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图版必修一.《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 2_第1页
2022年中图版必修一.《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 2_第2页
2022年中图版必修一.《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 2_第3页
2022年中图版必修一.《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 2_第4页
2022年中图版必修一.《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4.1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教案 ) 【教学构思】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但是特 别强调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我决定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地形、气候、水和矿产资源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同时还要理解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深刻理解人地关系。本节课预计两课时,第一课时分析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第二课时先以东莞为例,复习并总结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再学习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

2、然条件的关系。然条件影响。3、运用文字或图像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区位选择如何受自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文字、图像)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索创新的能力;的知识分析东莞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利用所学情感目标:通过对城市的分布与 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让学生明确随着人类活动发展,自然条件也会受人类影响,城市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从面培养学生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教材分析】重点:分析和总结地形、气候、水、矿产等因素对城市的影响。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难点: 1、自然条件对城市影响是通过对人口分布的

3、影响而发生的;2、分析水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阅读自学法、读图导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教学工具】多媒体网络平台、课件(含丰富图片、资料、表格)【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课文,提出问题;2、阅读 相关地图,分析对比,得出结论;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个案资料,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最早 的城市分布图,并提出问题: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发祥地在哪里?为什么大都沿和布局?我国最早的城市为什么分布在黄河流域?以上地方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学生回答:因为这些地方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运输条件,还有温暖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肥沃的土壤。活动 出示世界地形图,提出要求

4、:请在欧洲、中国、美国、巴西各选一个地 方来建城市,比一比,看谁选建的城市最有发展潜力。让学生充分思考,分组讨论、进行选择,和不好之处。然后各小组相互评价,说明对方的选择有哪些好处教师总结 从刚刚的选择情况来看,同学们都选择了平原、沿海、沿江、中纬度地区等,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这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影响。一、地形与城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自然条件对城市出示图 4-1-4(中国大城市与地形分布的关系)和世界城市分布图,并结合以上活动结果提问题: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三级阶梯各以什么地形为主?每级阶梯上有多少个 100 万人口以上的 城市?世界城市大多分布在何种地形?学生思考

5、、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1、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便利的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读世界城市分布图思考:世界大多数城市都建在平原上,但是为何巴西的主要城市选择建在巴西高原上而不建在亚马孙平原上?引导学生分析、回答。2、热带地区 城市多分布于高原读图 4-1-5( 兰州地形与城市发展) ,教师提问:世界上有很多山区,那么山区城市又该建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回答3、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分布或在开阔的低地分布二、气候与城市名师精编优秀教案400mm 年降水量线。从图演示 在图 4-1-4(中国大城市与地形分布图),教师在上面绘出中可看出,我国

6、百万人口以上大城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几个城市位于该线的西北部,大部分城市分布在该线的东南部气温降水等气候适宜地区。出示各种气候景观图;以及(中国大城市与气候分布图)、图 4-1-7(世界特大城市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什么样的气候区适宜城市分布,什么样的气候区不适宜城市分布?结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适于城市的布局。三、水与城市活动: 你一天用多少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偶尔会遭遇停水的事件,谈谈停水对我们的生活及生产会造成哪些影响?出示文 字材料:某城市用水的统计1999 年全国城市年用水总量是46751 亿立方米。城市综合人均日用水量(包括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是53637

7、 升。城市商业等公共用水的城市生活用水的是18962 亿立方米。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城市发展离不开水所以城市要沿河分布提问:河流对城市有何作用?学生分析回答:(1)提供水源; (2)交通运输。讨论:针对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讨论分析干旱缺P96 阅读材料(干旱缺水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为什么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城市沿河分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95-96 页,出示武汉、重庆、上海、广州等沿河城市的景观图,提问:城市主要分于河流的哪些地方?1)河流入海口:河运与海运的中转站;2)两河交汇外:人、物 流的集散、 中转; 3)水陆交通的转换处(货物转运

8、);4)水运的起点、 终点(货物转运) 。过渡 除了上述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自然条件对城市有影响?思考下列城市形成的原因:英国的伯明翰、美国的匹芝堡、我国的包头、大庆、攀枝花。四、矿产与城市出示中国矿产分布图,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建国以后很多城市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矿产资源开采的后期,要考虑这些城市的转型,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五、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总的来说自然条件是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分布,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城市比较密集,自然条件差的地方城市比较稀少。六、布置课后作业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读东莞地形图,分析影响东莞的自然条件。(板书提纲略)【教学反思】这节课与原人教版高中地理下册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 知识框架有许多相似,但是新课程把这一章划入自然地理学习,说明更强调自然条件对人类居住地的影响,本节课通过问题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体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比较清楚,但是由于时间不足,还缺乏【评议】一些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本节课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分析都符合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活动,注重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能够落实新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