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管理视角的创业拼凑理论发展及其实证应用研究报告报告_第1页
基于创业管理视角的创业拼凑理论发展及其实证应用研究报告报告_第2页
基于创业管理视角的创业拼凑理论发展及其实证应用研究报告报告_第3页
基于创业管理视角的创业拼凑理论发展及其实证应用研究报告报告_第4页
基于创业管理视角的创业拼凑理论发展及其实证应用研究报告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基于创业管理视角的创业拼凑理论发展及其实证应用研究2013年02月22日 15:35 来源:管理评论2012年9期 作者:剑 字号打印纠错 HYPERLINK sub.cssn./gl*/gl*_qygl/201310/t20131022_450068.shtml l 分享#分享 t _self 分享推荐 浏览量 106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容提要】作为当前创业管理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对创业拼凑理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首先阐明了创业拼凑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学科溯源、论述了创业拼凑理论的理论观点和过程模型。其次,对创业拼凑理论的相关实证研究和操作化应用进行了详尽评介,并分析了创业拼

2、凑理论对当前我国创业管理研究和创业实践的启示意义。最后,指出了创业拼凑理论的理论贡献,讨论了创业拼凑理论的现有不足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关 键 词】创业管 理创业拼凑 实证研究 综述引言创业者如何在资源高度束缚的情境下成功创业?创业拼凑(bricolage)理论对此做出了极好的理论诠释。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创业学教授Ted Baker等人提出的创业拼凑理论揭示了创业者如何在资源高度匮乏的创业环境中整合手中现有资源,通过对有限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和选择性拼凑实现企业成长,从而为创业者创建新企业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创业路径。尽管这一理论进入创业研究领域仅有数年时间,但已经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

3、,被认为是创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1,国际著名创业学者Davidsson甚至认为创业拼凑理论对创业学术研究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2。基于这样的事实,系统梳理并评析创业拼凑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提升对这一创业管理前沿理论的本质认识,而且也能为我国学者开展这一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分析了创业拼凑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学科溯源;其次论述了创业拼凑理论的理论观点和过程模型;随后,对创业拼凑理论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详尽评介,并分析了创业拼凑理论对当前我国创业管理研究和创业实践的启示意义;最后,讨论了创业拼凑的理论贡献,指出了创业拼凑理论的现有不足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创业拼凑理

4、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学科溯源可以从新企业创建过程中所面临的高度资源束缚出发来理解创业拼凑理论的产生背景。新创企业通常都需要各种资源来实现成长:如雇佣员工、租赁办公或生产场所、购买设备、技术研发和实现首次产品销售。然而,大多数新创企业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3,他们无法为顾客提供产品售后的可靠保障,无法为新员工提供稳定的雇用合同,也无法向银行提供抵押品以获取创业必需的启动贷款。要想为还没有获得现金流的新企业进行权益性融资,创业者必须让投资人相信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能够使新企业得到一个正”的预算估值。然而对于一位客观的投资者而言,绝大多数创业者往往缺乏历史纪录、资本基础和先前经验,这进一步降低了

5、他们从风险投资人那里获得股权和战略融资的可能性。贫乏的资源禀赋使许多创业者无法筹集到创建新企业所需的资本,这对企业成长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创业者不得不依靠自有资源,通过对手头有限资源的创造性整合和利用,因陋就简、自力更生、进行创业,这种模式即被称之为创业拼凑4。尽管创业拼凑理论对我们如何解释资源束缚情境下的新企业创业过程做出了可理解的理论诠释,然而,拼凑一词却并非是创业管理领域首创。从学科溯源来看,拼凑一词最早来自于法国人类学家Lvi-Strauss对人类文化和人类思维的研究5,他发现人们除了可以采用规性的科学思维模式来认识世界之外,还可以采用拼凑主义的经验思维模式来改造世界。Lvi-Str

6、auss认为科学思维模式强调规划和形式主义,属于抽象认识论,而拼凑思维模式则强调对现有思维元素的重新解构和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认识规则和手段。Lvi-Strauss的研究吸收了其对法国、美国和巴西等不同人群部落历时数年的田野调查结果,从而奠定了拼凑理论的实证分析基础。1981年,解构主义思潮的创始人Jacques Derrida将拼凑理论引入哲学领域,考察了拼凑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结构效用,他发现既有的单元化的社会秩序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破裂,需要不断地、连续性的进行修补,这种连续性的修补不是偶然的或意外发生的,而是本质的、系统的和理论的,他认为这种修补性的解构主义就是拼凑6。1993年,组织理论

7、学者Weick在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上发表了The Collapse of Sensemaking in Organizations:The Mann Gulch Disaster一文,他以16个消防员对曼歌峡谷火灾的扑救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组织即兴和拼凑在角色结构形成及组织规互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7,从而将拼凑理论引入了组织研究领域,并对其他管理学者的相关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后,一些研究人员开始考察拼凑在不同管理学领域的作用模式,并形成了制度拼凑8、资源拼凑9、即兴拼凑10、拼凑与创造力11以及管理拼凑12等多元化的研究视角。2003年,Garud

8、和Karnoe13,以及Baker等14时在Research Policy”上撰文,分别考察了拼凑在技术创业中的作用和拼凑对新企业创业资源整合的影响效应,从而正式将拼凑理论引入创业管理研究领域。随后,Baker等学者又围绕创业拼凑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4,15-17,力图分析和识别创业拼凑的理论边界、过程模式、理论效度和测量方式,在微观和学科层面上区分了创业领域和其他领域对拼凑理论的研究,厘清了创业拼凑理论对新企业创建和成长过程的驱动机制,从而为创业拼凑研究的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拼凑理论的学科演化及其概念涵界定总结如表1所示。创业拼凑的理论观点与过程模型高不确定的创业环境和

9、资源匮乏对创业者成功创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其还处于创业机会的搜寻和初步开发阶段,对未来可能拓展的市场没有清晰的了解,也缺乏与政府和银行等相关部门构建社会网络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因此很难获得必需的创业资源,即使发现了可以利用的资源,也由于其自身的合法性和声誉问题而无法得到资源。因此,创业者只能依赖于手头有限的资源,通过整合重组和对现有资源的再开发进行创业拼凑,从而做出创业行动,开展创业实践。根据Baker和Nelson的定义,创业拼凑是指为了解决新的问题和开发新的创业机会,整合手头的现有资源,通过将就和对有限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开展创业行动4。因此,创业拼凑也可以被理解为利用

10、手边的资源而非试图获取新的资源以解决新企业创建中的非预期问题,创业者需要动态的管理和整合现有资源,他们不但需要累积、分类、发展和利用现有资源,而且要求能够通过创新从现有资源中生成新的资源,这是一种资源创新战略。从本质上讲,创业拼凑战略解决了新企业在高度变革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上所面临的战略挑战,那就是不断地创新和重塑公司现有资源禀赋,以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这也是一个资源依赖和情境嵌入的社会互动过程。Baker和Nelson通过对29个资源束缚下的新创业企业的田野研究,构建出了创业拼凑的过程模型4,如图1所示:图1创业拼凑的过程模型资料来源:本文参考文献4。由图1可知,创业者有三种方法来应

11、对资源匮乏型环境中所遇到的创业挑战: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创业拼凑来解决资源约束;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寻求和获取新的外部资源来迎接挑战;最后一种就是创业者回避这些挑战,不再积极的做出创业行动,这包括三种可能性:一是维持现状;二是缩减新企业规模;三是解散新企业、宣告创业失败。为了实现创业拼凑,创业者有三种可选择的路径,分别是要素投入、制度规化和获取新顾客群体,而这三种拼凑路径会产生三种不同的互动强化过程和破除资源限制的方法,包括通过对现有创业实践的一致性强化形成认同拼凑、通过制度规化将创业拼凑变成创业常规,以及通过获取新顾客群体从而进入服务需求和利润更多的新市场,这三种创业路径和三种强化过程的互动整合最终

12、会导致两种拼凑结果:新企业实现成长和新企业不成长。同时,作者还发现,为了有效地实施创业拼凑战略,创业者需要具备五种拼凑能力:创造力,即兴而作的能力、对手头资源的整合能力、对模糊性、混沌和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必要的社会技能和构建社会网络的能力。对于创业拼凑,Penrose18提出的主观资源理论是很有借鉴意义的。Penrose强调了区分资源本身与资源所提供的服务属性之间差异的重要性。她认为,严格来说,并不是资源本身被投放到企业中去,而是资源给企业运营所带来的*种服务属性被投放到了企业中。资源是包括了很多不同潜在用途元素的集合,而且可以根据资源的这些不同用途来定义*种资源的价值。资源本身是静态的,但

13、资源的使用方式则是动态的,而且依赖于其所应用的特殊情境。也正是由于资源在特定情境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属性,使得拥有相同资源的不同企业具有了各自的价值独特性。通过将资源本身和资源所提供的服务区别开来,我们就更容易理解拥有同样资源禀赋的新企业由于创业者采取了不同的拼凑模式而引发成长的不同结果。事实上,正是因为创业者的主观认知机制和能动行为可以塑造和改变现有资源所提供的不同服务用途,才使得创业者创造出资源属性的独特组合,驱动新企业做出不同的创业路径和创业行为,从而导致了新企业间不同的创业绩效。上述分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创业拼凑理论强调手边资源的重要性,认为多种资源的重新整合会产生新的价值,而应

14、对一个创业挑战可以有多种实现路径。第二,创业拼凑理论认为对于解决问题来说任何资源都是有价值的,强调对现有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开发,而不是努力去寻求新的外部资源。第三,创业拼凑理论突出了企业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并且指出特定的组织机制和与社会主体的互动强化有助于创业者从看似无用的存量资源中创造新的价值,这是一个复杂的、路径依赖的和非线性的动态过程。创业拼凑理论的实证应用与操作化研究近年来,一些国外学者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创业拼凑理论的实证研究,且进展十分迅速。根据我们对近两年百森商学院创业管理国际会议(Babson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入

15、选论文的分析,在2009年年会收录的238篇论文中,有关创业拼凑理论的学术论文只有4篇,其中有1篇是实证研究。而在2010年百森创业学年会收录的240篇论文中,有关创业拼凑的学术论文已经达到了11篇,其中实证研究有6篇,2010年美国管理学年会创业管理分会还专门组织了针对创业拼凑理论的专题研讨。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回顾,本文发现,总的来说,既有关于创业拼凑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对创业拼凑理论的模式识别和效度检验;二是考察创业拼凑理论的前置因素和理论应用情境;第三类致力于开展创业拼凑理论的操作化研究和应用,包括对创业拼凑理论构念的测量和相关量表的开发;最后一类研究则试图揭示创业拼凑对

16、新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现有的创业拼凑实证论文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容分析、扎根研究和基于量表的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1、创业拼凑理论的模式识别和效度检验一些实证研究试图考察创业拼凑在创业过程中的过程模式和效度问题。Baker和Nelson4对29家新企业进行了757个小时的田野调查和167次访谈,发现当面对资源束缚时,创业者往往采用拼凑行为来应对挑战,他们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弹性对待制度惯例、建立多元网络联系来拓宽手头资源的用途。在此基础上,两位作者进一步识别出了创业拼凑的两种模式:平行拼凑与选择性拼凑。采用平行拼凑模式的新企业试图在物质、人力、技术、市场和制度资源要素上进行全面整合,这种模式有

17、助于带来一定的业务,但是因为同时在多个要素领域上进行投入,使得新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试错与调整,从而产生了认同强化和过度承诺行为,使得平行拼凑一直发生,并制约了新企业成长。与此相反,其他一些企业则是选择性地在上述五个要素领域上进行有限的、切合企业实际资源禀赋的创业拼凑,从而可以更有效的突破资源约束并开发新的机会,进而促进了新企业成长。Dorado19对玻利维亚1家创业型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通过对77次访谈资料和5000余页文本档案资料的容分析,作者发现拼凑行为可以很好地解释新企业的创建过程。Garud和Karnoe13对同时开发涡轮技术的丹麦企业和美国企业进行了追踪跨案

18、例研究,发现丹麦企业采取了整合和开发手边资源的拼凑战略来用于风力涡轮技术的研发,而美国企业则采取了传统方式下的计划战略模式进行涡轮机的研发。这项研究带来的启示是:在技术创业过程中,采用拼凑战略比传统的计划战略在资源整合上更灵活、更能有效地解决资源短缺情境下的具体问题,体现为运用拼凑战略开发新产品的丹麦企业远比力求获得突破性进展的美国企业在风力涡轮行业中更具有竞争力。另一些研究考察了新企业的制度拼凑行为,Westenholz20通过对一家开放源软件企业的案例研究揭示了新企业利用制度拼凑来获取组织合法性的创业过程。Mair和Marti1通过对孟加拉国一家非营利组织的案例研究,考察了制度拼凑对组织成

19、长的重要作用,他们的结果揭示了组织在面对制度限制时通过不拘泥于规则和惯例的制约进行拼凑以提供服务,通过互动强化产生社会认同,并最终实现组织成长。Baker15利用叙事分析方法考察了一家玩具商店通过使用创业拼凑战略而最终获得成功的整个过程。Stinchfield等21通过对23个资源约束企业的扎根研究,研究了创业者如何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通过整合手头元素实现新企业创建,结果表明,尽管其中一些企业采用了设计和规划战略来应对挑战,但成功实现成长的企业大都使用了创业拼凑行为来开发和创新现有资源,这项研究不但证实了创业拼凑的理论效度,也证实了创业拼凑战略对新企业创建的有效性。2、创业拼凑的前置因素和理论应

20、用情境研究还有一些研究力图揭示创业拼凑的前因变量和理论适用情境。Baker等14对25家从事计算机软件及空气净化业务的新企业进行了历时两年的纵向跨案例研究,发现拼凑战略不但有助于创业者整合资源,也发现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围和强度对创业拼凑具有显著前端驱动效应。Ferneley和Bell22考察了创业拼凑在中小型企业开发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两家英国小企业历时4年的追踪案例研究,作者发现拼凑有助于组织创新和开发现有资源,从而加快企业对信息技术系统的采用,同时,作者还发现拼凑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受到组织学习和组织信任的影响。Senyard23试图考察哪些具体的资源约束会诱发创业者采取拼凑战略,通过对

21、7家新创企业的纵向跨案例研究,作者发现进行创造性拼凑的企业,拒绝接受资源环境主导的限制,而当前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新企业面临的合法性制度约束增加了创业者采取拼凑战略的可能性。Fuglsang24通过对一家公共服务组织的田野研究,发现拼凑可以被视为一种过程创新战略,拼凑不但有助于问题解决,也有利于创新实施,作者还发现管理者的先前经验对拼凑有效性也具有重要影响。Senyard等25考察了创业拼凑的理论边界,通过对澳大利亚新创企业的纵向跨案例研究,作者识别出了创业拼凑战略的4个前端驱动要素,包括:(1)对影响新企业创建的资源约束条件的评估机制;(2)企业现有资源的价值属性;(3)创业者整合和利用现

22、有资源的能力;(4)对创业拼凑战略可能结果的预期反应。总的来说,通过对创业拼凑前端驱动因素的微观考察,这些研究对创业拼凑理论的丰富与拓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创业拼凑理论的适用情境及其理论边界奠定了重要基础。3、创业拼凑理论的操作化应用和测量研究采用合适的测量指标对理论建构进行科学的描述、区分、概括和解释,不但可以把抽象的理论构念具体化,也有助于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直观和量化的统计推断。先前很多创业拼凑的实证文献大都采用了案例研究和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尽管案例研究和田野调查有助于对复杂多维的创业现象和创业实践进行细致的刻画和描述,然而,这种研究设计却会受到理论抽样和复现逻辑的局限,从

23、而弱化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Senyard等16的研究对创业拼凑理论建构的测量和操作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预测试,以及对594家新生企业和514家已建立企业的两组调研数据,他们开发出了创业拼凑的测量量表,共由8个测项组成,信度系数(Cronbachs)达到了0.823,显示了较好的质量。量表具体容如表2所示。Senyard等的先驱性工作为国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机遇,本土学者可以参考Senyard等的研究程序来开发中国情境下的创业拼凑测量量表,或是搜集国新创企业的调查数据来检验Senyard等开发的创业拼凑量表在中国经济制度背景下的普适性,这也有助于创业拼凑对我国新企业创业的

24、理论指导和实践规律提升。4、创业拼凑理论对新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最近,部分学者开始考察创业拼凑对新企业创业绩效和其他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关系,并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创业学教授Davidsson主持的CAUSEE(新企业创业综合研究)项目,Baker也是该项目的核心成员。该项目获得了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累计超过100万美元的经费资助,计划用4年时间追踪800家新企业的创业活动。CAUSEE近年来做出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实证工作,例如,Steffens等26研究了创业拼凑与新企业资源优势之间

25、的关系,利用1329家新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发现创业拼凑与新企业资源优势呈现显著相关关系,采用创业拼凑战略的新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所拥有资源的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更强。在此基础上,Senyard等17进一步考察了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利用来自727家新生创业企业和674家小型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结果揭示了创业拼凑的权变效应,具体的,作者发现创业拼凑战略对新生创业企业的绩效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随着新企业成长,创业拼凑的促进作用开始减弱甚至会阻碍企业增长。Smith和Baker27利用理论抽样方法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针织产业中的8家新创企业进行了深度跨案例研究,发现新企业对现有资源

26、利用方式的差异影响了企业资源存量和竞争优势的获取,进一步的,他们发现新企业对现有人力资本的创业拼凑行为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创业绩效。Hindle和Senderovitz28通过对22家新创企业的跨案例研究证实了创业拼凑在新企业创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他们还发现创业拼凑、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在新企业创业决策和资源整合过程中具有相容性。Fuglsang和Srensen29通过对哥本哈根一家新创业企业的深入研究考察了拼凑与组织创新间的关系,发现将拼凑嵌入于运营实践过程中的企业可以更好的激发创新,而过多的管理控制则阻碍了创业拼凑的顺利实施。Kickul等30考察了拼凑战略与组织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27、利用41个具有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创业者的调查数据,回归分析发现创业拼凑对组织增长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者还发现组织创新在创业拼凑与组织增长率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创业拼凑的测量采用了Steffens等26开发的量表,信度系数达到了0.9,也从侧面证实了Steffens等所开发量表的有效性。表3对现有创业拼凑理论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对创业拼凑理论相关实证研究的系统梳理,我们发现这些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时点和分析层次上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既有采用单一时点的横截面设计,也有采用动态追踪的纵向研究;既有对单一案例的历时分析,也有采用跨案例分析的比较研究;有些

28、研究以新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有些研究则考察创业者的资源拼凑模式;而研究样本则覆盖了北美和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多样化的研究设计也为国学者今后进行中国情境下的创业拼凑实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鉴。讨论与展望新企业的创建过程从其在法律意义上得到认可之后就已经开始了,在这个时期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就是实现组织生存。然而,由于企业刚刚成立,规模较小,缺乏合法性,也缺少必要的资源和能力保持企业成长,因此新企业在初创时期会面临着很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2。为了应对挑战,新企业必须获取必要的资源以维持企业生存。但由于在传统的市场体系中,新企业很难利用自身的信誉和必要的资本获得它们,因此它就必须依靠手头有限

29、的资源,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进行创业拼凑,实现企业成长。创业拼凑理论认为,特定资源的价值不是既定的,对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会产生新的价值,通过创业者的创造性行为和与其他资源进行交互可以挖掘出现有资源的新用途,而配置现有资源的方式差异则对新企业成长造成了关键影响。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创业管理研究的重要突破,对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资源束缚下的新企业创业过程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拒绝把手头的资源当作无用之物,拼凑实现了无中生有。拼凑能力不但能够帮助新企业开发和探索那些意料之外的创业机会,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新企业在表面看上去同质的资源环境中生成异质性价值的动态过程。创业拼凑理论对于中国当前的创业管理实践也具

30、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中国的创业态势正蓬勃发展。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经超过了45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3%,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价值、利润额和税收分别占到了全国的69.1%、66.8%和54.3%,同时,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并创造了80%以上的城镇人口就业机会31。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2007中国报告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2,中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已从2002年的12.3%

31、上升到了2007年的16.4%,意味着在每一百名18-64岁的中国成年人口中,就有16人直接参与了创业实践,在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的40多个成员国中位居第6。然而冷静地分析我国目前的创业热潮,问题还很多。GEM的研究报告显示32,目前生存型创业仍然在我国创业者中占据一定的比重(2007年为39.6%),企业家创业风险大、创业资源少、创业失败率高、成长潜力小是目前我国创业活动需要面对的重要事实。创业拼凑理论因此为国创业者如何应对资源约束、促进企业成长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创业路径。根据创业拼凑理论,创业者们首先需要增加创业意识,增强创业信心,要明确意识到手边资源的潜在价值。为了能够有效地对现有资源进行

32、创造性利用,创业者们需要培训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资源整合能力、对不确定性和创业挫折的承受能力、创业决断力以及面对偶然事件即兴而作的能力。结合企业自身资源禀赋开展选择性拼凑行为,并避免采用全面投入过多资源的平行拼凑模式。通过构建拼凑能力应对资源约束和创业挑战,通过积极整合开发有限资源取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成长,收获创业绩效。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创业拼凑理论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后续进一步的理论丰富和完善。首先,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创业拼凑理论的微观效应和可证伪性,包括进行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更为清晰的理论建构过程。例如,既有关于创业拼凑的实证研究大多存在幸存者偏差效应”,即

33、只能以创业成功样本为对象,而抽取不到创业失败的企业家样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结论的效度和普适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今后可以尝试同时搜集成功新创企业和失败新创企业的调查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次,创业者是创业拼凑战略实施的重要行为主体,而先前的研究大多忽视了对创业者个体要素所可能带来误差效应的忽视。因此,后续研究也可以尝试搜集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层面的数据并将其纳入研究模型,例如,考察创业者的教育背景、人口统计学特征、创业团队组成结构、创业决策制定模式(效果推理还是因果推理),以及创业者社会资本等变量对创业拼凑的调节机制。最后,哪些类型的现有资源会更容易被创业者进行拼凑?在这个过程中

34、,新企业治理机制、新企业合法性水平、创业机会类型、创业学习模式,以及创业导向强度差异又会对创业拼凑有效性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都是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注释:更详细的讨论请参见:Lvi-Strauss著,幼蒸译.野性的思维M.:商务印书馆,1997:22-29。【参考文献】1Mair, J., Marti, I. Entrepreneurship in and around Institutional Voids: A Case Study from Bangladesh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9, 24(5):419-4352Davidsso

35、n, P. Looking Back at 20 Yea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What Did We Learn A. In: Lanstrom, H., Crijns, H., Laveren, E., Smallbone, D.(Eds.), Entrepreneurship, Sustainable Growth and Performance. Frontiers in Europea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C. Edward Elgar, Cheltenham, 2008, 7(1):13-263Shepher

36、d, D., Douglas, E., Shanley, M. New Venture Survival: Ignorance, E*ternal Shock, 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5: 393-4104Baker, T., Nelson, R. 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

37、arterly, 2005, 50(3):329-3665Lvi-Strauss著,幼蒸译.野性的思维M.:商务印书馆,19976Jacques Derrida著,余碧平译.多重立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7Weick, K. The Collapse of Sensemaking in Organizations: The Mann-Gulch Disaster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3, 38(4):628-6528Campbell, J. Mechanisms of Evolutionary Change in Econ

38、omic Governance: Interaction, Interpretation and BricolageA. In: Magnusson, L. Ottosson, J.(Eds.),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Path DependenceC.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1997:10-329Kallinikos, J. Utilities, Toys and Make Believe: Remarks on the Instrumental E*perienceA. In: Chia, R.(Eds.), the Realm

39、 of Organization: Essays for Robert Cooper. London: Routledge, 1998:163-18710Cunha, M., Kamoche, K., Cunha, C. Organizational Improvisation and Leadership: A Field Study in Two puter-mediated SettingsJ.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2003, 33(1):34-5711Loarne, S. Bricolage versu

40、s Creativity: Whats the Difference C. Proceeding of the 21th EGOS Colloquium. Berlin, 200512Duymedjian, R., Rling, C. Towards a Foundation of Bricolage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oryJ. Organization Studies, 2010, 31(2):133-15113Garud, R., Karnoe, P. Bricolage versus Breakthrough: Distributed

41、and Embedded Agency in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J. Research Policy, 2003, 32(2):277-30014Baker, T., Miner, A., Eesley, D. Improvising Firms: Bricolage, Retrospective Interpretation and Improvisational petencies in the Founding ProcessJ. Research Policy, 2003, 32(2):255-27615Baker, T. Resources in

42、Play: Bricolage in the Toy Stor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 22(5):694-71116Senyard, J., Baker, T., Davidsson, P.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Towards Systematic Empirical TestingJ.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2009, 29(5):1-1517Senyard, J., Baker, T., Davidsson, P. Entrepreneuri

43、al Bricolage and Firm Performance: Some Preliminary TestsC. Proceeding of the 30th Babson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 IMD & EPFL, Switzerland, 201018Penrose, E.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 Cambridge: John Wiley, 195919Dorado, S. Social Bricol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44、in the Shaping of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C. Proceed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Conference, San Fransisco, California, 200320Westenholz, A.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 and the Bricola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coursesC. 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S

45、ource, o, Italy, 200621Stinchfield, B., Nelson, R., Wood, M.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Bricolage, Art, Craft, Engineering and BrokerageC. Proceeding of the 30th Babson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 IMD & EPFL, Switzerland, 201022Ferneley, E., Bell, F. Using Bricolage to Integrat

46、e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SMEsJ. Technovation, 2006, 26(2):232-24123Senyard, J. The Role of Bricolage and Resource Constraints in High Potential Sustainability VenturesC. Proceeding of the 30th Babson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 IMD & EPFL, Switzerland, 201024Fuglsang, L. Bricolage and Invisible Innovation in Publ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