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1章第2节一、选择题1模型建构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常用的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是(D)A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B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建立血糖调节模型D建构种群增长模型解析: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建构物理模型;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演示过程是建构物理模型,之后的总结是建构概念模型;建构的种群增长模型为数学模型,D项正确。2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
2、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解析:应将培养液振荡均匀后,再吸取培养液,B项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C项错误;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应先静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观察、计数,否则酵母菌不在一个平面上,在显微镜下就不能观察到所有细胞,使计数结果偏小,D项错误。3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C)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
3、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A项错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通过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B项错误;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C项正确;K值时种群密度最大,此时进行捕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D项错误。4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
4、值的时间是B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的开始下降解析: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支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小,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5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由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只有约75%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为(C)A4
5、00a0.75mB0.75a400mCa300mD300am解析: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75%400,则两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75%40075%400a(75%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75%40075%40075%400a(75%400)3,以此类推,m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75%400)ma300m。6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eq f(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甲种群在t1t2段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B乙种群在t1t2段的种群数量一直减少
6、C乙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解析:甲种群在t1t2段,一直小于1,故甲种群在t1t2段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A项错误。乙种群在t1t2段,先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后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B项错误。乙种群在t3后等于1,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项正确。甲种群在t3后,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不断增加,D项错误。7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则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的数量将不再发生变化AB
7、CD解析: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正确;在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错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若环境条件不变,种群数量会处于动态波动;若环境条件有利,种群数量会增长;若环境条件不利,种群数量会下降。8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
8、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减少D若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当其数量在200只以后,种群的出生率将会下降解析:从图中分析可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呈“S”形增长,A项错误;第5年种群数量为200只,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因此环境容纳量应为400只,B项正确;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C项错误;若该种群为东方田鼠,200只以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但不代表种群的出生率下降。9研究人员连续若干年对攀枝花苏铁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9、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人为干扰对攀枝花苏铁种群产生影响B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调查攀枝花苏铁种群密度时,出现的最大值为K值D泽兰入侵可能占据攀枝花苏铁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种子的萌发解析:据图可知,人工保育可使种群数量增大,故人为干扰可对攀枝花苏铁种群产生影响,A项正确;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直接因素,B项正确;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因此调查攀枝花苏铁种群密度时,出现的最大值不是K值,C项错误;泽兰入侵后,攀枝花苏铁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据此可推知,泽兰入侵可能占据攀枝花苏铁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种子
10、的萌发,D项正确。10(不定项选择)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CD)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J”形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代表的是增长率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某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解析:一片草地属于同一区域,灰喜鹊属于同种个体,因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A项正确;“J”形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表示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B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可提高一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项正确;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且个体大小合适,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项正确。11(不定项选择)
11、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正确的是(BC)A研究者通常采用样方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15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解析: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则当天数量是前一天数量的(115%)倍,即1015,说明种群数量在最初的一个月内呈“J”形增长
12、,B项正确;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表明其所处的环境中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C项正确;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已错过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项错误。12(不定项选择)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得出的结论是(ABD)A15年,种群呈“J”形增长B2030年,种群增长率为0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解析:15年,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形增长,A项正确;2030年,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B项正确;820年(不包括第8年和第20年),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K值越大
13、,说明环境条件越优越。(3)图中AB段,不考虑迁入、迁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解析:(1)对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而言,其值不变,但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大,所以二者没有直接关系。(2)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曲线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好所致,曲线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差所致,曲线是环境受到破坏使种群无法适应而逐渐遭到淘汰,由此推断、三条曲线所对应的环境条件的优越程度是依次减小的,其判断的关键依据是K值的变化。(3)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若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当种群处于图中AB段时,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14依据“探究培养液中
14、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培养;应连续7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2)利用血球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现将1 mL酵母
15、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现观察到上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2108个。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采取的做法是多取样、取平均值。解析:理解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要求及其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对酵母菌的总数进行计数是很难的,所以要采用抽样检测法。每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时,都要进行振荡,目的是让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减少计数时的误差;培养酵母菌时,要提供酵母菌生活的最适条件,包括温度、无菌条件等
16、,所以不应该放在冰箱里进行培养;7天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连续7天,每天都要进行取样、观察、计数,而不是仅在第7天进行计数。利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多取样,取平均值,尽量减少误差。计算酵母菌总数时,要先计算出每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数量,然后乘酵母菌样品总体积。所以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的总数为44804001001 0000.12.2108个。15图甲和图乙是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常见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曲线形象直观,也可以用公式法精确地表示,其公式为NtN0t,其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该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填种群特征)。(2)乙曲线的形成原因是存在着环境阻力(其他合理答案也可),K值的含义是环境容纳量。(3)“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就是一个验证过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在营养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形。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少、代谢产物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在图丙中画出乙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答案:(3)在图丙中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个人个人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工业园区施工环保及文明规范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环保家居版3篇
- 苗木销售合同集合
- 货物运输物流服务合同
- 装修未按时交工合同范本
- 黔东南防腐地坪施工方案
- 长沙衣帽间装修施工方案
- 用工劳务合同
- 《员工个税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指定分摊协议》
- 寺院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比摩阻-管径-流量计算公式
- 专题23平抛运动临界问题相遇问题类平抛运和斜抛运动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五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课件(马工程)
- 高三开学收心班会课件
- GB/T 33688-2017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培训
- 591食堂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 黑布林绘本 Dad-for-Sale 出售爸爸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