些很好的热电项目无法建设。2、法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为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制订了法律、法规,我国节约能源法1988年才开始施行,配套法规之一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2月份才公布,尚待宣传贯彻。3、行业管理工作急待加强 到1996年底全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999台,共1902万千瓦,其中小型热电机组 649台,共575万千瓦,基本为地方热电厂,行业管理工作很差。各工业部所属热电厂,技术力量较强,但其领导机关也无专职机构,一般只设12人代管,也有的无人管只有电力部 所属热电厂才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各地电力局是行业主管部门,应该担负起重任,保证节能的全部落实。

25、4、发展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不够落实 国家计委和原能源部发布了一批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的文件,但实践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方针政策不能落实。例如:(1)政策不配套热电厂是节能企业,是国家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但税收与金融政策不配套,原贷款利息优 惠30%取消了,贷款偿还年限越来越短,供热原来不上税现在也要上税,致使一些盈利的热电厂也变成了亏损户。(2)热电厂不参加调峰问题国家计委资源1989973号文中,以及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机械工业部、电力工业部等五部联合发文计机经(1995)2372号文,均对热电厂给予了优惠政策,如文中明确提出“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工况下,不参加电网调峰,企业

26、自备或联产供热电站新增自发电自用。供电部门不得扣减其原由电网供应电力、电量指标”。“在已批准建设的小型热电厂给予交纳上网配套费除外的规定”。在具 体实施中还有不足之处,如有的电网对背压机组调度调峰,对热电厂不以热负荷为主调度,因此保证不了热电厂的效益,使建设热电厂无法还贷。(3)上网电价与联网目前各地方对上网电价反映很强烈,有的地区由于上网电价过低,挫伤了地方办热电的积极性。江苏省地方热电厂上网电量,电力局付给一部分上网电费,“三电办” 补贴部分电价的做法,对发展热电起到了促进作用。(4)热价问题热价问题是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热电发展的老问题,电力部所属热电厂绝大多数厂是供热亏损 ,供的越多,亏本

27、越严重,而且从五十年代亏到现在。地方热电厂在“保本微利”的思想指导下,热价也定的较低。有的供工业盈利,供民 用赔钱,有的工业与民用全赔钱。同一城市的电、热价格也应有差别。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热电事业的发展,一个城市已经出现了若干个热电厂,由于这些电厂建设年份不同,有的建的早,已全部偿还完贷款,这样不同的厂供电供热成本大不一样,但市里则统一规定电、热价格,造成分配不均的不合理情况。(5)环保效益问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环保部门大量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至今热电联产的建设并未从环境改善收到任何效益。(6)科研设计力量弱科研力量严重不足,至今尚无全国性的热

28、电联产集中供热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很多,人力过剩,但未很好的组织起来。各电力设计院由于主要精力投入大型火电厂的设计,对热电厂的设计反而不如其他非专业设计院重视。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全无技术储备。例如:远距离供热问题;多热源联网的经济运行问题;热电机组选择和匹配经济性的研究等。望有关部门加强科研设计力量,以提高热化专业的水平。 五、热电联产建设经验与技术发展趋势1、热电联产建设经验(1)制订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为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 ,如对小热电项目免交所得税、调节税,小热电利润不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热价和电价“高来高去”,等优惠政策。

29、 目前政策仅限于小热电厂的发展,希中央各有关部门在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发展区域热电联 产和大型机组供热采暖等有关政策。(2)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也有很大不同,客观条件不一样, 因此热电联产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建设大型或中、小型工程,区域热电厂、小联片热电厂或自备热电厂均应按具体情况发展。(3)提高热电设备的装备水平 为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国家计委和机电部决定在我国研制次高压系列供热机组。经科研、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次高压供热设备已基本上配套,推动了热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新建节能小型热电厂项目的供

30、热机组中有90%的 容量选用次高压参数。 最近几年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热电建设中也得到迅速的发展。(4)非采暖期和季节性用户在供工业生产用汽与民用采暖热负荷的热电厂中,每年的采暖期以后,热负荷减少很多,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大受影响。北京第一热电厂从1974年开始发展七个工业用汽的季节性用户,每年的采暖期结束时,这七个工厂的自备锅炉停运,改用热电厂的蒸汽,采暖时再倒换过来 ,这样提高夏季热负荷30100吨/时,提高了热电厂的热负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由于停用小锅炉,也改善了周围的环境质量。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热电厂采取这项措施,都收到很好的效益。最近几年利用热电厂的蒸汽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实现热、电、冷联产,

31、提高了热电厂夏季的热负荷,增加了综合效益。2、热电联产技术发展趋势(1)大城市发展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 目前已有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天津和太原等中心城市安装有20万、30 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在城市集中供热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燃用劣质燃料,这就为一些地区有劣质燃料而销售困难的情况带来希望。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当地劣质燃料和含硫较高的煤,有利于煤炭工业发展。建设热电厂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和热能,促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3)城市发展热、电、冷联产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范围已突

32、破数年前中央的规定范围,由北方向南方的一些地区扩展。在南方的一些省、市由于银行、宾馆、饭店商场和文体设施等公用建筑物的增加,人民居住条件的变化,对空调制冷的需要也日益迫切,为此一些地区已发展一批以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与制冷系统。溴化锂制冷热负荷的增加,使热电厂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现已出现加热、电、冷联产迅速发展的势头。(4)城乡发展煤气、热力、电力三联产 在国家计委等领导部门积极支持下,以燃煤为原料的,同时生产煤气、热能、电力三联产工艺科研试验,已取得成功并通过国家小型试验鉴定。即将开展工业试验,试点工程已通过初步设计,正在施工中。由于城市和乡村对煤气化、热化和电气化都非常迫切,故该科研课题

33、受到广泛的关注,盼望早日成功推广。(5)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利用现有工业锅炉发展热电联产 我国目前有单台容量大于10吨/时共29.4万吨/时的工业小锅炉,如果将其中的1/3改造为热电联产,可装供热机组800万千瓦,这将对缓解电力紧张,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 质量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更将给建设单位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6)现有中低压凝汽机组改造为热电联产 我国目前尚有930万千瓦小型凝汽机组,煤耗高,热效率低,急需进行技术改造。现在一些 有条件的中小机组已结合当地的热负荷需求改造为供热机组。目前电力工业部已做出规划,平均每年改造50万千瓦机组为热电联产。六、中国热电联产的前景 热电联产事业

34、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但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以下的因素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1、节能工作的需要 根据全国能源平衡,到2000年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能源尚有很大缺口,需大量建 设火电厂,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但却受到资金、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制约,因此势必更加重视节能工作。 热电联产已被公认是节能的有效措施,目前已被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确定下来,并已公布节约能源法等一批相应的文件,优先发展热电联产。2、环境保护的要求 由于城乡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涨。分散供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城市和村镇要求实现集中供热的呼声越来越高。3、工业用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