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鉴赏第五章1_第1页
佛教艺术鉴赏第五章1_第2页
佛教艺术鉴赏第五章1_第3页
佛教艺术鉴赏第五章1_第4页
佛教艺术鉴赏第五章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佛 教 的 寺 院 殿 堂佛教的寺院殿堂是供奉佛和菩萨的地方,是佛和菩萨的“住宅”,也是出家僧人居住、生活和修行的地方,历来为佛教活动的中心,是偶像崇拜和宗教宣传的基地。从文化和景观的角度来说,佛寺殿堂作为集中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的琳琅满目的综合艺术馆,既是古代文化活动中心之一,也是人们休憩游览的重要场所。它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神奇的联想(linxing),也为诗人、画家提供了创作的激情、冲动和灵感。佛教寺院不仅与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相联系,还和农业、商业经济、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相联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共六十三页一个寺院有若干院,合称寺院。寺原是古代官署名,如大理寺、

2、太常寺、鸿胪寺等。后来成为僧众供佛处所的名称。寺院也称“寺刹”、“梵刹”、“僧刹”,这是由于寺前幡杆称为刹的缘故。佛寺还称“兰若”(大寺)、“伽蓝” (小寺) ,“庙”、“精舍”,杜甫有诗道:“兰若山高处(o ch),烟霞障几重”。(谒真谛寺禅师)我国汉地佛寺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发韧于汉代,风靡于六朝,继盛于隋唐,没落于明清,中国最早的寺是东汉明帝时于洛阳所建的白马寺。共六十三页佛 寺 的 布 局在佛学小说金瓶梅第89回写吴月娘在清明节到城外为西门庆扫墓归来,众人一路踏青赏春,远远望见绿槐影里一座寺院,原来就是梁武帝敕建的永福(yn f)禅寺。入得寺来,但见:共六十三页山门高耸,梵宇(fn

3、 y)清幽。当头敕额字分明,两下金刚形势猛。五间大殿,龙鳞砌瓦碧成行;两廊僧房,龟背磨砖花嵌缝。前殿塑风调雨顺,后殿供过去未来。钟鼓楼森立,藏经阁巍峨。幡竿高峻接青云,宝塔侬稀侵碧汉。木鱼横挂,云板高悬。佛前灯烛莹煌,炉内香烟缭绕。幡幢不断,观音殿接祖师堂;宝盖相迎,鬼母位通罗汉院。时时护法诸天降,岁岁降魔尊者来。 共六十三页这里虽然写得是永福寺,实际上也是描绘了一幅汉化寺庙布局结构的大致轮廓。自古以来,各地寺院布局虽各有出入,但基本上以伽蓝七堂为主要建筑。伽蓝七堂这种建筑规制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由于中国传统审美崇尚对称、有序、稳定,所以注入了许多中国传统色彩。了解一下的大体情况,不仅(b

4、jn)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加深趣味,促进地佛教生活的进一步了解。传统的中国伽蓝七堂是:1山门,2佛殿,3法堂,4僧堂,5厨库,6浴堂,7西净。共六十三页 中国伽蓝七堂的构建基本上是纵轴式:即由南往北,从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主要建筑,都一线直穿在中轴线上。 主建筑之外,伽蓝殿(僧堂)、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东西配殿,都基本对称地分列在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此外,寺院中轴线的左侧,即东侧,一般为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茶堂等生活区;右侧,即西侧,一般为云水堂、禅堂、马厩等接待区,以接待行云流水的游方(yufng)僧众,或居士、游客等暂住的客人。 纵轴式是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如昆明的圆

5、通寺),除此,还有廊院式(东南亚的寺院以此形式为多,每个殿都有回廊围绕,形成独立院落,回廊四壁绘有丰富多彩的佛教绘画),和依山式(如西山华亭寺为东西非南北),有的寺院还建造有佛塔。最早是佛塔与寺院合为一体,明清以后,寺塔逐步分家,各自为政了。. 共六十三页1、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山门有左、中、右之分,也叫三门、三解脱门,按照佛教教义,三门作为涅槃的门户,标志着三种不同的解脱。正中大门(dmn)为空解脱门,由佛教教义“诸法性空”而来;左侧东边门为无相解脱门,表示摆脱世俗的有相认识,而得无相的自在;右侧西边门为无作解脱门,意思是无所作为,无所愿求,不造作生死之业而永脱果报之苦。进入山门殿,左

6、右两侧塑有手持金刚杵的两大金刚,左侧一像,怒目张口,高举金刚杵准备随时打击邪恶;左侧一像,闭口怒目,金刚杵平凡托手里,金刚是侍卫佛陀,守护佛法之神,从金刚的威严中,我们可以看出佛门的奉善止恶,精深博大。 共六十三页 2、天王殿正面供弥勒佛,隔板背后供韦驮菩萨(p s)持杵护佛法。殿的两旁供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即四大金刚的塑像。共六十三页弥 勒 佛弥勒佛是释迦牟尼授记的未来佛,佛说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把弥勒佛供奉在一进寺门之处,就会给人一种希望上进的向往。 根据弥勒上生、下生经记述,弥勒是南印度人,弥勒是姓,名阿逸多,译为无能胜,出身于婆罗

7、门家庭,为佛陀的弟子,由佛陀授记为未来婆娑世界教主(jiozh)、现在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现位居补处(后补),住在兜率天内院,7千岁(相当于人间56亿7千万年)下降人间为佛。弥勒现在是菩萨,未来是佛。基于此,弥勒像都是以典型的佛或菩萨像出现。共六十三页 中国化的弥勒佛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佛),僧人契此(五代后梁(916)浙江奉化人 )。据说在他临终前说了四句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人们才知道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于是在天王殿造像供奉。 其形象给我们的启发:大肚为人处世,肚量要大,如果整天患得患失,最后得到的只是无尽的烦恼;笑口常开要有乐观精神,知足常乐、助

8、人为乐、自得其乐;布袋包袱要放下,轻松过日子。 其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要洁身自好,退一步海阔天空!既有积极的竞争(jngzhng)精神,也要有退让、谦让的胸怀。共六十三页弥 勒 菩 萨 的 精 神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无量心:与人以乐之心悲无量心:拔人之苦之心喜无量心:见人戒恶行善、离苦得乐,生欢喜之心舍无量心:怨亲平等,舍怨舍亲,乃至(nizh)以上三心舍之而心不存者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共六十三页韦 驮韦驮原来是古印度的战将,佛教(Fjio)天神,护法最力,所以释迦牟尼封他为护法神。韦驮在寺院的地位相当于保卫处长,是寺院

9、的守护神。其形象为身穿古将军服,手执金刚杵,童子面,将军身,菩萨心,金刚体前两句是说明外表,后两句说明内心精神世界共六十三页四 大 天 王四大(s d)天王即四大(s d)金刚,是护寺、护国的善神,分别掌管东、西、南、北四大(s d)部洲。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故名。身为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矛拄地。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眼观察守护人民(rnmn),故名。身为红色,穿甲戴胄,左手执矛,右手把赤索。共六十三页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他人增长善根,故名。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执宝剑。北方多闻天王:最有名,地位最显赫,与中国宗教文化关系最密切。梵文音译为“毗沙门”。身为金色,头戴凤凰宝冠(bo

10、un),带长刀,穿七宝金刚甲胄,左手持供释迦牟尼佛的宝塔,右手执印度式的三叉戟,脚下踏三夜叉鬼。(托塔李天王)共六十三页元代以后,四大天王的塑像逐渐发生了变化,东方持国天王改为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拿蛇一类的动物;北方多闻天王改为手持雨伞表示分主风调雨顺的职能(zhnng),以迎合中国民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社会心理。这种形象与封神演义小说所描绘的一致。小说把四大天王说成是佳梦关的“魔家四将”,后经姜子牙点化,开封神榜而派到西方做四大天王,这也是民族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由此可以看到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深刻影响。共六十三页3、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中的主体建筑正

11、殿、大殿。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是对他道德、法力的尊称、赞叹。佛经上说他能够降伏五阴魔、烦恼魔及死魔等各种魔,威德高上。华法经赞道:“善哉,善哉,大雄世尊(sh zn)”。大殿内供奉的主尊是释迦牟尼所以称大雄宝殿。 毫无疑问,释迦牟尼自始至终都是佛教造像的主角,他是佛法精神的象征,隐含着宗教理想的特征,源于人间美好的时尚,而又根据宗教需要神格化。他既是历史上的现实之人,又是成为超越历史、超越人格的存在,由人升格为神!共六十三页大雄宝殿的配置:主要有一尊像、三尊像、五方佛像。一尊像:以释迦牟尼佛或毗卢舍那佛为主尊,有立像、坐像和卧像立像左手下垂施与愿印,右手上举施无畏(wwi)印。坐像结跏趺坐,

12、左手作禅定印,右手作触地印。卧像即涅槃像。一尊像的左右两侧有塑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迦叶和阿难,这叫一佛二弟子;如果塑文殊和普贤,以两位菩萨为胁侍,则为一佛二菩萨,也称为“华严三圣”;也有将上面两种合为一体的,叫做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共六十三页三尊像 :较大的佛殿通常供奉三尊像 ,即所谓的三佛同殿。三尊像 有两类:三身佛和三世佛。三身佛法身(f shn)、报身、应身。当中为法身(f shn)佛,名“毗卢遮那佛”,表示绝对真理,代表佛法,左边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表示功德圆满,能显现出智慧的佛身,右边为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随缘教化,超度众生而应化显现之身。三世佛有横竖两种。竖三世是从时间上来

13、说,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 燃灯佛 释迦牟尼佛 弥勒佛共六十三页横三世是从空间而言,即中 、东、西三个不同世界的佛: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 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西方极乐世界(jl shji)教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的左右胁侍: 文殊 释迦牟尼佛 普贤(华严三圣) 迦叶 释迦牟尼佛阿难 共六十三页释 尊 之 印 相释尊具有多种手印,均有一定的内涵,表现特定行为中的神态,标志着法界之性德,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外在表现。实际上,佛教中手印并非释尊独有,其它佛或者菩萨均有手印,特别是密宗的手印,印相十分复杂,许多造像的身份、性格(xngg)乃至所要表达的意思,都由印相上反映出来,因此,可以说印相是一种

14、视觉的语言。释迦牟尼常见的印相主要有:禅定印、说法印、降魔印、施无畏 与愿印。共六十三页禅定印: 也称法界定印。作结跏趺坐,两手手掌相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作沉思冥想状。此相来源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定悟道的神态,早期佛教造像中最为流行。说法印:也称转法轮印、增吉祥印。右手上举胸前,拇指与食指相拈。此印来源于释迦在鹿野苑初次复苏的手势。降魔印:也称为触地印。伸右手五指自然下垂覆于右膝。是印源于释迦在菩提树下降伏群魔成道的姿态。施无畏 与愿印:此印右手曲臂上举至肩,开掌向外,名施无畏,表示能解救众生苦难烦恼(fnno),给无畏往往往往之力;左手自然自然下垂。掌心向外,不是向众生布施一切大愿。此

15、手印最具大乘精神,为众生排除苦难赐以恩惠,最得众生欢迎,在佛像造型中最为流行,经久不衰。共六十三页释迦(sh ji)五印图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阿 弥 陀 佛 阿弥陀佛译作无量光、无量寿,有称无量寿佛,因此佛寿命无数,妙光无边 。一佛有不同义之二名,为其他(qt)诸佛所少见。西方极乐净土的由来,在佛说无量寿经中载道:“世自在王如来住世时,有国王因闻佛法,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出家修道,号曰法藏,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发下48大誓愿,普度有情”。后最, 法藏比丘请世自在王佛为其广说210亿诸佛国土的情状作为

16、蓝本,经五劫之后,以大愿力创造了极乐世界。法藏比丘成佛后号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所在之西方极乐净土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妙之地。引念佛之人往生西方净土,又称接引佛。共六十三页有生必有死,药师佛的灵丹妙药终不能免去人们最后的死亡(swng)。阿弥陀净土的出现,使人们由对死产生的不安中而获得了慰藉,并由绝望转向对来世的憧憬。家家阿弥陀,人人观世音,一度成为中国民众精神信仰上的主要崇拜对象。自北魏以来,阿弥陀佛的信仰长盛不衰,美术图像也也极为隆盛,就敦煌壁画中,反映阿弥陀经变与无量寿经变内容的就达二百铺左右,位居各类经变画之首。大量净土题材壁画的出现 ,既反映了人们对这个虚幻的极乐世界的向往,寄望

17、于来世往生彼土,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美的崇拜与追求。从佛经到绘画、雕塑,从阿弥陀经变到无量寿经变,这个净土世界被不断美化着、不断升华着。共六十三页净 土 世 界 的 图 像佛说无量寿经与其说是经,不如说是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是美的创造,而净土题材的壁画,则是 画家根据(gnj)经变故事将这个虚幻的世界提炼概括,以优美的具象呈现出来。从敦煌壁画净土的构图布局,画家不仅熟悉经典内容,还进行了大胆的发挥。场景气势宏大,描摹精致:无量寿佛端坐台坐中央,观音势至及诸菩萨环绕左右,殿前七宝树,莲池相间穿插,殿阁平台相续,平台上,诸天伎乐弦歌曼舞。中央台坐后,宝楼高耸,祥云萦绕,虚空中,飞天散花,乐器高悬。共

18、六十三页这些楼台殿阁的建筑,弦歌曼舞的伎乐人物,菩萨(p s)天女的装束,都是作者依据佛经进行的虚构,大具体图像乃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如盛唐时净土图的楼台宫殿,取自唐代建筑模式,人物形象大多具唐人丰肥的时代特征。这些图像倾注了作者浓郁的时代审美色彩。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为: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 大势至菩萨 这一铺称为(chn wi) 西方三圣共六十三页阿弥陀佛的手印阿弥陀佛根据往生者的品位不同,即修善断恶的根机和信仰程度的深浅来接引时所施的手相,不同的品位往生净土所受的待遇也有差别。手相分为九种,称为九品:上品(shngpn)上生、上

19、品(shngpn)中生、上品(shngpn)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共六十三页阿弥陀佛( m tu f)九品印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药 师 佛 全称药师琉璃光佛,又作大医王佛,东方琉璃世界教主。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佛在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其中第七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jish)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据此,所以称为“药师”。又据第二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光明广大过于日月,所以称为

20、“琉璃光”。 共六十三页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身患重病的人,只要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其人即得生命复苏,所以称为此佛为“消灾延寿药师佛”。此佛的信仰自古就盛行。此佛的形象:左手执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坐于莲台上。 药师佛的左右胁侍菩萨为: 日光菩萨东方(Dngfng)琉璃世界药师佛 月光菩萨这一铺称为 药师三尊 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五 方 佛五方佛是东、西、南、北、中五方佛的总称,又称五智如来。其方位是:正中是法身佛,名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南方是宝生如来,表示福德(f d);东方是阿閦如来 ,表觉性;西方阿弥陀如来,

21、表智慧;北方不空成就如来,表事业。大日如来,大者,无边际,最胜最上义;毗卢遮那是日之义,除暗遍照、光明遍照、高显广博、不坏不断、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五方佛主要在密宗使用,密宗认为这五位如来由无种智慧所成,可以综合说明佛的意义。 共六十三页密宗金刚界之五方佛:北方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西方阿弥陀如来 大日如来 东方阿閦如 (妙观察(gunch)智) (法界体性智) (大圆镜智) 南方宝生如来(平等性智) 共六十三页密宗胎藏界之五方佛:北方天鼓雷音(li yn)佛西方阿弥陀如来 大日如来 东方宝幢如来 南方开敷华王如来共六十三页曼 荼 罗曼荼罗是梵语mandala的音译,意译有旧译和新译两种,旧

22、译为“坛”或“道场”;新译为轮圆具足或者是聚集复苏。藏语称为“吉廓”。曼荼罗就是聚集之意,亦即诸佛、菩萨、圣者所居处之地。曼荼是“本质”的意思(y s),罗是“成就”的意思(y s),合起来即是“本质的成就”,它所诠释的含义是“佛陀自觉或自证的境界”,是如来智慧德相的表现,如来智慧的德相是圆满具足的,这个世界是无可言的秘密庄严世界,把这个佛自证的境界,用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曼荼罗。简言之,曼荼罗即是为供奉佛或菩萨所设的坛。共六十三页禅的境界是不可测的,但是把这个不可测的东西用曼荼罗的象征方式表现出来,就是密教的的特色。即用具体的东西表现不可名状的理论,这就是曼荼罗的意义。这里即有宗教的色彩,也有无限的哲学意义。曼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