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北朝诗歌南朝历史背景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合称为“南北朝”。南朝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其范围为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南朝文学发展状况: 南朝的帝王与贵族大多满足于江南富庶的经济所提供的物质与文化享受,因此政治上缺乏雄
2、心与自信,人生态度也缺乏强烈的冲动,文学难以形成雄壮有力的美学风格。 内容主要反映文人自身的日常生活情趣、周围环境及他们所认识到的人生的普遍现象,尤其有关山水自然、男女之情的题材更得到集中的体现。 对艺术形式强烈追求,诗歌领域出现四声,产生诗的格律;文章的骈偶化进一步发展,后期形成“四六文”体制。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清沈德潜说诗晬zu语卷上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鲍照的乐府诗,唱出了广大寒士的心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
3、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转变一、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 南朝的刘宋一代是南朝百余年文学繁荣局面的开端,出现了新的文学气象:元嘉诗歌.题材:从东晋玄言诗文的笼罩下摆脱出来,掀起了山水文学的新潮,代表人物是谢灵运;语言和修辞:继承从曹植以来到西晋的传统,追求文辞的典雅华美,状物的工巧刻炼,多用对偶,代表人物是谢灵运和颜延之。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
4、明诗 山水诗,指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或整首诗不完全是纯写山水,但其中有关山水的描写在诗中居有比较突出的地位,或诗里所描写的山水之美给读者的审美感受相对而言是比较强烈的。 诗经:“泰山岩岩,鲁邦所詹”(鲁颂)“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大雅)“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大雅)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九歌) 山水诗的文学价值: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了,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大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山水诗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
5、美学的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理解大自然。它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这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的传统,打破了儒家功用主义的诗教观,为诗歌走向纯审美的艺术化铺平了道路,南朝诗歌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正是随着山水诗的建立而产生的。谢灵运,出身于东晋最显赫的世族家庭,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谢灵运(385433)生平:他门第极高,天资过人,性格极为高傲。宦仕生涯并不得意,被遣出京为永嘉太守。宋文帝时,遭纠劾被捕,举兵反抗被杀。作为高门贵族,他政治上有野心,但因个人原因没能进入最高统治层,所以常流露出厌恶官场、
6、羡慕归隐的思想,感情中也多少保留一些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及对统治集团的不满。其思想很复杂,受儒、佛、玄三家的影响,诗中综合各家,说山水则包含哲理,以山水寄情。文学创作:谢灵运是历史上第一个全力描写山水的五言诗人。 在玄言诗盛行的时代,他以山水入诗,使文学更接近于现实,开拓了诗歌的领域,给病态的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极大地影响了后代。他的诗歌以山水寄情,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某些现实感受,是诗歌创作中的进步。谢灵运被誉为我国“山水诗人之宗”,由他开创的山水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风格鲜丽清新。 谢灵运、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山水诗多按游览顺序写来,以移步换形法将沿途
7、所见景物收入诗中,如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写诗人于黎明登舟,沿溪而行所见山光水色;入彭蠡湖口按水宿到山行顺序写由长江入湖所见夜景。具体描写山水,也常常使用上句写山,下句写水的模式。如过始宁墅写回始宁别墅游览的情景,用山水交替排偶的形式写出其踞山临水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山行穷登顿,水涉尽回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谢灵运山水诗美中不足的是诗歌结构比较单调,形成了先写出游,继写见闻,最后谈玄或抒发感喟这样一种叙事写景抒情的公式。尽管诗歌末尾的玄言常常是诗人努力以“达生之道”排解内心苦闷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作者思想的组成部分,毕竟造成情、景、理的分离,影响到诗歌意境的浑成完整。 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
8、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他在继承前代古诗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极貌写物”的各种表现技巧,开出以铺写繁富、典丽厚重为特色的一种境界,开启了新的诗歌风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氏宗族中有文名的很多,除谢灵运外,谢惠连、谢庄,均是文坛上的重要人物。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都是工于写景状物的名篇。 当时与谢灵运齐名的诗人还有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光禄大夫,故称颜光禄。颜诗现存29首,大多为应酬唱和之作及拟古乐府。其诗喜铺陈,重藻饰,尤好用典故,形成繁密深重、华美典雅的风格。鲍照讥之曰:“君诗若铺锦列锈,亦雕缋满
9、眼。”(南史颜延之传)但有的诗如五君咏,在对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的慨叹中,深寓寄托,富有真情实感。诗中也时或有“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赠王太常)这类优美的景句。谢诗与陶诗的比较 1、谢诗善于描绘画境,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把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而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静观须心境纯净,方能物我亲切交流。2、谢诗中也有哲理,但主要在于化其心中郁结,且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程式,往往在诗的最后拖上一个玄言的尾巴,这说明他的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仍留着玄言诗的尾巴。而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故能达到超然物外、遇景成趣的境地。3、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刻意追求,多用深奥
10、的书面语和典故,深涩难懂,有佳句而无佳篇。而陶诗则朴素、平淡、自然。陶、谢的差异 :从写意到摹象。 陶: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谢:“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锺嵘诗品上)是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物象描写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 谢: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云日相辉映,空
11、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过白岸亭)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诗歌风格:典丽精工。新特征的出现:“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性情渐隐,声色大开”。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对后来盛唐诗风
12、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颜延之 颜延之在当时诗坛上有很高的声望,其诗与谢灵运齐名,并称为“颜谢”,但其实际成就远不如谢灵运。颜存诗29首,多应诏之作。 其诗“铺锦列绣,雕缋(同“绘”)满眼”(南史颜延之传),尤其好用典故。时人汤惠休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钟嵘诗品卷中) 二、鲍照与七言乐府 鲍照诗歌的创新一、生平:(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寒微,曾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后在刘子顼x叛乱失败时死在乱军中。 二、文学创作:诗、赋、散文都很出色,多有名篇。诗歌为其主要创作成就,现存诗在200首以上。鲍照诗分为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两大类,其
13、中成就最高、也最有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 鲍照是第一个有意识地致力于七言诗创造的诗人,有以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代表的七言乐府;又是杂言式七言歌行的开创者,其七言诗音节错综变化,大体隔句用韵,擅用险艳之字,风格“俊逸”,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七言诗隔句押韵自他始,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 还是南朝最早有意识地写作边塞题材的诗人,追求高度紧张、富于刺激、雄壮有力的诗情,对陈梁以后诗人的影响很大。诗歌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备遭压抑的愤懑。抒写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 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 笔记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边塞诗: 以边疆关塞军民生活和
14、自然风光为内容的诗,可以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戍边将士的乡愁;对征战残酷的谴责;描摹边地的风光和民俗。 小雅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文人借边塞题材抒写建功立业的理想,是建安以后才有的。曹植白马篇。 鲍照的边塞诗较之以前发掘了更多的表现角度:征战之苦、战争场面、思乡之情、老兵的悲凉处境,是唐代边塞诗的前奏。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猥,角弓不可张。(代出自蓟北门行)鲍照
15、对诗歌形式的创新七言乐府: 模拟和学习乐府,发展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开拓了七言体诗的发展道路。 歌行体: 古体诗,唐代才开始有的体制和名称。是由乐府诗发展而来,但是它既不入乐,也不沿用乐府古题。这类诗中的七言体和兼有七言句的杂言体,可称之为“歌行”。唐代是歌行体成熟的时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歌行名篇。 特点:篇幅较长,以七言句式为主,还可以兼有杂言或散文句式,用韵灵活自由,风格通俗酣畅,通常诗题中含有“歌”、“行”、“歌行”。徐师曾诗体明辨: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罗
16、根泽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七言体由曹丕创造,但发达的是鲍照;歌行体则不但发展的是鲍照,创造的也是鲍照。当然,这种诗体虽由鲍照创造发展,但并没有成熟;成熟的时期是在唐代。七言乐府的代表:拟行路难十八首。 行路难本是汉代牧羊儿所唱的北方民歌,鲍照拟古题“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拟行路难其一奉君金巵zh之美酒,瑇di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扺zh节行路吟。不见栢bi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全诗隔句用韵,一韵到底,突破了七言诗每句用韵的传统,有重要的意义。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
17、,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其四)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其五) 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华而不弱,声情气势,贯注全篇。 杜甫春日怀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笔记 鲍照诗感情强烈,大起大落,气势饱满,富于动感,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形成独特的雄恣奔放的风格。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将当时文体分为三种,其中之一是:“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正
18、是对鲍照诗风的概括。那些倾泻内心不平的诗是鲍照风格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鲍照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边塞诗的开创。他继承了前人借边塞题材抒写建功立业抱负的传统,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从而确立了边塞诗的题材范畴。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有意吸取汉魏民歌和当代民歌的特点,冲破文人认为七言“体小而俗”的偏见,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除此之外,鲍照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对唐人五绝的形成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沈约、谢朓与永明体一、永明体(一)名词: 南朝齐永明年间,永明是齐武帝萧赜z的年号,“永明体”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新诗体。谢朓、沈约等人创造了一种讲究对偶、声律
19、的诗体,即为永明体,后人又称永明体为新体诗。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有意识地考究诗歌声调、韵律和谐,语言对仗工整。永明体的产生,使中国古典诗歌由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严谨的近体诗转变,为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其同时具有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和声病的限制的弊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是沈约、谢朓、王融。 永明体: 南朝齐代永明时期,沈约和声韵学家周颙yng,考辨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并将它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又提出“八病”,即在五言诗写作中出现的违反四声原则的八种声韵相犯的毛病,即“四声八病”说。 沈约、谢朓等人把这些与晋宋以来诗歌的对偶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体诗,文
20、学史称它为“永明体”。意义: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是古代诗通向近体诗的桥梁,反映了诗歌由自由到讲究格律的趋势,为格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它过于强调声律,容易把创作引向唯美主义道路。(注:“八病”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二)产生基础音韵学的发展:汉末发明反切注音法。三国孙炎的:尔雅音义;魏李登:声类;晋吕静:韵集。四声的发现:平上去入。周颙:四声切韵;沈约:四声谱。 (三)永明体的声律论“四声八病”说 1、永明体一联两句的基本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四声”平上去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3、“八病”平头:上下两句的头两字不能同声
21、。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上尾:上下两句尾字不得同声。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蜂腰: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鹤膝:第五字(首局末)不能与第十五字(三句末)同声。拨棹金陵渚,遵流背城阙。浪蹙飞船影,山挂垂轮月。大韵:一联十字,前九字不能与句末押韵之字同韵。紫翮拂花树,黄鹂开绿枝。思君一叹息,涕泪应言垂。小韵:一联十字,前九字中不能互相同韵。嘉树生朝阳,凝霜封其条。傍纽:一句中,不能有隔字双声。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正纽:一句中,不能有既双声又叠韵的字,即同音字。我本汉家子,来嫁单于庭。二、沈约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为“
22、竟陵八友”之一,是齐代和梁代前期文坛领袖,对齐梁诗风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沈约的贡献在于创立声律论和倡导新体诗。在创作实践上,也有意识地实践他的理论主张,诗歌结构更加严密匀称,修辞更为工整简练。钟嵘评其诗“长于清怨”,如赠别诗别范安成将少年与暮年离别时的不同心境加以对照,字里行间蕴含浓郁深沉的感伤之情,也传达出人所共有的人生体验。再如乐府诗夜夜曲从一夜景物的变换,暗示思妇通宵不眠的愁苦,也写得含蓄蕴藉。 诗歌特点:1、在诗歌创作中,有意识地实践理论主张,诗歌结构更加严密匀称,修辞更为工整简练。 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山嶂远重迭,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
23、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2、风格:长于清怨 (山水诗与赠别诗)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三、谢朓的山水诗生平简介: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齐代杰出诗人,“竟陵八友”之一。因与同族前辈谢灵运均擅长山水诗,并有“大小谢”之称。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后因被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致死,仅36岁。有谢宣城集。谢朓对山水诗的突出贡献: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在谢灵运山水诗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并最后完成山水诗的体制。继承了大谢诗
24、歌细致、清新的特点,同时彻底克服了大谢诗歌的不足,摒弃了那些繁芜庞杂的玄言成分,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滞板及情境割裂之弊。他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大、小谢不同风格及形成原因: 谢灵运胸怀远大,学识渊博,思想受“儒道佛”影响深,诗歌常带有一个玄言的尾巴。 谢朓因家世关系,虽仕途顺利,但对险恶的政治现实深有畏惧,因而性格软弱谨慎,处事犹豫,唯求自保。所以诗中感情大多表现出迷惘忧伤,写景多清丽悠远,极少强烈激荡的情绪,极少有尖锐的线条、刺目的色彩和跳动不宁的形象。 大谢受古典作品如诗经、楚辞影响较深,受玄理影响较重。 小谢受民歌影响较多,又涵以文
25、人的素养,使之摆脱俚俗风格。语言在浅近中呈精彩,意蕴在明晓中显婉转,声韵色彩清新、和谐、活泼,更接近于唐代诗歌。对唐诗影响很大。李白、杜甫都为之倾倒。 “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严羽沧浪诗话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 谢朓的诗歌成就:1、发展了山水诗。 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谢灵运山水诗拖着玄言的尾巴,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 这一成功的尝试使山水诗从登临游赏扩大到
26、羁旅行役送别等日常生活范围,为后世山水诗开出一个极为广阔的天地。 精心选择和剪裁景物,真切细致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动态和情趣。 这样的写法突破了谢灵运“寓目辄书”、全面铺写的格局。 如观朝雨:“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游东田:“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王夫之古诗评选称为“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的“活景”。 2、对新体诗的探索。 他既注意学习南朝乐府民歌优美的情韵和明快的口语,又汲取了晋
27、宋以来体物工细和讲究对偶的技巧,形成含蓄凝练,思致工巧的特点。 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初步解决诗歌情景分离的问题,这也是谢脁对诗歌的最大贡献。 游东田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小谢的山水诗有以下三方面特点:清新流丽一是着重表现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这一成功的尝试使山水诗从登临游赏扩大到羁旅行役送别等日常生活范围,为后世山水诗开出一个极为广阔的天地。二是在写景方面突破了大谢“寓目辄书”、全面铺写的格局,精心选择和剪裁景物,真切细致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动态和情趣。如
28、观朝雨中“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生动展现了细雨被风吹动飘飞不定的情状:游东田中“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细致观察并精心刻画出游鱼戏于新荷、飞鸟撞落余花的动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表现出黄昏时分晚霞与大江互相映衬的优美意境和宁静澄澈的境界。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发端便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将客子的悲伤和日夜奔流的长江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诗人忧思的深广。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展现了浩淼无涯、东流而去的江水和伫立船头、回望天际的孤客,“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中,“辨”、“识”二字精确刻画出诗
29、人极目回望的无限深情和专注的神情。 与直抒胸臆、达情务尽的汉魏古诗相比,新体诗更注重特定情境的描写,寄意象外。谢脁是写作新体诗成就最高的诗人。他既注意学习南朝乐府民歌优美的情韵和明快的口语,又汲取了晋宋以来体物工细和讲究对偶的技巧,形成含蓄凝练,思致工巧的特点。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截取深宫夜景的一隅,通过萤火飘流的景象和缝衣的细节,暗寓宫女愁思的深长及她再邀恩宠的希望,兴象玲珑,不着怨字而意在言外。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取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而能自出新意,表达了错过春光的遗憾。“丝”与“思”
30、谐音双关。再如同王主簿有所思:“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透过思妇的动作和陌上行人稀少的画面见出渴盼游子的心情,意余象外。初步解决晋宋以来诗歌情景分离的问题,这也是谢脁对诗歌的最大贡献。受“永明体”影响的南朝诗人还有王融、范云、江淹等。吴均、何逊与阴铿 深受“永明体”影响而又能拔出流俗、自成一格的诗人有齐梁之际的吴均、何逊与陈代的阴铿。 吴均(469-520),字叔庠,因家世贫寒不得意,在不少诗中吐露了不甘沉沦的慷慨之气,因而诗文“清拔有古气”,时人仿效,称为“吴均体”。吴均也是大力创作新体诗的作家,诗风流逸,写景清丽,构思新奇,如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
31、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寥寥几笔,借黄昏安宁静谧景色,展现了山居的清幽环境与隐逸的情趣。 何逊(?-518),字仲言,曾任尚书水部郎,又称“何水部”。今存诗110余首,擅长山水景物和羁愁旅思。其诗语言平易,讲求声韵,风格清丽,近似谢脁。其中酬赠、伤离之作最有意境。如临行与故游夜别通过“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的凄清黯淡的氛围,抒写了离人无语凝咽、黯然神伤的心境。与胡兴安夜别写秋夜舟畔离别,于“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的清幽景色中,寓含着“居人”和“客子”双方深长的离愁别绪。相送一诗则以苍茫动荡的景色暗示了主人公送别时激荡难平的心潮,别具高浑之气。何逊写景体物工细,对仗精工,活泼新巧,一些佳句如
32、“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便为后人所化用。故杜甫称赞他“能诗何水部”,并说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 阴铿,字子坚,与何逊齐名,同以写行旅送别和水上风光见长。代表作晚出新亭虽抒发离别之悲和思归之念,却因以奔腾浩荡的大江、遥夜传来的戍鼓衬托人物的心情,唯觉声情苍凉,悲而能壮。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以越去越远的鼓声和帆影,暗示出送行者久久伫立江津神驰目注,烘托出诗人依恋与惆怅的心情。阴铿工于炼字造句,如“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和傅郎岁暮还湘州)、“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晚泊五洲诗)、“莺随入户树,花逐下山风”(开善寺诗)等,无不显示了阴铿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造诣。杜甫与李十二白寻范
33、十隐居)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足见杜甫对阴铿的赞赏以及李白所受阴铿的影响。 齐梁宫体诗一、产生背景:、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对诗歌的影响。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大力创作宫体诗,题材单调狭窄,脱离社会生活。、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受民间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情调上的影响。二、“宫体诗”:大致发生于梁武帝萧衍统治后期而泛滥于陈的一种文学现象。内容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生活圈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艺术上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贡献: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
34、化。齐梁诗人集团1、竟陵王萧子良。 竞陵八友:萧衍、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fng、陆倕chu、沈约。2、萧衍、萧统 学术活动;文选3、萧纲 徐陵、庚信父子。宫体诗。 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字世缵zun,武帝第三子。萧统死后,被立为太子。围绕着他形成一个以东宫僚属为主要成员影响颇为广泛的文学集团。风靡了梁陈的宫体诗,即是他倡导的。萧纲又是梁中叶以后诗道变化的关键人物,长期的宫廷生活决定了他诗歌内容的贫乏平庸,但他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创新。如他借鉴吸收并发展了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大量新体诗。在艺术构思方面注重追求新巧琐细的情趣。如“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折
35、杨柳)、“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等诗句都体现了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特点;“柳叶带风转,桃花含雨开”(侍游新亭应令)、“水照柳初碧,烟含桃半红”(旦出兴业寺讲诗)等景物描写,也清新秀艳,颇有情趣。 徐陵(507-583),字孝穆,与庾信并称“徐庾”,同是宫廷文学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所谓“徐庾体”,指的是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陈书徐陵传),有时也被当作宫体的代名词。除宫体诗外,徐陵另有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比较刚健的作品,如关山月、出自蓟北门行等。 徐陵也以文章著名,他奉萧纲之命编选玉台新咏,是文选以外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作序文,旧时也享有盛名。 与萧纲同时的一批宫体诗人大都风格相
36、近,文字清浅,时有巧思,给唐人留下进一步想象发挥的余地。宫体诗 一、涵义 1、宫延生活为对象,尤以女性和咏物为题材。 2、风格轻柔华艳。例:萧纲咏舞二首之二: 可怜称二八,逐节似飞鸿。 悬胜河阳伎,暗与淮南通。 入行看履进,转面望鬟空。 腕动苕tio华玉,衫随如意风。 上客何须起,啼乌曲未终。笔记不足 1、题材稍嫌狭窄。 2、少量作品颇涉艳情,格调不高。 3、过于关注对象本身,无高情远韵。优点 1、打破功利主义,把文学的审美特质置诸首位,符合文学本身发展方向。 2、直接表达爱情乃至情欲,打破虚伪作态,有其“真”的一面。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诗歌的题材范围。 3、格律化、精致化对唐诗及以后文学产生深
37、远的影响。北朝诗歌 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以后,南北政权持续对峙,北朝文人诗逐步接受南朝文化影响,而从单纯模仿到形成自己的特色,却是南北文风初步融合的过程,促进南北文风融合贡献最大、成就最高的人是庾信。 北地三才 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是被称作“北地三才”的温子昇、邢劭和魏收。 温子昇(495546),字鹏举,太原(今属山西)人。晋大将军温峤的后人。今存诗11首,文27篇,在北朝享有盛名,曾被梁武帝誉为“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魏书本传)。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但有些诗也受到北朝民歌的影响。代表作捣衣诗写
38、秋夜闺中女子思念远戍亲人的深长情思及对和平团聚的渴望。既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又兼有民歌般的自然流畅,风格直逼唐人。 邢劭(496561?),劭,一作“邵”,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县北)人。北齐书本传载:“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今存诗8首,文29篇。诗文皆以模仿魏晋或南朝人为主,风格不一。魏收(506572),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作诗不如温、邢,主要成就在文。今存诗16首,文14篇。曾撰魏书130卷。庾信、王褒 庾信(513-581),字子山,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诗风伤于轻艳,但也有大量奉和应景之作,如奉和山
39、池后四句:“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馀。”借荷上清风,桥上人影,惊动游鱼浴鸟,衬托出山池的安闲幽静。以摹景生动,造句新巧,声韵谐调,风格清新显示出个人的特色。 庾信42岁奉命出使西魏,因魏军南侵,江陵陷落,遂无家可归。历仕西魏、北周,先后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故世称“庾开府”。他念念不忘故国,“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周书本传)。由南入北的特殊的生活经历,深切的乡关之思和亡国之恨,雄壮肃杀的战争气氛、迥异于江南的北方景色,加上他高度的艺术修养和成熟于南朝的艺术技巧,使庾信的诗文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形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
40、赋是其中的代表作。 组诗拟咏怀明显追步阮籍咏怀诗,集中抒发了他的乡关之思和种种复杂的人生感受。如其七“榆关断音信”,借流落胡地、心念汉朝的女子,反复渲染自己与南方断绝的痛苦,精卫填海、华山断河两个典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南归的渴望和绵绵无尽的长恨。其十一“摇落秋为气”连用八个典故写梁江陵陷落的历史变故,渲染出兵败城陷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悲惨气氛,使事极为贴切。其十八“寻思万户侯”写身为羁臣、功业无望,又不能乐天知命,因而连琴书也无法解忧。其中“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四句,吸收南朝民歌的句调声情,以岁月的不断更新反衬自己年年如旧的心境,字里行间流露出连绵不绝、无法排遣的
41、烦愁。 庾信另有一些小诗同样以强烈的感情和工致的技巧动人,如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南来雁,秋来南向飞。”均融和了南朝绝句体的精致蕴藉及北朝文学苍凉开阔的意境,构成深挚动人的艺术境界。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概括了庾信诗歌的独创性和高度成就。 庾信对近体诗形式的发展也做出了值得注意的贡献。他使诗歌进一步律化和骈俪化。有不少诗从句数、章法、对仗、声律上看,已成为唐代五言律绝和长篇歌行的先驱。庾信的成就,使他成为集汉魏六朝诗歌艺术之大成的一代大家,在诗
42、歌由六朝转向唐代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江左崇尚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化者宜于咏歌。其南北词人得失大较也。(魏征隋书、文学传序)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信的文学创作以其42岁出使西魏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宫体诗,宫体诗的风格、特色即是其早年诗歌特色。声律承接永明体;情调凄丽缠绵。后期依然保持前期的凄清成分,增加了北方诗歌的刚健。代表作拟行路难二十七首。典型意义总结消化了各种创作经验。纯熟的技巧为后世作者借鉴 ;融合了南北文风,提示了唐诗繁荣的机关,富有很强的启示性。 王褒,字子渊,原为梁朝重
43、臣,梁亡被羁,迁往北方,与庾信并受重用。他虽然也有乡关之思,却不似庾信来得那么深重强烈。但因同样有由南入北的生活体验,诗歌中也表现出融合南北文风的特点。渡河北写初入北方面对黄河的感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情复杂,真切动人。一些五言小诗也构思独特,意余言外,如入关故人别:“百年馀古树,千里暗黄尘。关山行就近,相看成远人。”南北朝民歌一、南朝民歌南朝民歌:产生年代始于三国东吴,迄于陈。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留存总数400余首。分为“吴歌”(326首)、“西曲”(142首)。“吴歌”地域上包括建业及周围地区,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西曲”包括江汉
44、流域的荆樊等地,属于长江中游。 南朝民歌大部分是城市产物,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普通市民,反映的是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情感。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326首,西曲142首。吴歌产生于东晋和刘宋居多,西曲产生于南朝居多。 南朝民歌兴盛的原因: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物产丰饶,山川明媚;经济发达,城市生活发达;社会思想活跃,观念较开放;南朝贵族统治者对民歌的喜好。内容:集中写男女之情,大部分是情歌。多为女性的吟唱,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现存吴歌,以子夜歌42首、子夜四时歌75首、华山畿25首、读曲歌89首最为重要。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
45、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 吴歌的特点:语言清新浅近,感情真挚细腻,风格柔弱缠绵。 西曲以江陵(湖北荆州)为中心,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情。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那呵滩) 西曲结合劳动来写爱情,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广,风格稍微开朗明快。南朝民歌的特点:表达的爱情完全是浪漫色彩的,表达对爱情单纯、热烈的追求,少有伦理因素的考虑;基调是哀伤的,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出语天然,明朗而又巧妙,大量运用双关隐语(谐音和一字多义),如“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46、”(西洲曲)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风格特点南朝民歌的风格:深婉缠绵、清新艳丽。形式特点:体制短小,情韵悠远。语言特色:1、清新自然2、大量运用谐音双关以隐喻、暗示。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如:藕-偶,莲-怜,丝-思,碑-悲,篱-离。笔记影响:对唐代诗歌影响很大。李白的许多短诗语言清新自然,及是学习南朝民歌的收益, 如一首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到清代为止,文人模拟南朝民歌的现象始终没有断绝。西洲曲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47、。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艺术特色:(1)高超的抒情技巧。 诗以景物的变换点明季节,在景物与气候之中写人的活动,通过人的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相思之情化为一连串动作,通篇不见一个情字而处处写情,因而显得悱恻缠绵、婉曲多姿。(2)连环式的章法结构。 全诗以四季节序变化为主线,语语相承,段段相接,首尾呼应,全篇浑
48、然一体(3)语言清丽自然,韵律宛转和畅。 全诗一百六十字,四句或两句一换韵,音节摇曳轻飏yng,韵随意转,声逐情移。笔记二、北朝民歌北朝民歌: 现存约60多首,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主要特色及形成原因:质朴粗犷,豪迈雄壮。北方自然景观的单调、严峻阔大;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充满变化和风险,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强悍泼辣的气质。 北方少数民族为主,以鲜卑民歌居多。北朝民歌数量不多,但是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带有地方色彩。 内容:较之南朝民歌要广泛得多:反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的,如敕勒歌;对刚强尚武精神的歌颂;反映离乡漂泊之悲,徭役从征之苦
49、;反映下层人民贫苦生活;反映爱情与婚姻的民歌。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迁徙不定: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琅琊王歌辞)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紫骝li马歌辞)善于骑射: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佖b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折杨柳歌辞)爱情: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郎左臂,随郎转侧。(地驱乐歌辞)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y。(捉搦nu歌) 北朝民歌内容 1、反映了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如: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yo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辞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佖b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折杨柳歌辞2、反映战争 北朝时代长期处于兵荒马乱、各族混战之中,因而反映战争的民歌也比较多。如企喻歌辞、陇上歌等3、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如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肠。4、爱情与婚姻题材 这类歌曲写得坦率直截,与南朝情歌缠绵婉转的情调大不相同。如: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地驱乐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hun郎臂,蹀di坐郎膝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家居装修预付款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年家庭解体后子女抚养与探视权合同版B版
- 2024年办公场所装修协议详细条款示例版
- 2024年企业并购重组保密协议
- 2024年子女抚养权重新分配合同
- 2024年度企业财务规划顾问服务协议一
- 2024年上海二手房销售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仓库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二人合作经营具体条款协议版
- 2024年家居供暖供气系统安装协议样本版B版
- 小学四年级数学项目化案例
- GB/T 1231-2024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
- 七上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表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七讲 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时期)
-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规范》附件文书2024
- DL∕T 5770-2018 电网检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
- 二十届三中全知识点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上学期英语期末试题(解析版)
- 【新教材】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4 My favorite subject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课时)
- 最高检察院申诉书格式和范文
- 2024国际贸易独家代理协议书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