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隋唐五代时期艺术设计的时代特点_第1页
中国设计史隋唐五代时期艺术设计的时代特点_第2页
中国设计史隋唐五代时期艺术设计的时代特点_第3页
中国设计史隋唐五代时期艺术设计的时代特点_第4页
中国设计史隋唐五代时期艺术设计的时代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设计史隋唐五代时期艺术设计的时代特点 隋唐五代设计 (公元581-960年)朝代统治时间隋 (统治37年)(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唐五代时期约为379年唐 (统治289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五代 (统治53年)(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隋代工艺中,陶瓷、染织和制船业比较突出。融铸南北,既有北方刚劲粗犷的风格,又有南方清秀的特点,而且很讲究线型的阳刚之气。 唐代,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开明,工艺得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装饰题材大量采用了植物纹样,面向自然与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总体风格趋于博大清新、富丽丰满。装饰技法、工艺手段丰富多彩。 五代十国时期,诸国混战虽然严

2、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社会生产仍未中断。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装饰风格继承了晚唐的洗炼、沉稳。逐渐形成比较拘谨、秀气、柔和的时代特点。 一、陶瓷工艺与陶瓷设计隋朝 隋朝各种器皿的造型设计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明显的变化,以壶、瓶、罐等器皿作类比可看出其设计的特色。 隋代青瓷装饰设计由青釉装饰设计和釉面装饰设计组成。 隋代青釉四系瓷罐。直口,短颈,圆肩,深腹圆鼓,平底内凹,两侧肩腹之间各有两个平行的直系。罐口内及器表上部挂深绿色釉,下腹及底露胎。隋代青釉盘口瓶。短颈,溜肩,长圆腹,圈足。瓶身施半截青绿釉,釉层透明,釉面有细碎开片,釉向下垂流,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装饰效果。 隋朝白瓷龙首双身壶白胎白釉,胎

3、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盘口,单颈,双腹相联,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内,似在贪婪地吸吮着瓶中的玉液琼浆。双龙柄为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干练,形象生动逼真。一、陶瓷工艺与陶瓷设计唐朝1、青瓷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几乎遍布南北各地,其中最为著名而具有代表性的是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2、白瓷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一个重要的品种。具有代表性的白瓷窑,是与越瓷齐名的邢窑。 邢窑白瓷的特点是器形素雅大方,不施纹饰。釉白而微闪淡黄或淡青。 唐 青瓷凤首龙柄壶。特点:一、造型,通过壶的

4、顶端塑一凤头盖和尖嘴流、合而成为像一只亭亭玉立的凤鸟,而把柄又塑成龙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龙凤艺术,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匠心独具;二、纹饰,瓶身上的联珠纹的装饰,证明它是受着波斯萨珊王朝各种金银工艺常用的图案所影响,体现了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三、釉色,青绿中略泛黄色,具有一种古朴淳厚的玉质感。青瓷胡人驯狮纹扁壶唐 越窑海棠式杯。 此杯的口沿和杯身造型屈曲有致,犹如海棠花开,杯足较高,外撇。此种造型来源于萨珊金银器“多曲长杯”,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此杯胎质细腻,釉层均匀,反映了当时的烧瓷水平。 唐白釉长颈瓶。 瓶呈圆口,唇外翻,长颈丰肩鼓腹,平底无釉,器身施白釉,白中泛淡青,釉色

5、温润,表面有细小开片,造型优美。唐白釉双龙耳瓶。 此瓶盘口,弦纹长颈,长圆鼓形腹,平底。两只龙柄连接于盘口与瓶肩之上,龙口紧紧衔住盘口,形成了此瓶最突出的部分,给人以匀称稳重之感,同时亦便于提拿,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瓶身通施白釉。3、唐三彩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唐三彩是最负盛名的唐代陶瓷器,它属于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瓷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经过适当的温度烧制而成。 在烧制过程中,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即素烧和釉烧。素烧是将成型晾干后的坯体,放人窑内烧到1000或1100温度左右,凉却后在白色胎体表面施以配好的釉汁,第二次入窑经900温度烧成三彩制品。唐三彩双

6、鱼壶。 此壶造型设计突破了常规,巧妙地利用两条对拥的鱼构成壶体轮廓,从侧面看,是一条躯体圆浑肥硕的鲤鱼正纵跃出水面,使我们联想到鲤鱼跳龙门时的一搏;从正面看,又犹如两鱼相对嬉戏,争抢食物,生活气息浓厚。且器形与鱼体的结合自然流畅,不露半点人工雕琢之痕。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三彩贴花龙柄瓶 三彩贴花凤首执壶 唐三彩二、隋唐建筑设计1、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成熟时期。隋代已经采用图纸和模型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方法。 2、工匠李春于595

7、605年设计修建赵州桥3、隋代对建筑规划也给予高度的重视 宇文恺 营建新都大兴城。 4、隋唐时期建筑设计另一突出成就,反映在宫殿、寺院及住宅的设计上。特别是到了唐代,其宫殿建筑设计气势雄伟,富丽堂皇。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多,由30多所宫殿组成。 赵州桥新都大兴城 宇文恺大明宫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全景图唐代 西安大雁塔(大慈恩寺) 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唐长安年间(701704年)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七层,平面呈正方形,塔身通高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

8、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三、隋唐官服设计1、礼服制度设计推行汉族形成的服饰制度和北族服饰制度。黄色是皇帝专用的服色。唐代官吏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须穿礼服。(1)文官朝参戴进贤冠,进贤冠以梁数多少表示品级高低。2、官式常服设计3、官服的色彩设计 唐代官员的袍衫,主要是以颜色来区别等级。 4、管袍的纹饰设计(1)隋代图案运用以云纹多,唐代服饰图案普遍以花卉为主,缠枝图案唐代最为盛行。(2)唐代服饰突破之处,改变天赋神权设计理念,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设计。裹幞头、穿圆领袍衫、乌皮靴的官吏。四、隋唐女服设计隋唐女服设计影响深

9、远,如今天的日本、朝鲜半岛的传统服装大都受唐服影响。(1)胡服设计 受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影响,由短衣、长裤和靴子组成。(2)帔 帛设计以轻薄的沙罗裁成,上面印画图纹。(3)半露胸式裙装设计 唐代女装款式设计最迷人的方面是性感,用独特的款式表达欲说还休的设计感觉这种大胆的设计源自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因此服饰开放华丽。 “慢束罗裙半露胸”有身份的才能够这样穿,反映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程度。穿襦裙、披帛的妇女(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隋唐服饰的复原图片来源五、唐代铜镜设计 唐代的铜器工艺高度发达。铜器制造业主要是佛像和铜镜。 唐镜的兴盛,是由于大多铜制生活用品已被瓷器代替,固金属工艺制作技术集中到了铜

10、镜上,形成了唐镜装饰精美、丰富多彩的独特风格。 唐镜的装饰加工方法有:金银平脱、鎏金、错金银、镶嵌等。 唐镜的制作,非常符合科学原理。铜、锡、铅的比例约为70:25:5。由于加锡量较多,所以一般呈白色。唐双鸾瑞兽葵花镜 唐代花鸟纹铜镜贰六、家具业 唐代家具的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以及晚期出现的桌椅等。几、案、挟轼都是传统的家具,几发展为凭几、挟轼,用于身体前伏或侧身依靠。唐代的柜,仍沿袭汉代的造型。 萧翼赚兰亭图唐禅椅方桌唐朝 敦煌85窟唐代壁画,画中一屠夫正在桌上切肉。这种桌子四腿较粗,造型简单,是最普遍使用的粗用桌子。 屏风、靠背椅、条几五代 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

11、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 带托泥大榻隋 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 燕尾翘头案唐朝 这类案为书案,体型较矮,坐在地上或床上书写,“伏案疾书”就指这种案。 圈椅唐朝 这种圈椅也是唐代的新兴家具,极其罕见。见于唐画挥扇仕女图,椅腿雕花,与身着华贵服装的贵族妇女协调一致。 屏风的使用较前代更加普遍,屏风开始向高大方面发展,盛行书画屏风屏风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使室内空间处理和各种装饰开始发生变化。 七、五代十国的设计 五代十国时期,陶瓷生产仍以越窑的青瓷为主。釉层透明度更好,且大量运用刻花、划花、印花的手法装饰荷花

12、、牡丹、秋葵、龙凤、人物和风景等题材。承袭了唐代金银器、铜镜、织绣的艺术设计的特点,形象生动,构图严谨。 五代时期,规模庞大的全国三大瓷窑体系,有青瓷窑系、白瓷窑系、黑瓷窑系。为宋代的名窑名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代耀州 青釉垫烧执壶五代越茶盏托五代 白瓷五代 越黑瓷碗五代 越窑青瓷莲花碗五代 金耳环银鎏金菊瓣碗 五代的金银首饰造型设计简练明快,浑然一体,线性结构整体完美和谐,并表现出风土人情的审美趣味。 银盒圆形,器表通体鎏金,由盒盖与盒身扣合而成,两侧外壁衔环,盖面以一对衔草飞翔的凤凰为主体,周边錾刻细密的缠枝牡丹花。 银盒将“百鸟之王”的凤凰与“百花之王”的牡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精心营造

13、的吉祥富贵气氛中,四周錾刻“千秋万岁”吉祥语,是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象征,也表达了善男信女以及雷峰塔主人的美好愿望。 螺铀花鸟纹经函 五代漆器在前蜀王建墓中发现一批全墓出土的漆器,包括门、棺、椁、册匣、宝盨、镜盒等六种。其中有银铅胎漆碟,为所发现的这一类器物中最引人注意的。再有,1975年在蔡庄五代墓出土了44个木俑,其中有男俑、女俑、生肖俑、镇墓兽以及人首蛇身、人首鱼身、人首龙身、人首兽身等俑,都是用桫木雕刻而成。五代出土实物资料虽少,但可由此看到当时的木漆工艺水平。 壹雕版印刷古代中国书籍的制作材料,先后采用过竹、木简、版牍、缣帛,最后采用了纸张。隋唐时期书籍装帧形式有了重大的变化。书籍装

14、帧1、梵夹装梵夹装就是专指古印度用梵文书写的贝叶经的装帧,其方法是将刻写好经文的贝叶,依次摞成一摞,在其上、下各夹配一块与贝叶经大小相同的竹片或木板,并在夹板上打洞,用绳索穿洞结扣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书籍不用贝叶书写,因此没有梵夹装。但梵经译汉之后,特别是译成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后,其用纸张书写或雕印的经页,也有仿效贝叶经的。这种经集数页摞成一摞之后,也有上、下用木板相夹,而后用绳索、布带相捆的。虽然不是贝叶经的梵夹装,但显然是对梵夹装的模仿,故亦称为梵夹装。 、旋风装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亦称“旋风叶”、“龙鳞装”。唐代中叶确知有此种形式。关于旋风装的形制,学术界有两种看法。()旋风装是将经折装的书再用一张纸一半把书的第一页粘起来,另一半把书的最后一页粘起来,整张纸把书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连同书背一起包起来。()旋风装是抄书时,先一页一页的抄写,然后再依次序象鱼鳞一样一页一页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底纸上,收卷时,书页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为旋风卷子。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页。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页宛如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依照这种看法,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